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泸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现状及病情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雪梅 李博 +5 位作者 蔡本静 谭友果 向波 何静 姜启栋 唐坚 《四川精神卫生》 2025年第2期131-137,共7页
背景严重精神障碍是致残率高、疾病负担重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已被纳入公共卫生项目管理体系。然而,关于四川省泸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现状以及患者病情影响因素的可信性证据有限。目的了解泸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现状,并分... 背景严重精神障碍是致残率高、疾病负担重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已被纳入公共卫生项目管理体系。然而,关于四川省泸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现状以及患者病情影响因素的可信性证据有限。目的了解泸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现状,并分析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变化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于2023年3月,提取2017年12月—2022年12月四川省精神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平台中接受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的泸州市患者的数据,收集患者接受精神卫生服务的情况和病情变化情况。对泸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趋势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232名患者。2017年,泸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稳定率和规范管理率分别为94.89%、79.36%,2022年增长至95.33%、96.92%。规律服药率从最低点2018年的34.42%增长至2022年的86.81%。2022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规律服药率为71.80%,偏执性精神病患者规律服药率为55.26%,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规律服药率为51.43%。年龄18~39岁(OR=0.613,95%CI:0.409~0.918)、40~65岁(OR=0.615,95%CI:0.407~0.931)、户籍为城镇(OR=0.587,95%CI:0.478~0.720)、规律服药(OR=0.826,95%CI:0.702~0.973)是病情稳定的保护因素;家庭经济贫困(OR=1.712,95%CI:1.436~2.040)、非关爱帮扶对象(OR=1.928,95%CI:1.694~2.193)、未参加社区康复(OR=2.255,95%CI:1.930~2.634)、间断服药(OR=3.893,95%CI:2.548~5.946)是病情波动的危险因素。结论泸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稳定率、规范管理率以及规律服药率逐年提升,年龄、户籍、经济状况、服药依从性以及社区康复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波动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精神障碍 管理指标 服药依从性 病情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渊 甘辞海 +1 位作者 梅松涛 姜启栋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34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评估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小儿外科于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66例择期施行全麻手术的患儿,按照麻醉药物不同分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组(A组)和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评估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小儿外科于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66例择期施行全麻手术的患儿,按照麻醉药物不同分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组(A组)和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麻醉组(B组),分别记录两组间患儿特定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及苏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麻醉前两组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后B组患儿各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A组(P<0.05),麻醉苏醒时间较A组短(P<0.05),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A组(P<0.05)。结论在小儿全身麻醉手术中,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麻醉能有效地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缩短患儿术后复苏时间,且未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躁动及恶心呕吐等相关并发症;与传统的麻醉方法相比,具有更加高效、安全的优势,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芬太尼 小儿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1a靶向SIRT1对脓毒症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渊 姜启栋 +3 位作者 梅松涛 曹蓓 张雪梅 伍长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6-524,共9页
目的探究miR-181a通过靶向沉默信号调控因子1(SIRT1)对脓毒症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549细胞模型,并通过miR-181a inhibitor和inhibitor阴性对照(NC)转染细胞;盲肠结扎穿孔术法(CLP)建... 目的探究miR-181a通过靶向沉默信号调控因子1(SIRT1)对脓毒症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549细胞模型,并通过miR-181a inhibitor和inhibitor阴性对照(NC)转染细胞;盲肠结扎穿孔术法(CLP)建立小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并通过miR-181a antagomir和antagomir NC静脉注射,检测生存率、肺湿重/干重比。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181a和SIRT1靶向关系。RT-PCR检测miR-181a、SIRT1在体内体外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T1在体内体外的蛋白水平,以及凋亡标志物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ax及活化半胱天冬酶3(cl-CASP3)在体内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CCK-8检测体外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CASP3体外活性,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TUNNEL染色检测体内细胞凋亡,ELISA检测体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在细胞实验中,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细胞中miR-181a表达升高,SIRT1表达降低(P<0.01),同时细胞凋亡率升高,CASP3活性升高,细胞活力下降;miR-181a inhibitor可扭转上述各指标的改变(P<0.01);在动物实验中,与Sham组比较,CLP组小鼠生存率下降,肺湿重/干重比上升,出现明显的病理性改变及细胞凋亡,同时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组织内miR-181a、Bax、cl-CASP3蛋白水平升高,SIRT1、Bcl-2蛋白水平降低(P<0.01),经过miR-181a antagomir处理可扭转上述各指标的改变(P<0.05,P<0.01)。结论miR-181a可靶向作用于SIRT1,抑制miR-181a表达可提高SIRT1表达,从而对脓毒症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脓毒症 沉默信号调控因子1(SIRT1) miR-18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