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等离子体在生物质气化制氢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姬海燕 刘家印 +4 位作者 吴海军 何璟琳 靳紫恒 魏钿航 江霞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19-2433,共15页
氢气是未来能源中最有前途的能源载体之一。生物质气化制氢可实现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技术。针对常规生物质气化制氢技术存在的氢气产率低、焦油产量大、反应不稳定等难题,低温等离子... 氢气是未来能源中最有前途的能源载体之一。生物质气化制氢可实现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技术。针对常规生物质气化制氢技术存在的氢气产率低、焦油产量大、反应不稳定等难题,低温等离子体高压放电产生高能电子和活性物质(·OH,·O,·CH等)可强化生物质焦油副产物的高效转化,协同催化剂重整可进一步延缓催化剂快速失活,同时大幅提高氢气产率。从克服传统生物质气化制氢技术瓶颈角度出发,梳理总结了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类型与应用、反应条件的优化、催化剂协同作用及反应路径等方面。低温等离子体生物质气化制氢技术的优势在于在较低温度下(<550℃)可实现生物质转化,提升反应物转化率及氢气选择性;在提高气化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推动低温等离子体在生物质气化制氢工业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生物质 焦油 催化 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身心症状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珺 魏蔚 +1 位作者 姬海燕 王春梅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2年第5期1240-1243,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身心症状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SCI、EBSCO、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资源,收集有关对比心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SLE病人身心症状影响的随机...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身心症状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SCI、EBSCO、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资源,收集有关对比心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SLE病人身心症状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Jadad等设计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个RCTs,包括537例研究对象。质量评价结果显示,2个研究Jadad评分≥4分为高质量研究,其余研究质量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心理干预可有效减小SLE病人的心理压力(P<0.05),使其焦虑、抑郁情绪得到缓解(P<0.05),同时还可降低病人的疾病活动度(P<0.05)。[结论]心理干预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在SLE病人心理症状的改善和治疗效果的提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研究纳入的RCTs数量较少且样本量小,未来应开展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试验予以验证,并应关注不同心理干预手段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心理干预 身心症状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对生物活性炭处理复杂染料废水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范晓丹 李皓璇 姬海燕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2-676,共5页
采用超声和生物活性炭处理复杂染料废水,探讨超声对生物活性炭降解复杂染料废水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超声/生物活性炭处理效果优于生物活性炭,运行10d,COD降低较快,达到20.5mg/L,低于生物活性炭处理的39.8mg/L;色度为136倍,远低于用生... 采用超声和生物活性炭处理复杂染料废水,探讨超声对生物活性炭降解复杂染料废水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超声/生物活性炭处理效果优于生物活性炭,运行10d,COD降低较快,达到20.5mg/L,低于生物活性炭处理的39.8mg/L;色度为136倍,远低于用生物活性炭处理的217倍;BOD5最终降为2.57mg/L。紫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复杂染料废水中含有烷类、酚类、醛类、脂类、苯类等有机物,超声/生物活性炭处理可使这些有机物种类明显减少,仍存在的有机物浓度也大幅减少,而且部分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由复杂转化为简单。这表明,超声处理可以促进染料废水中复杂有机物分子结构向简单转化,增强生物活性炭对复杂有机物的降解能力,从而大幅降低复杂废水的BOD5、COD和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生物活性炭 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焦硫酸钾焙烧选择性回收退役三元锂电池中的锂 被引量:5
4
作者 姬海燕 刘家印 +3 位作者 张捷菲 米雪 刘春力 谢满华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1-56,共6页
通过低温焦硫酸钾焙烧与盐溶液浸出复合,实现了退役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中锂的选择性回收。系统研究了焙烧温度、焦硫酸钾与正极材料质量比、焙烧时间对锂、钴、镍、锰回收效果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350℃、正极材料与... 通过低温焦硫酸钾焙烧与盐溶液浸出复合,实现了退役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中锂的选择性回收。系统研究了焙烧温度、焦硫酸钾与正极材料质量比、焙烧时间对锂、钴、镍、锰回收效果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350℃、正极材料与焦硫酸钾质量比1∶2、焙烧时间60min的条件下,再经草酸钾水溶液浸出后,锂的回收率达到97.21%,镍的浸出率为2.61%,钴的浸出率为3.1%,锰的浸出率为10.8%。同时,采用XRD、SEM和EDS表征焙烧前后材料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以及元素组成变化,阐明了焦硫酸钾焙烧过程中锂、钴、镍、锰的相转化机制。与传统湿法、火法和生物冶金法相比,该回收技术低能耗、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三元锂电池 焦硫酸钾 低温焙烧 草酸钾浸出 选择性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