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某型无人机起落架放下阶段缓冲器气液流动特性研究
- 1
-
-
作者
罗杰
孙继勇
陈超
姜义尧
程晓宇
蒋炳炎
-
机构
中南大学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4年第1期118-126,共9页
-
文摘
在设计飞机油气混合型式的可收放起落架时,应充分考虑其内腔之间的介质流动特性。以某型无人机起落架缓冲器阻尼孔径、充油量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对各因素引起的缓冲器内部气液流动变化进行分析,通过Fluent软件对放下阶段不同阻尼孔径、充油量下的缓冲器气液特性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起落架放下过程缓冲器阻尼孔油液流量只与孔径大小有关,不受缓冲器充油量影响;在该型号无人机要求的637 mL充油量下,缓冲器阻尼孔孔径应大于6 mm;对于其他型号起落架缓冲器,当确定了充油量后,应将满足放下阶段缓冲器气液充填作为缓冲器阻尼孔设计标准之一。
-
关键词
缓冲器
阻尼孔径
气液充填时间
充油量
气液交换
-
Keywords
buffer
damping pore size
gas-liquid filling time
oil filling capacity
gas-liquid exchange
-
分类号
V226.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
-
题名支柱式前起落架系统刚度与摆振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 2
-
-
作者
冯广
向宗威
姜义尧
金军
余好文
蒋炳炎
-
机构
中南大学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3年第1期65-72,共8页
-
基金
工信部民机专项(JZ025-XY-003)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CX20210221)。
-
文摘
系统刚度(航向、侧向和扭转刚度)是支柱式前起落架设计的重要指标,探明系统刚度对摆振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对起落架的防摆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改变缓冲器初始气体压力的方式,分析缓冲器行程对系统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系统刚度对支柱式前起落架摆振的初始扭转角、收敛时间、收敛比例和稳定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支柱式前起落架系统刚度,可提升防摆性能,但同时会造成初始扭转角和摆振收敛时间的增加,这会降低起落架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因此,不能过度增加支柱式前起落架系统刚度。
-
关键词
支柱式前起落架
系统刚度
缓冲器行程
摆振稳定性
防摆设计
-
Keywords
strut-type nose landing gear
system stiffness
buffer stroke
shimmy stability
anti-shimmy design
-
分类号
V226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
-
题名轮胎刚度特性对大型民机前起落架摆振影响研究
被引量:5
- 3
-
-
作者
冯广
丁建宾
姜义尧
金军
余好文
蒋炳炎
-
机构
中南大学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3年第2期55-64,共10页
-
基金
工信部民机专项(JZ025-XY-003)。
-
文摘
轮胎刚度作为轮胎动力学模型的重要参数之一,研究其对大型民机前起落架摆振的影响规律,可以从前起落架防摆设计角度为轮胎刚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基于前起落架摆振非线性数学模型,使用Matlab/Matcont软件计算不同轮胎扭转刚度、轮胎侧弯刚度下的摆振区域图;研究轮胎扭转刚度、轮胎侧弯刚度对前起落架摆振的影响规律,对比二者对前起落架摆振影响的敏感度。结果表明:对前起落架摆振影响的敏感性,轮胎扭转刚度大于轮胎侧弯刚度;轮胎回正力矩系数每减小1%,扭转摆振最大临界阻尼减小0.88%,侧向摆振中速区最小临界减摆阻尼增大33.87%;减小轮胎扭转刚度,增大轮胎侧弯刚度有利于抑制大型民机前起落架摆振。
-
关键词
大型民机
前起落架
摆振
轮胎刚度
非线性
分岔理论
-
Keywords
large civil aircraft
nose landing gear
shimmy
tire stiffness
nonlinearity
bifurcation
-
分类号
V226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
-
题名飞机起落架结构间隙对摆振稳定性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 4
-
-
作者
向宗威
冯广
姜义尧
丁建宾
董彦灼
蒋炳炎
-
机构
中南大学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2年第3期86-95,共10页
-
基金
工信部民机专项(JZ025-XY-003)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CX20210221)。
-
文摘
起落架结构间隙作为影响飞机高速滑跑摆振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决定着飞机滑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本文归纳了起落架结构间隙存在形式,分析了起落架结构间隙对摆振的形成原因;详细阐述了现有起落架摆振间隙分析模型,并指出其中的局限性及今后建模方向;通过文献分析进一步总结了含间隙摆振模型求解方法,说明了不同方法的适用性;对起落架结构间隙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关键词
起落架
结构间隙
摆振
分析模型
求解方法
-
Keywords
landing gear
structural clearance
shimmy
analysis model
solution method
-
分类号
V226.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