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折后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兴盛 彭培 +4 位作者 徐世红 王小强 党泽亮 姜登宸 秦启顺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6期22-25,共4页
骨质疏松是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因无明显临床症状,导致临床医生常忽略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这不仅会延长骨折愈合时间,而且极大增加了患者再次骨折的风险。研究发现,骨折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不仅与骨折时局部组织的损伤有关,更重要的是骨... 骨质疏松是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因无明显临床症状,导致临床医生常忽略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这不仅会延长骨折愈合时间,而且极大增加了患者再次骨折的风险。研究发现,骨折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不仅与骨折时局部组织的损伤有关,更重要的是骨折后肢体的固定导致骨折部位乃至全身的机械负荷改变使骨代谢发生变化,进而发生骨质疏松。中医认为骨折多由外伤导致机体气血损伤、气伤于内而肢损于外,脉络损伤,血溢脉外,导致气滞血瘀,进而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受损,发展为“骨痿”“骨痹”“骨枯”,即骨折后骨质疏松。基于此,本文通过总结当前关于骨折后肢体局部和全身的生理、病理变化对骨代谢影响的文献研究,探析其发病机制、机理,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骨折后骨质疏松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创伤 机械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中医骨伤领域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秦启顺 徐世红 +5 位作者 王小强 姜朝阳 党泽亮 姜登宸 彭培 王兴盛 《现代中医药》 2025年第2期77-83,共7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中医骨伤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在诊断、治疗和康复管理方面显示出显著成效。中医骨伤治疗具有悠久历史,传统上依赖于“望闻问切”诊断法及草药、针灸等疗法,通过整体观和个性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中医骨伤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在诊断、治疗和康复管理方面显示出显著成效。中医骨伤治疗具有悠久历史,传统上依赖于“望闻问切”诊断法及草药、针灸等疗法,通过整体观和个性化治疗调节气血平衡。AI技术的引入提升了影像学诊断的精确性和效率,尤其在骨折检测和正骨手法优化方面展现出优势。基于AI的诊断辅助工具进一步推动了脉诊和舌诊的客观化和量化,改善了传统中医诊疗的精确性;同时AI还可实时监测患者恢复情况,提供个性化康复建议,便于远程医疗服务的推广应用。尽管AI技术在中医骨伤应用中仍面临数据标准化、技术与文化融合等多方面挑战,但其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推动中医骨伤学科的现代化发展,为个性化、精细化的中医骨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中医骨伤 影像学分析 骨伤康复管理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秦启顺 王兴盛 +3 位作者 徐世红 党泽亮 姜登宸 彭培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884-892,共9页
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常规方法存在成本高和安全性问题。研究发现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具有与细胞因子类似的生理活性,可通过多渠道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过程,增强与成骨相关基因的转录与表达,这一发现对于治疗骨质疏松... 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常规方法存在成本高和安全性问题。研究发现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具有与细胞因子类似的生理活性,可通过多渠道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过程,增强与成骨相关基因的转录与表达,这一发现对于治疗骨质疏松和骨缺损等疾病具有潜在价值,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需深入研究。笔者旨在综述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Wnt/β-catenin、BMP/Smad、PI3K/AKT、p38 MAPK和Hedgehog相关信号通路及机制,以期为骨科疾病的防治、中医药开发、细胞与组织工程等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然而,现有研究中多通路的复杂调节知之甚少,因此未来研究应关注多通路间的交互作用和协同效应。同时,鉴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和潜在的毒副作用,未来研究需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探索更有效的成分组合和剂量优化,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效率和稳定性。此外,结合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开发新的治疗策略,为骨科疾病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细胞 成骨分化 中药 有效成分 信号通路 成骨基因 骨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