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角帆蚌对蓝藻的滤食作用及其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旭博 李柯 +4 位作者 周德勇 姚思鹏 刘小玲 李宽意 刘正文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4,共8页
双壳贝类是淡水生态系统常见的滤食性动物,以浮游植物和有机物悬浮颗粒为食,其作用可能降低蓝藻浓度,从而促进沉水植物生长。通过构建4组(草+蓝藻、草+蓝藻+低生物量蚌、草+蓝藻+高生物量蚌、草)室外微型生态系统,研究了湖泊下风区常见... 双壳贝类是淡水生态系统常见的滤食性动物,以浮游植物和有机物悬浮颗粒为食,其作用可能降低蓝藻浓度,从而促进沉水植物生长。通过构建4组(草+蓝藻、草+蓝藻+低生物量蚌、草+蓝藻+高生物量蚌、草)室外微型生态系统,研究了湖泊下风区常见蓝藻堆积浓度下,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滤食作用对蓝藻水华和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蓝藻对苦草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草藻组和草组的相对生长率分别为-7.65mg/g·d和7.19mg/g·d;(2)三角帆蚌对蓝藻具有明显的下行滤食压力,其大小与蚌生物量有关,蚌生物量高时效果明显;(3)三角帆蚌的滤食可以不同程度上缓解蓝藻对苦草的生长抑制,低蚌组和高蚌组苦草相对生长率分别为-5.31mg/g·d和4.24mg/g·d。蓝藻颗粒被滤食后,水体光照条件的改善可能是有蚌组苦草生物量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说明双壳贝类可以通过滤食浮游植物使水体理化环境向着有利于沉水植物生长的方向发展,但这种作用的大小与贝类生物量的合理配置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沉水植物 蓝藻 滤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扰动对表层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郭亮 姚思鹏 邢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73-978,共6页
为研究大型底栖动物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对表层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设计了沉积物-水微宇宙的实验,模拟太湖梅梁湾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的自然分布特征,运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为研究大型底栖动物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对表层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设计了沉积物-水微宇宙的实验,模拟太湖梅梁湾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的自然分布特征,运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T-RFLP)比较了有无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分布的沉积物样品中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水丝蚓组和对照组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太湖梅梁湾目前的水丝蚓生物量引起的生物扰动对表层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影响不明显;实验中后期只在处理组中出现的206 bp以及处理组含量高于对照组的370 bp T-RFs都可能是Nitrosomonas属的氨氧化细菌,提示大型底栖动物霍甫水丝蚓的存在可能为氨氧化细菌提供了适合的生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扰动 细菌群落结构 多样性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氨氧化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