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AM钢焊接热影响区连续冷却过程相变规律 被引量:2
1
作者 姜志忠 黄继华 +1 位作者 胡杰 陈树海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73,共6页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物理模拟中国低活化马氏体(CLAM)钢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CGHAZ)的冷却过程,结合组织观察、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计算和硬度测试等手段分析了冷速ωc对CGHAZ的组织演变及硬度的影响,并绘制了CLAM钢的SH-CCT图。...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物理模拟中国低活化马氏体(CLAM)钢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CGHAZ)的冷却过程,结合组织观察、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计算和硬度测试等手段分析了冷速ωc对CGHAZ的组织演变及硬度的影响,并绘制了CLAM钢的SH-CCT图。结果表明:CLAM钢的CGHAZ中过冷奥氏体仅发生低温板条马氏体(LM)及先共析铁素体(α铁素体)转变。0.25℃/s为CGHAZ过冷奥氏体发生完全LM相变的临界冷速。当ωc>0.25℃/s时,CGHAZ的组织除LM外,还含有少量的δ铁素体,δ铁素体是δ→γ相变阶段转变不充分而残留至室温的组织,在该冷速范围内粗晶区的组织形态变化不明显。当ωc<0.25℃/s时,由于发生γ→α转变,CGHAZ的组织为α铁素体及LM的混合组织,随着冷速的降低,α铁素体含量增加;当ωc=0.04℃/s时,CGHAZ的组织已完全转变为α铁素体和碳化物的混合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 焊接热模拟 热影响区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91钢在氧浓度为0.01ppm静态铅铋合金中的界面腐蚀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田书建 姜志忠 +4 位作者 张敏 丁文艺 吴斌 黄群英 高胜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8-164,共7页
开展了铅基反应堆候选结构材料T91钢在500℃、0.01ppm氧浓度、静态铅铋共晶合金(LBE)中的腐蚀行为研究,腐蚀时间依次为500、1 000、2 000h。采用SEM观察腐蚀界面组织形貌,并结合EDX分析界面产物成分及元素扩散行为。结果显示:T91钢发生... 开展了铅基反应堆候选结构材料T91钢在500℃、0.01ppm氧浓度、静态铅铋共晶合金(LBE)中的腐蚀行为研究,腐蚀时间依次为500、1 000、2 000h。采用SEM观察腐蚀界面组织形貌,并结合EDX分析界面产物成分及元素扩散行为。结果显示:T91钢发生了氧化腐蚀,表面生成了具有3层结构的氧化膜。最外层为疏松且有LBE渗透的Fe3O4层,中间层为致密且具有保护性的(Fe,Cr)3O4层,最内层为富含铬元素的内氧化层(IOZ)。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Fe3O4层和(Fe,Cr)3O4层的厚度先快速增加,在1 000h时分别达到6.5μm和7.4μm;随着腐蚀时间进一步增加,Fe3O4层的厚度略有减小而(Fe,Cr)3O4层的厚度略有增加,而IOZ的厚度却一直近似以线性规律缓慢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基反应堆 铅铋合金 腐蚀 T91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煤岩弹性波传播衰减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全贵 凌发平 +3 位作者 胡千庭 姜志忠 武晓斌 钱亚楠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4-190,共7页
基于弹性波传播理论的微地震技术被用于煤矿水力压裂破裂监测、动力灾害预警等。煤系地层是典型的层状介质,弹性波在层状煤岩中传播受到介质不均匀性和层面反射、折射的影响,其传播规律和衰减特性研究仍需完善。利用脉冲发生器产生稳定... 基于弹性波传播理论的微地震技术被用于煤矿水力压裂破裂监测、动力灾害预警等。煤系地层是典型的层状介质,弹性波在层状煤岩中传播受到介质不均匀性和层面反射、折射的影响,其传播规律和衰减特性研究仍需完善。利用脉冲发生器产生稳定的震源激励,通过DS2系列全信息声发射信号分析仪对弹性波在层状煤岩、纯煤、纯砂岩中传播的衰减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试验条件下,组合煤岩体中弹性波传播的幅值衰减随着传播距离、震源激励频率(FREQ)的增加而减小。层状煤岩中,弹性波传播的幅值衰减先快后慢,煤层中的衰减梯度较岩层大,呈现出阶段性的衰减特征;弹性波信号的质心频率发生频移,峰值频率出现分级现象。煤层与岩层联结面处介质层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是影响弹性波衰减的主要因素,紧密程度越高则幅值衰减越小;煤层硬度越高弹性波信号的初始幅值越大,低频率范围内(FREQ≤4 MHz)层状软煤层中弹性波幅值较层状硬煤层衰减快;层状煤岩中震源激励频率与弹性波传播距离呈负相关依赖,近距离范围内的低频信号的传播距离较高频远,幅值衰减梯度大。层状煤岩中弹性波幅值衰减梯度随品质因子增大逐渐减小,品质因子由小到大依次为软煤、硬煤、砂岩。研究成果可为微地震拾震器布置方法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煤岩 弹性波 波的衰减 微地震 动力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少层石墨烯电极场发射性能机制与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小勇 房硕洋 +2 位作者 赵明 孙陆军 姜志忠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19,共6页
石墨烯因具有多种优异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技术领域,利用石墨烯的吸附性实现对碱金属原子的吸附,表面功函数将大幅降低,将其应用于热电器件电极材料可显著提高器件的输出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yo-yo”法铯氧交替激活方式对镍基... 石墨烯因具有多种优异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技术领域,利用石墨烯的吸附性实现对碱金属原子的吸附,表面功函数将大幅降低,将其应用于热电器件电极材料可显著提高器件的输出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yo-yo”法铯氧交替激活方式对镍基底少层石墨烯样品进行激活实验,铯蒸气以铯原子的形式在少层石墨烯表面均形成稳定的结构,光电流逐渐增加,石墨烯表面功函数随之降低。后续间断通入氧气,氧原子与表面吸附的铯原子相互作用,铯原子在氧原子作用下离子化,光电流迅速增加,进一步降低了石墨烯表面功函数。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紫外光电子能(UPS)谱的分析结果表明,二层、三层、五层石墨烯表面功函数在铯氧激活后达到的最小值分别为1.446 eV、1.388 eV、1.253 eV,较激活前分别降低了56.38%、58.55%、62.58%。功函数降低程度与石墨烯层数具有一定的关系,层数增加促进Cs-O-Cs双偶极子结构的产生,Cs2O和CsC8在降低功函数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另外,Cs-O-C双偶极子加强C-Cs偶极子对表面纵向电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一性原理阐述了石墨烯在铯化后功函数降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铯氧激活 光电流 偶极子结构 吸附 功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铅铋回路冷却器应力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善清 黄群英 +3 位作者 高胜 姜志忠 王苏豪 FDS团队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6-193,共8页
基于流固耦合的方法对KYLIN-II液态铅铋回路中的冷却器进行了应力分析与强度评定。首先在ANSYS Fluent中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分析,获得了冷却器中准确的温度分布;然后将冷却器的温度以热载荷的形式导入... 基于流固耦合的方法对KYLIN-II液态铅铋回路中的冷却器进行了应力分析与强度评定。首先在ANSYS Fluent中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分析,获得了冷却器中准确的温度分布;然后将冷却器的温度以热载荷的形式导入ANSYS Mechanical软件中,并考虑流体的静压载荷,设计了两种不同工况,开展冷却器结构静力分析;最后基于JB 4732—95标准对计算结果进行应力分类和强度评定。结果表明,换热管与管壳连接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但结构仍然满足强度要求,冷却器的结构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铅铋回路 冷却器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化装置与芳烃装置二甲苯塔分离热耦合工艺
6
作者 姜志忠 刘荣博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4年第5期385-388,共4页
针对歧化装置和芳烃装置的C_(8)和C_(9)物料被重复冷凝与加热,以及设备数量多、投资大、占地多、开工程序复杂等缺点,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将歧化装置的重芳烃塔与芳烃装置的二甲苯塔合并为1个新二甲苯塔,开发出满足C_(8)芳烃... 针对歧化装置和芳烃装置的C_(8)和C_(9)物料被重复冷凝与加热,以及设备数量多、投资大、占地多、开工程序复杂等缺点,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将歧化装置的重芳烃塔与芳烃装置的二甲苯塔合并为1个新二甲苯塔,开发出满足C_(8)芳烃深度分离和C_(9)芳烃烷基转移的低成本分离热耦合精馏技术。结果表明:通过Petro-SIM软件模拟,该二甲苯塔分离热耦合工艺获得的C_(8)芳烃产品中甲苯质量分数小于0.98%,C≥9重芳烃质量分数小于2.51%,获得的C_(9)芳烃产品中C_(8)芳烃质量分数小于0.21%,C≥10重组分质量分数小于0.07%;与传统工艺相比,热耦合工艺装置建设投资约减少2700万元,节省占地6666.7 m^(2),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600 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化装置 芳烃装置 二甲苯塔 热耦合精馏技术 Petro-SIM模拟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及PbBi合金与T91钢的润湿行为
7
作者 刘静 姜志忠 +2 位作者 田书建 黄群英 韩洋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5期194-199,共6页
液态金属与结构材料间的润湿程度是影响液态金属脆化(LME)效应的关键因素。为探索T91钢在液态铅基合金中的脆化机制,采用静滴润湿性测量实验和界面微观分析方法研究了Pb/PbBi合金在光滑T91钢表面的接触角和界面元素分布规律。测量结果表... 液态金属与结构材料间的润湿程度是影响液态金属脆化(LME)效应的关键因素。为探索T91钢在液态铅基合金中的脆化机制,采用静滴润湿性测量实验和界面微观分析方法研究了Pb/PbBi合金在光滑T91钢表面的接触角和界面元素分布规律。测量结果表明,在相同测试温度下,PbBi-T91体系间的接触角稍大于Pb-T91间的接触角,且均大于90°。当温度低于400℃时,两个体系的接触角随温度的升高均有下降的趋势,而当温度高于400℃时,接触角则基本保持不变。微观分析结果显示,两个体系的界面均未发生明显的反应,PbBi合金中Bi原子的表面偏聚引起气-液界面张力降低,这可能是导致PbBi-T91间的接触角大于Pb-T91间接触角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性 静滴法 Pb/PbBi合金 T9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的电子技术课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被引量:1
8
作者 姜志忠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64-65,共2页
适应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 ,高校的电子技术课应当开展创新教育。电子技术课实施创新教育 ,要求迅速提高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 ,从而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同时 ,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适应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 。
关键词 创新教育 高校 高教 教师 求异思维 适应 要求 迅速发展 改革 电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量引起的注入压力变化对水力压裂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乐 胡千庭 +3 位作者 李全贵 姜志忠 武晓斌 宋明洋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11,共6页
为探究不同流量条件下水力压裂试件的破裂压力和裂隙扩展面积变化规律,利用真三轴水力压裂系统开展不同流量的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压裂液流量控制注入压力变化量,流量与注入压力变化量、破裂压力呈正相关关系;泵压... 为探究不同流量条件下水力压裂试件的破裂压力和裂隙扩展面积变化规律,利用真三轴水力压裂系统开展不同流量的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压裂液流量控制注入压力变化量,流量与注入压力变化量、破裂压力呈正相关关系;泵压力曲线都经历了储液-上升-下降-稳定4个阶段,流量越大则储液时间越短、压裂曲线上升和下降的周期越短、稳定压力越高;裂隙扩展面积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流量为60 mL/min时裂隙扩展面积最大,压裂效果最佳,但当流量超过60 mL/min时容易产生形态单一、扩展面积小的裂隙网络,水力压裂效果会明显降低。研究结果可为水力压裂技术工艺参数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流量 压力变化 破裂压力 裂隙扩展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91和316L钢在氧控铅铋中600小时后腐蚀产物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明扬 姜志忠 +3 位作者 陈刘利 黄群英 凤仪 FDS凤麟核能团队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4-789,共6页
本文开展了铅铋反应堆典型候选结构材料T91和316L钢在温度480℃、氧质量分数10^(-6)%、流速0.3 m/s的铅铋合金环境中600 h的初步腐蚀实验研究。利用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微观测试手段,对材料的腐蚀界面形貌及... 本文开展了铅铋反应堆典型候选结构材料T91和316L钢在温度480℃、氧质量分数10^(-6)%、流速0.3 m/s的铅铋合金环境中600 h的初步腐蚀实验研究。利用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微观测试手段,对材料的腐蚀界面形貌及产物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T91和316L钢基体均未发生铅铋渗透及溶解腐蚀现象,腐蚀类型均为氧化腐蚀。T91钢样品表面氧化层较厚(约11μm),且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结构疏松,主要成分为Fe_3O_4。内层结构致密,主要成分为(Fe,Cr)_3O_4;而316L钢表面单层氧化层较薄(约1μm),主要成分为(Fe,Cr)_3O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铋合金 腐蚀 T91 316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地震监测的近水平厚煤层上覆岩层运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梁运培 王海滨 +3 位作者 李全贵 胡良平 姜志忠 宋明洋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1,18,共7页
为了研究煤矿井下工作面采动对上覆岩层运动规律的影响,以察哈素煤矿近水平厚煤层3131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分别从微震事件整体分布范围、岩层中的不同高度分布、微震频次与周期来压关系等方面对岩层移动规律,以及采动影响下煤体破裂范围... 为了研究煤矿井下工作面采动对上覆岩层运动规律的影响,以察哈素煤矿近水平厚煤层3131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分别从微震事件整体分布范围、岩层中的不同高度分布、微震频次与周期来压关系等方面对岩层移动规律,以及采动影响下煤体破裂范围进行研究,并运用数值模拟软件3DEC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在不同高度层位的破裂事件具有不同的周期性,一般高位岩层的周期包含若干个中位岩层的周期;采场上方岩层18 m内为直接顶,18~60 m内为基本顶;由微震事件分析得到的周期来压步距是实际来压步距的2倍;采用微地震监测技术可真实有效反演采场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研究结果能为微地震技术判识岩层运动规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 岩层运动 分布规律 周期来压 煤岩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法
12
作者 姜志忠 《常熟高专学报》 2004年第6期59-60,共2页
针对《电子线路》课程的特点,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方法的问题,提出了教学中应解决的问题和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教学中 学法 课程教学 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 特点 电子线路 问题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提高电子工程技术素质
13
作者 姜志忠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55-55,91,共2页
本文阐述了在电子技术课中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电子工程技术素质的意义和方法。
关键词 电子工程 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 自学能力 创新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铅铋实验回路KYLIN-Ⅱ热平衡理论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苏豪 黄善清 +3 位作者 高胜 姜志忠 黄群英 FDS团队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9-413,428,共6页
铅铋合金共晶体(PbBi)是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的重要靶材料和冷却剂候选材料,也是先进快中子堆的重要冷却剂材料,液态铅铋实验回路是开展液态铅铋重金属研究的必备实验平台。本文介绍了FDS团队正在设计建造的KYLIN-Ⅱ铅铋液态金属... 铅铋合金共晶体(PbBi)是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的重要靶材料和冷却剂候选材料,也是先进快中子堆的重要冷却剂材料,液态铅铋实验回路是开展液态铅铋重金属研究的必备实验平台。本文介绍了FDS团队正在设计建造的KYLIN-Ⅱ铅铋液态金属材料实验回路的整体结构及关键部件,对三种运行工况下主回路的热收支情况进行了计算与分析。计算表明,在这三种工况范围内,整个回路的热收入与热支出平衡,关键部件的设计能够满足回路的加热与冷却需求,可以保证回路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重金属回路 铅铋液态金属 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 热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Al,Si)涂层的制备及其在550℃液态铅铋合金中的防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雷曼 董伟伟 +2 位作者 方晓东 田书建 姜志忠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9-505,共7页
液态铅铋是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的冷却剂兼散裂靶主选材料之一,作为加速器ADS系统中最合适的候选结构材料之一的奥氏体不锈钢316L,如果在高温液态铅铋合金(LBE)中遭受腐蚀会严重影响系统的安全性,因此必须要提高结构钢材的高温防... 液态铅铋是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的冷却剂兼散裂靶主选材料之一,作为加速器ADS系统中最合适的候选结构材料之一的奥氏体不锈钢316L,如果在高温液态铅铋合金(LBE)中遭受腐蚀会严重影响系统的安全性,因此必须要提高结构钢材的高温防腐蚀性能。本文利用热蒸发法在奥氏体不锈钢316L表面制备了Al及Si掺杂Al的Al-Si,Si-Al和Al(Si)四种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表征和分析了涂层的相结构和显微结构。将四种涂层在550℃液态铅铋防腐1 000 h后,研究了它们的防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目前的腐蚀条件下,四种涂层均具有良好的防LBE腐蚀性能,其中Al-Si涂层的防腐蚀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铅铋合金(LBE) 热蒸发法 AL涂层 (Al Si)涂层 防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水力压裂物理试验研究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全贵 邓羿泽 +6 位作者 胡千庭 武晓斌 王晓光 姜志忠 刘乐 钱亚楠 宋明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2-72,共11页
水力压裂物理模拟是对压裂过程中裂隙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的近似再现,成为了煤岩压裂机理研究的重要手段。相似理论是现场原型与试验模型转换的理论基础,试验装置和相似材料是物理模拟试验的物质前提,监测方法及检测技术是评价水力压裂... 水力压裂物理模拟是对压裂过程中裂隙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的近似再现,成为了煤岩压裂机理研究的重要手段。相似理论是现场原型与试验模型转换的理论基础,试验装置和相似材料是物理模拟试验的物质前提,监测方法及检测技术是评价水力压裂致裂效果的关键部分,从以上3点对水力压裂物理试验的相似理论发展、试验材料和装置的演变、常用监测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水力压裂的相似准则已经初步成形,但需要结合煤岩物理力学特性进一步修正,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探究相似准则推导中忽略的次要因素影响程度,提高经验方程的可靠性与适用性;针对煤岩的多种物理力学性质,现阶段已得出许多相似材料的经验配比方程,但仍需要一套详尽的配比试验规范及大量试验尝试,提升试验的可重复性,以建立更具普适化的相似材料配比经验方程数据库;压裂装置正向着模拟条件更多、模拟范围更广、模拟尺度更大的多场耦合方向发展,压裂方法也随着工程应用逐渐多样化,但压裂装置三轴加载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保证高应力条件下压裂试验的有效进行,降低试验操作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监测方法与检测技术对水力压裂致裂效果的评价各有优势,相似材料对监测方法与检测技术的有效性与准确性也影响显著,如何依据试验需求确定适合的相似材料、合理地选择和结合监测方法与检测技术,是应对微细观结构研究需求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水力压裂 物理模拟试验 相似原理 相似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