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施甜瓜品种间果实品质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盼 薛喜琴 +3 位作者 娄丁 唐硕 冯江帅 刘永华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57-61,共5页
以西农脆宝、脆甜八里香、雪城春光、永甜九号、新科研十号、花喜鹊、娇姑娘、芝麻香瓜8个不同甜瓜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指标,综合评价8个甜瓜品种。结果表明:雪城春光维生素c和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270.06%和2.4... 以西农脆宝、脆甜八里香、雪城春光、永甜九号、新科研十号、花喜鹊、娇姑娘、芝麻香瓜8个不同甜瓜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指标,综合评价8个甜瓜品种。结果表明:雪城春光维生素c和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270.06%和2.46%,娇姑娘可溶性糖最高为138.50 g/kg,新科研十号含水量最高91.18%,西农脆宝单果最重,芝麻香瓜上市最早,脆甜八里香采摘期最长,花喜鹊和永甜九号相较其他品种无明显特征。研究表明娇姑娘和雪城春光从外观品质结合营养品质总体高于其他6个品种,其果形指数适中,营养丰富,维生素c较高,水分适中,品质极佳,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可在榆林地区进一步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 甜瓜 果实品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草莓品种果实品质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薛喜琴 刘永华 +4 位作者 王盼 娄丁 李想 冯江帅 安科旭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53-58,共6页
榆林地区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选取“妙香7号”、“白色恋人”、“章姬”、“妙香3号”、“红玉”、“随珠”6个草莓品种,测定了果实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熵权TOPSIS法综合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合榆林地区栽培的优良草莓... 榆林地区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选取“妙香7号”、“白色恋人”、“章姬”、“妙香3号”、“红玉”、“随珠”6个草莓品种,测定了果实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熵权TOPSIS法综合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合榆林地区栽培的优良草莓品种。结果表明,6个草莓品种的各项品质指标存在差异,“妙香3号”平均单果重最大,其次是“章姬”,“妙香7号”最小;“章姬”和“妙香3号”的硬度较大,“白色恋人”和“妙香7号”硬度中等;“妙香3号”的类黄酮、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酚类物质等含量最高,“妙香7号”最低;“章姬”的Vc、可滴定酸、花青素等含量最高,“妙香7号”和“白色恋人”含量较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平均单果重与可溶性固形物、果实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呈现出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性,与花色苷、可溶性糖呈显著正相关性;硬度与花色苷、花青素、V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果实含水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呈现出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性,与可溶性蛋白呈显著正相关性;可溶性糖与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和Vc含量呈现出显著正相关。熵权TOPSIS法分析结果表明,相对贴近度排名为妙香3号、章姬、随珠、红玉、白色恋人、妙香7号。研究表明,“妙香3号”的综合表现最好,是适合榆林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章姬”的综合品质指标稍次于“妙香3号”,也可作为优质育种资源搭配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外观品质 营养品质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升高对栎黄枯叶蛾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3
作者 娄丁 李想 +2 位作者 薛喜琴 王盼 刘永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82-85,151,共5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下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的为害趋势,测定和分析了正常CO_(2)浓度(375μL/L)和高CO_(2)浓度(750μL/L)下栎黄枯叶蛾体内2种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3种保护酶... 为了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下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的为害趋势,测定和分析了正常CO_(2)浓度(375μL/L)和高CO_(2)浓度(750μL/L)下栎黄枯叶蛾体内2种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3种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栎黄枯叶蛾不同龄期幼虫体内2种解毒酶的活性在高CO_(2)浓度下呈上升趋势,其中GST活性在高CO_(2)浓度下均高于正常CO_(2)浓度,1龄、5龄和6龄幼虫体内的GST活性与正常CO_(2)浓度之间差异显著;在高CO_(2)浓度下,3龄至6龄幼虫的AchE活性均有所升高,其中,5龄、6龄幼虫体内AchE活性显著高于正常CO_(2)浓度下相应龄期的活性。在高CO_(2)浓度下,栎黄枯叶蛾不同龄期幼虫体内3种保护酶随龄期的变化不一致,其中CAT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且显著高于正常CO_(2)浓度下相应龄期的活性;POD活性随着龄期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龄、2龄、6龄幼虫体内POD活性变化不显著;SOD活性随龄期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4龄、5龄、6龄栎黄枯叶蛾幼虫体内SOD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CO_(2)浓度下相应龄期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 CO_(2)浓度 保护酶 解毒酶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诱捕器和性诱剂对沙蒿木蠹蛾的诱捕效果
4
作者 薛喜琴 刘冬林 +6 位作者 高荣 高天健 刘永华 娄丁 王盼 李想 常瑜池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94-97,共4页
本文比较了3种配方性诱剂和3种形状诱捕器对沙蒿木蠹蛾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性诱剂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的诱芯具有很高的诱蛾活性;船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器放置高度为1.6~2.0 m的诱集效果最佳;晴天诱捕数量最多。3种性诱剂(器)... 本文比较了3种配方性诱剂和3种形状诱捕器对沙蒿木蠹蛾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性诱剂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的诱芯具有很高的诱蛾活性;船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器放置高度为1.6~2.0 m的诱集效果最佳;晴天诱捕数量最多。3种性诱剂(器)的诱蛾时间动态表明:性诱剂Z5-12:Ac、船形诱捕器、放置高度为1.6~2.0 m、晴天诱捕为最佳组合,效果优于单项防治措施,该结果可为合理利用性诱剂对沙蒿木蠹蛾进行种群动态监测和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蒿木蠹蛾 性诱剂 诱捕器 诱捕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