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殷墟文字形成假说 被引量:4
1
作者 姜可瑜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2-105,共4页
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证殷墟文字是在短期内形成于少数人之手这一命题: 一、根据现有的材料,可以确知,距今约3500年的殷墟甲骨文,已是达到相当成熟阶段的文字字群: 1.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以象形为基础的方块汉字的表意体系。若用后... 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证殷墟文字是在短期内形成于少数人之手这一命题: 一、根据现有的材料,可以确知,距今约3500年的殷墟甲骨文,已是达到相当成熟阶段的文字字群: 1.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以象形为基础的方块汉字的表意体系。若用后世(东汉)的“六书说”以分析之,基本上可以得到解释。就行文看,不仅是象形字,而会意字、形声字亦颇不少见。假借用法亦颇多。2.文字数量已近5000个,可识者已近1000个(常用词基本已包括在内),而词类和句法亦自有其规范,基本与后世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文字 甲骨文 刻划符号 仰韶文化 公元前 二里头文化 姜寨遗址 殷墟文化 半坡遗址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陈涉世家》“夥涉为王”考辨 被引量:1
2
作者 姜可瑜 《文史哲》 1987年第6期74-76,共3页
下面这段文字,迄今为止,仍然是一个由于有几处关键性的词语的窒碍而疑不能决的句群。为叙述方便,先姑且圈点如下: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 下面这段文字,迄今为止,仍然是一个由于有几处关键性的词语的窒碍而疑不能决的句群。为叙述方便,先姑且圈点如下: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我认为,欲释读此段文字,需分五步走: 一、释“沈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帷帐 文字 句群 词语 说文解字 古书 借字 汉书 世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荀子·劝学》“鼫鼠”辨正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可瑜 《文史哲》 1984年第4期36-37,共2页
看来,解放后的几十年间,我们一些搞古籍注疏的同志,对《荀子·劝学》“鼫鼠五技而窮”这句话的理解,基本上是一致的:鼫鼠,毛色青黄,形状象兔子,专吃农作物,故有害于农家。据说它有五种技能,但都不能专心一意做到底。也有人把它叫做... 看来,解放后的几十年间,我们一些搞古籍注疏的同志,对《荀子·劝学》“鼫鼠五技而窮”这句话的理解,基本上是一致的:鼫鼠,毛色青黄,形状象兔子,专吃农作物,故有害于农家。据说它有五种技能,但都不能专心一意做到底。也有人把它叫做硕鼠的。我认为,上述理解是错的。错就错在张冠李戴或混二物为一物。而究其所以弄错之缘由,则是由于蝼蛅另有一个象兽的名字——“鼫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雅 古籍 注疏 说文解字 许慎 荀子 唐人 农作物 清人 劝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京剧语音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京剧音系及其他 被引量:2
4
作者 姜可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95-107,共13页
京剧艺术(或称皮簧艺术),如果由道光七年(1827年)算起,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了①。在这不算太长的时间里,由于它有机地揉合了徽调、汉调、梆子腔的精华,又从昆曲、高腔以及其他地方小戏和民间歌曲中吸取了丰富的养分,因而就迅速地... 京剧艺术(或称皮簧艺术),如果由道光七年(1827年)算起,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了①。在这不算太长的时间里,由于它有机地揉合了徽调、汉调、梆子腔的精华,又从昆曲、高腔以及其他地方小戏和民间歌曲中吸取了丰富的养分,因而就迅速地发展和壮大起来,成为一个能充分体现我国民族戏剧特色的有代表性的优秀剧种。解放以来,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的指导下,不论在组织领导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艺术 北京音 演唱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被引量:1
5
作者 姜可瑜 《文史哲》 1979年第4期54-58,共5页
杜甫的《羌村三首》是著名的诗篇。其中第二首的开头四句是: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对于第四句,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可以清代著名的杜诗专家仇兆鳌为代表(见《杜诗详注》),今人如吴小如、傅庚生诸先生亦主此说;
关键词 杜诗 杜甫 霍小玉 主语 现代汉语 解释 考证 词义 叙述句 宾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