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侧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前外侧螺钉固定或后路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朱柏霈
邱龙恒
+5 位作者
娄振凯
何恒涛
黄靖
肖瑜
郭宸源
王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0-398,407,共10页
目的:比较侧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联合前外侧螺钉固定技术(anterolateral screw fixation,AF)或后路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bilater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BPS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
目的:比较侧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联合前外侧螺钉固定技术(anterolateral screw fixation,AF)或后路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bilater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BPS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的疗效及影像学参数。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LLIF-AF或LLIF-BPSF治疗的100例单节段LDD患者,根据内固定方法分为AF组和BPSF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收集患者围手术期资料(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7d和术后6个月的腰部及腿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影像学参数如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椎管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手术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椎间隙下沉及融合器不融合的危险因素。结果:A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优于BPSF组[125.0±26.6min vs 221.6±52.2min,25.0mL(20.0~50.0mL)vs 100.0mL(90.0~150.0mL),12.5±4.8d vs 14.9±4.6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方面,术后7d和术后6个月相较于本组术前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学DH、FH和CSA参数方面,同组术后7d和术后6个月相较于本组术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术前、术后7d及术后6个月各时间点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AF组出现椎间隙下沉的患者有12例,BPSF组出现椎间隙下沉的患者有9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F组和BPSF组患者术后6个月椎间隙出现下沉和未出现患者间的BMI、QCT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融合器出现未融合和融合患者间的QCT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BMI≥28kg/m^(2)和QCT<80mg/cm^(3)均是AF组椎间隙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不是BPSF组椎间隙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而QCT<80mg/cm^(3)在AF组、BPSF组中均为融合器发生不融合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LIF联合AF或BPSF均是治疗LDD的可靠方法,对BMI≥28kg/m^(2)的大体重患者或QCT<80mg/cm^(3)的骨密度下降患者,BPSF内固定能够为脊柱提供更强的机械稳定性,可以降低术后椎间隙下沉或融合器未融合情况的发生率;反之,AF内固定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少,可以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对腰椎融合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春海
曾钢
+4 位作者
娄振凯
叶伟
丁悦
任晋可
陈晋宸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因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合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共36例。患者均采用后路腰椎板切除减压、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钉...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因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合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共36例。患者均采用后路腰椎板切除减压、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术后1~2周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5mg静脉滴注,同时每天补充元素钙1000 mg和维生素D3400 U。比较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时功能障碍指数( ODI )评分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变化。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骨密度变化。分析随访期末时的植骨融合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年龄(63.18±6.97)岁。术前ODI评分平均为(38.36±5.95)分,术后3个月为(14.36±5.22)分,术后6个月为(9.00±6.07)分,术后12个月为(9.18±6.65)分。术后各时间点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6个月ODI评分持续下降,6个月达平台期,与12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骨转换生化标志物血清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术后3个月显著降低(P<0.05),6、12个月时缓慢升高,但均保持在绝经后正常范围内。术前髋部和股骨颈骨密度为(0.721±0.16)和(0.687±0.19) g/cm^2,术后12个月提高至(0.746±0.16)和(0.714±0.17) g/cm^2(P<0.05)。34例患者获得坚实融合,2例未融合,融合率为94.4%(34/36)。结论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作用显著,骨质疏松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唑膦酸对腰椎融合无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骨质疏松症
唑来膦酸
双膦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侧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前外侧螺钉固定或后路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朱柏霈
邱龙恒
娄振凯
何恒涛
黄靖
肖瑜
郭宸源
王兵
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0-398,407,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60416、82260449、82460441)
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202301AY070001-171、202401AY070001-054)
+2 种基金
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项目(RLQB20220007、RLMY20220015)
云南省高层次卫生健康技术人才项目(H-2019011)
昆明医科大学一流学科团队项目(2024XKTDYS05)。
文摘
目的:比较侧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联合前外侧螺钉固定技术(anterolateral screw fixation,AF)或后路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bilater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BPS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的疗效及影像学参数。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LLIF-AF或LLIF-BPSF治疗的100例单节段LDD患者,根据内固定方法分为AF组和BPSF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收集患者围手术期资料(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7d和术后6个月的腰部及腿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影像学参数如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椎管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手术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椎间隙下沉及融合器不融合的危险因素。结果:A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优于BPSF组[125.0±26.6min vs 221.6±52.2min,25.0mL(20.0~50.0mL)vs 100.0mL(90.0~150.0mL),12.5±4.8d vs 14.9±4.6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方面,术后7d和术后6个月相较于本组术前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学DH、FH和CSA参数方面,同组术后7d和术后6个月相较于本组术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术前、术后7d及术后6个月各时间点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AF组出现椎间隙下沉的患者有12例,BPSF组出现椎间隙下沉的患者有9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F组和BPSF组患者术后6个月椎间隙出现下沉和未出现患者间的BMI、QCT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融合器出现未融合和融合患者间的QCT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BMI≥28kg/m^(2)和QCT<80mg/cm^(3)均是AF组椎间隙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不是BPSF组椎间隙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而QCT<80mg/cm^(3)在AF组、BPSF组中均为融合器发生不融合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LIF联合AF或BPSF均是治疗LDD的可靠方法,对BMI≥28kg/m^(2)的大体重患者或QCT<80mg/cm^(3)的骨密度下降患者,BPSF内固定能够为脊柱提供更强的机械稳定性,可以降低术后椎间隙下沉或融合器未融合情况的发生率;反之,AF内固定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少,可以优先考虑。
关键词
侧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Keywords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Pedicle screws
Internal fixation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对腰椎融合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春海
曾钢
娄振凯
叶伟
丁悦
任晋可
陈晋宸
机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
出处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社会发展项目(2011B031800239)
文摘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因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合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共36例。患者均采用后路腰椎板切除减压、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术后1~2周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5mg静脉滴注,同时每天补充元素钙1000 mg和维生素D3400 U。比较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时功能障碍指数( ODI )评分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变化。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骨密度变化。分析随访期末时的植骨融合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年龄(63.18±6.97)岁。术前ODI评分平均为(38.36±5.95)分,术后3个月为(14.36±5.22)分,术后6个月为(9.00±6.07)分,术后12个月为(9.18±6.65)分。术后各时间点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6个月ODI评分持续下降,6个月达平台期,与12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骨转换生化标志物血清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术后3个月显著降低(P<0.05),6、12个月时缓慢升高,但均保持在绝经后正常范围内。术前髋部和股骨颈骨密度为(0.721±0.16)和(0.687±0.19) g/cm^2,术后12个月提高至(0.746±0.16)和(0.714±0.17) g/cm^2(P<0.05)。34例患者获得坚实融合,2例未融合,融合率为94.4%(34/36)。结论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作用显著,骨质疏松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唑膦酸对腰椎融合无不利影响。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骨质疏松症
唑来膦酸
双膦酸盐
Keywords
lumbar spinal fusion
osteoporosis
zoledronic acid
bisphosphonate
分类号
R681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侧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前外侧螺钉固定或后路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朱柏霈
邱龙恒
娄振凯
何恒涛
黄靖
肖瑜
郭宸源
王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对腰椎融合的影响
李春海
曾钢
娄振凯
叶伟
丁悦
任晋可
陈晋宸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