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M钨针尖电化学加工及其装置的改进 被引量:9
1
作者 姚琲 李春艳 +2 位作者 刘平 王慧 杨梅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6-258,共3页
本文报导利用自由落体的原理 ,设计了一种新的针尖和液面脱离装置制作了STM钨针尖 ,并与利用步进电机提升针尖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实验说明 ,本方法脱离速度较快 ,简单经济 ,效果良好。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探针显微镜 针尖 液面脱离装置 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加工 显微镜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中的若干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姚琲 李春艳 +3 位作者 董向红 张长亮 薛涛 黄彦维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16-621,共6页
本文简单介绍了构成环境扫描电镜(ESEM)的多级真空系统和气体二次电子探测器,描述了ESEM的基本工作原理。指出环境扫描电镜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独特作用、适用领域,并列举了若干应用实例。
关键词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 材料科学 在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处理对室温轧制Ag/Bi(2223)超导带材显微组织的影响
3
作者 姚琲 李春艳 曾荣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16,41,共5页
采用SEM和TEM观测了经热压处理后的Ag/Bi(2223)带材(Jc=56000A/cm2,在77K、自场)和只经过室温轧制处理的带材。与室温轧制的带材比较发现:即使在临近第二相的区域,热压处理后的带材结构也非常密实;热压处理后,晶体缺陷诸如裂缝、亚晶界... 采用SEM和TEM观测了经热压处理后的Ag/Bi(2223)带材(Jc=56000A/cm2,在77K、自场)和只经过室温轧制处理的带材。与室温轧制的带材比较发现:即使在临近第二相的区域,热压处理后的带材结构也非常密实;热压处理后,晶体缺陷诸如裂缝、亚晶界、残余无定形态和中间相等,易阻碍或中断电流传输的缺陷显著减少;热压处理后带材的位错密度基本相同,但在某些区域分布不均匀或呈网状结构;在一定方向上晶界能捕获途经它的位错;热压过程促使第二相部分转变为超导相Bi(2223),进而提高带材的载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Bi(2223)带材 热压处理 缺陷 位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鳞中羟基磷灰石的提取及其显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杜海燕 李春燕 +2 位作者 王慧 董向红 姚琲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7-458,共2页
本文研究了鱼鳞经不同处理后的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鲢鱼鱼鳞为蛋白质纤维和HAP纳米无机颗粒组成的层状复合体。通过水煮及煅烧处理可以获得由粒径小于 2 0 0nm的羟基磷灰石与 β磷酸三钙颗粒构成的片状结构。
关键词 鱼鳞 羟基磷灰石 提取 显微结构分析 相组成 鲢鱼 水煮 锻炼 蛋白质纤维 H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铝合金大气腐蚀加速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蔡健平 刘明 +4 位作者 罗振华 张晓云 陆峰 陶春虎 姚琲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11,15,共5页
针对航空铝合金LC4CS的大气腐蚀,采用电化学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连续盐雾、周期浸润和综合环境等加速试验。通过户内外试验的比较,对加速试验的模拟性和加速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综合环境试验较好地模拟了大气腐蚀过程... 针对航空铝合金LC4CS的大气腐蚀,采用电化学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连续盐雾、周期浸润和综合环境等加速试验。通过户内外试验的比较,对加速试验的模拟性和加速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综合环境试验较好地模拟了大气腐蚀过程中材料表面干/湿循环和电化学特点;同时综合环境试验也较好地模拟了铝合金试样表面的宏观形貌和微观形貌,较好地反映了户外暴露试验的动力学特征。因此综合环境试验是更为合理的加速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大气腐蚀 加速试验 综合环境试验 模拟性 加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接枝多壁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许军 姚琲 +1 位作者 栗建钢 吴瑶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9-84,共6页
将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掺杂聚苯胺(PANI)接枝多壁碳纳米管(PANI-g-MWNTs)与环氧树脂(Epoxy)溶液共混、固化,制备了DBSA掺杂PANI-g-MWNTs/Epoxy复合材料。当核(MWNTs)-壳(DBSA掺杂PANI)结构溶解分散于Epoxy溶液中时,MWNTs表面PANI的溶... 将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掺杂聚苯胺(PANI)接枝多壁碳纳米管(PANI-g-MWNTs)与环氧树脂(Epoxy)溶液共混、固化,制备了DBSA掺杂PANI-g-MWNTs/Epoxy复合材料。当核(MWNTs)-壳(DBSA掺杂PANI)结构溶解分散于Epoxy溶液中时,MWNTs表面PANI的溶解和溶胀把MWNTs隔开,使MWNTs均匀分散在Epoxy基体中。复合材料固化后,断面呈韧性断裂特征,MWNTs均匀分布在基体中,MWNTs与Epoxy间存在较强的界面粘结。DBSA掺杂PANI-g-MWNTs的引入促进Epoxy的固化反应,固化起始温度、放热峰值温度和固化反应热较Epoxy降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杨氏模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较Epoxy分别提高61%、43%、78%、49%和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聚苯胺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排尿装置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闫桂虹 姚琲 +6 位作者 谢菲 袁宇 李建江 邢国胜 李轩 程慧玲 张蕾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6期1497-1498,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微量压力传感器监测膀胱压力并适时排尿的自制排尿装置,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实时监测膀胱压力并适时排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严格留置导尿操作标准给予... 目的探讨采用微量压力传感器监测膀胱压力并适时排尿的自制排尿装置,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实时监测膀胱压力并适时排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严格留置导尿操作标准给予常规导尿,观察组在导尿管外端安装自制排尿装置。结果两组14d、28d尿细菌计数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排尿和残余尿量比较,平均单次尿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通过这一排尿装置可以使膀胱在生理安全压力范围内适度充盈和排空,避免了过度充盈使膀胱内压力增高造成的上尿路感染,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尿装置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接枝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许军 姚琲 +2 位作者 邹云玲 郭英 栗建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37,共5页
多壁碳纳米管(MWNTs)经对苯二胺功能化后,通过原位聚合及去掺杂反应,首次制备了能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稳定溶解的本征态聚苯胺(EB)接枝MWNTs(EB-g-MWNTs)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中EB与p-MWNTs通过酰胺键连接,形成以p-MWNTs为核、EB为壳... 多壁碳纳米管(MWNTs)经对苯二胺功能化后,通过原位聚合及去掺杂反应,首次制备了能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稳定溶解的本征态聚苯胺(EB)接枝MWNTs(EB-g-MWNTs)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中EB与p-MWNTs通过酰胺键连接,形成以p-MWNTs为核、EB为壳的纳米结构,并且EB的结构规整度提高;当该复合材料溶解在NMP中时,溶解度为33.72mg/mL,稳定性好,至少可保存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多壁碳纳米管 纳米复合材料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热性能与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许军 姚琲 +1 位作者 栗建钢 吴瑶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6-159,162,共5页
采用可溶性导电聚苯胺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PANI-MWNTs)与环氧树脂(Epoxy)溶液共混制备了PANIMWNTs/Epoxy复合材料。当PANI-MWNTs溶解分散于Epoxy溶液中时,包覆在MWNTs表面的PANI分子链溶解和溶胀把MWNTs隔开,使MWNTs均匀分散在Epoxy中。... 采用可溶性导电聚苯胺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PANI-MWNTs)与环氧树脂(Epoxy)溶液共混制备了PANIMWNTs/Epoxy复合材料。当PANI-MWNTs溶解分散于Epoxy溶液中时,包覆在MWNTs表面的PANI分子链溶解和溶胀把MWNTs隔开,使MWNTs均匀分散在Epoxy中。MWNTs良好地分散及MWNTs与Epoxy间的界面粘结作用,阻碍Epoxy大分子链段的运动和热分解在复合材料中的传播,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稳定性显著提高。PANI-MWNTs的引入使复合材料电导率上升,当其含量为1.25wt%时,复合材料的室温电导率为9.35×10-6 S·cm-1比Epoxy提高7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聚苯胺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热性能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电子显微镜扫描系统的电路原理及维修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涛 姚琲 +3 位作者 张长亮 黄颜维 李春艳 董向红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8-498,共1页
关键词 模拟电子显微镜 电路故障 电路检修 分辨率 扫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晶体微天平在手性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小娟 丁国生 +1 位作者 林奎 姚琲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2-508,共7页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是一类重要的质量型检测器,因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检测成本低等优点而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现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药物分析、食品质量控制等诸多领域。手性工程的崛起对简单、快速、在线的手性检测技术提...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是一类重要的质量型检测器,因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检测成本低等优点而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现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药物分析、食品质量控制等诸多领域。手性工程的崛起对简单、快速、在线的手性检测技术提出了挑战,QCM手性传感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分支。该文简要介绍了QCM的典型实验装置和基本传感原理,详细综述了近年来QCM在手性识别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以环糊精衍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氨基酸衍生物等为手性主体的QCM在手性识别中的应用,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 手性识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解低碳烷烃制备碳纳米管薄膜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屾 董向红 +3 位作者 李海燕 王慧 姚琲 杜海燕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3-514,F003,共3页
Silicate substrates were coated by ion sputtering with nickel,and then used to catalyze the decomposition of low hydrocarbons to prepare the relatively well distributed carbon nanotubes films(CNFs).The effects of sput... Silicate substrates were coated by ion sputtering with nickel,and then used to catalyze the decomposition of low hydrocarbons to prepare the relatively well distributed carbon nanotubes films(CNFs).The effects of sputtering time,etching,and treatment in ammonia water on the morphology of CNFs were investigated,respectively.SEM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the morphology of CNFs became more orde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puttering time,and carbon nanotubes of CNFs would not arrange very tightly after the coated nickel films were etched or/and treated in ammonia water for som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解 低碳烷烃 制备 碳纳米管薄膜 离子溅射 镀膜 蚀刻 氨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中的电子传输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春艳 杜海燕 +2 位作者 董向红 王惠 姚琲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7-288,共2页
关键词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 电子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SA二次掺杂聚苯胺接枝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军 姚琲 +2 位作者 栗建钢 郭英 邹云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6-39,共4页
多壁碳纳米管(MWNTs)经对苯二胺功能化后,通过原位聚合及去掺杂和二次掺杂反应,首次制备了能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稳定溶解的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二次掺杂聚苯胺接枝MWNTs(PANI-g-MWNTs)复合材料。研究表明:复合材料中P... 多壁碳纳米管(MWNTs)经对苯二胺功能化后,通过原位聚合及去掺杂和二次掺杂反应,首次制备了能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稳定溶解的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二次掺杂聚苯胺接枝MWNTs(PANI-g-MWNTs)复合材料。研究表明:复合材料中PANI与p-MWNTs通过酰胺键连接,形成以p-MWNTs为核、DBSA二次掺杂PANI为壳的纳米复合结构;当复合材料溶解在NMP中时,借助DBSA二次掺杂PANI的溶解性和p-MWNTs与PANI间的连接作用,使其在NMP中获得35.56mg/mL的溶解度和近1个月的稳定性;该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在300-500℃明显提高,其室温电导率较DBSA二次掺杂PANI提高近两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多壁碳纳米管 纳米复合材料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铌酸锂晶体铁电畴电极化反转结构的ESEM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长亮 姚琲 +3 位作者 薛涛 桑梅 李春艳 王慧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8-448,共1页
关键词 铁电晶体 铌酸锂晶体 电畴反转光栅 反转结构分析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3.8Ag0.7Cu和Sn37Pb焊点界面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平 姚琲 +2 位作者 顾小龙 赵新兵 刘晓刚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2-107,共6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Sn3.8Ag0.7Cu(Sn37Pb)/Cu焊点在时效过程中的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形貌和成份。结果表明:150℃高温时效50、100、200、500h后,Sn3.8Ag0.7Cu(Sn37Pb)/Cu焊点界面IMC尺寸和厚度增加明...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Sn3.8Ag0.7Cu(Sn37Pb)/Cu焊点在时效过程中的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形貌和成份。结果表明:150℃高温时效50、100、200、500h后,Sn3.8Ag0.7Cu(Sn37Pb)/Cu焊点界面IMC尺寸和厚度增加明显,IMC颗粒间的沟槽越来越小。50h时效后界面出现双层IMC结构,靠近焊料的上层为Cu6Sn5,邻近基板的下层为Cu3Sn。之后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Sn37Pb/Ni和Sn3.8Ag0.7Cu/Ni样品焊点界面,结果显示,焊点界面清晰,IMC晶粒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3.8Ag0.7Cu Sn37Pb 金属间化合物 扫描电镜(SEM) 透射电镜(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态可溶性聚苯胺/p-PDA功能化MWNTs复合材料的TEM及表面分析
17
作者 许军 姚琲 +2 位作者 李轩 王意 姜忠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7-523,共7页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对苯二胺(p-PDA)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p-MWNTs)的形貌及表面化学状态、HCl掺杂PANI/p-MWNTs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DBSA二次掺杂PANI/p-MWNTs和SPAN/p-MWNTs复合材料溶解在NMP和水...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对苯二胺(p-PDA)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p-MWNTs)的形貌及表面化学状态、HCl掺杂PANI/p-MWNTs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DBSA二次掺杂PANI/p-MWNTs和SPAN/p-MWNTs复合材料溶解在NMP和水中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纯化MWNTs经p-PDA功能化反应后,苯胺基团以3.7%的含量通过酰胺键连接到p-MWNTs表面石墨结构的缺陷点上;p-MWNTs表面的苯胺基团被氧化后引发原位聚合,支配了PANI包覆层内层和p-MWNTs两端PANI大分子的形成;当核-壳结构的DBSA二次掺杂PANI/p-MWNTs复合材料和SPAN/p-MWNTs复合材料分别溶解在NMP和水中时,大部分外层可溶性聚苯胺溶解在溶剂中,包覆层内层的大分子溶胀和缠结在p-MWNTs表面,借助大分子的溶解性和p-MWNTs与大分子间的连接作用,使DBSA二次掺杂PANI/p-MWNTs复合材料和SPAN/p-MWNTs复合材料分别在NMP和水中获得较高的溶解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rentz模型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过程拟合算法研究
18
作者 杨硕 姚琲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6-102,共7页
应用Arduino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对不同聚合温度条件下,PMMA本体聚合过程进行实时在线监测与数据采集。将数据代入Origin分析软件中,根据本体聚合“转化率-反应时间”S型曲线特点,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数学模型,运用相关系数r、P值检验、... 应用Arduino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对不同聚合温度条件下,PMMA本体聚合过程进行实时在线监测与数据采集。将数据代入Origin分析软件中,根据本体聚合“转化率-反应时间”S型曲线特点,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数学模型,运用相关系数r、P值检验、显著性检验和AIC对其进行评估,得到Lorentz拟合模型(相关系数r>0.99)。Lorentz拟合模型可以解决本体聚合过程中诱导期、终止时间和转化率实时监测和预测的关键问题,为化工企业采用本体聚合方法制备高分子材料提供实时在线监测和预测的新方法,为未来智能监测设备的开发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在线监测 本体聚合 数学分析 原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Zn-Mg-Cu合金析出相的TEM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前进 崔兰 +2 位作者 姚琲 陈小平 林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15-319,共5页
本文将Al-Zn-Mg-Cu合金进行RRA三级时效强化,通过电子衍射和高分辨电子显微术研究了其晶内析出相η'相。结合能谱面分布分析和HRTEM像TrueImage重构,提出了η'相的一个Mg-Zn-Cu三元结构模型。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RRA三级时效 电子衍射 HRTEM像 TrueImage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