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密度与缩节胺用量对76 cm等行距棉花株型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家勇 张俊尧 +6 位作者 唐江华 娄善伟 李文珊 徐文修 孟令贻 何洪涛 桑军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9,共13页
于2021—2022年在76 cm等行距种植方式下,采用裂区设计,设种植密度为主因素,分别为15.00(M1)、20.25(M2)、25.50万株·hm^(-2)(M3);缩节胺用量为副因素,分别为195(D1)、390(D2)、585 g·hm^(-2)(D3),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缩节胺... 于2021—2022年在76 cm等行距种植方式下,采用裂区设计,设种植密度为主因素,分别为15.00(M1)、20.25(M2)、25.50万株·hm^(-2)(M3);缩节胺用量为副因素,分别为195(D1)、390(D2)、585 g·hm^(-2)(D3),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缩节胺用量对棉花株型结构、籽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筛选适宜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棉花产量提高的种植密度与缩节胺用量组合。结果表明:缩节胺用量相同时,降低种植密度会提高棉花株高7.09%~21.66%、茎粗4.36%~13.02%、株宽5.76%~18.69%,增加果枝始节高度、主茎节间长度、果枝数和果枝长度;种植密度对果枝始节位与果枝夹角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相同时,降低缩节胺用量会增加棉花株高7.01%~21.83%、株宽4.61%~9.01%、果枝数1~2台,并有效增加果枝始节高度、果枝始节位、主茎节间长度、果枝长度与果枝夹角,但会降低棉花茎粗3.39%~8.30%。籽棉产量随密度与缩节胺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M2D2处理籽棉产量最高,两年分别为6614.09 kg·hm^(-2)和7339.48 kg·hm^(-2),较同年产量最低处理M1D1分别增加19.63%和22.67%。综上,在76 cm等行距种植方式下,棉花种植密度20.25万株·hm^(-2)配合喷施缩节胺390 g·hm^(-2)的组合效果最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与产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76 cm等行距栽培 种植密度 缩节胺 株型结构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棉田土壤养分、棉花产量对减施氮肥的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孟令贻 唐江华 +5 位作者 徐文修 娄善伟 苏丽丽 王晨 张俊尧 王家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4-1242,共9页
【目的】研究多年连作棉田减氮量对棉花产量和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影响,以及减氮与棉花产量、土壤氮磷钾养分有效性间的关联,为科学减施氮肥、维持新疆棉花的高产高效提供理论支撑。【方法】2020年和2021年在连作10年的棉田进行定位田间试... 【目的】研究多年连作棉田减氮量对棉花产量和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影响,以及减氮与棉花产量、土壤氮磷钾养分有效性间的关联,为科学减施氮肥、维持新疆棉花的高产高效提供理论支撑。【方法】2020年和2021年在连作10年的棉田进行定位田间试验,供试棉花品种为新农大棉4号。设置常规施氮(375 kg/hm^(2),CK)、减氮20%(300 kg/hm^(2),N2)、减氮40%(225 kg/hm^(2),N4)和减氮100%(0 kg/hm^(2),N0)4个处理。调查了棉花产量,分析了0—20、20—40 cm土层土壤全量和速效氮、磷、钾含量。【结果】在北疆棉田300 kg/hm^(2)氮肥用量处理提高了土壤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两年均值分别比CK处理高出4.04%、44.58%、9.94%(0—20 cm)和2.05%、44.47%、22.60%(20—40 cm);促进了棉花干物质积累,两年棉花平均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提高15.66%,利于产量形成,较对照处理分别增产了13.88%(籽棉)和18.10%(皮棉),有效提高了氮素利用效率。灰色关联分析可知,与减氮密切关联的土壤养分指标为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但与作物产量密切关联的土壤养分指标为土壤速效钾、全磷含量。【结论】在北疆长期连作棉田,将施氮量由375 kg/hm^(2)减至300 kg/hm^(2)可有效提升土壤有效态氮磷含量,进而增加棉花的干物质积累,提高籽棉和皮棉产量,实现节氮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减氮 土壤养分 产量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与密度双因素对陆地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张俊尧 王家勇 +6 位作者 唐江华 娄善伟 李文珊 徐文修 孟令贻 何洪涛 桑军民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7-555,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与密度双因素对棉花生长的影响,分析不同播期下棉花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2022年于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市进行裂区试验,设置3个播期主区(4月11日、18日和25日,记作B_(1)、B_(2)、B_(3)),3个密度副区(18×10...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与密度双因素对棉花生长的影响,分析不同播期下棉花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2022年于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市进行裂区试验,设置3个播期主区(4月11日、18日和25日,记作B_(1)、B_(2)、B_(3)),3个密度副区(18×10^(4)、22.5×10^(4)和27×10^(4)株/hm^(2),记作M_(1)、M_(2)、M_(3)),研究播期与密度双因素对棉花出苗率、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播后膜下5 cm地温高有利于棉花早出苗,且出苗率提高。在同一播期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生育期延长,株高、茎粗、果枝数及单株铃数的平均值均显著降低。在同一密度下,播期推迟,棉花的平均生育期缩短,平均单株及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单株铃数显著降低,平均籽棉产量降低。早播条件下,高密度(M_(3),27×10^(4)株/hm^(2))籽棉产量最高,为7519.70 kg/hm^(2)。中播或晚播条件下,中等密度(M_(2),22.5×10^(4)株/hm^(2))产量较高,分别为7671.90和6913.27 kg/hm^(2)。【结论】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应适期提早播种,播期为4月11日时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7×10^(4)株/hm^(2)(M_(3)),播期为4月18日(B_(2))或4月25日(B_(3))时种植密度为22.5×10^(4)株/hm^(2)(M_(2))有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播期 种植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对棉花植株养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1
4
作者 娄善伟 高云光 +2 位作者 郭仁松 赵强 张巨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53-958,共6页
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棉花植株养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为18.0×104株/hm2(A3处理)皮棉产量最高,为3247.4 kg/hm2;吐絮期铃中氮、磷、钾含量以18.0×104株/hm2(A3)、22.5×104株/hm2(A4)处... 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棉花植株养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为18.0×104株/hm2(A3处理)皮棉产量最高,为3247.4 kg/hm2;吐絮期铃中氮、磷、钾含量以18.0×104株/hm2(A3)、22.5×104株/hm2(A4)处理积累量较高,与产量一致;不同密度处理单株氮、磷、钾含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群体变化趋势则不同,虽然最高值仍都出现在8月15日,但在盛铃~吐絮期却以A3处理各元素的含量最高。说明后期养分积累对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植株群体和生殖器官的养分积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植株养分 产量 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水平对覆膜棉花田间小气候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娄善伟 赵强 +3 位作者 高云光 郭仁松 阿不力克木 张巨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8-92,共5页
为了解棉花群体结构对棉田小环境的影响状况,确定不同密度对产量影响的内在因素,进行了不同棉花密度田间小气候测定试验。研究表明:密度不同棉花的植株形态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大田的光、温、热等气候因子也会跟着改变。随着密度的增加... 为了解棉花群体结构对棉田小环境的影响状况,确定不同密度对产量影响的内在因素,进行了不同棉花密度田间小气候测定试验。研究表明:密度不同棉花的植株形态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大田的光、温、热等气候因子也会跟着改变。随着密度的增加不同层次的透光率均有减小趋势,盛花后最小的透光率仅为10%左右。土壤水分方面,密度过小地表散失严重,密度过大叶片蒸腾过多耗水量大,而18万株/hm2密度更能充分利用水分。不同层次的温湿度上,密度过小叶片蒸腾水分易散失,密度过大散失虽慢但蒸腾多,所以也是中等密度18.0和22.5万株/hm2处理好,不过各处理温度变化较小。产量上,随密度增加,产量先增大后减小,18.0万株/hm2处理最高,平均产量为3247.4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气候 密度 产量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棉花群体结构特征与产量品质形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娄善伟 郭仁松 +2 位作者 高云光 赵强 张巨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7-573,共7页
通过设置田间密度试验小区.对不同密度条件下棉花个体与群体的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品质形成特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南疆地区棉花最适宜种植密度应在16.5×10^4~20×10^4株/hm^2,“三桃”比例为:3:5~5.5:1.5—2,... 通过设置田间密度试验小区.对不同密度条件下棉花个体与群体的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品质形成特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南疆地区棉花最适宜种植密度应在16.5×10^4~20×10^4株/hm^2,“三桃”比例为:3:5~5.5:1.5—2,LAI高峰宜出现在盛铃期,其值3.5~3.6,盛花-盛铃棉田冠层的光截获率要维持在90%~95%,吐絮期干物质的积累量比重在50%左右,光合速率吐絮后保持在10μmol/m^2·s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群体结构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杂交棉品种高产性能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娄善伟 罗新宁 +3 位作者 郭仁松 高云光 赵强 张巨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77-1181,共5页
【目的】探讨杂交棉高产形成的生理机制。【方法】在相同的密度和栽培条件下,研究常规棉花与不同品种杂交棉的性状表现。【结果】杂交棉新陆中31号和新杂1号与常规棉中棉43号相比,主茎功能叶叶绿素含量要高且保持时间长,从盛花到初絮间... 【目的】探讨杂交棉高产形成的生理机制。【方法】在相同的密度和栽培条件下,研究常规棉花与不同品种杂交棉的性状表现。【结果】杂交棉新陆中31号和新杂1号与常规棉中棉43号相比,主茎功能叶叶绿素含量要高且保持时间长,从盛花到初絮间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明显较高,分别高出10%和70%左右,且杂交棉成铃数多,单株成铃6~7个,成铃率高,单铃重大于5 g。【结论】棉铃在空间分布上,以中、下部果枝为主,而杂交棉第2果节的棉铃数与常规棉相比对产量的增加起了更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叶绿素含量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超高产群体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娄善伟 张巨松 +1 位作者 赵强 张坤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A02期25-29,共5页
通过对南疆皮棉产量3000kg/hm^2的超高产田进行研究,得出超高产棉株生长稳健矮壮,成铃数多,单株成铃5-7个,成铃率高,单铃重5.5g,衣分达42%;总干物质积累14223-22056kg/hm^2,吐絮期比一般高产棉花铃重占干物质总重的比值高;叶面积指数最... 通过对南疆皮棉产量3000kg/hm^2的超高产田进行研究,得出超高产棉株生长稳健矮壮,成铃数多,单株成铃5-7个,成铃率高,单铃重5.5g,衣分达42%;总干物质积累14223-22056kg/hm^2,吐絮期比一般高产棉花铃重占干物质总重的比值高;叶面积指数最大为3.99,出现盛铃初期到盛铃期之间且维持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高产栽培 干物质积累 新疆 群体质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水时间对化学封顶棉花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娄善伟 阿尔曼.阿不利米提 +2 位作者 姜婷婷 聂志勇 赵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00-1405,共6页
【目的】研究化学封顶后不同复水时间对化封棉花的影响,减少浇水对化封效果的影响,保证棉花产量,为化封技术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化学封顶后不同的复水时间,调查与分析棉花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等。【结... 【目的】研究化学封顶后不同复水时间对化封棉花的影响,减少浇水对化封效果的影响,保证棉花产量,为化封技术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化学封顶后不同的复水时间,调查与分析棉花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等。【结果】化学封顶后过早复水易使棉花株高增加,H1处理株高达78. 36cm,比最低处理高8. 81 cm,果枝数多0. 8台;蕾铃脱落率随复水时间早晚顺序增加,脱落率最高的H4处理为61. 33%;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受复水早晚影响不大,但复水时间越早的前期干物质积累快,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高;复水早晚对棉花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H2处理的单铃重、衣分、籽棉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6. 0 g、40. 75%和5 661. 97 kg/hm2。【结论】棉花化学封顶后最早浇水间隔不要小于3 d,最晚不宜超过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化学封顶 复水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不同时期去叶源对库源关系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娄善伟 郭仁松 +2 位作者 高云光 赵强 张巨松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92,共5页
通过对棉花不同时期去主茎叶、叶枝叶、果枝叶和全部叶片的研究,初步探讨了棉花叶源对库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蕾期还是盛铃期,叶片是棉花光合产物的主要来源,没有叶片棉花就不能正常生长,也很难保证其产量;不同部位的叶片中,主茎叶的作... 通过对棉花不同时期去主茎叶、叶枝叶、果枝叶和全部叶片的研究,初步探讨了棉花叶源对库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蕾期还是盛铃期,叶片是棉花光合产物的主要来源,没有叶片棉花就不能正常生长,也很难保证其产量;不同部位的叶片中,主茎叶的作用显著,蕾期去主茎叶后株高日增长量减少0.5 cm以上,干物质积累明显下降,盛铃期则导致棉铃大量脱落,成铃平均减少2个以上;去果枝叶的作用相对较小,去叶枝叶几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主茎叶 干物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对棉花冠层小气候影响及相关生理特征和纤维品质的关系
11
作者 娄善伟 赵强 +3 位作者 高云光 郭仁松 阿不力克木 张巨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9-9,共1页
为探讨密度对棉花冠层小气候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与棉花生理特征和品质的关系,设计了5种不同密度(9~27×104株/hm2)的田间试验。研究表明:不同冠层的透光率初花后迅速下降,各处理中A3(18×104株/hm2)处理透光率均变为最高。... 为探讨密度对棉花冠层小气候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与棉花生理特征和品质的关系,设计了5种不同密度(9~27×104株/hm2)的田间试验。研究表明:不同冠层的透光率初花后迅速下降,各处理中A3(18×104株/hm2)处理透光率均变为最高。空气温度花期20 cm处冠层以A3处理空气温度最高,吐絮后规律性不明显。花期相对湿度较高且变化较小,以A3处理的相对湿度最为稳定,变化最小。吐絮期,不同冠层相对湿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早、晚的相对湿度较高,处理间规律性不明显。A3处理皮棉产量最高,LAI高峰出现在盛铃期,吐絮时仍保持在2.5~2.6。8月14日左右棉花第十果枝叶开始衰老,5 d后第八果枝叶开始衰老,其A3处理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正常生理状态。不同处理棉花纤维品质无显著差异,密度增加能增进纤维品质,但密度大于A4(22.5×104株/hm2)后,又对纤维品质产生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气候 密度 品质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氮肥施用量对不同节位棉花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罗新宁 陈冰 +4 位作者 张巨松 蒋平安 秦勇 朱丽华 娄善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A02期1-4,共4页
在南疆生态条件下对不同氮素水平(155.25、207、258.75、310.5和362.25kg/hm2尿素)处理下的棉花品质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对棉株上、中、下部棉花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马克隆值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施氮量的增加有助于增加... 在南疆生态条件下对不同氮素水平(155.25、207、258.75、310.5和362.25kg/hm2尿素)处理下的棉花品质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对棉株上、中、下部棉花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马克隆值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施氮量的增加有助于增加棉花纤维长度和整齐度,氮肥用量超过一定量之后,纤维长度和整齐度显著减少;纤维强度和马克隆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氮肥 施用量 纤维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棉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和利用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强 娄善伟 +2 位作者 郭海飞 张巨松 秦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8-251,共4页
以杂交棉天杂2号和新杂3号为代表,常规棉中棉所35号为对照,研究了杂交棉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和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初花期杂交棉与常规棉群体的光合产物积累量差异不大,盛花后杂交棉根和茎光合产物积累量均高于常规棉,盛铃期生殖器官光合... 以杂交棉天杂2号和新杂3号为代表,常规棉中棉所35号为对照,研究了杂交棉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和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初花期杂交棉与常规棉群体的光合产物积累量差异不大,盛花后杂交棉根和茎光合产物积累量均高于常规棉,盛铃期生殖器官光合产物积累量和增加速度明显高于常规棉,盛铃以后叶积累量明显高于常规棉,叶所占比例的下降速度低于常规棉;后期杂交棉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的转运速率高于常规棉且下降速度低于常规棉;杂交棉花后光合产物输出率和光合产物子棉利用率低于常规棉,铃壳利用率和纤维利用率高于常规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光合产物 积累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物质对棉花花铃期抗旱性的影响
14
作者 努尔曼古丽.巴图尔 阿力木江.克来木 +3 位作者 崔延楠 潘俊杰 娄善伟 赵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77-1987,共11页
【目的】筛选有利于提高干旱胁迫下棉花花铃期抗旱性的最佳外源物质。【方法】以棉花品种新陆早57号为材料,大田试验采取控水的方法,分别施用不同类型的黄腐酸、6-BA、甜菜碱、油菜素内酯和水杨酸。测定各处理下棉花的农艺性状、干物质... 【目的】筛选有利于提高干旱胁迫下棉花花铃期抗旱性的最佳外源物质。【方法】以棉花品种新陆早57号为材料,大田试验采取控水的方法,分别施用不同类型的黄腐酸、6-BA、甜菜碱、油菜素内酯和水杨酸。测定各处理下棉花的农艺性状、干物质及产量等指标,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评价5种外源物质对增强棉花花铃期抗旱性的综合效果。【结果】在干旱胁迫下,供试的外源物质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棉花花铃期的抗旱能力,棉花株高、茎粗、果枝台数、主茎叶片数增大,地上部干物质、鲜重、籽棉产量增加;不同外源物质对棉花花铃期抗旱能力的调控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综合评价值(D)排在最前外源物质是水杨酸。【结论】外源物质增强棉株对干旱环境适应性,可作为一种补偿途径,减轻花铃期缺水对棉花的伤害,利于棉花的高产、稳产,其中喷施水杨酸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干旱胁迫 外源物质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学打顶剂对棉花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2
15
作者 康正华 赵强 +2 位作者 娄善伟 葛杰 张海祥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00-1208,共9页
【目的】比较6种不同化学打顶剂,对常规棉和杂交棉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新疆棉花合理应用化学打顶剂提供参考。【方法】选用金棉、土优塔、氟节胺、智控先锋、西域金杉、棉打顶等6种化学打顶,常规棉金丰905和杂交棉中抗2号2种棉... 【目的】比较6种不同化学打顶剂,对常规棉和杂交棉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新疆棉花合理应用化学打顶剂提供参考。【方法】选用金棉、土优塔、氟节胺、智控先锋、西域金杉、棉打顶等6种化学打顶,常规棉金丰905和杂交棉中抗2号2种棉花材料。共设置8个处理,其中6个化学打顶,1个未打顶对照和1个人工打顶。试验重复3次,收获期测定不同棉花品种间的农艺性状差异及其产量差异。【结果】6种不同化学打顶剂在农艺性状方面均能降低株高,减少果枝数,缩短倒一至倒六果枝长度、叶柄长度,减小倒一至倒六主茎叶叶宽;在经济性状方面影响也明显,化学打顶剂与对照相比均能提高产量,与人工打顶效果无差异。其中化学打顶剂金棉增产最明显:中抗2号提高14.8%,金丰905提高20.41%。【结论】化学打顶能有效控制棉花株高,控制果枝数,提高产量;不同化学打顶剂对不同棉花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影响有差异,应选用相应药剂和相应密度下的品种才能更好的发挥打顶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化学打顶剂 农艺性状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封顶高产棉花株型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娄善伟 康正华 +3 位作者 赵强 帕尔哈提.买买提 王新江 张鹏忠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28-1333,共6页
【目的】明确化学封顶棉花高产的理想株型,为株型塑造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化学封顶剂的使用效果,使化学封顶棉花能够保持稳定高产。【方法】通过田间培育和定点取样,研究人工打顶、化学封顶的低产棉田和高产棉田的株型特征,进行数据分... 【目的】明确化学封顶棉花高产的理想株型,为株型塑造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化学封顶剂的使用效果,使化学封顶棉花能够保持稳定高产。【方法】通过田间培育和定点取样,研究人工打顶、化学封顶的低产棉田和高产棉田的株型特征,进行数据分析和产量对比。【结果】化学封顶的高产田封顶效果好,化封后株高增加控制在5 cm以内,而化学封顶一般产田棉花株高增加普遍在5~10 cm;化封后上部主茎节间变短,倒一主茎节间长度不超过3 cm,倒三和倒五主茎节间容易变长,其调控情况对株高影响较大;化学封顶后棉株上部果枝变短,尤其是倒一果枝变化明显;化学封顶的高产田棉株上部结铃高于化学封顶的一般产田,与人工打顶棉田没有差异,主要依靠内围铃,且三桃比例分部合理。【结论】化学封顶高产田的棉花产量比人工打顶的还要高,在合理调控和化学封顶条件下,能够有效控制棉花株高,塑造高产株型,代替人工打顶并实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封顶 棉花 高产 株型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施氮阈值与产量、无机氮储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娄善伟 马兴旺 +3 位作者 托乎提.艾买提 牛新湘 杨涛 张鹏忠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17-2224,共8页
【目的】研究施氮对棉花产量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明确施氮阈值与棉花产量和土壤无机氮储量的关系。【方法】2012~2013年,分别采集不同施氮水平下(0、237.9、317.1、396.5、475.7、634.2 kg/hm^2)棉花植株样品和0~100 cm深土壤剖面样品... 【目的】研究施氮对棉花产量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明确施氮阈值与棉花产量和土壤无机氮储量的关系。【方法】2012~2013年,分别采集不同施氮水平下(0、237.9、317.1、396.5、475.7、634.2 kg/hm^2)棉花植株样品和0~100 cm深土壤剖面样品,测定棉花的吸氮量,分析土壤无机氮的浓度。【结果】在0~396.5 kg/hm^2增加施氮量可以促进棉花生长,盛铃时施氮量与棉花生长量的相关性最高,但太多并不再利于棉花生长;在0~60 cm土层无机氮浓度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60 cm土层以下无机氮浓度开始降低,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变弱,规律不明显;施氮量与棉花产量是二次方程关系,施氮量为N3(396.5 kg/hm^2)时棉花产量最高;棉花的氮素利用率与产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最高为29.73%。施氮量在332~397 kg/hm^2的阈值范围内,有利于棉花形成高产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结论】施氮阈值与产量、无机氮储量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产量 土壤无机氮储量 施氮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下棉花果枝、叶枝特征及产量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娄善伟 张鹏忠 +6 位作者 刘宁 边洋 周莉 何红 赵小伊 曾鲁 张巨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91-1396,共6页
【目的】探讨棉花果枝和叶枝的干物质积累、养分积累、成铃特征以及对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田间密度试验小区,进行田间调查,并对样品进行室内测定。【结果】密度能明显影响植株形态,低密度A1处理的叶枝数为4台左右,明显高于高... 【目的】探讨棉花果枝和叶枝的干物质积累、养分积累、成铃特征以及对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田间密度试验小区,进行田间调查,并对样品进行室内测定。【结果】密度能明显影响植株形态,低密度A1处理的叶枝数为4台左右,明显高于高密度处理;果枝成铃数也相对较多,与最少的A5处理相差4个棉铃。单株干物质积累差异显著,尤其是叶枝,A1与A5处理相差多达70g/株。氮、磷、钾养分含量上,趋势基本一致,但果枝叶钾素含量高于叶枝叶。棉铃空间分布,内围铃占主导,其他成分所占比例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上、中、下各部分比例随密度变化各异,产量按密度顺序先增大后减小。【结论】低密度处理的叶枝干物质积累高,是产量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养分积累各密度差异不大,产量形成主要依靠内围铃,皮棉产量最高为A3处理3247.4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密度 产量构成 叶枝 棉铃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棉株氮素库源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娄善伟 帕尔哈提.买买提 +3 位作者 王新江 张鹏忠 刘宁 张巨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85-791,共7页
[目的]探寻不同密度处理棉株的氮素库源分配情况,找出密度与库源分配合理的搭配以指导生产实践.[方法]设置5种(A1 ~A5)不同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棉株库源器官中氮素的分配比例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种植密度对棉花氮素的吸... [目的]探寻不同密度处理棉株的氮素库源分配情况,找出密度与库源分配合理的搭配以指导生产实践.[方法]设置5种(A1 ~A5)不同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棉株库源器官中氮素的分配比例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种植密度对棉花氮素的吸收、利用影响较大,单株的氮素含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盛铃-见絮期积累速度大,各处理积累量均达到最高,9.0×104株/hm2处理最大,为430g/株,27.0×104株/hm2处理最小,仅为161g/株.在不同库源器官氮素分配中,根系作为氮素营养吸收器官,苗期浓度较高,随后基本维持在1%左右,且因滴灌模式,密度影响只在苗期和吐絮期才较明显的显现出随密度增加而减小;各处理叶源的氮素浓度最高且超过2.5%,其次为库器官蕾、铃,最后为茎源.[结论]中间密度处理氮素在源库分配中,相比其他处理铃库与叶源比例较高且相对协调,都达40%以上,更有利于干物质的供应与产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密度 库源 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疆籽棉超高产机理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娄善伟 帕尔哈提.买买提 +7 位作者 王新江 杨涛 张鹏忠 赵小伊 何红 马腾飞 边洋 张巨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39,86,共9页
为探寻新疆南疆地区籽棉9000 kg·hm -2超高产机理以及相关的指标,对南疆地区生态条件下超高产田、高产田、中高产田进行了调查研究与数据采集。研究发现:要获得超高产,首先要有良好的基础地力,有机质含量超10 g·kg -1,... 为探寻新疆南疆地区籽棉9000 kg·hm -2超高产机理以及相关的指标,对南疆地区生态条件下超高产田、高产田、中高产田进行了调查研究与数据采集。研究发现:要获得超高产,首先要有良好的基础地力,有机质含量超10 g·kg -1,种植密度18×10^4~21×10^4株·hm -2为宜;其次,塑造良好株型,株高65~75 cm ,茎粗接近10 mm ,果枝9~10台,棉铃空间分布均匀,纵向上、中、下果枝棉铃比例3.2∶4.7∶2.1,横向第一、二果节比例7∶3,初花至盛铃LAI 、SPAD 、Pn 一直维持较高水平,盛铃前后达到最大,后期下降缓慢;最后,氮磷钾分配上,前期差异不大,进入花铃期生殖生长明显增强,蕾花铃氮磷钾比例明显增大,一直维持到见絮,超高产处理的蕾花铃干物质量比例明显高于其它处理8%以上,见絮时蕾花铃干物质量达到了6402 kg·hm -2 。 以指标数据作参考,塑造良好株型,协调棉铃空间分布,维持较高较长的光合速率,减缓 LAI 、SPAD 下降速度,促进生殖生长,合理养分分配,便能实现产量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超高产 机理 养分分配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