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配方施肥对思茅松幼林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李宁华 杨斌 +2 位作者 姜远标 郭小玮 史富强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5,134,共7页
为研究氮、磷和钾不同比例混合配制对思茅松幼林生长的影响,以3 a生思茅松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不完全区组设计开展追肥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施肥能显著促进思茅松幼林生长,在所配制的13种肥料配方中,以T6处理(氮、磷和钾分别为每株30... 为研究氮、磷和钾不同比例混合配制对思茅松幼林生长的影响,以3 a生思茅松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不完全区组设计开展追肥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施肥能显著促进思茅松幼林生长,在所配制的13种肥料配方中,以T6处理(氮、磷和钾分别为每株300、600和150 g的配方)对思茅松幼林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大,追肥1.5 a后幼林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较对照增长53.5%、80.7%、340.0%。300 g氮肥+600 g磷肥+150 g钾肥配方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3个指标上均与其他12个配方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肥料能获得较高的木材增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配方施肥 生长 幼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豆杉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被引量:38
2
作者 王卫斌 姜远标 +2 位作者 王达明 周云 景跃波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6年第4期33-39,共7页
依据云南红豆杉的前期研究成果,从形态特征、物候学特性、种子特征、生长特性等方面论述了云南红豆杉的生物学特性,还从地理及垂直分布状况,适生环境条件,主要生态型等个体生态学特性方面阐明了云南红豆杉的生态学特性,为云南红豆杉研... 依据云南红豆杉的前期研究成果,从形态特征、物候学特性、种子特征、生长特性等方面论述了云南红豆杉的生物学特性,还从地理及垂直分布状况,适生环境条件,主要生态型等个体生态学特性方面阐明了云南红豆杉的生态学特性,为云南红豆杉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其有效发展、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生物学特性 生态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育苗基质的思茅松嫩枝扦插育苗试验 被引量:25
3
作者 邓桂香 雷玮 +2 位作者 李江 姜远标 万如雯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5年第4期58-61,共4页
为研究育苗基质与思茅松嫩枝扦插育苗效果间的关系,进行了8种不同基质的思茅松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以河沙与锯末(1?2)为基质的扦插育苗成活率最高,平均成活率为82%;河沙与丹麦基质(1?2)的扦插苗平均不定根数量最多,达到5.2条/株;锯... 为研究育苗基质与思茅松嫩枝扦插育苗效果间的关系,进行了8种不同基质的思茅松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以河沙与锯末(1?2)为基质的扦插育苗成活率最高,平均成活率为82%;河沙与丹麦基质(1?2)的扦插苗平均不定根数量最多,达到5.2条/株;锯末基质扦插苗的平均不定根长最长,达5.50 cm/株;锯末与丹麦基质(1?1)的平均不定根最长值和单株不定根最长值最长分别为15 cm和21.7 cm。试验结果还表明,酸性基质有利于思茅松嫩枝扦插苗的成活,基质的总孔隙度大小影响着扦插苗根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苗基质 思茅松 嫩枝扦插 育苗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桂花人工林的生长过程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宏伟 姜远标 +5 位作者 杨斌 李江 孟梦 冯弦 王达明 陈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1年第3期6-11,共6页
在普文林场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山桂花人工林,应用标准木树干解析法,对14年生山桂花人工林开展生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4年生山桂花人工林平均胸径14.10 cm,平均树高16.40 m,密度1 140株/hm2,林分蓄积量达144.78 m3/hm2。林木胸径生长分... 在普文林场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山桂花人工林,应用标准木树干解析法,对14年生山桂花人工林开展生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4年生山桂花人工林平均胸径14.10 cm,平均树高16.40 m,密度1 140株/hm2,林分蓄积量达144.78 m3/hm2。林木胸径生长分化在2~3年即开始,5年生以后差别更加增大,树高生长的分化在14年生时仍不明显,表现出速生特性,林分密度调整可从5年生时开始。林中优势木树高比平均木高5.25 m,胸径比平均木大6.70 cm,单株材积为平均木的3.10倍,说明山桂花优树选择有较高的增益。胸径与材积回归曲线方程为V=0.116 439-0.020 579 D+0.001 449D2,树高与材积回归曲线方程为V=2.342 4-0.290 614 H+0.009 286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桂花 人工林 生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松不同类型的苗木造林对比试验 被引量:3
5
作者 孟梦 刘云彩 +7 位作者 姜远标 李江 陈宏伟 冯弦 邱琼 万如雯 李明 吴云仙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0年第4期89-91,共3页
2007~2009年在普洱景谷进行了不同类型思茅松苗木造林对比试验,通过调查思茅松扦插苗与实生苗山地栽培的生长情况,分析了扦插苗留圃时间长短对造林初期思茅松生长的影响及不同育苗基质培育的扦插苗对造林初期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 2007~2009年在普洱景谷进行了不同类型思茅松苗木造林对比试验,通过调查思茅松扦插苗与实生苗山地栽培的生长情况,分析了扦插苗留圃时间长短对造林初期思茅松生长的影响及不同育苗基质培育的扦插苗对造林初期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思茅松扦插苗与实生苗山地栽培2年3个月后,在树高生长方面差异显著,而地径生长差异不显著,林木生长量是扦插苗好于实生苗;思茅松扦插苗在生根良好的前提下,扦插留圃时间长短对幼树生长无明显影响;林下表土与树皮碎片(1?1)混合的育苗基质所培育的扦插苗,造林后其地径、树高生长明显好于育苗基质为林下土的扦插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实生苗 扦插苗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技术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卫斌 姜远标 +2 位作者 王达明 周云 景跃波 《林业科技开发》 2007年第2期62-65,共4页
云南红豆杉紫杉醇类抗癌活性物质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药用开发价值。系统地阐述了云南红豆杉的资源状况,并对云南红豆杉药用原料林在良种选育、采穗圃营建、种苗繁育、人工林营建与原料采收等关键技术环节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阶... 云南红豆杉紫杉醇类抗癌活性物质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药用开发价值。系统地阐述了云南红豆杉的资源状况,并对云南红豆杉药用原料林在良种选育、采穗圃营建、种苗繁育、人工林营建与原料采收等关键技术环节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阶段性总结,针对存在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其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药用原料林 营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白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曹建新 姜远标 +2 位作者 张朝玉 彭莹 杨斌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3期29-32,共4页
随着白及野生资源日趋减少,产业化种植白及是市场的需求,也是保护该物种的迫切需要。对白及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应用价值、集约化种植技术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提出进行白及的良种选育,探索种苗繁育及其规模化种植技术体系等... 随着白及野生资源日趋减少,产业化种植白及是市场的需求,也是保护该物种的迫切需要。对白及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应用价值、集约化种植技术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提出进行白及的良种选育,探索种苗繁育及其规模化种植技术体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药用植物 生物生态学特性 应用价值 种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K配比施肥对高阿丁枫苗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邱琼 姜远标 +3 位作者 杨斌 杨德军 钟萍 陈勇 《辽宁林业科技》 2014年第5期33-36,共4页
采用正交设计设置N、P、K 3因素3水平的施肥试验,分析N、P、K配比施肥对高阿丁枫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素对高阿丁枫苗期生长影响最大,其次为N素,而K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水平的N、P、K配比施肥对试验苗有不同的影响,最适合高阿... 采用正交设计设置N、P、K 3因素3水平的施肥试验,分析N、P、K配比施肥对高阿丁枫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素对高阿丁枫苗期生长影响最大,其次为N素,而K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水平的N、P、K配比施肥对试验苗有不同的影响,最适合高阿丁枫苗期生长的施肥处理是N1P1K1,即氮肥1.25g·株-1、磷肥5g·株-1、钾肥1.25g·株-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阿丁枫 苗期 施肥 N、P、K配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侧沟深度和刺激剂对思茅松产脂量和树脂道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焕馨 石俊杰 +3 位作者 杨春旺 黄玉喜 姜远标 邱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28-131,共4页
采用“V”字形下降式采脂法,割脂频率为1 d 1次。设置不同侧沟深度(伤及木质部2~3 mm和仅伤及韧皮部)和不同刺激剂(刺激剂D和刺激剂J)的组合处理。结果表明:不同侧沟深度对产脂量和树脂道数量均无显著影响;同一侧沟深度处理下,刺激剂D... 采用“V”字形下降式采脂法,割脂频率为1 d 1次。设置不同侧沟深度(伤及木质部2~3 mm和仅伤及韧皮部)和不同刺激剂(刺激剂D和刺激剂J)的组合处理。结果表明:不同侧沟深度对产脂量和树脂道数量均无显著影响;同一侧沟深度处理下,刺激剂D和刺激剂J处理能显著增加产脂量,尤其是刺激剂J对仅伤及韧皮部的处理增脂效果最佳,增脂率达27%;添加刺激剂均能显著促进新生树脂道数量的增加,增长率在257%~398%;添加刺激剂处理能促进树脂道数量增加,但单个树脂道面积会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侧沟深度 刺激剂 产脂量 树脂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云南松林内昆虫群落多样性分析
10
作者 陈鹏 槐可跃 +4 位作者 袁瑞玲 王艺璇 冯丹 聂学文 姜远标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12期5-9,共5页
文山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ensis Tsai et Liu)在中国西南地区为害较为严重。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DPWCPV)制剂的应用对控制文山松毛虫的危害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利... 文山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ensis Tsai et Liu)在中国西南地区为害较为严重。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DPWCPV)制剂的应用对控制文山松毛虫的危害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利用群落特征指数分析方法,比较了在DPWCPV和农药2种防治方式下,云南松林内昆虫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文山松毛虫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DPWCPV防治松林内昆虫的物种丰富度高,天敌昆虫类群优势度高,文山松毛虫的发生量较小;而在施用化学农药防治松毛虫的松林内昆虫多样性较低,昆虫的物种数量少,文山松毛虫的发生量大。研究结果为揭示DPWCPV持续控制松毛虫危害的机制提供了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群落 文山松毛虫 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云南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T1号生根粉和吲哚-3-乙酸对思茅松扦插育苗成活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邓桂香 雷玮 +2 位作者 李江 姜远标 万如雯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6年第4期73-77,共5页
采用3×3拉丁方设计,进行了ABT 1号生根粉和吲哚-3-乙酸对思茅松扦插苗成活率影响的研究。其拟合成活率效应的曲面方程表明:用吲哚-3-乙酸处理插穗,对思茅松扦插苗成活率的影响大于ABT 1号生根粉,其单因素效应的最佳浓度为106.6 mg... 采用3×3拉丁方设计,进行了ABT 1号生根粉和吲哚-3-乙酸对思茅松扦插苗成活率影响的研究。其拟合成活率效应的曲面方程表明:用吲哚-3-乙酸处理插穗,对思茅松扦插苗成活率的影响大于ABT 1号生根粉,其单因素效应的最佳浓度为106.6 mg/L,此时最佳的思茅松扦插苗的成活率理论值为60.87%(实际为76.3%);ABT 1号生根粉的最佳浓度为20.3 mg/L,此时最佳的思茅松扦插苗的成活率理论值为46.43%(实际为52.5%)。而同时使用两种激素处理思茅松穗条,其交互效应条件下的最佳浓度分别是:吲哚-3-乙酸为103.6 mg/L、ABT 1号生根粉为8.1 mg/L,此时的思茅松扦插苗的最佳理论成活率值为61%(实际为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吲哚-3-乙酸 ABT1号生根粉 扦插苗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林密度对南方红豆杉生长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庆云 朱臻荣 +4 位作者 白苑利 姜远标 许林红 徐玉梅 张劲峰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126-129,136,共5页
为充分利用土地生产力,通过园林景观式栽培南方红豆杉,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5年生不同造林密度(160 000株/hm2、80 000株/hm2、40 000株/hm2、26 667株/hm2、1 7778株/hm2、20 000株/hm2、13 333株/hm2、10 000... 为充分利用土地生产力,通过园林景观式栽培南方红豆杉,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5年生不同造林密度(160 000株/hm2、80 000株/hm2、40 000株/hm2、26 667株/hm2、1 7778株/hm2、20 000株/hm2、13 333株/hm2、10 000株/hm2)南方红豆杉人工林的株高、地径与侧枝数量进行调查,分析了8种造林密度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间南方红豆杉的株高、地径和侧枝数量的生长差异显著,其中20 000株/hm2(0.5 m×1.0 m)、17 778株/hm2(0.75 m×0.75 m)、13 333株/hm2(0.75 m×1.00 m)和10 000株/hm2(1.0 m×1.0 m)等4种造林密度的南方红豆杉株高与地径均显著高于其他造林密度,地径和侧枝数量随着造林密度的变小而呈增加的趋势;造林密度为20 000株/hm2(0.5 m×1.0m)的南方红豆杉生长性状的综合评价值为0.592 7,是所有造林密度中最大的,以该密度营造南方红豆杉园林景观式栽培可以得到最大的经济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式培育 南方红豆杉 造林密度 密度效应 多目标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林业合作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19
13
作者 翟洪波 姜远标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7-161,共5页
本文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2017-2030)、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三亚宣言'等国际背景,介绍了澜湄林业合作机制的产生和发展,通过分析该合作机制的合作重点,对APFNet在该区域开展的主要林业合作... 本文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2017-2030)、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三亚宣言'等国际背景,介绍了澜湄林业合作机制的产生和发展,通过分析该合作机制的合作重点,对APFNet在该区域开展的主要林业合作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从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工作构架、合作方向等几个方面,对澜湄林业合作机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 “一带一路” 三亚宣言 澜湄林业合作机制 亚太森林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半同胞子代遗传测定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必猛 姜远标 李根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1期129-132,共4页
[目的]研究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半同胞子代遗传测定。[方法]对4年生子代测定林各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家系内差异不显著。平均树高家系遗传力为0.497,平均单株遗传力为0.1... [目的]研究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半同胞子代遗传测定。[方法]对4年生子代测定林各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家系内差异不显著。平均树高家系遗传力为0.497,平均单株遗传力为0.128;平均胸径家系遗传力为0.599,平均单株遗传力为0.190。家系间树高、胸径遗传力中等以上,说明其变异主要受遗传控制。家系内遗传力较低,说明家系内变异受遗传控制影响较小。家系间树高、胸径、材积性状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不同家系间平均树高变异较大,为4.4~6.6 m;平均胸径总体差异较小,为6.7~11.0 cm;平均单株材积差异较小,为0.0103~0.035 0 m3,不同家系间的胸径生长量较树高生长量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差异大。树高和胸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0.670%和25.050%。[结论]采用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的良种造林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无性系种子园 子代测定 家系 遗传力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格木苗木生长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忠华 刘庆云 +1 位作者 许俊萍 姜远标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3期92-95,共4页
在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育苗大棚内采用L9(33)正交试验,用圈肥(腐熟羊粪)、复合肥和微生物肥(阿维菌素)进行3因素3水平对3个月龄格木播种苗生长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圈肥和复合肥施肥量的增加,格木苗高生长呈递增趋势,处理9... 在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育苗大棚内采用L9(33)正交试验,用圈肥(腐熟羊粪)、复合肥和微生物肥(阿维菌素)进行3因素3水平对3个月龄格木播种苗生长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圈肥和复合肥施肥量的增加,格木苗高生长呈递增趋势,处理9对格木苗高的生长效应影响最显著,是处理1的2.03倍;影响格木地径生长最显著的是处理7,是处理1的1.59倍。综合不同施肥处理对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处理7是格木幼苗培育过程中适宜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格木 苗木 生长效应 苗木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松容器苗苗木分级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杨斌 赵文书 +2 位作者 姜远标 戴建敏 王发忠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4年第1期32-37,共6页
The grading of 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 container seedling was studied by using stepwise cluster analysis. Height and base diameter were proposed as the quality indexes for grading, the criteria for class Ⅰ, ... The grading of 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 container seedling was studied by using stepwise cluster analysis. Height and base diameter were proposed as the quality indexes for grading, the criteria for class Ⅰ, Ⅱand Ⅲ were height≥18.5 cm, base diameter≥0.29cm, 18.5 cm>height≥15.5 cm, 0.29 cm>base diameter≥0.24 cm, and height<15.5 cm, base diameter<0.24 cm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容器苗 苗木分级 逐步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措施对3年生山桂花人工林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郑海水 杨斌 +5 位作者 李其顺 李其峰 姜远标 王卫斌 曾杰 高松和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8年第4期14-20,共7页
在云南省的孟连县开展营造山桂花人工林施用N、P、NP、NPK肥及其每种植穴用量为0g、100g、200g、300g的不同施肥措施对3年生期间山桂花人工林林木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3年生时山桂花人工林林木的材积不同施肥处理的比... 在云南省的孟连县开展营造山桂花人工林施用N、P、NP、NPK肥及其每种植穴用量为0g、100g、200g、300g的不同施肥措施对3年生期间山桂花人工林林木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3年生时山桂花人工林林木的材积不同施肥处理的比不施肥处理的高1.6~5.4倍。所施用的4种肥料相比较,施肥效果为:N〉NP〉NPK〉P。其3年生山桂花人工林林木平均材积,施用N的比施用NP的高2.7%,施用NP的比施用NPK的高49.3%,施用NPK的比施用P的高191.8%。不同施肥量对山桂花人工林(3年生)林木生长的效应是P300g〉200g〉100g〉0g;N和NP是200g〉300g〉100g〉0g;NPK是300g〉100g〉200g〉0g。受当地气候影响,山桂花人工林(3年生)的生长可分为两季,12月~次年5月处于旱季,因气温低,降水少其幼林生长慢,6—11月为雨季,气温高、降水足其幼林生长快,雨季生长量比旱季高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措施 山桂花人工林 林木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桂花人工林3年生幼林期的施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郑海水 杨斌 +3 位作者 李其顺 李其峰 姜远标 赵文书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6年第3期1-7,共7页
在云南省孟连县进行了山桂花人工林3年生幼林期施用N、P、K、NP、NPK、NK、KP肥及不施肥(CK)的试验,以观测其施肥效应。通过对各施肥处理的山桂花3年生幼林期林木的胸径、树高、材积、树冠生长的观测、分析,表明在山桂花3年生的幼... 在云南省孟连县进行了山桂花人工林3年生幼林期施用N、P、K、NP、NPK、NK、KP肥及不施肥(CK)的试验,以观测其施肥效应。通过对各施肥处理的山桂花3年生幼林期林木的胸径、树高、材积、树冠生长的观测、分析,表明在山桂花3年生的幼林期间,对其幼林生长的促进作用。以施用N肥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施用NP肥;再次是施用NPK混合肥;第4是施用NK肥;另4种施肥处理(含CK),对山桂花幼树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大。试验结果还表明,在山桂花3年生的幼林期内,2.5年生基本是其幼林径、高生长的高峰期;而年生长节律显现的是6~10月雨季山桂花林木的生长量比11月~次年5月旱季大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桂花人工林 3年生幼林期 施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松造林苗木选择及施肥效应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斌 赵文书 +1 位作者 姜远标 王发忠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6-399,共4页
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为云南省思茅市特有的乡土树种,具生长快、耐瘠薄、材质好等特性.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思茅松百日营养袋苗进行分级研究,初步分为3级,Ⅰ级苗苗高≥18.5 cm,地径≥0.29 cm;Ⅱ级苗苗高15.5~18.5 ... 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为云南省思茅市特有的乡土树种,具生长快、耐瘠薄、材质好等特性.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思茅松百日营养袋苗进行分级研究,初步分为3级,Ⅰ级苗苗高≥18.5 cm,地径≥0.29 cm;Ⅱ级苗苗高15.5~18.5 cm,地径0.24~0.29 cm;Ⅲ级苗苗高≤15.5 cm,地径≤0.24 cm.方差分析及不同级别苗木造林试验表明,该分级标准是可行的,在生产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对思茅松幼林的施肥效应研究表明,每株施用氮肥100 g,磷肥50 g,钾肥50 g,即可达到幼林生长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思茅松 速生丰产 施肥 苗木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措施对西南桦幼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4
20
作者 郑海水 杨斌 +2 位作者 傅强 刘庆云 姜远标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7年第3期1-6,共6页
以林地采取施用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方式,连续2次施用不同肥料(CK、N、P、K、NP、NK、KP、NPK)对西南桦幼林期林木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其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不同肥料对西南桦幼林(3年生)径、高、材积生长有显著影响。经对不同施肥... 以林地采取施用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方式,连续2次施用不同肥料(CK、N、P、K、NP、NK、KP、NPK)对西南桦幼林期林木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其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不同肥料对西南桦幼林(3年生)径、高、材积生长有显著影响。经对不同施肥处理的效果作比较,施NP肥的效果最好,其西南桦幼林材积比其他施肥处理高17.8%-138.9%;其次是施NPK处理,其幼林材积比施NP处理低15.1%,比其他施肥处理高10.4%-102.8%;再次是施NK处理,其生长量比施NP和施NPK处理低14.2%-23.1%,比其余5种施肥处理高1.7%-83.7%,施N与施NK处理的生长差异小,两者差异仅1.7%;生长最差是施KP处理,其生长量比不施肥的CK处理低7.2%,CK比施P处理低11.1%,施P处理又比施K处理低14.7%。由此得出,西南桦幼林林地以施用NP复合肥为好,两者采取1:1的比例比较恰当;用常用的NPK复合肥和N肥也能起到较好的结果。但忌K肥与P肥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桦 施肥措施 幼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