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采棉新陆早61号的推广应用及栽培要点 被引量:19
1
作者 姚炎帝 赵海 +3 位作者 齐贵鹏 李玉国 郭景红 王刚 《中国棉花》 2016年第7期45-45,共1页
新陆早61号(原代号新石H4)属早熟陆地棉品种。2003年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以HB8为母本、早熟棉品系013为父本配制组合,经南繁北育、病圃定向选育而成。2009-2011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棉预备试验、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新疆维吾... 新陆早61号(原代号新石H4)属早熟陆地棉品种。2003年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以HB8为母本、早熟棉品系013为父本配制组合,经南繁北育、病圃定向选育而成。2009-2011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棉预备试验、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组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13年10月通过审定,审定编号为新审棉2013年39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陆早 早熟棉 棉花研究所 早熟陆地棉 定向选育 预备试验 机采棉 新石 区域试验 南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棉稀播条件下冠层结构特征及产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姚炎帝 崔素倩 +5 位作者 冯国艺 杨美森 虎晓兵 罗宏海 张亚黎 张旺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5-791,共7页
【目的】以杂交棉高产高效生产为目标,通过降低杂交棉用种量,探讨杂交棉冠层及产量的形成规律。【方法】以新陆早43号和鲁棉研24号为材料,研究不同稀播密度对杂交棉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杂交棉密度降至10.5... 【目的】以杂交棉高产高效生产为目标,通过降低杂交棉用种量,探讨杂交棉冠层及产量的形成规律。【方法】以新陆早43号和鲁棉研24号为材料,研究不同稀播密度对杂交棉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杂交棉密度降至10.5×10^4株/hm^2时,通过发挥个体与群体协调增产优势,总铃数在150×10^4个/hm^2左右,达到3300kg/hm^2超高产水平;生育前期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光合速率(CAP)上升快,冠层光吸收率高,光合产物积累多,提高了干物质生产能力和转化率,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在稀播密度下降到4.5×10^4株/hm^2时,产量在2700kg/hm^2以下,下降幅度达18.1%~21.7%。【结论】适当降低杂交棉的密度,发挥个体增产潜力,能够达到节本、高产、高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稀播 冠层结构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杂交棉超高产冠层结构特征及群体光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杜明伟 姚炎帝 +4 位作者 罗宏海 张旺锋 谭永江 汪裕中 夏东利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A02期12-19,共8页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以标杂A1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超高产条件下杂交棉冠层不同层次的叶面积配置、叶倾角变化和光分布等冠层结构特性,以及不同层次叶片叶绿素SPAD值、光合速率和光合物质累积与分配等物质生产特征。结果表明,超高产条件下标...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以标杂A1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超高产条件下杂交棉冠层不同层次的叶面积配置、叶倾角变化和光分布等冠层结构特性,以及不同层次叶片叶绿素SPAD值、光合速率和光合物质累积与分配等物质生产特征。结果表明,超高产条件下标杂A1叶面积指数高,冠层中部有较好的透光性,底部漏光损失较小,群体光分布较均匀。棉花初花期至盛花期,同一品种不同产量水平条件下相同部位叶片叶绿素SPAD值无明显差异,但产量水平高的棉田植株中下部叶片净光合速率较高;不同类型品种间表现为,标杂A1各层叶片叶绿素SPAD值均高于常规棉品种,但单叶净光合速率无明显优势。盛铃期至吐絮期,产量水平高的棉田叶片叶绿素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下降缓慢;杂交棉品种两者均高于常规棉品种。标杂A1超高产条件下植株中下部叶片对总光合的贡献高于一般高产棉花,且盛铃后期茎和铃等非叶绿色器官仍保持较高光合速率,而一般高产棉花已表现为呼吸消耗。超高产标杂A1总干物质积累高,且主要集中于中上部,叶片与籽棉干重在各层次分布比例相近,与其光分布相适应,有利于光能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结构 光截获 群体光合 棉花 超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高产杂交棉—新陆早56号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海 李玉国 +2 位作者 郭景红 姚炎帝 王刚 《中国棉花》 2012年第10期43-43,共1页
新陆早56号(原系号石杂5)是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以石H3为母本、自育丰产抗病材料黄尖102为父本配置的杂交组合,利用病圃鉴定筛选、定向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抗病杂交棉新品种。
关键词 早熟高产 杂交棉 抗病材料 棉花研究所 新疆石河子 杂交组合 鉴定筛选 定向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采种植模式下密度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郭景红 王维民 +2 位作者 赵海 姚炎帝 李玉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4期38-41,45,共5页
为探索北疆早熟机采棉适宜种植密度,以新陆早80号、新石H12为试验材料,于2022—2023年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5个不同种植密度15万、18万、21万、24万、27万株/hm^(2)对棉花生育期、生长发育、产量及其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膜6... 为探索北疆早熟机采棉适宜种植密度,以新陆早80号、新石H12为试验材料,于2022—2023年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5个不同种植密度15万、18万、21万、24万、27万株/hm^(2)对棉花生育期、生长发育、产量及其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膜6行(66+10)cm宽窄行机采棉种植模式下,随密度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单株果枝数显著增加,成铃数增加,单铃重增加,衣分变化不明显。5种栽培密度中以密度在21万~24万株/hm^(2)的各处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较高,品质较优。结果显示,种植密度决定着群体数的大小,影响棉花个体的生长发育和竞争、产量形成以及品质提升。现行常规管理模式下,北疆早熟棉区棉花种植密度不宜超过24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 密度 生长发育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机采棉H33-1-4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6
作者 邵丽萍 王云 姚炎帝 《中国棉花》 2024年第3期4-6,F0004,共4页
H33-1-4是由新疆合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选育的非转基因早熟常规品种(审定编号:国审棉20190017),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点。在2016―2017年西北内陆棉区早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 H33-1-4是由新疆合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选育的非转基因早熟常规品种(审定编号:国审棉20190017),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点。在2016―2017年西北内陆棉区早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63.3 kg、151.0 kg和143.4 kg,分别比对照新陆早36号增产10.1%、10.9%和9.1%。2020-2022年,H33-1-4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石河子垦区等早熟植棉区示范种植效益显著。概述了H33-1-4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地区、制种要求及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H33-1-4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抗病性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棉新陆早56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姚炎帝 赵海 +2 位作者 郭景红 李玉国 王刚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11期182-183,共2页
早熟杂交棉新品种新陆早56号具有衣分高、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高抗枯萎病等特点。介绍了新陆早56号的机采种植模式及生育进程,从播种、化控化调、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脱叶采收等方面总结了该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新陆早56号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新疆石河子垦区棉花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姚炎帝 刘旻 +1 位作者 赵海 秦江鸿 《中国棉花》 2016年第5期34-36,共3页
通过调查石河子垦区2015年和2014年棉花种植情况,从产量构成因子分析棉花产量变化因素,从水肥运筹、脱叶剂使用等田间管理、种植品种、气候条件等外因进行产量变化因素分析,为石河子今后棉花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石河子 棉花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影响因素 水肥管理 脱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早熟陆地棉新陆早74号生育规律及栽培技术
9
作者 王刚 赵海 +3 位作者 李玉国 郭景红 姚炎帝 马晓梅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4期35-37,50,共4页
针对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新陆早74号,研究该品种的生育规律及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为生产丰产、优质的早熟机采棉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信息。采用Eecel 2003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绘图、分析,分析参试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不同部位器官的生育进... 针对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新陆早74号,研究该品种的生育规律及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为生产丰产、优质的早熟机采棉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信息。采用Eecel 2003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绘图、分析,分析参试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不同部位器官的生育进程及变化规律,探寻新陆早74号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新陆早74号属早熟陆地棉品种,植株主茎出叶间隔,以三叶期前最慢,营养生长在蕾期出叶较快,进入生殖生长后延长;蕾、花、铃发育规律表现为同位之间间隔差异不大,表现均快于邻位;内围发生间隔均快于外围,内围成铃明显高于外围;不同部位所获≥10℃的积温表现为中部3~6果枝棉铃获得积温较高,下部1~2果枝棉铃次之,上部最少;不同部位棉铃的经济性状及纤维品质变化差异不大。由此提出以促早熟为核心的高密度、膜下滴灌丰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早熟陆地棉 新陆早74号 生育规律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中熟机采棉耕野2186特性及其关键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炎帝 张学民 +1 位作者 赵海 王宏伟 《中国棉花》 2021年第12期24-25,F0003,共3页
耕野2186在南疆早中熟植棉区种植长势较强,农艺性状优良,具有抗逆、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稳产、优质、综合性状好等特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陆地棉区域试验中,其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5230.5 kg·hm^(-2)、2223... 耕野2186在南疆早中熟植棉区种植长势较强,农艺性状优良,具有抗逆、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稳产、优质、综合性状好等特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陆地棉区域试验中,其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5230.5 kg·hm^(-2)、2223 kg·hm^(-2)和2134.5 kg·hm^(-2)。耕野2186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等早中熟植棉区推广种植效益显著。本文概述了耕野218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制种要求和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耕野2186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抗病性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棉花杂交种新陆早70号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海 邢朝柱 +4 位作者 李玉国 郭立平 齐贵鹏 郭景红 姚炎帝 《中国棉花》 2016年第4期29-30,共2页
主要介绍了新陆早70号的选育过程,在新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植株特征、产量、品质、抗病、抗虫性状表现和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杂交棉 新陆早70号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机采棉——新石H12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玉国 赵海 +3 位作者 郭景红 姚炎帝 吴建勇 邢朝柱 《中国棉花》 2022年第2期21-23,F0003,共4页
新石H12在新疆早熟植棉区生育期为123 d,植株筒形,Ⅰ~Ⅱ式果枝,铃重6.0 g,霜前花率95.9%,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16―2017年新疆早熟棉组区域试验中,新石H12的2年平均皮棉产量为2 021.25 kg·hm^(-2)。简要介绍了新石H12的选育过... 新石H12在新疆早熟植棉区生育期为123 d,植株筒形,Ⅰ~Ⅱ式果枝,铃重6.0 g,霜前花率95.9%,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16―2017年新疆早熟棉组区域试验中,新石H12的2年平均皮棉产量为2 021.25 kg·hm^(-2)。简要介绍了新石H12的选育过程、生物学性状及产量表现、品质性状、抗病性、抗虫性和栽培技术要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H12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要点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降解膜在新陆早61号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海 赵文俊 +3 位作者 王刚 李玉国 郭景红 姚炎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0期25-27,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物降解膜在新陆早61号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展3种生物降解膜在棉花新陆早61号上的田间比较试验,针对3种生物降解膜的地温、降解膜降解性能和新陆早61号的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旨在筛选出适合兵团棉花生产... [目的]研究不同生物降解膜在新陆早61号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展3种生物降解膜在棉花新陆早61号上的田间比较试验,针对3种生物降解膜的地温、降解膜降解性能和新陆早61号的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旨在筛选出适合兵团棉花生产利用的降解膜产品。[结果]降解膜的厚度越厚降解越早,厚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快。3种供试生物降解膜与普通地膜相比延缓了新陆早61号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在出苗期至现蕾期增温效果比普通地膜差;同时植株的生长势减弱,叶面积指数降低,群体收获株数减少,结铃减少,产量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3种供试生物降解膜都能降低土壤地膜残留,有效地减少了残膜对土壤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膜 新陆早61号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棉新陆早8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玉国 赵海 +3 位作者 郭景红 姚炎帝 邢朝柱 刘振海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8期309-310,共2页
本文作者简要介绍了新陆早80号的选育过程,在新疆早熟棉区域试验中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新陆早80号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采棉不同种植模式对北疆棉花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郭景红 赵海 +1 位作者 姚炎帝 李玉国 《中国棉花》 2021年第2期20-23,46,共5页
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北疆机采棉品种新陆早74号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株行距配置,达到优化机采棉种植模式、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的目的。在3种行距配置下,设置不同株距,分别为1膜3行缩株距模式(行距76 cm,株距5.7 cm)... 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北疆机采棉品种新陆早74号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株行距配置,达到优化机采棉种植模式、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的目的。在3种行距配置下,设置不同株距,分别为1膜3行缩株距模式(行距76 cm,株距5.7 cm)和2种1膜6行模式[行距68 cm+8 cm,株距10.0 cm;行距66 cm+10 cm,株距10.0 cm(常规对照)],比较棉花生长发育进程、“三桃”(伏前桃、伏桃和秋桃)比例、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新陆早74号在1膜3行缩株距模式下较2种1膜6行模式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包括生长发育进程快,伏前桃比例高,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增加,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单位面积铃数增多,籽棉产量显著增加。可见,在1膜3行缩株距模式下,新陆早74号主要农艺性状符合机械化采收要求,单株结铃数多且铃重较高,因而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种植模式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品种新石H16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景红 赵海 +1 位作者 李玉国 姚炎帝 《中国棉花》 2022年第3期16-18,F0003,共4页
新石H16是2021年通过审定的早熟棉花品种。该品种株型较紧凑,出苗较好,长势强,整齐度好,不早衰,吐絮畅,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适宜在西北内陆早熟植棉区春播种植,但不宜在黄萎病重病地种植。对新石H1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进行了概述,并对... 新石H16是2021年通过审定的早熟棉花品种。该品种株型较紧凑,出苗较好,长势强,整齐度好,不早衰,吐絮畅,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适宜在西北内陆早熟植棉区春播种植,但不宜在黄萎病重病地种植。对新石H1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进行了概述,并对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H16 特征特性 枯黄萎病抗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惠远720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哲 马静 +1 位作者 姚炎帝 刘学羽 《中国棉花》 2021年第2期36-37,共2页
惠远720品质优良,适应性广,丰产潜力大。概述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棉花 惠远720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棉新陆早70号F_1·F_2代不同果枝层位纤维品质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景红 李玉国 +1 位作者 赵海 姚炎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9期18-20,共3页
[目的]探索杂交棉新陆早70号F_1、F_2代纤维品质之间的差异性,为新陆早70号F_2代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自育早熟杂交棉新陆早70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其F_1、F_2代不同果枝层位的纤维品质表现。[结果]新陆早7... [目的]探索杂交棉新陆早70号F_1、F_2代纤维品质之间的差异性,为新陆早70号F_2代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自育早熟杂交棉新陆早70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其F_1、F_2代不同果枝层位的纤维品质表现。[结果]新陆早70号F_1、F_2代不同果枝层位的棉纤维均以棉株中部4~6层第1果枝节位纤维品质最优。在各个组内、组间F_1、F_2代纤维品质差异表现均不显著。[结论]若仅从纤维品质角度考虑,在大田生产上推广种植新陆早70号的F_2代还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F1、F2代 果枝层位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机采棉品种——新陆早74号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景红 李玉国 +1 位作者 赵海 姚炎帝 《中国棉花》 2017年第4期28-29,共2页
介绍了优质丰产机采棉品种新陆早74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抗病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等。
关键词 棉花 新陆早74号 特征特性 纤维品质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五”期间北疆早熟陆地棉品质育种进展分析
20
作者 郭景红 姚炎帝 +1 位作者 赵海 李玉国 《中国棉花》 2017年第2期7-9,33,共4页
通过分析"十二五"期间新疆审定的早熟陆地棉品种纤维品质变化,研究纤维品质的整体状况及发展趋势,为育种及相关决策做参考。以2011-2015年审定命名的早熟棉花品种(新陆早系列)为对象,按年度对6个主要纤维品质指标进行汇总分... 通过分析"十二五"期间新疆审定的早熟陆地棉品种纤维品质变化,研究纤维品质的整体状况及发展趋势,为育种及相关决策做参考。以2011-2015年审定命名的早熟棉花品种(新陆早系列)为对象,按年度对6个主要纤维品质指标进行汇总分析。这5年育成棉花品种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大多在29~30mm,断裂比强度集中在29.5~31.0 cN·tex^(-1),缺少长度≥31mm、断裂比强度>31 cN·tex^(-1)的品种。马克隆值主要分布在B_2和A级,长度整齐度指数、纺纱均匀性指数及断裂伸长率均较优。育成的品种均以普通陆地棉为主,类型相对单一,纤维品质大多在中等偏上;各年度间品种纤维品质水平相当,缺乏优质棉品种。棉花育种应加强行业间协作,引进种质资源,重视纤维品质的培优;制定科学的育种目标,配套相应的品种审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五”时期 早熟陆地棉 纤维品质 育种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