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玛纳斯湖近50年来的变迁 被引量:29
1
作者 姚永慧 汪小钦 +3 位作者 周成虎 徐美 张百平 励惠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23,共7页
利用近30年来共8期覆盖新疆玛纳斯湖地区的遥感影像(1972MSS、1976MSS、1989TM、1999ETM、2000CBERS、2001CBERS、2003CBERS和2004CBERS),最新实测的精度达到1 m分辨率的地形等高线数据、野外测量数据,结合20世纪50年代野外实地调查资... 利用近30年来共8期覆盖新疆玛纳斯湖地区的遥感影像(1972MSS、1976MSS、1989TM、1999ETM、2000CBERS、2001CBERS、2003CBERS和2004CBERS),最新实测的精度达到1 m分辨率的地形等高线数据、野外测量数据,结合20世纪50年代野外实地调查资料等前人研究成果,对玛纳斯湖及周围湖泊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玛纳斯湖并非迁移湖泊而是古玛纳斯湖群的一部分;玛纳斯湖及周围湖泊自第四纪中期以来一直处于萎缩消亡状态,新构造运动使古玛纳斯湖群萎缩分裂后,残留的各小湖泊在近现代也相继萎缩、消亡;②近50年来湖泊演化可分为两个阶段:湖泊萎缩、干涸的逆向演化阶段(1949-1999/2001)和湖泊恢复的正向演化阶段(1999/2001-至今),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叠加是湖泊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湖 湖泊演化 遥感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来天山托木尔峰东侧分水岭处冰川变化 被引量:14
2
作者 姚永慧 励惠国 张百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8-833,共6页
利用1978年出版的航测地形图与1976年MSS影像(地形图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测绘)、1990年landsatTM影像、2002年CBERS影像对西天山托木尔峰以东分水岭处的5条冰川近30年来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5条冰川在1970年代初-2002年... 利用1978年出版的航测地形图与1976年MSS影像(地形图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测绘)、1990年landsatTM影像、2002年CBERS影像对西天山托木尔峰以东分水岭处的5条冰川近30年来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5条冰川在1970年代初-2002年近30年来整体上处于退缩状态,这与该地区20世纪80、90年代气温升高导致冰雪消融加速而冬季降水量基本稳定即补给来源基本不变的趋势是相符合的。这也表明,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该地区冰川的补给-消融动态平衡关系被打破,冰川总体上处于退缩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冰川变化 气候变暖 遥感监测 托木尔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群岛海底地貌制图研究——以1∶100万郑和群礁幅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姚永慧 周成虎 +1 位作者 苏奋振 刘宝银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39,共6页
中国海域辽阔,但公开发表和出版的1∶100万及更大比例尺的海底地貌图尚属空白。在综合研究已有的海底地貌分类系统的基础上,以南沙群岛郑和群礁幅为实验区,尝试建立了该海区1∶100万海洋地貌分类系统,利用历年来南沙群岛海区等深线图(1... 中国海域辽阔,但公开发表和出版的1∶100万及更大比例尺的海底地貌图尚属空白。在综合研究已有的海底地貌分类系统的基础上,以南沙群岛郑和群礁幅为实验区,尝试建立了该海区1∶100万海洋地貌分类系统,利用历年来南沙群岛海区等深线图(1∶50万)、沉积图(1∶200万)、地质地球物理图集(1∶100万)及各种文献资料和在专家指导的基础上,绘制了该幅的海底地貌图并对该区域的地貌格局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通过对现有资料的综合进行1∶100万海底地貌制图是可行的。实验发现:1)等深线数据如同陆地上的等高线数据,是进行海底地貌制图的基本和主要数据源;2)海底底质和沉积物数据是进行海底地貌成因类型判别的重要依据;3)海底构造格局对海底地貌格局起着根本的控制作用,因此海底地质地球物理数据也是进行海底地貌制图不可或缺的数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 海底地貌 珊瑚礁 地貌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大陆高山林线温度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赵芳 朱连奇 +3 位作者 张百平 韩芳 姚永慧 曹艳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272,共10页
尽管全球高山林线的形成在理论上具有相似的温度条件,但是由于不同气候区林线生态环境的复杂性,林线位置的热量状况具有明显的差异。为了探索林线温度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从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收集了欧亚大陆410个林线数据,基于公用的World ... 尽管全球高山林线的形成在理论上具有相似的温度条件,但是由于不同气候区林线生态环境的复杂性,林线位置的热量状况具有明显的差异。为了探索林线温度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从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收集了欧亚大陆410个林线数据,基于公用的World Clim气候数据集计算了与林线存在有关的7个热量指标。结果表明:(1)欧亚大陆高山林线生长季温度变化较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不同气候区影响林线高度的主导气候因子变化较大,热带湿润气候区为年生物温度4.63℃、温暖指数21.72℃·月、年均温3.56℃,但在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区分别为年生物温度5.25℃、温暖指数29.37℃·月、年均温4.46℃;(3)通常认为的林线指示温度—最热月温度10℃仅存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亚寒带海洋性气候区和高原温带地区,年生物温度3℃仅存在亚寒带气候区,温暖指数15℃·月仅存在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区。这揭示了欧亚大陆及不同气候区林线温度的稳定性和变化性,有助于人们全面的认识林线的生态环境特征,深入探索复杂环境条件下林线高度变化的生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线高度 欧亚大陆 气候因子 温暖指数 年生物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组件动态集成的网络GIS设计模式及其实现 被引量:4
5
作者 谭靖 张百平 +1 位作者 姚永慧 万利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617-2619,2658,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组件动态集成方法的网络GIS开发模型。该模型允许用户定制扩展功能组件,提供扩展组件与原有系统实时、动态、无缝集成机制,并可在一个平台上提供实现C/S及B/S两种网络GIS工作模式,并提供单机模式的后台数据管理系统...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组件动态集成方法的网络GIS开发模型。该模型允许用户定制扩展功能组件,提供扩展组件与原有系统实时、动态、无缝集成机制,并可在一个平台上提供实现C/S及B/S两种网络GIS工作模式,并提供单机模式的后台数据管理系统,满足了中小型应用系统对网络GIS平台功能小而全的需求。阐述了该开发模型的概念设计、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并开发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FreeXGIS,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网络GIS 组件 分布式计算 DCOM 可扩展标记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一年生辣椒栽培种品种材料的引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佩华 姚永慧 刘红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7-30,共4页
关键词 辣椒 引种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生菜豆结荚性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素 姚永慧 李佩华 《蔬菜》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1-12,共2页
在食荚菜豆中,矮生菜豆具有生育期短、早熟、无需搭架,省工、省料、管理方便的优点,具有发展潜力。近年来,许多大城市矮生菜豆的种植面积迅速增加,一些自国外引进的矮生菜豆良种正在进行推广。为了给菜豆的栽培管理提供依据,我们于1985... 在食荚菜豆中,矮生菜豆具有生育期短、早熟、无需搭架,省工、省料、管理方便的优点,具有发展潜力。近年来,许多大城市矮生菜豆的种植面积迅速增加,一些自国外引进的矮生菜豆良种正在进行推广。为了给菜豆的栽培管理提供依据,我们于1985年和1988年对矮生菜豆嫩荚、供给者等8个品种的开花及结荚习性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结荚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荚菜豆和长豇豆资源的搜集和利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素 李佩华 +1 位作者 姚永慧 徐兆生 《作物品种资源》 1989年第1期12-14,共3页
食荚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 var. chinensis和长豇豆Vigna unguiculata ssp. sesquipedalis(L) Verdc。分布广,是较为重要的蔬菜。根据其形态特征,可将它们分为若干类型;根据嫩荚的形状和颜色把菜豆分为6个品种群,即花荚群、圆棍荚... 食荚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 var. chinensis和长豇豆Vigna unguiculata ssp. sesquipedalis(L) Verdc。分布广,是较为重要的蔬菜。根据其形态特征,可将它们分为若干类型;根据嫩荚的形状和颜色把菜豆分为6个品种群,即花荚群、圆棍荚群、肉豆荚群、扁条美群、黄荚群、紫荚群。长豇豆也可分为6个品种群,即绿荚群、浅绿荚群、绿白荚群、紫荚群、花荚群、盘曲条荚群。介绍了菜豆和长豇豆的利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豇豆 资源 中国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豆类蔬菜资源中的部分珍品
9
作者 王素 姚永慧 《作物品种资源》 1989年第2期43-44,共2页
我国有10种以上作为蔬菜食用的豆类,已经搜集到的地方品种材料约有4000份。现对其中一些珍贵的材料介绍如下: 1.优质荚粒兼用菜豆食荚用的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是在中国变异形成的,因此,荚用菜豆的品种类型在我国非常丰富。其中... 我国有10种以上作为蔬菜食用的豆类,已经搜集到的地方品种材料约有4000份。现对其中一些珍贵的材料介绍如下: 1.优质荚粒兼用菜豆食荚用的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是在中国变异形成的,因此,荚用菜豆的品种类型在我国非常丰富。其中,东北地区花皮、荚粒兼用的地方品种优点突出。此类型菜豆荚为宽扁条形,嫩时淡绿(或黄绿),随着荚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豆荚类 品种资源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广无废工艺 发展绿色矿业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民 姚永慧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7-29,共3页
为保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传统矿业因其严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正面临严峻考验,推广无废工艺,用高新技术改造矿业,实现矿业无废工艺系统,发展文明绿色矿业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矿山 环境保护 采矿 选矿 无废工艺 绿色矿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