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针联合运动疗法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水肿干预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姜宇晴 张威 +2 位作者 石冬一 马贤德 任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126,I0024,共7页
目的 观察眼针联合被动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作用,探讨眼针联合运动疗法对CIRI大鼠血脑屏障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大... 目的 观察眼针联合被动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作用,探讨眼针联合运动疗法对CIRI大鼠血脑屏障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15只)和造模组(65只)。然后采用线栓法对造模组大鼠进行CIRI模型复制,模型评价后,剔除造模失败大鼠,将符合成模标准的50只大鼠再次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3只)、眼针组(12只)、运动组(12只)、眼针联合运动组(13只)。造模后,待大鼠完全清醒后,对各组大鼠施加相应的干预因素,每8 h干预1次,连续3 d。末次干预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各组随机抽取3只大鼠进行血脑屏障通透性检测;随机抽取3只大鼠进行脑含水量检测;随机抽取3只大鼠,采用过量的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处死,迅速将大鼠置于冰面上,开颅取全脑,置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最后各组剩余的大鼠处死后,采集大鼠脑皮质缺血灶周围半暗带脑组织,冻存于-80℃冰箱中,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ens 1,ZO-1)、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依文思蓝渗出量、HIF-1α、VEGF、MMP-2、MMP-9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ZO-1、Claudin-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眼针组、运动组和眼针联合运动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依文思蓝渗出量、HIF-1α、VEGF、MMP-2、MMP-9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ZO-1、Claudin-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眼针联合运动组大鼠依文思蓝渗出量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眼针组和运动组比较,眼针联合运动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依文思蓝渗出量、HIF-1α、VEGF、MMP-2、MMP-9均显著降低(P<0.05),ZO-1、Claudin-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眼针联合运动疗法对CIRI大鼠的血脑屏障保护作用机制与其调控HIF-1α关键靶点及其下游蛋白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眼针联合运动 血脑屏障 HI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对单侧前庭功能丧失大鼠小脑绒球中组胺受体H1、H2、H3亚型表达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冷辉 张琦 +3 位作者 马贤德 姜宇晴 石磊 王爱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111,I0024,I0025,共7页
目的制造单侧前庭功能丧失大鼠模型,并应用不同剂量天麻素治疗,以绒球中组胺受体H1、H2、H3亚型表达为实验指标,观察单侧前庭功能丧失大鼠及经不同剂量天麻素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探讨天麻素促进前庭功能恢复及中枢代偿的机制。方法将9... 目的制造单侧前庭功能丧失大鼠模型,并应用不同剂量天麻素治疗,以绒球中组胺受体H1、H2、H3亚型表达为实验指标,观察单侧前庭功能丧失大鼠及经不同剂量天麻素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探讨天麻素促进前庭功能恢复及中枢代偿的机制。方法将99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9)、假手术对照组(n=18)、模型对照组(n=18)、模型治疗组(n=54),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假手术对照组鼓室内注射生理盐水0.1~0.2 mL/耳,模型对照组及模型治疗组鼓室内注射氯仿(50%)0.1~0.2 mL/耳。注射后进行模型评价。造模成功后,假手术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在前3 d肌肉注射生理盐水(75 mg·kg^(-1)·d^(-1));模型治疗组再随机分为天麻素低剂量组(n=18)、天麻素中剂量组(n=18)、天麻素高剂量组(n=18),每日分别肌肉注射低(50 mg·kg^(-1)·d^(-1))、中(75 mg·kg^(-1)·d^(-1))、高(100 mg·kg^(-1)·d^(-1))剂量天麻素,连续注射3 d。选择免疫组化法、PCR法及Western-Blot法观察绒球中组胺受体H1、H2、H3亚型的表达。结果绒球中组胺受体H1、H2、H3亚型假手术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对照组、模型治疗组与假手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经天麻素治疗后,上述指标模型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且天麻素高剂量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结论单侧前庭功能丧失可导致绒球中组胺受体H1、H2、H3亚型表达上调,天麻素注射液可促进上述指标的上调,且高剂量天麻素效果更为明显。探讨天麻素促进前庭功能恢复的作用部位及机制,明确天麻素促进前庭功能中枢代偿的机制,可为今后防治前庭神经损伤及促进前庭功能代偿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功能 前庭代偿 小脑绒球 天麻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对前庭功能障碍大鼠前庭内侧核组胺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姜宇晴 张琦 +2 位作者 张业慧 高梅傲 冷辉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96,共7页
目的观察天麻素对单侧迷路破坏(Unilateral labyrinthectomy,UL)后大鼠前庭内侧核(Medial vestibular nucleus,MVN)组胺受体H1、H2、H3亚型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麻素对前庭功能损伤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99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 目的观察天麻素对单侧迷路破坏(Unilateral labyrinthectomy,UL)后大鼠前庭内侧核(Medial vestibular nucleus,MVN)组胺受体H1、H2、H3亚型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麻素对前庭功能损伤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99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9)、假手术组(n=18)、造模组(n=72)。造模组鼓室注射氯仿破坏左侧迷路,假手术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评价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等量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天麻素高、中、低剂量组。天麻素注射液肌注日1次,共3天。采用RQ-PCR法、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法观察各组大鼠MVN中组胺受体H1、H2、H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1.003±0.085、1.002±0.072、1.005±0.118;0.282±0.026、0.250±0.050、0.248±0.016)比较,模型对照组(1.315±0.078、1.418±0.09、1.467±0.083;0.408±0.056、0.453±0.031、0.403±0.057)大鼠MVN中组胺受体H1、H2、H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天麻素高剂量组(3.392±0.197、3.553±0.189、3.657±0.077;0.571±0.034、0.572±0.078、0.600±0.061)大鼠MVN中组胺受体H1、H2、H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天麻素上调前庭功能障碍大鼠MVN中组胺受体H1、H2、H3 mRNA及蛋白表达可能是其促进大鼠前庭代偿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迷路破坏术 前庭代偿 前庭内侧核组胺受体H1、H2、H3 天麻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前庭功能丧失大鼠患侧前庭内侧核及小脑绒球中GLU-IR、GFAP、GABA B2的表达
4
作者 冷辉 张琦 +3 位作者 马贤德 姜宇晴 石磊 王爱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4-429,共6页
目的探讨单侧前庭功能丧失大鼠中枢代偿的机制。方法将45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9)、生理盐水注射组(n=18)、模型组(n=18)。每组大鼠随机确定实验耳侧别,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生理盐水注射组鼓室内一次性注射生理盐水0.1~... 目的探讨单侧前庭功能丧失大鼠中枢代偿的机制。方法将45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9)、生理盐水注射组(n=18)、模型组(n=18)。每组大鼠随机确定实验耳侧别,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生理盐水注射组鼓室内一次性注射生理盐水0.1~0.2毫升/耳,模型组鼓室内一次性注射50%氯仿0.1~0.2毫升/耳,制造单侧前庭功能丧失大鼠模型,注射后1 h进行模型评价。造模成功3天后,采用免疫组化法、PCR法及Western-blot法观察实验耳侧前庭内侧核、小脑绒球中谷氨酸免疫反应物(GLU-IR)、星形胶质细胞(GFAP)、γ氨基丁酸B2受体(GABA B2)的表达。结果造模成功3天后,生理盐水注射组前庭内侧核、小脑绒球中GLU-IR、GFAP、GABA B2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生理盐水注射组、空白对照组比较GLU-IR表达明显下调(P<0.05),GFAP、GABA B2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模型组前庭内侧核GLU-IR、GFAP、GABA B2表达量与小脑绒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前庭功能丧失可导致患侧前庭内侧核、小脑绒球中GLU-IR表达下调,GFAP、GABA B2表达上调,这或为前庭代偿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功能 中枢代偿 前庭内侧核 小脑绒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针对眼周穴区皮下肥大细胞活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石冬一 姜宇晴 +3 位作者 王哲 张威 任路 马贤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82-186,226-227,共7页
目的采用自身配对设计与完全随机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借助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手段,观察眼周穴区、非穴区皮下肥大细胞分布规律;通过检测血清及眼周皮肤组织中IgE、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探讨针刺... 目的采用自身配对设计与完全随机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借助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手段,观察眼周穴区、非穴区皮下肥大细胞分布规律;通过检测血清及眼周皮肤组织中IgE、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探讨针刺对大鼠眼周穴区、非穴区皮下肥大细胞活化的调控作用。方法SPF级SD大鼠30只,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针刺穴区组,针刺非穴区组,每组10只。3组大鼠穴区与非穴区位置进行自身配对。空白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针刺穴区组和针刺非穴区组大鼠每8 h进行1次眼针干预,共计干预3次。末次针刺后2 h,各组大鼠麻醉状态下,经腹主动脉采集全血,并采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以大鼠眼球为中心,环切眶内距离睑缘1~3 mm范围的皮肤组织,同时环切眶外区域距离睑缘4~6 mm范围的皮肤组织,两区域皮肤组织均等分两份,一份固定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另一份制备组织匀浆备用。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两区域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及形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皮肤组织中的IgE、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结果各组大鼠皮肤组织甲苯胺蓝染色结果显示:3组大鼠眶内区域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密集,眶外区域稀疏,眶内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眶外区;空白对照组大鼠眶内和眶外区域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成正圆或椭圆形,边界清晰;针刺穴区组大鼠眶内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密集,且形态不规则,肥大细胞周围可见颗粒散落的脱颗粒状,而眶外区皮下肥大细胞大多数形态规则,偶见脱颗粒现象发生;针刺非穴区组大鼠眶内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密集,大多数形态规则,偶见脱颗粒现象发生,眶外区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分布稀疏,呈明显的脱颗粒改变,形态不规则。各组大鼠血清及皮肤组织中IgE、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血清及皮肤组织中IgE,血清中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无明显改变,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空白对照组和针刺非穴区组大鼠眶内、眶外皮肤组织中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穴区组大鼠眶内皮肤组织中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均明显高于眶外皮肤组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针刺穴区组大鼠眶内皮肤组织中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针刺非穴区组大鼠眶内、眶外皮肤组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大鼠眼周穴区有肥大细胞聚集现象,聚集程度明显高于眶外非穴区区域;(2)针刺可以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3)穴区肥大细胞富集及针刺对肥大细胞的活化作用可能是针灸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肥大细胞活化 眼针 针刺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