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形态SiC陶瓷上纳米线的制备及形貌演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姜凤阳 刘江南 +1 位作者 王俊勃 贺辛亥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46-51,共6页
为了研究生物形态SiC陶瓷上纳米线的形成及影响因素,揭示其形貌演化过程及生长机制.通过控制遗态转化温度和氧含量制备不同纳米线修饰的生物形态SiC陶瓷,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表征陶瓷上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生物形态Si... 为了研究生物形态SiC陶瓷上纳米线的形成及影响因素,揭示其形貌演化过程及生长机制.通过控制遗态转化温度和氧含量制备不同纳米线修饰的生物形态SiC陶瓷,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表征陶瓷上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生物形态SiC陶瓷上制备的纳米线主要为SiC和SiO_2,并受温度及SiO饱和分压变化的影响,微量氧在纳米材料生长过程起关键作用.随合成温度升高,生物形态陶瓷上的纳米线的尺寸逐渐变大,纳米线的形貌依次为项链状、绒毛状、直棒状以及高温下的柱状晶须结构.SiO_2纳米线和无圆形尖端的SiC纳米线的生长方式均为气固机制,SiO_2纳米线的生长过程为化学气相反应沉积过程,而SiC纳米线的生长则需要孪晶及堆垛层错提供驱动力辅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形态 SIC陶瓷 纳米线 生长机制 S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态SiC纤维织物结构陶瓷的制备及形成机理分析
2
作者 姜凤阳 刘江南 +1 位作者 王俊勃 贺辛亥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为探索形状及结构可控的遗态功能材料,以苎麻纤维、树脂及硅粉为原料,通过模板转化法在不同温度下原位烧结制备出遗态SiC纤维织物结构陶瓷.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及扫描电镜(SEM)表征陶瓷的成分及形貌,揭示陶瓷形成机制;并测试陶瓷试样... 为探索形状及结构可控的遗态功能材料,以苎麻纤维、树脂及硅粉为原料,通过模板转化法在不同温度下原位烧结制备出遗态SiC纤维织物结构陶瓷.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及扫描电镜(SEM)表征陶瓷的成分及形貌,揭示陶瓷形成机制;并测试陶瓷试样的密度、孔隙率及BET比表面积等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遗态SiC纤维织物结构陶瓷属于低密度、高孔隙率的有序多孔陶瓷.纳米材料导致陶瓷的比表面积约31.68m2/g,纤维织物结构SiC以溶解扩散机制形核长大,并受织物纤维空间取向的限制.通过该工艺可以制备出具有复杂形状和特殊结构的遗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态 SIC 纤维织物 结构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板转化法制备苎麻纤维织物SiC陶瓷 被引量:4
3
作者 胡泽涛 王俊勃 +5 位作者 安招鹏 刘江南 贺辛亥 刘松涛 姜凤阳 赵文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20,40,共5页
以苎麻纤维织物为生物模板,通过浸渍含有硅粉的酚醛树脂溶液,后经压制成型、碳化和1500℃烧结等工艺,制备了具有生物纤维形态的SiC陶瓷。利用XRD、SEM等测试技术,研究了不同烧结助剂对样品的各项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助... 以苎麻纤维织物为生物模板,通过浸渍含有硅粉的酚醛树脂溶液,后经压制成型、碳化和1500℃烧结等工艺,制备了具有生物纤维形态的SiC陶瓷。利用XRD、SEM等测试技术,研究了不同烧结助剂对样品的各项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助剂对苎麻纤维织物SiC陶瓷的失重率、显气孔率、体积收缩率等性能均产生了影响;添加Al_2O_3-Y_2O_3-SiO_2三元烧结助剂的SiC陶瓷具有最大的显气孔率和最小的体积收缩率;陶瓷中的SiC主要以β-SiC的形式存在;微观形貌分析显示,样品很好地保留了苎麻织物的纤维状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转化法 苎麻纤维织物 SIC陶瓷 烧结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申明乾 王俊勃 +4 位作者 贺辛亥 付翀 杨敏鸽 姜凤阳 张金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0,共5页
总结了木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及其预制体模板的制备机理和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木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阻尼性能和摩擦学性能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木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总结了木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及其预制体模板的制备机理和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木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阻尼性能和摩擦学性能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木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种以麻纤维织物为模板材料制备纤维织物遗态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陶瓷/金属复合材料 纤维织物 模板 遗态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纤维PLLA-PEG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金彦 王俊勃 +4 位作者 杨敏鸽 贺辛亥 申明乾 姜凤阳 王琼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22-26,共5页
以PLLA、PEG的熔融共聚体为基体,以麻纤维为增强体.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工艺参数,模压成型得到苎麻纤维PLLA-PEG复合材料板.分析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性能及红外光谱、断面形貌.结果表明,当PLLA与PEG质量比为9∶1,共聚温度为120℃,TDI用量... 以PLLA、PEG的熔融共聚体为基体,以麻纤维为增强体.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工艺参数,模压成型得到苎麻纤维PLLA-PEG复合材料板.分析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性能及红外光谱、断面形貌.结果表明,当PLLA与PEG质量比为9∶1,共聚温度为120℃,TDI用量为1∶12(与PLLA的质量比),共聚时间为14h时,得到的复合材料板性能最优.其拉伸强度为11.1MPa,弯曲强度为68.48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纤维 复合材料 熔融共聚 正交实验 聚乳酸 聚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体浸渗法苎麻纤维织物遗态结构Al_2O_3-Cu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笑然 王俊勃 +2 位作者 胡新煜 姜凤阳 王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103,108,共5页
采用预制体浸渗法制备苎麻纤维织物遗态结构Al_2O_3-Cu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仪研究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并进行拉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l_2O_3陶瓷预制体完整地保留了苎麻纤维织物遗态结构,经... 采用预制体浸渗法制备苎麻纤维织物遗态结构Al_2O_3-Cu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仪研究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并进行拉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l_2O_3陶瓷预制体完整地保留了苎麻纤维织物遗态结构,经氧化浸渍形成了由CuO和偏铝酸亚铜(CuAlO_2)包覆Al_2O_3为组织特征的柱状铆接结构。经1020℃还原烧结,Cu相与本体Al_2O_3相和析出CuAlO_2相共融互渗,形成了由Cu保护层覆盖、以交叉片状组织(Cu+Al_2O_3+CuAlO_2)为内衬的Al_2O_3-Cu复合材料,其拉伸强度为10.73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体浸渗法 苎麻纤维织物 遗态结构 Al2O3-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氧化铝陶瓷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杨尔慧 王俊勃 +2 位作者 潘宇晨 张千锋 姜凤阳 《钦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80-84,共5页
用苎麻纤维织物作为生物模板,聚合氯化铝作浸渍液,经过浸渍和干燥制备氧化铝陶瓷预制体,将氧化铝陶瓷预制体分别在1350℃、1400℃、1450℃、1500℃、1550℃下进行有氧煅烧制备出氧化铝陶瓷。利用XRD、TEM等技术对其各项性能进行分析。... 用苎麻纤维织物作为生物模板,聚合氯化铝作浸渍液,经过浸渍和干燥制备氧化铝陶瓷预制体,将氧化铝陶瓷预制体分别在1350℃、1400℃、1450℃、1500℃、1550℃下进行有氧煅烧制备出氧化铝陶瓷。利用XRD、TEM等技术对其各项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烧结温度对氧化铝陶瓷的显气孔率、真实密度有很大影响,并且增大了晶粒大小和改善了孔隙的分布,其中烧结温度为1500℃时得到的氧化铝陶瓷性能是最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陶瓷 有氧煅烧 不同温度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条件对高熵合金及其涂层摩擦磨损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艾根根 姜凤阳 +3 位作者 思芳 刘江南 卫娜 王俊勃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389-398,共10页
高熵合金因其非常规的设计理念和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由于具有高互溶度的多元素混合导致的高构型熵,高熵合金有望与金属间化合物或第二相形成简单的固溶体而非多相合金。目前国内外关于工艺条件对高熵合金及其涂层摩擦磨损... 高熵合金因其非常规的设计理念和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由于具有高互溶度的多元素混合导致的高构型熵,高熵合金有望与金属间化合物或第二相形成简单的固溶体而非多相合金。目前国内外关于工艺条件对高熵合金及其涂层摩擦磨损性能影响的研究尚不全面,影响机理尚未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表面处理、热处理、制备工艺以及工艺参数对高熵合金及其涂层摩擦磨损的影响,分析了各种条件在其体系中的作用,指出了后续研究需要关注的方向,以期为制备出具有优异耐磨损性能的高熵合金及其涂层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涂层 表面处理 热处理 制备工艺 工艺参数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ZnO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雄斌 贺辛亥 姜凤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8-31,共4页
掺杂ZnO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物化性能,已成为各应用领域研究的热点材料之一,介绍了ZnO纳米材料的掺杂改性机理及几种常用的掺杂制备方法,对比了各种掺杂制备方法的优缺点,综述了掺杂纳米ZnO材料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掺杂... 掺杂ZnO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物化性能,已成为各应用领域研究的热点材料之一,介绍了ZnO纳米材料的掺杂改性机理及几种常用的掺杂制备方法,对比了各种掺杂制备方法的优缺点,综述了掺杂纳米ZnO材料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掺杂ZnO纳米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掺杂改性 制备方法 应用研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处理对20Cr渗碳钢制高速直线导轨组织及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俊勃 王茜 +5 位作者 姜凤阳 董利军 史迎建 思芳 崔刚 李超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7-24,共8页
为研究20Cr渗碳钢制高速直线导轨在不同时效处理条件下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采用扫描电镜(SEM)、Х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应力测定仪等对时效处理前后直线导轨的微观组织、物相组成及残余应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时效处理后... 为研究20Cr渗碳钢制高速直线导轨在不同时效处理条件下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采用扫描电镜(SEM)、Х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应力测定仪等对时效处理前后直线导轨的微观组织、物相组成及残余应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时效处理后,20Cr渗碳钢表层中马氏体组织逐渐细化并析出细小碳化物,部分残余奥氏体发生分解,使导轨表面硬度提高,最高硬度为729.3HV1/5;受残余奥氏体组织转变和铁素体含量变化的影响,导轨渗碳层残余应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消除。当加热至200℃保温13 h时导轨表面残余应力消除效果最明显,残余应力值降至-127.17 MPa,消除率高达约54.05%,且残余应力与渗碳层深度存在多项式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Cr渗碳钢 高速直线导轨 时效处理 微观组织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