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橄榄叶中橄榄苦苷的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 被引量:44
1
作者 吴遵秋 姜友军 +4 位作者 苏光灿 王安逸 陈华萍 杨泽身 黄乾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94-99,共6页
采用总抗氧化能力法和总还原能力法测定橄榄苦苷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滤纸片法考察橄榄苦苷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稀释法分析橄榄苦苷对3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和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 采用总抗氧化能力法和总还原能力法测定橄榄苦苷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滤纸片法考察橄榄苦苷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稀释法分析橄榄苦苷对3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和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显示:橄榄苦苷在0.02~0.08 mg/m L范围内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相比始终表现出强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能力;橄榄苦苷对3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表现为延缓细菌的对数生长期;在研究质量浓度范围内橄榄苦苷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最强,10 mg/m L时其抑菌圈直径d=(20.77±0.47)mm,为极度敏感,MIC为0.025 mg/m L;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高敏感(d=(19.23±0.44)mm>15 mm),MIC为0.05 mg/m L;而枯草芽孢杆菌处于中度敏感状态(d=(11.48±0.60)?mm<15 mm),MIC为0.4 mg/m L。结果表明,橄榄苦苷具有极强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叶 橄榄苦苷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总还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生霉粒和霉变粒与真菌毒素含量关系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姜友军 陈晋莹 +1 位作者 徐广超 余苗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玉米生霉、霉变和玉米中的真菌毒素都是真菌作用的结果,为了探究玉米生霉粒、霉变粒与真菌毒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了江苏、河北、辽宁等17个省(市)1300多份玉米样品,研究了玉米生霉粒和霉变粒与真菌毒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玉米生霉、霉变和玉米中的真菌毒素都是真菌作用的结果,为了探究玉米生霉粒、霉变粒与真菌毒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了江苏、河北、辽宁等17个省(市)1300多份玉米样品,研究了玉米生霉粒和霉变粒与真菌毒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地区的玉米籽粒生霉、霉变率与真菌毒素含量高低有一定的差异,玉米籽粒生霉粒和霉变粒含量与真菌毒素的含量之间没有正相关性,不能通过感官检验玉米生霉粒和霉变粒情况,来判断该玉米真菌毒素含量的高低,这表明,要确证真菌毒素的含量还必须用专业仪器设备进行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霉粒 霉变粒 真菌毒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粮食储存品质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兰雪萍 陈晋莹 +2 位作者 姜友军 邹潇 陈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7-151,共5页
粮食安全预警对于储粮企业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采用Python软件构建了粮食储存品质预测模型。通过使用全国各储粮生态区的质量品质数据来训练和测试,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两种预测模型,时间序列品质预测模型可进行... 粮食安全预警对于储粮企业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采用Python软件构建了粮食储存品质预测模型。通过使用全国各储粮生态区的质量品质数据来训练和测试,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两种预测模型,时间序列品质预测模型可进行连续单指标跨期预测,温湿度-品质预测模型可进行度夏后粮情预测。经验证,时间序列品质预测模型对粮食储存品质指标预测效果较好,预测误差均低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粮食 储存品质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三合一时间分辨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的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谈婷 姜友军 +7 位作者 袁华山 拾强 黄文杰 邓庆 董珊珊 韩培培 周云维 肖理文 《粮食加工》 2023年第1期104-110,共7页
改进了一种基于时间分辨荧光纳米微球的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三合一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一次提取,一次检测,8 min内即可得到三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快速、简易、省时省力。本项目成功优化了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 改进了一种基于时间分辨荧光纳米微球的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三合一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一次提取,一次检测,8 min内即可得到三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快速、简易、省时省力。本项目成功优化了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三合一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的时间分辨纳米微球的整个制备工艺,解决了玉米赤霉烯酮(简称ZEN)的灵敏度低、黄曲霉毒素B1(简称AFB1)的均一性差、样本检测C线线条扩散等等问题。通过对微球制备工艺、微球表面修饰不同数量碳原子手臂,确认了ADZ检测卡中ZEN胶乳所用的荧光微球,即南京微测生物的200原子手臂的时间分辨荧光微球,解决了ZEN灵敏度低的问题;通过对样品垫的选择、样品垫缓冲液配方的优化,确认了样品垫工艺,即用上海捷宁生物的G-6玻纤垫,并处理样品垫缓冲液配方3,解决了AFB1的均一性差问题;通过对抗原稀释液的优化,确认了用50 mM PBS+5%蔗糖划膜液,解决了样本C线线条扩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快速定量检测 时间分辨荧光 荧光定量免疫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对3个储粮生态区大豆品质指标的变化分析
5
作者 单晓雪 顾雨熹 +4 位作者 王锦 刘晓莉 姜友军 李理 陈晋莹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6-129,共4页
为了探究我国3个储粮生态区的大豆存储质量变化周期,指导不同储粮生态区大豆保质技术措施,收集了相关储存库点2014—2016年大豆品质数据,考察了大豆储存过程中粗脂肪酸值、蛋白质溶解比率的变化,分析了大豆品质指标与粗脂肪酸值、蛋白... 为了探究我国3个储粮生态区的大豆存储质量变化周期,指导不同储粮生态区大豆保质技术措施,收集了相关储存库点2014—2016年大豆品质数据,考察了大豆储存过程中粗脂肪酸值、蛋白质溶解比率的变化,分析了大豆品质指标与粗脂肪酸值、蛋白质溶解比率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区域储存温度对大豆粗脂肪酸值影响较为明显,对蛋白质溶解比率影响较弱;在第五区中温高湿区储存大豆,其粗脂肪酸值增长与损伤粒、热损伤粒的增加及储存时间的延长有一定关系,蛋白质溶解比率与热损伤粒有一定的关系。综上,合理控制大豆的损伤粒、热损伤粒比例,对于控制其粗脂肪酸值和蛋白质溶解比率有较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储存 储粮生态区 粗脂肪酸值 蛋白质溶解比率 大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