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窥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被引量:16
1
作者 黄承军 唐汉武 +2 位作者 梁冬波 娄宇明 关威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0期810-814,共5页
目的:比较内窥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3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内窥镜组14例,行椎间盘镜(MED)下经椎间... 目的:比较内窥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3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内窥镜组14例,行椎间盘镜(MED)下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TLIF);开放手术组21例,行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融合(PLIF)。两组患者均同时采用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镇痛药剂量、术后卧床时间。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JOA评分(15分法)和汉化版Oswestry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CODI)对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功能状态进行评价,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内窥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所需镇痛药剂量和卧床时间以及术后腰痛VAS评分均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1)。35例患者均获1年随访,两组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窥镜组CODI指数优于开放手术组(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椎间盘镜下TLIF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少、功能恢复较好,是目前治疗RLDH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复发 脊柱融合术 内窥镜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的中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承军 唐福宇 +3 位作者 刘保新 王力平 娄宇明 梁伟斌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9例采用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61例,女48例;年龄25~68岁,平均37.7岁。病变部位:L3,45例,L4,542例,L5S149例,L4,5和L5S113例。手术:单侧1个节...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9例采用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61例,女48例;年龄25~68岁,平均37.7岁。病变部位:L3,45例,L4,542例,L5S149例,L4,5和L5S113例。手术:单侧1个节段88例;同侧2个节段13例,1个节段双侧8例。评估术后1年和平均5.2年的疗效及满意度,并对影像学资料完整的患者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和稳定性进行对比。结果:术后1年和平均5.2年JOA评分由术前平均(6.40±1.68)分,分别提高到(13.40±1.42)分和(13.15±1.35)分(P<0.01);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10±1.55)分分别下降至(1.90±0.84)分和(2.10±0.58)分(P<0.01)。术后1年优77例,良23例,可9例,差0例;术后平均5.2年优75例,良23例,可11例,差0例。患者自我评价满意度分别为95.4%和94.5%,平均恢复工作时间1个月。影像学显示无一例发生腰椎失稳征象,手术椎间隙高度丢失在术后1年和平均5.2年的发生率分别为57.8%(26/45)和93.3%(42/45)。结论: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中、远期疗效较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靠方法。微创手术仍不能有效避免手术椎间隙高度的丢失,但并不一定导致椎间不稳和神经根受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外科手术 内窥镜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扩张通道系统辅助椎间盘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黄承军 唐福宇 +3 位作者 王力平 徐敏 娄宇明 梁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747-749,共3页
关键词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间盘镜 通道系统 椎间孔 微创技术 椎间隙高度 腰椎疾病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神经电生理作用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唐汉武 黄承军 +8 位作者 徐敏 覃智斌 娄宇明 唐福宇 梁柱 刘保新 梁冬波 王继 王润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411-412,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患者患肢的神经电生理的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行电针治疗,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相关肌肉的肌电图;腓总神经、胫神经及腓浅神经...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患者患肢的神经电生理的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行电针治疗,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相关肌肉的肌电图;腓总神经、胫神经及腓浅神经、腓肠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腓总神经的F波。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的胫前肌及腓肠肌轻收缩的肌肉动作单位电位时限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间肌电多相电位百分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的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腓浅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的胫神经、腓总神经的F波的潜伏期及出现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可以明显改善患侧肢体的神经电生理,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综合征 电针 肌电图 神经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抱膝滚腰锻炼防治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保新 徐敏 +6 位作者 黄承军 唐福宇 娄宇明 梁柱 梁伟斌 王继 梁冬波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6期442-444,共3页
目的:探讨抱膝滚腰锻炼对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腰痛与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08年1月,150例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抱膝滚腰锻炼组与结合组(每组50例)。3组女/男构成比分别为16/34、13/37和15/35;... 目的:探讨抱膝滚腰锻炼对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腰痛与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08年1月,150例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抱膝滚腰锻炼组与结合组(每组50例)。3组女/男构成比分别为16/34、13/37和15/35;平均年龄分别为(58.8±10.2)岁,(60.1±8.2)岁与(59.9±11.4)岁;平均病程分别为(16.3±14.9)个月,(17.1±15.3)个月与(19.8±17.2)个月。3组分别采用美洛昔康片口服、抱膝滚腰锻炼以及上两种方法结合进行治疗,观察3组患者在治疗3周后的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与腰痛指数的变化。随访6~24个月,观察患者每月腰痛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3组疗效比较:对照组和抱膝滚腰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与对照组、抱膝滚腰锻炼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与ODI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结合组的VAS疼痛评分与ODI指数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访期间,后两组患者平均每月的腰痛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抱膝滚腰锻炼操作简单、无花费,是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疗效比较好的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病 腰椎 自体锻炼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吊单杠锻炼在肩背部肌筋膜炎防治中作用的临床对照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保新 徐敏 +6 位作者 黄承军 唐福宇 娄宇明 梁柱 梁伟斌 王继 梁冬波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9期662-664,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防治肩背部肌筋膜炎的功能锻炼方法。方法: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治疗120例肩背部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中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7.0±12.0)岁;病程平均为(14.1±12.0)个月。治疗... 目的:探讨一种防治肩背部肌筋膜炎的功能锻炼方法。方法: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治疗120例肩背部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中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7.0±12.0)岁;病程平均为(14.1±12.0)个月。治疗组中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43.7±9.9)岁;病程平均为(16.4±13.4)个月。两组分别采用推拿与推拿合吊单杠锻炼治疗,治疗3周后评价疗效。随访6~2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患者疼痛、肩背沉重感、条索状改变、压痛、肩背功能5项指标的评分相对于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这5项指标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复发率高于治疗组(P<0.01)。结论:在肩背部肌筋膜炎的治疗中加入吊单杠锻炼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坚持锻炼又可以起到较好地预防复发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炎 推拿 身体锻炼 临床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骨折并重度硬脊膜损伤的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粱柱 王继 +3 位作者 梁冬波 唐汉武 唐福宇 娄宇明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02Z期110-110,共1页
目的:探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重度硬脊膜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1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重度硬脊膜损伤患者,均行后路切开减压复位+RSS内固定+后外侧植骨+生物蛋白胶治疗,观察引流血量与脑脊液漏情况。结果:伤椎高度由47.... 目的:探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重度硬脊膜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1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重度硬脊膜损伤患者,均行后路切开减压复位+RSS内固定+后外侧植骨+生物蛋白胶治疗,观察引流血量与脑脊液漏情况。结果:伤椎高度由47.5%恢复至93.4%;水平移位完全恢复;Cobb’s角由术前平均26.2。恢复到术后5.4°。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接Asia分级标准均有1级以上的改善。术后引流管引流的积血65—250nd,平均91.5ml。术后24—96h(平均56.3b)拔管,无脑脊液漏的现象发生。结论:生物蛋白胶用于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重度的硬脊膜破裂可以减少椎管内出血,避免了脑脊液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爆裂骨折 生物蛋白胶 脊柱内固定 硬脊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