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始新统流一段湖底扇发育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6
1
作者 满晓 胡德胜 +4 位作者 吴洁 宫立园 柳智萱 姜应德 赵晔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7-144,共8页
根据三维地震、录井、测井、岩心观察等资料,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一段湖底扇沉积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该区岩性圈闭发育模式及油气成藏模式进行了刻画。研究结果表明:(1)涠西南凹陷A洼在流一段低位域和湖侵... 根据三维地震、录井、测井、岩心观察等资料,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一段湖底扇沉积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该区岩性圈闭发育模式及油气成藏模式进行了刻画。研究结果表明:(1)涠西南凹陷A洼在流一段低位域和湖侵域发育湖底扇沉积体,其中,低位域湖底扇发育于一号断层附近,地震上表现为连续强反射特征;湖侵域湖底扇分布于洼中,地震上具有明显的丘状反射特征。(2)受物源供给和古地貌两大因素的控制,A洼流一段发育2期湖底扇沉积。低位域短轴方向物源供给少,一号断层下降盘为洼陷的堆积中心,发育小规模直接入湖的近岸水下扇体,并形成向物源区方向上倾尖灭的岩性圈闭;湖侵域物源供给逐渐增大,一号断层活动性减弱,A洼堆积中心逐渐迁移至洼中,扇三角洲前缘松散沉积物发生二次搬运,在洼中形成湖底扇,并形成向南斜坡翘倾尖灭的岩性圈闭和被二号断层遮挡形成的构造-岩性复合圈闭。(3)垂向运移条件是研究区岩性油藏成藏的关键要素,A洼烃源层上部发育受早期断层和晚期构造差异沉降两方面因素控制的微裂缝,为油气突破泥岩盖层垂向运移至“源上”岩性圈闭内并聚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该区具有“超压驱动、微裂缝运移、低势区汇聚”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扇 岩性油藏 垂向运移 成藏模式 流一段 始新统 涠西南凹陷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涠西南凹陷C洼流沙港组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庹雷 刘海钰 +2 位作者 张毅 姜应德 胡晨晖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24,33,共9页
为指导涠西南凹陷低勘探区C洼的油气勘探,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地球化学实验与盆地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C洼流沙港组烃源岩生烃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流沙港组二段、三段油页岩有机质丰度最... 为指导涠西南凹陷低勘探区C洼的油气勘探,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地球化学实验与盆地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C洼流沙港组烃源岩生烃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流沙港组二段、三段油页岩有机质丰度最高,其次为流二段泥页岩,流三段、流一段泥岩有机质丰度相对略低。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1—Ⅱ2型,现今流二段、流三段烃源岩大多已经成熟,为优质生油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显示流二段烃源岩生源构成中浮游生物贡献较大,主要发育于弱还原-弱氧化的沉积环境;流三段、流一段烃源岩生源构成中高等植物的贡献较大,主要发育于偏弱氧化的沉积环境。盆地模拟结果表明,C洼烃源岩生烃潜力大,其在涠洲组沉积末期开始大规模生烃,生烃高峰期为灯楼角组—现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南C洼 烃源岩评价 生物标志化合物 盆地模拟 生烃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