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相微乳液中憎水性纳米金的原位还原法合成 被引量:1
1
作者 姚玉峰 杨功俊 +1 位作者 朱靖 沈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9-735,共7页
利用十八胺(C18NH2)/正丁醇/正庚烷/HAuCl4(aq)W/O型微乳液体系,在常温的碱促进条件下由正丁醇原位还原氯金酸合成了具有高度单分散的憎水性金纳米粒子。由C18NH2稳定的金纳米颗粒运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 利用十八胺(C18NH2)/正丁醇/正庚烷/HAuCl4(aq)W/O型微乳液体系,在常温的碱促进条件下由正丁醇原位还原氯金酸合成了具有高度单分散的憎水性金纳米粒子。由C18NH2稳定的金纳米颗粒运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别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探讨了微乳液体系各组分对形成金纳米粒子形貌、尺寸和单分散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十八胺/氯金酸摩尔比的增加,金粒子的尺寸逐渐减小而单分散性逐渐提高。在正丁醇原位慢还原氯金酸的过程中,实验所选W/O型微乳液模板和表面活性剂十八胺分子对憎水性金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尺寸仍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憎水性金纳米粒子 W/O型微乳液 十八胺 正丁醇 原位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直接面向位移寻优的冗余度机器人运动规划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姚玉峰 赵建文 孙立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5-79,共5页
针对冗余度机器人梯度投影逆解算法和数值优化方法在处理位移层面附加作业任务时存在的不足,基于自运动流形,推导出直接面向位移寻优的冗余度机器人运动规划的新算法.新算法将运动规划等效为两步来完成,首先采用非冗余关节实现末端操作... 针对冗余度机器人梯度投影逆解算法和数值优化方法在处理位移层面附加作业任务时存在的不足,基于自运动流形,推导出直接面向位移寻优的冗余度机器人运动规划的新算法.新算法将运动规划等效为两步来完成,首先采用非冗余关节实现末端操作器的精确位姿跟踪,然后利用附加作业对冗余关节位移的梯度来调整冗余关节,再利用机器人的自运动来实现附加作业.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在有效完成主任务和附加任务的同时还具有更快的求解速度,因此更适于冗余度机器人完成位移层面的附加作业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度机器人 自运动 运动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驱动撞针式高黏性胶体微喷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亚欣 赵亚涛 +1 位作者 路士州 姚玉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95,共6页
针对高黏性胶体材料要求快速、精确、灵活分配的需求,以及气压驱动撞针式喷射技术分配效率低、液滴操控能力有限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压电驱动撞针式高黏性微喷系统。该系统将压电致动器与传统撞针式喷射阀相结合,并利用菱形放大机构对压... 针对高黏性胶体材料要求快速、精确、灵活分配的需求,以及气压驱动撞针式喷射技术分配效率低、液滴操控能力有限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压电驱动撞针式高黏性微喷系统。该系统将压电致动器与传统撞针式喷射阀相结合,并利用菱形放大机构对压电致动器位移进行放大后带动撞针振动,以此对微量高黏性胶体的高速、精确分配进行操作。采用有限元法对菱形放大机构进行静、动态特性分析,通过构建位移输出单元的动力学模型分析撞针位移输出情况,确定了机械本体的结构参数,搭建了包含阀体、气路、驱动和监测单元的微喷系统实验平台,开发了基于模糊PID控制的胶体预分配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撞针振幅能够达到有利于喷射的0.5mm范围,胶滴体积随喷射频率和胶体黏度的增大而减小,分配重复精度和准确度分别可控制在4%和±6%以内,进一步揭示了高黏性胶体材料的非接触式分配机理,验证了压电驱动撞针式喷射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黏性 撞针式 压电致动器 菱形放大机构 模糊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特性及能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潘飞 姚玉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4-100,共7页
原发性和继发性角膜内皮失代偿导致角膜基质水肿、角膜混浊和视力下降,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在于成年人角膜内皮细胞失去增殖能力,损伤后无法正常再生。研究发现,人体内角膜内皮细胞增殖抑制主要与细胞接触抑制和房水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 原发性和继发性角膜内皮失代偿导致角膜基质水肿、角膜混浊和视力下降,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在于成年人角膜内皮细胞失去增殖能力,损伤后无法正常再生。研究发现,人体内角膜内皮细胞增殖抑制主要与细胞接触抑制和房水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2有关。细胞周期蛋白和增殖标记蛋白K i67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人角膜内皮细胞只是停留在细胞周期的G1期,而不是退出了细胞周期。体外培养、扩增人角膜内皮细胞的成功和人角膜内皮细胞永生细胞系的建立充分证明角膜内皮细胞具备增殖能力。体外培养实验显示:角膜内皮细胞增殖能力年轻人强于老年人,角膜周边部强于中央部。体外促进人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因素主要包括细胞生长因子、EDTA和细胞外基质。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干细胞或前体细胞的分离、鉴定和培养为深入研究角膜内皮细胞增殖机制和内皮细胞体外扩增提供了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角膜/细胞学 细胞因子类/分析 干细胞 细胞 培养的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驱动撞针式微喷系统的键合图建模 被引量:2
5
作者 路士州 刘亚欣 +1 位作者 姚玉峰 孙立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3-138,共6页
为了快速、精确地分配微量高黏性液体,以及研究系统参数对分配过程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压电驱动撞针式微喷系统,并构建了该系统的键合图模型。将压电致动器与撞针式微喷阀相结合,利用压电致动器高频振动来带动撞针运动,以此对微量液体的... 为了快速、精确地分配微量高黏性液体,以及研究系统参数对分配过程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压电驱动撞针式微喷系统,并构建了该系统的键合图模型。将压电致动器与撞针式微喷阀相结合,利用压电致动器高频振动来带动撞针运动,以此对微量液体的高速、精确分配进行操作。通过耦合各能域变量及不同液路通道的键合图图元参数,以及整合机电模块、液气模块的子键合图模型,得到微喷系统的整体键合图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液体喷射速度幅值与电压信号幅值和频率成正比例关系,喷射体积随储液筒上部气压升高而线性增加;液体流速与撞针振动速度成线性关系,这在难以直接测量流速的场合,可通过测量撞针振动速度来间接监测液体流速。实验验证了微喷系统键合图模型及关键结论的正确性,研究成果能够为微喷系统的结构设计、控制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黏性 微喷 撞针式 键合图 压电致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憎水性金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与形貌控制 被引量:2
6
作者 沈明 姚玉峰 +1 位作者 曹振峰 王雪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2-628,共7页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或十八胺(C18NH2)/正庚烷/乙醇/HAuCl4.4H2O W/O型微乳液体系中,利用简单的加热手段通过乙醇还原法制备了具有不同形貌和尺寸的憎水性金纳米材料。由CTAB或C18NH2稳定的金纳米颗粒运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或十八胺(C18NH2)/正庚烷/乙醇/HAuCl4.4H2O W/O型微乳液体系中,利用简单的加热手段通过乙醇还原法制备了具有不同形貌和尺寸的憎水性金纳米材料。由CTAB或C18NH2稳定的金纳米颗粒运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别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用混合表面活性剂(CTAB/C18NH2)替代单一表面活性剂(CTAB)可以削弱CTAB对金纳米晶体生长的导向作用并提高粒子的单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憎水性金纳米粒子 W/O型微乳液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十八胺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eck角膜营养不良的临床和活体共焦显微镜特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潘飞 姚玉峰 +1 位作者 聂欣 张蓓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讨Fleck角膜营养不良的临床特征和共焦显微镜下角膜各层组织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对来自2个不同家系的9例(18只眼)Fleck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裂隙灯显微镜、角膜知觉及共焦显微镜检查,应用NAVIS软件测量和分析角膜各层细胞、神经... 目的:探讨Fleck角膜营养不良的临床特征和共焦显微镜下角膜各层组织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对来自2个不同家系的9例(18只眼)Fleck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裂隙灯显微镜、角膜知觉及共焦显微镜检查,应用NAVIS软件测量和分析角膜各层细胞、神经纤维及角膜内沉积物的大小、密度和累及厚度。结果:Fleck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发现,角膜基质全层呈散在、灰白色斑点状或花冠状混浊,累及角膜中央和周边部,混浊间的角膜透明。共焦显微镜图像表现为角膜基质层内油炸圈样或肾形异常沉积物,平均大小为70.6μm×110.3μm,密度为(1.6±0.4)个/幅图像,累及基质层厚度为(438.4±22.0)μm。异常沉积物内充满直径约2~18μm的点状高反光物质。9例患者有1例双眼角膜知觉减退,共焦显微镜下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的分支和密度减少,前弹力层处发现异常高反光的沉积物。其余病例角膜知觉和神经纤维的形态和密度均正常。结论:Fleck角膜营养不良有其特征性临床表现,结合活体共焦显微镜角膜内沉积物的形态学特点,有助于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Fleck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角膜知觉减退可能与角膜基质层内的异常沉积物累及到前弹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病理学 Fleck角膜营养不良/病理学 角膜/细胞学 显微镜检查 共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迹细胞学在检查眼表面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蓓 姚玉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83-387,共5页
目的 :探讨印迹细胞学在眼表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正常组 2 0眼 ,干眼综合征组 4 1眼 (包括非 Sj Ogren综合征 2 3眼 ,Sj Ogren综合征 18眼 ) ,眼热化学烧伤疤痕期组 15眼。采用印迹细胞学技术观察结膜上皮鳞... 目的 :探讨印迹细胞学在眼表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正常组 2 0眼 ,干眼综合征组 4 1眼 (包括非 Sj Ogren综合征 2 3眼 ,Sj Ogren综合征 18眼 ) ,眼热化学烧伤疤痕期组 15眼。采用印迹细胞学技术观察结膜上皮鳞状化生程度、杯状细胞密度和角膜上皮的细胞病理学改变。结果 :Sj Ogren综合征与正常组、非Sj Ogren综合征比较 ,球结膜鳞状化生程度明显增加 ,杯状细胞密度明显下降 (P<0 .0 5 ) ,睑结膜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眼热化学烧伤疤痕期组的鼻侧和颞侧及下方球结膜的杯状细胞密度 ,较正常组增多 (P<0 .0 1)。 8只严重眼热化学烧伤眼的印迹细胞学检查发现 ,角膜区由含有丰富杯状细胞的结膜上皮覆盖 ;眼表面重建术后 ,其中 7眼的角膜区恢复了角膜上皮的特性。结论 :印迹细胞学在 Sj Ogren综合征 ,眼热化学烧伤的检查中有特征性的表现 ,是一种无创、快速、简单易行 ,且经济的眼表面疾病细胞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迹细胞学 干眼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 眼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移植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同期和二期联合手术 被引量:3
9
作者 姚玉峰 姜节凯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61-63,共3页
在低压舱式手术床中分别对2例角膜病变与白内障同时存在的患者,施行角膜穿透性移植、白内障囊外摘除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同期和二期三联手术.术后角膜植片透明,人工晶体位置正.作者还介绍了三联术手术方法并讨论同期和二期手术的优缺点.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 眼内透镜 角膜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的基因诊断及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霍亚楠 姚玉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28-232,共5页
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导致视力严重障碍甚至失明。此病与1号染色体M 1S 1基因突变有关,发病机制不清。角膜移植为目前恢复视力的唯一治疗手段。文中对M 1S 1基因的发现和突变及可能的致病机制与治疗的... 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导致视力严重障碍甚至失明。此病与1号染色体M 1S 1基因突变有关,发病机制不清。角膜移植为目前恢复视力的唯一治疗手段。文中对M 1S 1基因的发现和突变及可能的致病机制与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 类淀粉样物 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 M1S1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BD-2和GSM/GPRS的户外监护系统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2
11
作者 笪东旭 杨文武 +1 位作者 黄俊霖 姚玉峰 《电子产品世界》 2012年第12期32-34,共3页
为解决当今社会中老人跌倒无人敢扶、得不到及时救助的问题,以及防止老人、儿童、智障者走失,设计了一种基于GPS/BD-2和GSM/GPRS的户外监护系统。该系统由MSP430F149单片机、GSM/GPRS无线通信模块、GPS/BD-2卫星定位模块和跌倒检测模块... 为解决当今社会中老人跌倒无人敢扶、得不到及时救助的问题,以及防止老人、儿童、智障者走失,设计了一种基于GPS/BD-2和GSM/GPRS的户外监护系统。该系统由MSP430F149单片机、GSM/GPRS无线通信模块、GPS/BD-2卫星定位模块和跌倒检测模块等部分组成。可实现跌倒检测、户外定位、短信求救和远程追踪等功能。该系统采用嵌入式设计,体积小、功耗低,适合用户长期佩戴;采用GPS/BD-2双模接收机模块,具有定位精度高的特点;采用GSM/GPRS网络进行无线通信,公共场所无通信盲区,数据传输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BD-2 GSM GPRS 卫星定位 跌到检测 户外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厚度的共焦显微镜测量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永根 潘飞 姚玉峰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6期528-530,共3页
目的 研究共焦显微镜测量角膜厚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 非随机性对照临床试验 ,用裂隙扫描共焦显微镜和 A超测厚仪分别测量 2 0人的 2 7个正常角膜中央厚度。结果 中央角膜厚度测量平均值 (± SD)裂隙扫描共焦显微镜为 (5 2 9... 目的 研究共焦显微镜测量角膜厚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 非随机性对照临床试验 ,用裂隙扫描共焦显微镜和 A超测厚仪分别测量 2 0人的 2 7个正常角膜中央厚度。结果 中央角膜厚度测量平均值 (± SD)裂隙扫描共焦显微镜为 (5 2 9.6± 33.9)μm ,A超测厚仪为 (5 36 .7± 38.2 )μm,两者差别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配对资料 t检验 ) ,两方法差值所在范围 (± SD)是 (7.0± 7.1)μm ;各眼测量值间标准差的平均值共焦显微镜为 17.8μm ,A超测厚仪为 1.7μm ,共焦显微镜的变异度较 A超测厚仪大。结论 裂隙扫描共焦显微镜可以测量角膜厚度 ,但其测量值与 A超测厚仪所测值有差别 ,且测量变异度较 A超测厚仪大 ,稳定性相对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超 角膜厚度 共焦显微镜 SD 对照临床试验 角膜中央厚度 正常 测厚仪 测量值 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被引量:5
13
作者 倪进婧 陶晶 姚玉峰 《西北医学教育》 2015年第6期1037-1038,1070,共3页
医学微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安全意识、临床思维、初步的科研设计和实验技能。本文就我校留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 医学微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安全意识、临床思维、初步的科研设计和实验技能。本文就我校留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多方面反思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如何提高留学生实验教学质量提出可行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留学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纤维素作为粘稠物质手术材料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尹金福 姜节凯 姚玉峰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167-168,178,共3页
用1%甲基纤维素作兔眼(30只)前房注射,术后眼压暂时升高,4 h眼压峰值(4.13±0.84kPa)显著高于对照红(p<0.001),24h后恢复正常.术后早期房水蛋白含量增高,前房轻度混浊.透射电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结构完整.房角小梁组织学检查,术... 用1%甲基纤维素作兔眼(30只)前房注射,术后眼压暂时升高,4 h眼压峰值(4.13±0.84kPa)显著高于对照红(p<0.001),24h后恢复正常.术后早期房水蛋白含量增高,前房轻度混浊.透射电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结构完整.房角小梁组织学检查,术后1天有炎症细胞浸润,房角开放;7天小梁组织结构清晰.实验证明,1%甲基纤维素前房注射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纤维 粘稠物质 手术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
15
作者 王冰鸿 姚玉峰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3X期222-224,共3页
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好发于虹膜睫状沟和睫状冠,常规眼科检查不易发现。随着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眼科临床的应用,发现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远高于之前的报道,亦有报道认为囊肿可诱发闭角型青光眼。UBM检查在其发现和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好发于虹膜睫状沟和睫状冠,常规眼科检查不易发现。随着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眼科临床的应用,发现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远高于之前的报道,亦有报道认为囊肿可诱发闭角型青光眼。UBM检查在其发现和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且有助于判断囊肿对房角形态的影响,但该囊肿与青光眼、浅前房的关系,尚无相关的研究报道。关于该囊肿的分类、名称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就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的流行病学、组织病理学、UBM检查、并发症、诊断和治疗等做一综述,并提出关于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的新的分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 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生生物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绥化市北林区“三北”工程建设及对策
16
作者 姚玉峰 齐明星 白宗元 《现代化农业》 2006年第10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工程建设 绥化市 “三北”防护林体系 林区 防护林体系建设 地方经济建设 森林覆盖率 建设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价干眼患者的泪膜及睑板腺功能 被引量:20
17
作者 诸科璇 谢文加 +1 位作者 应靖璐 姚玉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2-428,共7页
目的:使用Keratograph 5 M眼表综合分析仪测定干眼患者的泪膜功能,并运用睑板腺照相评分系统评估睑板腺功能。方法:选取干眼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72只眼,所有检查者均先后完成以下检查:眼表疾病指数( OSDI )问卷评估眼部症状;Kera... 目的:使用Keratograph 5 M眼表综合分析仪测定干眼患者的泪膜功能,并运用睑板腺照相评分系统评估睑板腺功能。方法:选取干眼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72只眼,所有检查者均先后完成以下检查:眼表疾病指数( OSDI )问卷评估眼部症状;Keratograph 5 M 测量下睑中央泪河高度( TMH )、非侵袭泪膜破裂时间( NIBUT)包括首次NIBUT和平均NIBUT、上下睑板腺红外线照相评分;传统荧光素钠染色方法测量荧光素钠泪膜破裂时间( FBUT)。结果:干眼组OSDI问卷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而TMH、首次NIBUT、平均NIBUT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眼组的睑板腺照相评分总分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上下睑总分与首次NIBUT、平均NIBUT显著相关(r=-0.449、-0.398,均P<0.01),与年龄无相关性(r=0.031,P>0.05)。首次NIBUT、平均NIBUT与FBUT均显著相关(r=0.833、0.727,均P<0.01)。结论:使用Keratograph 5 M眼表综合分析仪能简便、准确、非侵袭性地评价干眼患者的泪膜及睑板腺功能;睑板腺照相评分系统能较全面、客观、简便地评价睑板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病/诊断 诊断技术 眼科/仪器和设备 睑板腺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感染性眼病病原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段润平 许叶圣 +1 位作者 郑利斌 姚玉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4-650,共7页
多种病毒可导致眼部疾病,包括腺病毒、人类疱疹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及新发现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等。这类疾病的鉴别诊断较困难,容易被误诊和漏诊,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和视觉损伤。腺病毒、... 多种病毒可导致眼部疾病,包括腺病毒、人类疱疹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及新发现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等。这类疾病的鉴别诊断较困难,容易被误诊和漏诊,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和视觉损伤。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相关眼病的诊断中,病原学诊断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辅助诊断工具;而在单纯疱疹病毒2型、巨细胞病毒、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型和7型、人类疱疹病毒8型、HTLV-1和SARS-CoV-2相关眼病的诊断中,病原学诊断则发挥着主导作用。病毒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或免疫荧光法及以PCR为代表的病毒基因诊断法是三种主要的病原检测手段,其中PCR技术检测快速、操作便捷、敏感度和特异度高,成为眼科病毒学诊断中最重要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疾病 眼部疾病 流行病学 病原学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上皮植入性虹膜囊肿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玉奇 姚玉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7-348,共2页
上皮植入性虹膜囊肿的发生率很低(0.09%~0.12%),但预后较差,特别是进展型,如不及时治疗,超过95%的患者因并发症无法控制最终眼球摘除。然而。
关键词 角膜移植术 穿透性 虹膜疾病/外科学 虹膜疾病/病因学 囊肿/外科学 囊肿/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神经重建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艳坤 姚玉峰 +2 位作者 朱也飞 聂欣 陈汉民 《科技通报》 2006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观察新西兰兔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不同时期的角膜神经重建过程。方法新西兰兔麻醉后行冰冻保存角膜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分别于第7、21天,第1、2、3、4、6个月摘取术眼角膜,行乙酰胆碱酯酶神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目的观察新西兰兔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不同时期的角膜神经重建过程。方法新西兰兔麻醉后行冰冻保存角膜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分别于第7、21天,第1、2、3、4、6个月摘取术眼角膜,行乙酰胆碱酯酶神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术后7天,植片内神经溃变,同时植床远端未损伤神经发出分支,穿过创缘进入植片。术后21天,神经溃变完成。术后1个月,植片内较多细、长、直的神经纤维,创缘外侧植床基质神经发出较多分支平行于创缘,但未进入植片。术后3个月,植床近端基质神经同一部位同时发出2 ̄4个分支进入植片,植片内细、长、直的神经纤维达到最多。术后4 ̄6个月,植片内神经重新塑型。少数植床近端基质神经形态基本接近正常。结论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神经再生恢复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乙酰胆碱酯酶染色 神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