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育对育龄职工家庭-工作冲突的影响——基于性别差异视角
1
作者 茅倬彦 姬思敏 万琳琳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7,共23页
在当前我国生育政策持续优化与高质量就业目标协同推进的背景下,如何缓解生育行为引发的家庭-工作冲突成为育龄职工群体面临的核心议题。既有研究低估了生育在育龄职工家庭-工作冲突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对于职工在育儿过程中所面临的性别... 在当前我国生育政策持续优化与高质量就业目标协同推进的背景下,如何缓解生育行为引发的家庭-工作冲突成为育龄职工群体面临的核心议题。既有研究低估了生育在育龄职工家庭-工作冲突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对于职工在育儿过程中所面临的性别差异化冲突体验及其复杂作用机制缺乏深入探讨。生育对育龄职工家庭-工作冲突的影响作用应嵌入性别角色分工、生命周期阶段与工作资源环境的交互框架中加以考察。基于此,本文从性别差异视角出发,利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选取20~49岁已婚育龄职工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Oprobit模型系统分析生育子女数量对育龄职工家庭-工作冲突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调节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育显著加剧了女性的家庭-工作冲突感知,表现为时间冲突与压力冲突上升;男性则主要在时间冲突维度受到影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本文采用2019年CSS数据重新估计,并以第一个孩子性别作为工具变量进行IV-Probit回归以控制内生性,结论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稳健性。从生命周期视角审视发现不同育儿阶段对职工冲突的缓解作用也存在性别差异,对比子女在0~2岁阶段,子女在3岁及以上的女性冲突感知有所缓解,而男性在子女进入6岁阶段冲突感知才下降;工作资源因素同样存在调节作用,较高的工作自主性可有效缓解男性的冲突感知,但对女性影响不显著。此外,育龄职工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配偶就业状况的差异使该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35~49岁、高学历以及配偶就业的女性职工受冲突的影响尤为突出。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生育通过性别差异化的路径加剧冲突,女性的冲突主要通过育儿压力传导,男性的冲突则更多受工作不安全感驱动。为此,本文提出推动生育友好型就业环境建设和职场性别平等的政策建议:首先,应基于性别差异构建分层次、分生命周期阶段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父母共担”育儿责任。其次,应聚焦高冲突风险女性实施定向干预,缓解育龄女性职业发展困境。此外,应从机制层面着力推进性别角色转型,降低女性育儿压力与男性职业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工作冲突 生育数量 高质量就业 性别差异 育龄职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