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GF-β3对体外培养的羊驼黑色素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彧 石占全 +2 位作者 姬凯元 杨姗姗 范瑞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6-751,共6页
为了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3,TGF-β3)对体外培养的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表型的影响。本研究在体外培养的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TGF-β3(6.25、12.5、25、50ng·mL-1),通过实时监测和检测... 为了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3,TGF-β3)对体外培养的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表型的影响。本研究在体外培养的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TGF-β3(6.25、12.5、25、50ng·mL-1),通过实时监测和检测细胞增殖、毛色相关基因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t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yrosinase related protein 2,TYRP2)表达以及黑色素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中添加50ng·mL-1浓度的TGF-β3后,在前30h内对细胞增殖有抑制效果,30h后对细胞增殖有明显的长时程维持细胞数量作用,但对TGF-β3添加的剂量没有依赖性;(2)添加TGF-β3后,黑色素细胞内MITF、TYR和TYRP2的表达量均被下调,而且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的量也被下调,主要以添加50ng·mL-1时下调最为显著。结果揭示,TGF-β3通过对羊驼黑色素细胞内MITF、TYR和TYRP2的表达的影响,并调控黑色素的产生,对黑色素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3 黑色素 黑色素细胞 羊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a-miR-nov-66调控羊驼黑色素细胞CDK5磷酸化作用的研究
2
作者 张俊珍 姬凯元 +3 位作者 石占全 刘彧 胡帅鹏 范瑞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0-295,共6页
旨在研究lpa-miR-nov-66在调控羊驼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颗粒过程中对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5(CDK5)磷酸化作用的影响。在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细胞中转染lpa-miR-nov-66后,采用实时定量PCR、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ting、免疫共沉淀等方... 旨在研究lpa-miR-nov-66在调控羊驼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颗粒过程中对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5(CDK5)磷酸化作用的影响。在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细胞中转染lpa-miR-nov-66后,采用实时定量PCR、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ting、免疫共沉淀等方法检测功能性CDK5作用。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相比,黑色素细胞被转染lpa-miR-nov-66后,CDK5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CDK5激活子是P35,CDK5磷酸化水平及其磷酸化底物——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量均被上调,分别呈差异极显著(P<0.01)和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lpa-miR-nov-66过量表达可通过CDK5的激活子P35上调黑色素细胞CDK5发生磷酸化。该功能性CDK5激酶对底物TH发生磷酸化,是lpa-miR-nov-66调控黑色素生成分子机制的中间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a-miR-nov-66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5(CDK5) 酪氨酸羟化酶(TH) 黑色素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驼皮肤中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的表达差异
3
作者 张俊珍 范瑞文 +3 位作者 杨姗姗 石占全 姬凯元 董常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57-1062,共6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对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在棕色和白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差异进行了研究,以探讨sGC在羊驼皮肤中的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GC在棕色羊驼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是其在白...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对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在棕色和白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差异进行了研究,以探讨sGC在羊驼皮肤中的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GC在棕色羊驼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是其在白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量的0.16倍,且差异极显著(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羊驼皮肤总蛋白中含有与兔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条带,在棕色皮肤中的反应阳性弱于白色皮肤,且差异极显著(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sGC免疫阳性主要分布在白色羊驼皮肤毛囊的毛球上方细胞及细胞间质,而在棕色羊驼皮肤毛囊中,sGC免疫阳性主要分布在毛球底部和外根鞘细胞及细胞间质。结果提示sGC参与羊驼毛色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 皮肤 CAMP 羊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合肥地区2018—2019年犬细小病毒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姬凯元 邱月阳 +2 位作者 程敖 蒋书东 彭梦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17-1825,共9页
为掌握安徽地区犬细小病毒(CPV)的遗传变异情况,采用PCR法扩增2018—2019年安徽地区收集的10株CPV全基因组,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安徽地区CPV遗传进化特点与VP2抗原的变异情况。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安徽地区分离的10株CPV主要以CPV-2c亚型为... 为掌握安徽地区犬细小病毒(CPV)的遗传变异情况,采用PCR法扩增2018—2019年安徽地区收集的10株CPV全基因组,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安徽地区CPV遗传进化特点与VP2抗原的变异情况。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安徽地区分离的10株CPV主要以CPV-2c亚型为主,起源于CPV-2aB004(EF011664)和CPV-LZ1(JQ268283)株,正在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NS1基因和VP2基因在遗传进化分支中出现不同步现象,为CPV基因重组提供了依据。VP2蛋白保守性分析发现,安徽分离的CPV毒株的VP2蛋白存在部分氨基酸位点的突变,是否对VP2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需进一步探究。本研究通过分析安徽地区CPV的遗传进化特点与VP2蛋白氨基酸位点突变特征,为CPV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细小病毒 全基因组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