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时间尺度孤山川流域水沙关系变化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
11
1
作者
姜泓旭
田鹏
+4 位作者
穆兴民
赵广举
胡晋飞
连秋晗
张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6-92,215,共8页
以黄土高原孤山川流域为研究区,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Pettitt突变检验分析年际尺度水沙变化趋势和突变年份。结果表明:孤山川径流量和输沙量于1965—2014年呈现极显著减少趋势(p<0.01),突变年份为1979年和1996年,据此将研究时...
以黄土高原孤山川流域为研究区,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Pettitt突变检验分析年际尺度水沙变化趋势和突变年份。结果表明:孤山川径流量和输沙量于1965—2014年呈现极显著减少趋势(p<0.01),突变年份为1979年和1996年,据此将研究时段划分为基准期(1965—1979年)、过渡期(1980—1996年)和效益期(1997—2014年)。同基准期相比,过渡期年均径流深和输沙模数分别减少34.11 mm和401.48t/km^2,效益期减少65.05mm和213.09t/km^2。径流深低于10mm时,水沙关系较为离散;高于该值时,水沙关系变化相对稳定。过渡期人类活动的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79.12%和86.45%,效益期人类活动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86.45%和87.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关系
孤山川
场次降雨事件
水土保持措施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佳芦河流域生态治理影响下的水沙关系变化
被引量:
6
2
作者
连秋晗
田鹏
+3 位作者
赵广举
穆兴民
胡晋飞
姜泓旭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61,共9页
河流水沙关系是反映流域水文循环及土壤侵蚀过程的主要指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佳芦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水文方法在年尺度和小时间(次洪水)尺度上分析流域综合治理前后径流和输沙关系变化特征以及对流域治理的响应。结果表明:1)1972年为...
河流水沙关系是反映流域水文循环及土壤侵蚀过程的主要指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佳芦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水文方法在年尺度和小时间(次洪水)尺度上分析流域综合治理前后径流和输沙关系变化特征以及对流域治理的响应。结果表明:1)1972年为佳芦河流域径流输沙发生明显突变的转折年。2)与基准期(1957—1972年)相比,治理期(1973—2014年)的径流与输沙之间关系在年尺度和次洪水尺度上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径流输沙均显著减少。3)次洪水尺度上,流域临界径流深为6 mm,低于该值,水沙关系离散,反之水沙关系相对稳定;当降雨量<50 mm、降雨强度<4 mm/h或历时>3 h时,治理期的水沙关系与基准期相比发生显著变化。该流域在年尺度和次洪水尺度上水沙关系变化显著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造成的,并且对中低降雨量、中低降雨强度和中长历时降雨的次洪水过程产流产沙有显著减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关系
水土保持
流域治理
黄土丘陵沟壑区
佳芦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时间尺度孤山川流域水沙关系变化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
11
1
作者
姜泓旭
田鹏
穆兴民
赵广举
胡晋飞
连秋晗
张红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6-92,215,共8页
基金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7FY1009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509206)。
文摘
以黄土高原孤山川流域为研究区,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Pettitt突变检验分析年际尺度水沙变化趋势和突变年份。结果表明:孤山川径流量和输沙量于1965—2014年呈现极显著减少趋势(p<0.01),突变年份为1979年和1996年,据此将研究时段划分为基准期(1965—1979年)、过渡期(1980—1996年)和效益期(1997—2014年)。同基准期相比,过渡期年均径流深和输沙模数分别减少34.11 mm和401.48t/km^2,效益期减少65.05mm和213.09t/km^2。径流深低于10mm时,水沙关系较为离散;高于该值时,水沙关系变化相对稳定。过渡期人类活动的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79.12%和86.45%,效益期人类活动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86.45%和87.45%。
关键词
水沙关系
孤山川
场次降雨事件
水土保持措施
驱动因素
Keywords
flow-sediment relationship
Gushanchuan river basin
rainfall even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driving factors
分类号
P333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S157.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佳芦河流域生态治理影响下的水沙关系变化
被引量:
6
2
作者
连秋晗
田鹏
赵广举
穆兴民
胡晋飞
姜泓旭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6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变化环境下延河流域地表水土过程演变特征与驱动因素”(51509206)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南北过渡带综合科学考察”(2017FY100904)。
文摘
河流水沙关系是反映流域水文循环及土壤侵蚀过程的主要指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佳芦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水文方法在年尺度和小时间(次洪水)尺度上分析流域综合治理前后径流和输沙关系变化特征以及对流域治理的响应。结果表明:1)1972年为佳芦河流域径流输沙发生明显突变的转折年。2)与基准期(1957—1972年)相比,治理期(1973—2014年)的径流与输沙之间关系在年尺度和次洪水尺度上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径流输沙均显著减少。3)次洪水尺度上,流域临界径流深为6 mm,低于该值,水沙关系离散,反之水沙关系相对稳定;当降雨量<50 mm、降雨强度<4 mm/h或历时>3 h时,治理期的水沙关系与基准期相比发生显著变化。该流域在年尺度和次洪水尺度上水沙关系变化显著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造成的,并且对中低降雨量、中低降雨强度和中长历时降雨的次洪水过程产流产沙有显著减少的效果。
关键词
水沙关系
水土保持
流域治理
黄土丘陵沟壑区
佳芦河流域
Keywords
runoff-sediment relationship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watershed management
hill loess reg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Jialu River Basin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时间尺度孤山川流域水沙关系变化及驱动因素
姜泓旭
田鹏
穆兴民
赵广举
胡晋飞
连秋晗
张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佳芦河流域生态治理影响下的水沙关系变化
连秋晗
田鹏
赵广举
穆兴民
胡晋飞
姜泓旭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