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邮凹陷断裂对始新统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娄国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64,共5页
高邮凹陷是苏北盆地的重要含油气区,该区断裂发育,始新统油气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断裂活动速率的差异对始新统油气的输导和保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源岩生烃历史的模拟与始新统油气充注历史的研究,确定始新统油气的主... 高邮凹陷是苏北盆地的重要含油气区,该区断裂发育,始新统油气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断裂活动速率的差异对始新统油气的输导和保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源岩生烃历史的模拟与始新统油气充注历史的研究,确定始新统油气的主要成藏期;进而运用断裂活动速率的方法,综合分析在油气充注期,不同区带的断裂对始新统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高邮凹陷深凹带内的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微弱活动断裂附近(活动速率<10m/Ma),强烈活动断裂面(活动速率>25m/Ma)主要起油气垂向上的输导作用,不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而北斜坡带断裂活动十分微弱(活动速率<5m/Ma)不具备沿断层面直线式输导油气的能力,油气只能通过断裂-砂体的有效组合,实现螺旋式垂向运移,后在始新统圈闭内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动 源岩生烃史 油气充注史 油气成藏 高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凹陷SB油田砂泥岩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娄国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3期75-79,166,共5页
针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SB油田上第三系戴南组由扇三角洲相控制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储层平面变化大、砂泥岩薄互层的特点,建立了针对主要含油层系戴二段的测井约束反演技术思路和流程,主要包括测井曲线预处理、井震标定及子波估算、建... 针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SB油田上第三系戴南组由扇三角洲相控制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储层平面变化大、砂泥岩薄互层的特点,建立了针对主要含油层系戴二段的测井约束反演技术思路和流程,主要包括测井曲线预处理、井震标定及子波估算、建立低频模型、反演关键参数测试等环节,通过测井约束反演完成了对储层的定量预测和描述,从而为正确认识该区油藏的储层分布提供了准确依据,勘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约束反演 子波 低频模型 储层描述 高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坡拉盆地湖盆咸化的沉积响应特征
3
作者 娄国泉 刘世丽 《复杂油气藏》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运用微量元素、X-衍射、岩石薄片分析和岩心观察描述等方法,开展伦坡拉盆地古近系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矿物特征和沉积相类型、沉积演化、沉积模式研究,分析湖盆咸化的沉积响应特征,研究认为:伦坡拉盆地古近系具有环境封闭、持续蒸发... 运用微量元素、X-衍射、岩石薄片分析和岩心观察描述等方法,开展伦坡拉盆地古近系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矿物特征和沉积相类型、沉积演化、沉积模式研究,分析湖盆咸化的沉积响应特征,研究认为:伦坡拉盆地古近系具有环境封闭、持续蒸发咸化的沉积水介质环境,导致盆地内形成大量的碳酸盐岩,并具有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份混合的岩石矿物特征。盆地周围受陆源淡水沉积体系控制,发育近源、延伸距离短、相带变化频繁的扇三角洲沉积;湖盆中央受半咸化-咸化水体的控制,发育湖相泥质岩、云坪、混合坪等弱水动力、细粒相带沉积类型;不同时期咸化程度不同,咸化程度越高,陆源体系对盆内沉积的影响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盆咸化 岩石矿物特征 沉积模式 伦坡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凹陷真武—吴堡断裂带断层封闭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尹志军 谭建财 +2 位作者 娄国泉 滕长宇 仲学哲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1期32-34,43,共4页
高邮凹陷是苏北盆地勘探程度最高、含油潜力最大的凹陷。为揭示断层作为油气垂向运移通道与侧向遮挡在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文中应用岩性对置和泥岩涂抹2种方法对断层封闭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盖层较厚... 高邮凹陷是苏北盆地勘探程度最高、含油潜力最大的凹陷。为揭示断层作为油气垂向运移通道与侧向遮挡在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文中应用岩性对置和泥岩涂抹2种方法对断层封闭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盖层较厚、断层断距较大的情况下,岩性对置是影响高邮断层封堵性的关键因素;在断层两侧岩性对置封堵较差的情况下,泥岩涂抹直接决定了断层的侧向封堵性。定量计算表明,断层泥比率(SGR)大于0.65,断层具有封堵性,并且断层封堵性与SGR值的大小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封闭性 岩性对置 泥岩涂抹 断层泥比率 高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凹陷辉绿岩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谢成龙 荆翰林 +2 位作者 王力 娄国泉 刘传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3-549,562,共8页
文章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方法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新生代辉绿岩4个样品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45.3±1.3)、(59.... 文章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方法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新生代辉绿岩4个样品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45.3±1.3)、(59.8±1.7)、(40.5±0.7)、(44.8±1.1)Ma,指示其形成时代为古新世和始新世,表明苏北盆地岩浆活动具有多期性的特点。苏北盆地在新生代时期的发育过程受郯庐断裂带及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的影响,总体上处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形成的弧后拉张环境,其中早期岩浆活动明显受郯庐断裂带伸展活动的控制。锆石U-Pb年代学特征显示,在吴堡期2套辉绿岩就已经开始上升侵位,而并非是相关文献中的三垛期。此次工作获得的锆石年龄多集中于40.5~45.3 Ma,而其北西侧的渤海湾盆地新生代锆石年龄多集中于60~50 Ma,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引起的弧后伸展区域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高邮凹陷 新生代 辉绿岩 锆石U-Pb年代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