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龙果果实鳞片保绿和果实增重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筛选
1
作者 姜森荣 康绍玲 +5 位作者 丁一 羊壮家 王猛 王周雯 韦双双 汤华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3期451-460,共10页
通过田间初筛与复筛试验,研究氯吡脲,S-诱抗素、苄氨基嘌呤、乙烯利、赤霉酸、芸苔素内酯、胺鲜酯、复硝酚钠、萘乙酸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火龙果(Pitaya)果实鳞片保绿和果实增重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火龙... 通过田间初筛与复筛试验,研究氯吡脲,S-诱抗素、苄氨基嘌呤、乙烯利、赤霉酸、芸苔素内酯、胺鲜酯、复硝酚钠、萘乙酸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火龙果(Pitaya)果实鳞片保绿和果实增重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火龙果鳞片保绿与果实增重。促进鳞片保绿效果最好的处理依次为,授粉后第13天与第23天喷施氯吡脲50倍、200倍、100倍稀释液,鳞片绿色占比为74.84%、74.26%与72.41%,上升比例为对照组的0.55、0.53与0.5倍;促进果实增重效果最好的处理依次为,授粉后第13天喷施赤霉酸500倍稀释液,授粉后第13天与第23天喷施赤霉酸500倍、2000倍稀释液,果实质量分别为411.32、498.32、484.17 g,增重为对照组的0.39、0.32、0.31倍;考虑到实际生产中人工成本问题,仅对火龙果进行1次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于火龙果授粉后第13天喷施赤霉酸500倍稀释液效果最好,喷施后鳞片绿色占比为70.2%,较对照组显著上升了15.8%,果实平均质量为411.3 g,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16.2 g,满足大田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植物生长调节剂 鳞片颜色 果实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42份种质资源的倍性鉴定及基因组大小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丁一 王周雯 +6 位作者 康绍玲 姜森荣 王猛 黄家权 李洪立 胡文斌 汤华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3期306-314,共9页
为了满足火龙果的产业发展需求,必须开展火龙果高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收集和评价火龙果种质资源,并开展火龙果的杂交育种,是火龙果育种的主要路径。火龙果种质资源多样,遗传倍性情况不明,对种质资源的倍性进行鉴定是育种创新不可... 为了满足火龙果的产业发展需求,必须开展火龙果高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收集和评价火龙果种质资源,并开展火龙果的杂交育种,是火龙果育种的主要路径。火龙果种质资源多样,遗传倍性情况不明,对种质资源的倍性进行鉴定是育种创新不可缺少的环节。本研究建立了火龙果茎尖染色体制片体系,并采用茎尖染色体制片技术以及流式细胞技术对42份火龙果种质资源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1)火龙果茎尖染色体制片在前低渗时间为2 h、解离时间为1.5 h、酶解时间为1 h、后低渗时间为30 min时,染色体分散程度较好,背景清晰,没有出现重叠的现象,具有完整的细胞。2)火龙果茎尖倍性稳定,是最可靠的检测材料,老熟的茎条含有大量的四倍体和八倍体细胞,不宜做倍性鉴定材料。3)42份火龙果种质资源中有二倍体材料41份,四倍体材料1份,无三倍体材料。4)以‘金都一号’为参照,进行基因组大小的预估,发现有15份火龙果种质资源的1C-value(1C)≤1.34 Gb,为极小型基因组,27份火龙果种质资源的1C值在1.35~3.34 Gb之间,为小型基因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种质资源 染色体制片技术 流式细胞技术 遗传倍性 基因组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