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误读及其方法论根源 被引量:12
1
作者 姚顺良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0,共6页
鲍德里亚与历史唯物论彻底决裂,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马克思主义思潮,是从对“劳动”范畴的全面批判和解构入手的。但他对马克思劳动范畴的批判和解构,是建立在其对这一范畴的误读和曲解基础上的。鲍德里亚对劳动范畴的误读和曲解,不... 鲍德里亚与历史唯物论彻底决裂,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马克思主义思潮,是从对“劳动”范畴的全面批判和解构入手的。但他对马克思劳动范畴的批判和解构,是建立在其对这一范畴的误读和曲解基础上的。鲍德里亚对劳动范畴的误读和曲解,不仅有着直接的理论和现实原因,而且有其深层的方法论根源。正是这种错误的方法论,导致了他在理论上对唯物史观解构的非法性,并在实际上从对资本主义的绝望反抗走向对资本主义反抗的绝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马克思 鲍德里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式”理论的原像——析望月清司对《大纲》解读的两个“贯穿”和一个拒斥 被引量:2
2
作者 姚顺良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共14页
日本马克思学者望月清司在其代表作《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中,以"纯粹培养"(Reinkultur)马克思的方式,通过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穆勒评注》到1857-1858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文本解读,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作... 日本马克思学者望月清司在其代表作《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中,以"纯粹培养"(Reinkultur)马克思的方式,通过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穆勒评注》到1857-1858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文本解读,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解释。我们认为,望月对上述诸文本的解读都是偏颇的,有必要逐一加以辨正。由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是望月立论的核心依据,本文首先就其对这一文本的解读进行澄清,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所谓"依赖关系"史论,二是所谓"劳动和所有的同一性"逻辑,三是望月对所谓"异化统治论"的拒斥。我们认为,只有清除望月对这三个问题的曲解,才能真正弄清马克思在该书中提出的"三大社会形式"理论的原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社会形式理论 依赖关系史论 劳动与所有的同一性 剩余劳动和自由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总罢工到议会制度——鲁道夫·希法亭阶级斗争观念的演变 被引量:1
3
作者 孟飞 姚顺良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143-150,共8页
鲁道夫·希法亭的理论工作从始至终关注社会主义的方向,但这并不代表希法亭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在他展开对“有组织的资本主义”讨论之时,希法亭的政治理论对议会政治开始了游移的评价,改良主义倾向对他的影响日益加深。希法亭... 鲁道夫·希法亭的理论工作从始至终关注社会主义的方向,但这并不代表希法亭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在他展开对“有组织的资本主义”讨论之时,希法亭的政治理论对议会政治开始了游移的评价,改良主义倾向对他的影响日益加深。希法亭的政治理路是走中间路线的,他不偏不倚地审视着在奥地利和德国政治环境中的社会改良诸多因素,试图设计出超越左与右的新政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法亭 工人运动 议会政治 中间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