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溉方法对保护地土壤有机氮矿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姬景红 张玉龙 +2 位作者 张玉玲 虞娜 王伟承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9-877,共9页
采用Stanford和Smith提出的长期间歇淋洗通气培养法,对连续7a采用渗灌、滴灌和沟灌灌溉,栽培番茄的保护地不同剖面层次土壤的有机氮矿化特点进行了研究。渗灌管为发汗式半软管,埋深为30cm;渗灌、滴灌和沟灌灌水方法及施肥、田间管理同... 采用Stanford和Smith提出的长期间歇淋洗通气培养法,对连续7a采用渗灌、滴灌和沟灌灌溉,栽培番茄的保护地不同剖面层次土壤的有机氮矿化特点进行了研究。渗灌管为发汗式半软管,埋深为30cm;渗灌、滴灌和沟灌灌水方法及施肥、田间管理同当地农业生产。当20cm深处的土壤水吸力达到40kPa时开始灌水,渗灌和滴灌每次的灌水量是沟灌灌水量的1/2。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矿化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从累积矿化氮量—时间曲线变化的趋势看,可将保护地土壤0~50cm剖面分为三个层次,其中渗灌与滴灌处理相似,为0~20cm、20~40cm和40~50cm土层,而沟灌处理则为0~30cm、30~40cm和40~50cm土层。保护地不同层次土壤有机氮的矿化可以用Twopool模型表达。比较不同灌溉处理,在0~10cm土层,易矿化有机氮含量(N1)表现为滴灌>沟灌>渗灌,易矿化有机氮矿化速率(k1)常数也以滴灌处理最大,说明滴灌更有利于表层土壤易矿化有机氮的形成。与渗灌和沟灌相比,长期使用滴灌灌溉有利于改善保护地土壤有机氮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矿化 渗灌 滴灌 沟灌 保护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及膜下滴灌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姬景红 李玉影 +1 位作者 刘双全 佟玉欣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4,27,共4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雨养(对照)、覆膜、常规滴灌、覆膜常规滴灌、覆膜限量补灌等保墒及灌溉措施对玉米株高、叶面积、叶面积指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及膜下滴灌使玉米生育期提前2~3d,增加生长前期株...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雨养(对照)、覆膜、常规滴灌、覆膜常规滴灌、覆膜限量补灌等保墒及灌溉措施对玉米株高、叶面积、叶面积指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及膜下滴灌使玉米生育期提前2~3d,增加生长前期株高,提高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促进了玉米生长发育。与对照相比,覆膜、常规滴灌、覆膜常规滴灌和覆膜限量补灌玉米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0.22、0.11、0.38和0.44;百粒重分别增加3.1g、2.6g、5.1g和5.5g,增产率分别为6.7%、6.1%、12.7%和13.1%。覆膜、覆膜常规滴灌、覆膜限量补灌分别比对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0.57、0.83和1.23kg/m3;提高水分生产效率0.23、0.30和0.36kg/m3。其中覆膜限量补灌在产量略有增加的基础上,灌溉水利用效率是常规滴灌和覆膜常规滴灌的2.7倍和2.5倍。因此,从农业节水和作物高产综合考虑,覆膜限量补灌是一种既节水又增产的最佳膜下滴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 膜下滴灌 叶面积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玉米优化施肥——以双城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姬景红 李玉影 +3 位作者 刘双全 佟玉欣 刘颖 张明怡 《土壤与作物》 2015年第2期64-70,共7页
为明确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充分发挥土壤及肥料的增产潜力,达到玉米的高产高效,通过双城市5年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了玉米对不同肥料的产量响应及肥料效应。结果表明,不施氮磷钾锌硫肥均降低玉米产量,不施氮肥、不... 为明确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充分发挥土壤及肥料的增产潜力,达到玉米的高产高效,通过双城市5年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了玉米对不同肥料的产量响应及肥料效应。结果表明,不施氮磷钾锌硫肥均降低玉米产量,不施氮肥、不施磷肥、不施钾肥、不施锌肥、不施硫肥的各减素处理较推荐施肥处理平均减产分别为27.7%、18.4%、17.6%、7.8%和9.7%。氮磷钾合理配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农学效率和肥料利用率。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玉米平均增产12.6%,增加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为13.4 kg·hm-2、9.0 kg·hm-2和12.4 kg·hm-2;增加氮磷钾农学效率分别为6.5 kg·kg-1、17.5 kg·kg-1、7.0 kg·kg-1;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8.1%、13.4%和9.5%。影响双城市玉米产量的主要土壤养分限制因子是氮,其次是钾和磷,潜在因子是锌和硫。与优化施肥相比,该地区玉米生产农民习惯施肥中,氮施用量略有不足,磷肥用量过高,钾肥用量过低,生产中应适当增加钾肥用量,否则长期种植玉米易造成土壤钾素的亏缺。图3,表5,参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玉米 产量 农学效率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春玉米籽粒产量与氮素吸收变化特征 被引量:21
4
作者 佟玉欣 李玉影 +3 位作者 刘双全 姬景红 王伟 郑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94-1102,共9页
【目的】在高产玉米生产系统中,对氮素需求的过量评估,导致了氮素的过量施用和环境污染。东北春玉米种植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仅黑龙江省玉米总产量就占到了全国的13.8%。在黑龙江省玉米面积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在全省范围内收... 【目的】在高产玉米生产系统中,对氮素需求的过量评估,导致了氮素的过量施用和环境污染。东北春玉米种植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仅黑龙江省玉米总产量就占到了全国的13.8%。在黑龙江省玉米面积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在全省范围内收集整理施肥试验数据,分析品种、缓释氮肥试验数据,对揭示氮素需求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量化黑龙江省籽粒产量和氮素需求之间的关系;评估产量增加时每吨籽粒吸氮量的变化;研究不同熟期品种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之间关系;分析缓释尿素产量和氮素吸收之间关系。【方法】采用调查方法,对2003~2012年黑龙江省不同地点的56个春玉米田间施肥试验中439个试验产量和成熟期数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运用幂指数模型对成熟期产量和地上部总氮素吸收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模拟。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普通尿素和缓释尿素不同施肥方法对产量和农学性状的影响。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尿素100%基施、缓释尿素100%基施、尿素40%基施60%追施、尿素40%缓释尿素60%基施5个处理,测产并分析计算收获指数、氮素收获指数。【结果】黑龙江玉米收获指数逐年提高,从2000年代的0.43增加到2010年代的0.48。56个试验的玉米平均产量为9.5 t/hm2,这一产量高于全国的平均产量5.3 t/hm2和世界平均产量4.5 t/hm2。每吨籽粒吸氮量平均为16.7 kg。将玉米产量分为6个范围:【7、7~8、8~9、9~10、10~11、】11 t/hm2,每吨籽粒吸氮量平均值分别为18.3、18.3、16.8、17.0、16.4和15.3 kg。早熟品种每吨籽粒吸氮量高于晚熟品种。田间试验中尿素40%基施60%追施处理和40%尿素60%缓释尿素基施处理的每吨籽粒吸氮量显著高于尿素100%基施。【结论】黑龙江省玉米产量从2000年代的8.5 t/hm2增长到2010年代的9.7 t/hm2,收获指数的提高是主要原因之一,收获指数的增加和籽粒中氮浓度的稀释是每吨籽粒吸氮量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在相同籽粒产量下,早熟品种籽粒和秸秆中的氮素浓度高于中、晚熟品种。追施氮肥处理和缓释氮肥与尿素基施处理的玉米籽粒和秸秆中的氮浓度更高。黑龙江省高产玉米生产系统中,产量的提高伴随着收获指数的提高和籽粒氮浓度的下降,而晚熟品种的种植面积扩大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春玉米 氮素吸收 最佳氮素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土有机氮素矿化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张玉玲 张玉龙 +1 位作者 虞娜 姬景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2-276,共5页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水稻土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措施显著影响水稻土氮矿化势及矿化速率。与不施氮肥相比,单施氮肥使水稻土氮矿化势下降,矿化速率加快;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可极显著增加水稻土氮矿...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水稻土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措施显著影响水稻土氮矿化势及矿化速率。与不施氮肥相比,单施氮肥使水稻土氮矿化势下降,矿化速率加快;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可极显著增加水稻土氮矿化势,降低矿化速率。在氮肥与有机肥配施的基础上,水稻插秧后接种"Azolla"固氮菌体可降低氮矿化势,提高矿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水稻土 氮矿化势 矿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地不同灌溉方法表层土壤pH小尺度的空间变异 被引量:12
6
作者 虞娜 张玉龙 +4 位作者 黄毅 邹洪涛 姬景红 白玉 孟庆龙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28-832,共5页
基于保护地定位灌溉试验,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以网格取样方式采集不同灌溉方法(沟灌、滴灌、渗灌)表层土壤,研究微尺度下土壤pH值的空间变异特征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经6年灌溉,沟灌处理pH显著降低,沟灌和滴灌0~... 基于保护地定位灌溉试验,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以网格取样方式采集不同灌溉方法(沟灌、滴灌、渗灌)表层土壤,研究微尺度下土壤pH值的空间变异特征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经6年灌溉,沟灌处理pH显著降低,沟灌和滴灌0~5cm土层土壤pH表现为中等空间自相关,而其5~10cm和渗灌0~5cm和5~10cm的土壤pH表现为弱空间相关,水分的供给方式和数量影响土壤pH的空间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 不同灌溉方法 土壤PH 空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方法对保护地番茄需水特点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伟承 张玉龙 +2 位作者 姬景红 王鹏 任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3-96,共4页
用温室小区栽培番茄的试验方法,研究渗灌、滴灌、沟灌及其灌水技术参数与番茄生育期内耗水量及产量的累积状况,对每一灌溉方法的增产和节水效果进行评价;由于这一温室小区试验是在以相同方案、于同一地块上连续8年进行节水灌溉试验研究... 用温室小区栽培番茄的试验方法,研究渗灌、滴灌、沟灌及其灌水技术参数与番茄生育期内耗水量及产量的累积状况,对每一灌溉方法的增产和节水效果进行评价;由于这一温室小区试验是在以相同方案、于同一地块上连续8年进行节水灌溉试验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因此,通过测定土壤水吸力变化、水分利用效率并比较其在灌水处理间的异同,探讨了不同灌溉方法在保护地应用的番茄需水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法 温室 番茄 节水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处理对白浆土养分状况及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田秀平 陶永香 +1 位作者 王立军 姬景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9-11,共3页
研究表明,长期不同耕作处理对白浆土中养分影响不同。总的规律是:免耕比深松、普翻更利于有机质、全磷的积累和减缓全氮的下降。在对土壤中养分的有效化方面,免耕不如深松和普翻处理。三种耕作处理小区中,玉米、小麦、大豆产量均以免耕... 研究表明,长期不同耕作处理对白浆土中养分影响不同。总的规律是:免耕比深松、普翻更利于有机质、全磷的积累和减缓全氮的下降。在对土壤中养分的有效化方面,免耕不如深松和普翻处理。三种耕作处理小区中,玉米、小麦、大豆产量均以免耕最低,玉米和小麦产量深松高于普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产量 白浆土 耕作处理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白浆土有机质含量及其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田秀平 姬景红 韩晓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12-14,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料和秸秆还田可明显促进土壤有机质和易氧化有机质的积累,而难氧化有机质和KOS值降低。长期氮磷化肥单施或不施肥,土壤有机质、易氧化和难氧化有机质均处于下降状态,KOS值增大。
关键词 施肥 白浆土 有机质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对白浆土有机质及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田秀平 蒋宏玥 +1 位作者 姬景红 韩晓日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18-21,共4页
采用长期定位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耕作处理对白浆土有机质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采用免耕处理有利于白浆土有机质的积累,并以增加稳结态和紧结态腐殖质含量为主,松/紧比值下降较大,Kos值增加;长期采用深松和普翻处理土壤中,有... 采用长期定位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耕作处理对白浆土有机质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采用免耕处理有利于白浆土有机质的积累,并以增加稳结态和紧结态腐殖质含量为主,松/紧比值下降较大,Kos值增加;长期采用深松和普翻处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但Kos值增加幅度小于免耕,松/紧比值增加;不同耕法对土壤FA、HA及HA/FA比值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耕作 白浆土 有机质数量和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方式与施肥量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勋波 李国兰 +4 位作者 刘洪波 贾锡云 郝玉广 姬景红 刘英强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25-28,共4页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穴播和双条播对大豆的产量因子有改善作用,有利于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促进产量的提高;高密度栽培条件下,各种种植方式中均有其最佳的施肥水平,种植方式结合施肥措施,能改良个体生长的营养状况,提高群体的协调能力;方差...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穴播和双条播对大豆的产量因子有改善作用,有利于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促进产量的提高;高密度栽培条件下,各种种植方式中均有其最佳的施肥水平,种植方式结合施肥措施,能改良个体生长的营养状况,提高群体的协调能力;方差分析表明,种植方式和施肥量对大豆产量影响显著,互作效应明显,以穴播和施肥量为30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性状 大豆 种植方式 施肥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