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倍体野生种花生Oleosin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其表达分析
1
作者 姜焕焕 温思慧 +2 位作者 卢雨庭 陈刚 王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4,共11页
为鉴定花生油体蛋白(Oleosin)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其结构与功能,通过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ne Markov Model,HMM)搜索二倍体野生花生Arachis duranensis和A. ipaensis蛋白质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对其理化性质、基因结构、基因定... 为鉴定花生油体蛋白(Oleosin)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其结构与功能,通过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ne Markov Model,HMM)搜索二倍体野生花生Arachis duranensis和A. ipaensis蛋白质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对其理化性质、基因结构、基因定位进行分析预测,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技术分析这些基因在花生不同组织器官及不同逆境处理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共获得7个AdOleosin基因和6个AiOleosin基因。除Aiole-2为酸性蛋白质外其他成员均为碱性蛋白。其结构以α-螺旋为主,存在2~3个跨膜区域,且有保守的中心疏水区和高度保守的脯氨酸结。AdOleosin和AiOleosin基因家族的染色体定位相似,在1和6号染色体没有定位,在4和7条染色体上各有3个家族成员。上游调控序列预测分析显示Oleosin基因存在大量的激素及逆境胁迫应答元件,PCR结果表明,Oleosin基因在花生根、茎、叶等组织中受干旱、盐及ABA胁迫诱导上调表达。且Oleosin基因在花生种子中表达量与温度有关。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Oleosin基因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及花生抗逆品种的研究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Oleosin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14-3-3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姜焕焕 王通 +6 位作者 禹山林 陈明娜 王冕 陈娜 潘丽娟 祁佩时 迟晓元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1-507,共7页
14-3-3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内的多基因家族蛋白,在植物信号传导、生长发育及抗逆胁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隐马尔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对野生花生(Arachis duranensis和Arachis ipa3nsis)基因组的蛋白... 14-3-3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内的多基因家族蛋白,在植物信号传导、生长发育及抗逆胁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隐马尔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对野生花生(Arachis duranensis和Arachis ipa3nsis)基因组的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搜索,获得Ad14-3-3基因家族成员14个,Ai14-3-3基因家族成员13个。进化树分析显示其主要分为ε类和非ε类,其中Ad14-3-3家族包含6个ε类和8个非ε类;Ai14-3-3家族包含了7个ε类和6个非ε类成员。进一步对该基因家族的理化性质、基因定位、基因结构及上游调控序列进行分析预测。结果显示,Ad14-3-3和Ai14-3-3基因家族的染色体定位相似,在1和6号染色体没有定位,在4和7号染色体上各有3个家族成员。花生中的14-3-3基因家族高度保守,ε类14-3-3蛋白主要包含6个外显子,非ε类14-3-3蛋白主要包含3-4个外显子,ε类与非ε类14-3-3蛋白的保守基序存在显著区别。上游调控序列预测分析表明,花生14-3-3蛋白存在大量的激素及逆境胁迫应答元件,预示着该基因家族参与花生的生理及逆境胁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14-3-3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逆境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磷微生物及其在盐碱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姜焕焕 李嘉钦 +3 位作者 陈刚 王通 迟晓元 祁佩时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5-1131,共7页
解磷微生物能够将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磷,在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缓解植物盐碱胁迫损伤及修复盐碱土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从解磷微生物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入手,综述了盐碱土中解磷微生物的分离、解磷机制... 解磷微生物能够将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磷,在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缓解植物盐碱胁迫损伤及修复盐碱土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从解磷微生物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入手,综述了盐碱土中解磷微生物的分离、解磷机制,同时阐述了盐碱耐受性和解磷能力关系及其在盐碱土修复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利用耐盐碱解磷菌缓解植物盐胁迫损伤及修复盐碱土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微生物 耐盐碱 盐碱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磷真菌分离鉴定及其溶磷能力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姜焕焕 张嘉敏 +2 位作者 梁云燕 范宇清 何洪活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70-172,共3页
解磷菌能够溶解土壤中的难溶性磷或不溶性磷,在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和植物生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生物肥料中重要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筛选得到5株解磷真菌(菌株SZ1、SZ2、GZ1、GZ2、HZ1),对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 解磷菌能够溶解土壤中的难溶性磷或不溶性磷,在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和植物生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生物肥料中重要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筛选得到5株解磷真菌(菌株SZ1、SZ2、GZ1、GZ2、HZ1),对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利用液体摇瓶法测量菌株对磷酸三钙的溶磷能力。结果表明,菌株SZ1、SZ2、GZ1、GZ2、HZ1的溶磷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菌株SZ1、GZ2、HZ1的可溶性磷含量分别为58.30、2.69、8.65 mg/L,菌株SZ2和GZ1没有溶解磷酸三钙的能力;菌株SZ1、SZ2、GZ1、GZ2、HZ1分别为香港史努基菌(Hongkongmyces snookiorum)、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香港史努基菌(Hongkongmyces snookiorum)、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林尼曼菌(Linnemannia exigu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土壤 解磷真菌 分子生物学鉴定 溶磷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8
5
作者 姜焕焕 李赛男 +1 位作者 区炳明 陈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7期259-261,264,共4页
发酵工程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将OBE理念融入发酵工程课程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以产出为导向,重新构建课程目标,进行反向设计教学。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评价体系等多个环节进行改革与探索,持续提高发酵工... 发酵工程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将OBE理念融入发酵工程课程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以产出为导向,重新构建课程目标,进行反向设计教学。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评价体系等多个环节进行改革与探索,持续提高发酵工程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工程 OBE理念 课程目标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索 被引量:5
6
作者 姜焕焕 李赛男 +1 位作者 付莉 黄麟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1期251-254,共4页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重要基础课程。在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进行了OBE理念下的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改革。以产出为导向,学生为中心,进行反向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重要基础课程。在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进行了OBE理念下的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改革。以产出为导向,学生为中心,进行反向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情景和教学评价5个维度进行教学改革与思政建设,持续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采用特色的“名人事例”“每章一悟”和“学术育人”的方法,作为课程思政切入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责任、科学精神、“三农”意识及环保意识等,发挥微生物学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OBE理念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外宣翻译中讲好中国故事——以“中国关键词”项目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姜焕焕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1年第8期109-114,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宣传事业发展迅速,外宣翻译活动日益增多。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却不容忽视。“中国关键词”项目是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选择以“中国关键词”项目的英译为对象,尝试分析中英外宣翻译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宣传事业发展迅速,外宣翻译活动日益增多。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却不容忽视。“中国关键词”项目是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选择以“中国关键词”项目的英译为对象,尝试分析中英外宣翻译现象。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关键词”项目的英译主要运用了三种翻译方法:直译、意译和音译加注释;同时还采用了五种翻译技巧:增译、减译、分译、合译和转换,目的是以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向国际受众阐释与中国相关的理念和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宣翻译 “中国关键词”项目 翻译方法 翻译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udy of Simile Translation in Red Sorghum Based on Relevance-Adaptation Model
8
作者 姜焕焕 《海外英语》 2021年第9期216-217,220,共3页
In Red Sorghum, Mo Yan used about 200 similes, and Howard Goldblatt did an excellent job in translating them intoEnglish. The researcher aims to study the translation of similes in Red Sorghum based on Relevance-Adapt... In Red Sorghum, Mo Yan used about 200 similes, and Howard Goldblatt did an excellent job in translating them intoEnglish. The researcher aims to study the translation of similes in Red Sorghum based on Relevance-Adaptation Model. During theprocess of simile translation, a translator should first make a relevance assumption based on context to find the author's intention;second he should make a relevance adaptation to render the translated text conform to the tradition of the target language;last, aproper choice of utterance style should be made.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for C-E translation, apart from translating a simile intoa simile, a translator can also translate it into a metaphor, paraphrase it or even omit the translation of it. Based on Relevance-Ad-aptation Model, this paper enriches studies on simile translation as well as on Red Sorgh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evance-Adaptation Model Red Sorghum:A Novel of China SIMILE translation strate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