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归病原根结线虫的鉴定 被引量:10
1
作者 姚茹瑜 陈志星 +4 位作者 李灶福 喻盛甫 谢勇 李凡 王扬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8,共4页
2008年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的当归[Angelica Sinensis(Qliv.)Diels]田中发现有植株感染根结线虫病。感病植株地上部叶片发黄,叶尖表现出焦枯症状,植株矮小。地下部根畸形,部分肿大,有根结。根据各虫态形态观察,雌虫会阴花纹及酯酶和苹... 2008年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的当归[Angelica Sinensis(Qliv.)Diels]田中发现有植株感染根结线虫病。感病植株地上部叶片发黄,叶尖表现出焦枯症状,植株矮小。地下部根畸形,部分肿大,有根结。根据各虫态形态观察,雌虫会阴花纹及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电泳,病原线虫鉴定为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Kofoid and White,1919)Chitwood,1949]。这是国内首次报道在当归上发现根结线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南方根结线虫 会阴花纹 酯酶 苹果酸脱氢酶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汁乳菇菌丝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侯志江 姚茹瑜 +4 位作者 程远辉 和琼姬 戚淑威 王泽清 徐中志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37,共4页
对采自云南玉龙雪山保护区野生多汁乳菇(Lactarius votemu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碳源中,以葡萄糖和蔗糖对多汁乳菇菌丝生长最为有利;供试氮源中,生长最好的是蛋白胨和牛肉膏;适宜pH为6,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 对采自云南玉龙雪山保护区野生多汁乳菇(Lactarius votemu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碳源中,以葡萄糖和蔗糖对多汁乳菇菌丝生长最为有利;供试氮源中,生长最好的是蛋白胨和牛肉膏;适宜pH为6,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25℃时菌丝生长快、生长势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汁乳菇 菌丝生长速率 碳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质对植物光合作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潇潇 姚茹瑜 +2 位作者 陈智平 史普酉 杨译涵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3期117-120,共4页
光质作为光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种子萌发、器官形成和发育以及开花结果等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相关研究的不断加深,国内外学者对不同光质下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综述... 光质作为光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种子萌发、器官形成和发育以及开花结果等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相关研究的不断加深,国内外学者对不同光质下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光质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并从种子萌发、器官形成和发育、开花结果等方面总结了光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研究展望,以期为合理利用光质和实现农业生产的优质、高产、节能、增收等目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质 光合作用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培养与收集伞滑刃线虫的装置
4
作者 陈志星 王扬 +1 位作者 姚茹瑜 喻盛甫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3-446,共4页
介绍一种新型的培养与收集伞滑刃线虫的装置。其优点为获得虫量大,虫体洁净,实验取虫方便,收集到的活虫百分率可达90%以上。该装置已获国家专利,专利授权号:200820081606.2。
关键词 伞滑刃线虫 培养 收集 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ME-GC/MS联合分析法测定食用菊花花朵挥发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志星 杨敏 +7 位作者 赵娅红 姚茹瑜 刘敏荣 薛建平 黄飞燕 方宇 王启宇 余磊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61-165,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食用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品种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gas chromatgraphy mass spectrometrometry,SPME-GC/MS)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组分...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食用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品种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gas chromatgraphy mass spectrometrometry,SPME-GC/MS)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显示:共鉴定出5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烯类、酯类、醇类,还有少量酸、杂环类和烷类物质,其中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α-蒎烯、β-月桂烯、α-松油烯、β-蒎烯、γ-松油烯等,相对含量分别为74.04%、5.24%、3.96%、3.44%、2.01%,共占总相对含量的88.69%。表明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方法能准确反映食用菊花中的挥发性组分,可为食用菊花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菊花 香气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