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_(3)C_(2)-MXene/CuS/PVDF复合光热膜的制备及太阳能驱动界面水蒸发性能
1
作者 姜艳丽 徐云松 +4 位作者 王建康 李伟豪 宋英 汪新智 姚忠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54,共12页
采用化学刻蚀-溶剂热法合成了Ti_(3)C_(2)-MXene/CuS复合材料,再通过真空抽滤将该复合材料负载到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上,构筑了Ti_(3)C_(2)-MXene/CuS/PVDF复合光热膜,并研究了其界面水蒸发性能.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采用化学刻蚀-溶剂热法合成了Ti_(3)C_(2)-MXene/CuS复合材料,再通过真空抽滤将该复合材料负载到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上,构筑了Ti_(3)C_(2)-MXene/CuS/PVDF复合光热膜,并研究了其界面水蒸发性能.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结果显示,CuS纳米颗粒将Ti_(3)C_(2)-MXene包裹并填满片层间隙.界面水蒸发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180℃反应9 h所得材料的性能最佳,在1 kW/m2光照强度下,其界面水蒸发速率和蒸发效率分别为1.92 kg·m^(-2)·h^(-1)和110.4%.此外,复合光热膜具有较好的海水脱盐效果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与光热转换实验结果表明,Ti_(3)C_(2)-MXene与CuS的复合提高了其光吸收能力与光热转换效率,二者的协同效应显著提升了材料的光热转换和界面水蒸发性能.本工作可为低成本、高性能光热转换材料的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水蒸发 光热转换 Ti_(3)C_(2)-MXene 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贺信精神”引领“表面物理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姚忠平 宋英 +4 位作者 丛培琳 李杨 李春香 卢松涛 吴晓宏 《大学化学》 2025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对化工学科研究生基础理论课“表面物理化学”进行了课程思政实践和探索。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本学院科研成果和工程应用案例为思政切入点,设计思政内容,确定思政目标,建立了“表面物理化学”全链条融合的“321”课程思政模式。在“贺信... 对化工学科研究生基础理论课“表面物理化学”进行了课程思政实践和探索。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本学院科研成果和工程应用案例为思政切入点,设计思政内容,确定思政目标,建立了“表面物理化学”全链条融合的“321”课程思政模式。在“贺信精神”和“哈工大精神”引领下,开展课上、课下和课外的全过程课程思政实践,将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统一于高水平领军人才培养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课程思政 表面物理化学 “贺信精神” “哈工大精神”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氧化对钛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组成与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姚忠平 姜兆华 +1 位作者 郝国栋 王福平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5,30,共4页
针对钛合金不耐高温氧化的问题,在铝酸钠电解液体系中,利用双相脉冲直流微弧氧化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原位生长以Al2TiO5为主晶相的复合氧化物陶瓷膜,研究了1000℃高温氧化对陶瓷膜试样的相组成、结构的影响及膜层增重特点.研究表明,陶... 针对钛合金不耐高温氧化的问题,在铝酸钠电解液体系中,利用双相脉冲直流微弧氧化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原位生长以Al2TiO5为主晶相的复合氧化物陶瓷膜,研究了1000℃高温氧化对陶瓷膜试样的相组成、结构的影响及膜层增重特点.研究表明,陶瓷膜层试样的高温氧化过程包括Al2TiO5分解、基体氧化和膜层表面形貌变化3个方面.高温氧化后,膜层的主晶相由Al2TiO5变为α-Al2O3和金红石型TiO2,同时,膜层的表面形貌发生显著的变化;由于膜层和基体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和基体钛的氧化,使得高温氧化后膜层在冷却过程中表面出现裂纹和脱壳.陶瓷膜层极大地减少了TC4钛合金在1000℃高温氧化时的增重,因此,陶瓷膜层可用于TC4钛合金的恒温氧化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陶瓷膜 高温氧化 结构 TI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结构与耐酸腐蚀 被引量:3
4
作者 姚忠平 姜兆华 +2 位作者 孙学通 吴振东 吴晓宏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47,共3页
在铝酸钠溶液中,利用微等离子体氧化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原位生长复合氧化物陶瓷膜,研究了陶瓷膜的相组成、形貌和陶瓷膜对钛合金耐酸腐蚀的影响.陶瓷膜由Al2TiO5,α-Al2O3和金红石型TiO2构成;整个膜层由致密层和疏松层组成.在盐酸和... 在铝酸钠溶液中,利用微等离子体氧化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原位生长复合氧化物陶瓷膜,研究了陶瓷膜的相组成、形貌和陶瓷膜对钛合金耐酸腐蚀的影响.陶瓷膜由Al2TiO5,α-Al2O3和金红石型TiO2构成;整个膜层由致密层和疏松层组成.在盐酸和硫酸中陶瓷膜使得钛合金耐酸腐蚀特性提高了5倍左右.带有陶瓷膜的钛合金在硝酸中的腐蚀速率为膜层的溶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酸腐蚀 微等离子体氧化 钛合金 膜结构 金红石型TIO2 Α-AL2O3 氧化物陶瓷膜 铝酸钠溶液 氧化技术 原位生长 腐蚀特性 溶解速率 腐蚀速率 金表面 TC4 相组成 疏松层 致密层 膜层 硫酸 盐酸 硝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负载ZnS光催化剂的制备与光催化制氢 被引量:4
5
作者 姚忠平 李春香 +2 位作者 吴昫江 罗霄 姜兆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为实现光催化制氢,通过模板剂水热合成和浸渍还原法制备出Ag负载ZnS光催化剂.利用XRD、SEM和UV-vis对样品进行结构和光学性质表征,利用光催化分解Na2S+Na2SO3溶液制氢评价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模板剂质量浓度较低而硫源和... 为实现光催化制氢,通过模板剂水热合成和浸渍还原法制备出Ag负载ZnS光催化剂.利用XRD、SEM和UV-vis对样品进行结构和光学性质表征,利用光催化分解Na2S+Na2SO3溶液制氢评价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模板剂质量浓度较低而硫源和锌源较多时,样品为棒状,主要以立方闪锌矿结构存在;反之,样品主要为球状,以纤维锌矿结构和闪锌矿结构共存.碱性条件下,样品成球状,以立方闪锌矿结构存在.EDS分析表明,少量的Ag负载到ZnS样品表面.实验中制备的样品A为混晶结构,其对应的吸收光谱红移最大,同时负载Ag有利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制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光催化剂 Ag负载 UV-vis吸收光谱 光催化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环氧乳化剂的合成及其乳化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姚忠平 范香荣 +2 位作者 万浩 张巨生 姜兆华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46,90,共3页
以环氧树脂E-51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在引发剂过硫酸钾的作用下合成了水性环氧乳化剂,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添加量、E-51与PEG用量比对合成效果的影响,优化了合成条件,并研究了优化条件下制备的乳化剂对E-51的乳化效果。... 以环氧树脂E-51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在引发剂过硫酸钾的作用下合成了水性环氧乳化剂,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添加量、E-51与PEG用量比对合成效果的影响,优化了合成条件,并研究了优化条件下制备的乳化剂对E-51的乳化效果。结果表明:优化的合成条件为引发剂添加量0.3%,环氧当量与羟基当量比1.00∶1.05,170℃反应4 h;最优条件合成的乳化剂乳化E-51,其含量占固含量的18%时,乳液离心稳定性最佳,粒径大都均匀分布在1μm左右,超过2μm的较少,体系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环氧乳化剂 环氧树脂E-51 聚乙二醇 合成 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全校公选课“表面物理化学”分类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姚忠平 姜兆华 +4 位作者 黄玉东 岳会敏 安茂忠 韩晓军 尹鸽平 《大学化学》 CAS 2016年第8期51-55,共5页
为满足学术型和应用型研究生以及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对我校研究生全校公选课"表面物理化学"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建立了满足研究生分类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基于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学习需求和本科基础来组织实施教学和... 为满足学术型和应用型研究生以及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对我校研究生全校公选课"表面物理化学"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建立了满足研究生分类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基于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学习需求和本科基础来组织实施教学和考核,教学中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课程适应两类研究生和交叉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校公选课 硕士研究生 表面物理化学 分类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Г─环的正规反单根 被引量:1
8
作者 姚忠平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3期61-64,共4页
本文对Г—环引进了正规反单根,证明了它是特殊根,确立了Г—环M、M的右算子环R[Г,M]、矩阵Г_(n,m)—环及环的正规反单根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Г-环 正规类 正规反单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盐对钛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结构和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姜兆华 姚忠平 +2 位作者 李延平 吕彦冬 孙学通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5-79,共5页
研究了3种磷酸盐分别作为电解质交流微等离子体氧化TC4钛合金所制得的陶瓷膜的耐蚀性,其中3号磷酸盐的效果最好.并在铝酸钠体系和硅酸钠体系下,进一步研究了3号磷酸盐对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的结构、形貌、成分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磷在陶... 研究了3种磷酸盐分别作为电解质交流微等离子体氧化TC4钛合金所制得的陶瓷膜的耐蚀性,其中3号磷酸盐的效果最好.并在铝酸钠体系和硅酸钠体系下,进一步研究了3号磷酸盐对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的结构、形貌、成分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磷在陶瓷膜中不形成晶相,而是以非晶相物质沉积在膜层中;铝酸钠体系,磷元素由膜内层向外层逐渐减少;硅酸钠体系,磷元素在膜内、外两层含量高,中间处含量低;两体系下,3号磷酸盐的用量适当增加,陶瓷膜耐点蚀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 钛合金 微等离子体氧化 陶瓷膜 耐蚀性 铝酸钠 硅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液对微弧氧化陶瓷膜结构与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姜兆华 李爽 +1 位作者 姚忠平 孙学通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0-462,共3页
在3种不同的电解液体系中,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AZ91D镁合金表面原位生长了陶瓷膜.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陶瓷膜的形貌特征、相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研究表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不同电解液体系中生成的陶瓷膜结构... 在3种不同的电解液体系中,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AZ91D镁合金表面原位生长了陶瓷膜.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陶瓷膜的形貌特征、相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研究表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不同电解液体系中生成的陶瓷膜结构和性能不同,硅酸钠体系中生成的陶瓷膜厚度大、偏铝酸钠体系中生成的陶瓷膜较薄,偏铝酸钠与硅酸钠的混合体系中生成的陶瓷膜致密、耐腐蚀性能较好.三体系中生成的陶瓷膜中都含有MgO,偏铝酸钠体系陶瓷膜中含有MgA l2O4、硅酸钠体系中含有Mg2S iO4,混合体系中则这两种物质都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液体系 镁合金 微弧氧化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组织结构及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9
11
作者 夏琦兴 姚忠平 +2 位作者 张亚军 李梁梁 姜兆华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16,82,共3页
为了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采用氢氧化钠-六偏磷酸钠-醋酸钙电解液,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AZ91D镁合金表面原位生长含有钙、磷的陶瓷膜,研究了醋酸钙浓度对陶瓷膜的厚度、表面粗糙度、形貌、成分、相组成及其在模拟体液中耐蚀性的影响。结果... 为了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采用氢氧化钠-六偏磷酸钠-醋酸钙电解液,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AZ91D镁合金表面原位生长含有钙、磷的陶瓷膜,研究了醋酸钙浓度对陶瓷膜的厚度、表面粗糙度、形貌、成分、相组成及其在模拟体液中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膜主要为MgO相,且含有Ca和P;膜层表面具有多孔结构;增加电解液中醋酸钙浓度,膜层变厚,粗糙度先增大后减小,Ca含量增多;陶瓷膜使镁合金的耐蚀性提高;电解液加入醋酸钙后,制得的膜层耐蚀性下降,含0.4 g/L醋酸钙的电解液制得的膜层的耐蚀性在含Ca膜层中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陶瓷膜 AZgID锾合金 耐腐蚀性能 醋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锂合金表面陶瓷膜的制备工艺及耐蚀性能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用军 李康 +2 位作者 姜兆华 姚忠平 张密林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3-136,共4页
在硅酸盐体系中,利用单相脉冲微弧氧化技术在Mg-5wt%Li合金表面原位生长陶瓷膜.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化学分析、盐水浸泡等方法研究了陶瓷膜的形貌特征、相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中生长的陶瓷膜主要含有Mg... 在硅酸盐体系中,利用单相脉冲微弧氧化技术在Mg-5wt%Li合金表面原位生长陶瓷膜.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化学分析、盐水浸泡等方法研究了陶瓷膜的形貌特征、相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中生长的陶瓷膜主要含有MgO相和少量的MgSiO3相,微弧氧化陶瓷膜试样与基体相比,耐点腐蚀性能显著提高,盐水浸泡过程中陶瓷膜主要发生严重腐蚀.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耐蚀膜层的制备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为电流密度2A/dm2、频率300Hz、占空比80%、处理时间2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陶瓷膜 点耐蚀 MG-LI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微弧氧化/空气喷涂复合膜层的耐盐雾腐蚀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亚军 姚忠平 +2 位作者 夏琦兴 齐素芳 姜兆华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5-27,3,共3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AZ31B镁合金的耐腐蚀性,在Na2SiO3电解液体系中,通过微弧氧化直流脉冲电源在其表面制备了微弧氧化膜,再在微弧氧化膜层上喷涂纳米陶瓷涂料层。利用盐雾腐蚀试验研究了微弧氧化/涂料复合膜层的耐腐蚀性,采用SEM、XRD等研... 为了进一步提高AZ31B镁合金的耐腐蚀性,在Na2SiO3电解液体系中,通过微弧氧化直流脉冲电源在其表面制备了微弧氧化膜,再在微弧氧化膜层上喷涂纳米陶瓷涂料层。利用盐雾腐蚀试验研究了微弧氧化/涂料复合膜层的耐腐蚀性,采用SEM、XRD等研究了复合膜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复合膜层表面均匀,其耐腐蚀性明显高于微弧氧化膜层,这是因为微弧氧化膜层表面较多较大的孔洞被涂料封闭所致;喷涂涂料不改变膜层的晶相组成,膜层晶相组成均为MgO和Mg2Si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空气喷涂 复合膜层 AZ31B镁合金 盐雾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封孔的稀土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耐蚀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贾方舟 孙国进 +3 位作者 张联英 姚忠平 李吉丹 孟令博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1,6,共3页
为提高Mg-10.0Gd-2.0Y-0.4Zr稀土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耐蚀性,对其进行了石蜡封孔,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分析微弧氧化膜的组成;利用测厚仪、扫描电镜(SEM)、润湿角测定仪测定封孔前后微弧氧化膜的厚度、形貌、亲水性;通过电... 为提高Mg-10.0Gd-2.0Y-0.4Zr稀土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耐蚀性,对其进行了石蜡封孔,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分析微弧氧化膜的组成;利用测厚仪、扫描电镜(SEM)、润湿角测定仪测定封孔前后微弧氧化膜的厚度、形貌、亲水性;通过电化学测试和盐雾试验评价了石蜡封孔前后膜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稀土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具有多孔结构,膜层包含MgO和Mg_2SiO_4 2种晶相物质;石蜡封孔后,膜的微孔完全被石蜡分子填充,表面憎水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经石蜡封孔处理后微弧氧化膜的耐蚀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石蜡封孔 稀土镁合金 亲水性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水热处理后的耐蚀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琦兴 张亚军 +4 位作者 贾方舟 姚忠平 杨宗屿 海洋 姜兆华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共4页
目前,对以微弧氧化与水热复合处理镁合金提高其耐蚀性能的研究不多。采用该复合处理技术在AZ31B镁合金上制备了含有钙、磷的复合陶瓷膜层;利用XRD、SEM和EDS表征了陶瓷膜层的组成、微观形貌及元素分布特点;利用Tafel技术评价了陶瓷膜层... 目前,对以微弧氧化与水热复合处理镁合金提高其耐蚀性能的研究不多。采用该复合处理技术在AZ31B镁合金上制备了含有钙、磷的复合陶瓷膜层;利用XRD、SEM和EDS表征了陶瓷膜层的组成、微观形貌及元素分布特点;利用Tafel技术评价了陶瓷膜层在模拟体液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微弧氧化陶瓷膜层具有多孔结构,晶相物质为氧化镁;水热处理后膜层厚度变化不大,但粗糙度增大,并在表面生成了含有钙、磷的沉积物;水热处理使陶瓷膜层的耐蚀性进一步提高,在水热温度为100℃时,膜层耐蚀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水热处理 复合陶瓷膜层 组成 结构 耐蚀性能 AZ31B镁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12铝合金锆酸盐体系微弧氧化膜的组构及耐磨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振东 沈巧香 +2 位作者 张剑 姜兆华 姚忠平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16,5-6,共4页
氧化锆膜性能优良,目前鲜见有关铝合金微弧氧化锆膜的报道。以K2ZrF6及NaH2PO2添加剂组成的电解液,在LY12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制备氧化锆陶瓷膜,分别采用S-4700型扫描电镜(SEM)、D/max-rB自动X射线衍射仪(XRD)、CTG-10电涡流测厚仪、HVS-... 氧化锆膜性能优良,目前鲜见有关铝合金微弧氧化锆膜的报道。以K2ZrF6及NaH2PO2添加剂组成的电解液,在LY12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制备氧化锆陶瓷膜,分别采用S-4700型扫描电镜(SEM)、D/max-rB自动X射线衍射仪(XRD)、CTG-10电涡流测厚仪、HVS-1000显微硬度计和WM-2005摩擦磨损仪分析了膜层的生长速率、形貌、相结构,探讨了膜的耐磨性能及摩擦学机理。结果表明:膜层主要由t-ZrO2,m-ZrO2,少量γ-Al2O3,KZr2(PO4)3组成,膜的硬度沿截面呈两侧低、中间高的状态分布;膜的厚度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呈线性增加;随着摩擦时间的延长,磨损率先下降后上升,摩擦系数先增大后减小;随着转速的增加,磨损率先下降后上升,摩擦系数先减小后趋于平稳;随着载荷的增加,磨损率上升,摩擦系数减小;膜具有黏着磨损的特征,随着摩擦时间的延长,黏着磨损减弱,脆性断裂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氧化锆 陶瓷膜 LY12铝合金 组织结构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相Mg-Li合金微弧氧化的成膜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丽萍 姚忠平 +1 位作者 徐用军 姜兆华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11,20,共4页
为了认识Mg-Li结构对其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影响,研究了纯α相、α+β双相及纯β相Mg-Li合金在Na2SiO3溶液中微弧氧化的成膜特点。采用ICP-AES测量了微弧氧化时基体中Li+的析出量;通过SEM,EDS,XRD等分析了陶瓷膜表面和截面形貌、元素分布... 为了认识Mg-Li结构对其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影响,研究了纯α相、α+β双相及纯β相Mg-Li合金在Na2SiO3溶液中微弧氧化的成膜特点。采用ICP-AES测量了微弧氧化时基体中Li+的析出量;通过SEM,EDS,XRD等分析了陶瓷膜表面和截面形貌、元素分布及其相组成;利用测厚仪测量了陶瓷膜的厚度。结果显示:β相基体中的Li在微弧氧化过程中的析出量超过α相和α+β相;α相击穿电压最低,最终槽压最大;α+β相膜层最为均匀,孔洞最少;陶瓷膜均由O,Na,Mg,Si 4种元素组成;α相膜层由MgO相组成,α+β相和β相膜层均由MgO和Mg2SiO4两相组成;α相基体表面膜层最厚,膜层厚度随时间都呈近似抛物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陶瓷膜 成膜特征 Α相 α+β双相 Β相 Mg—Li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12铝合金微弧氧化黑色陶瓷膜层组构及耐磨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振东 刘爱然 +1 位作者 孟婧 姚忠平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1-6,共6页
在多聚磷酸钠和三氧化铬组成的电解液体系中,采用微弧氧化方法在LY12铝合金表面制备黑色陶瓷膜.结果表明: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膜层颜色由浅至深最后形成均匀的黑色,厚度逐渐增加且趋于缓慢,硬度增大;膜层由致密层和疏松层构成,表面残留大... 在多聚磷酸钠和三氧化铬组成的电解液体系中,采用微弧氧化方法在LY12铝合金表面制备黑色陶瓷膜.结果表明: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膜层颜色由浅至深最后形成均匀的黑色,厚度逐渐增加且趋于缓慢,硬度增大;膜层由致密层和疏松层构成,表面残留大量未完全封闭的放电通道;膜层由大量的α-Al_2O_3及少量的γ-Al_2O_3组成,而在单一的多聚磷酸钠电解液中,膜层由γ-Al_2O_3组成,三氧化铬能促进γ-Al_2O_3向α-Al_2O_3转化和黑色膜层的形成.随三氧化铬浓度的增加,膜层磨损率上升后略有下降,摩擦系数下降后略有上升;随载荷和转数的增加,膜层磨损率升高,摩擦系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弧氧化 陶瓷膜 摩擦磨损 三氧化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700碳纤维复合材料与30CrMnSiA高强钢在NaCl溶液中的电偶腐蚀行为 被引量:4
19
作者 苏培博 吴晓宏 +1 位作者 姜兆华 姚忠平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0-32,5-6,共3页
为了探究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高强钢在相互接触时实际使用的可行性,将T700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30CrMnSiA高强钢置于NaCl溶液中进行电偶腐蚀,研究了温度、NaCl浓度、pH值对二者电偶腐蚀行为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法测试了二者在3.5%NaCl... 为了探究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高强钢在相互接触时实际使用的可行性,将T700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30CrMnSiA高强钢置于NaCl溶液中进行电偶腐蚀,研究了温度、NaCl浓度、pH值对二者电偶腐蚀行为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法测试了二者在3.5%NaCl溶液中的开位电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二者电偶腐蚀前后的形貌。结果表明:碳纤维与高强钢在NaCl溶液中接触时会发生严重的电偶腐蚀;温度、NaCl浓度及pH值对电偶电流有较大的影响;高强钢电偶腐蚀后,表面有一层暗红色的铁锈,腐蚀严重;随着腐蚀的进行,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表面树脂由于溶胀作用遭到剥离,碳纤维露出得越来越多,进一步加快了高强钢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偶腐蚀 T700碳纤维复合材料 30CrMnSiA高强钢 腐蚀行为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钛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热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鞠鹏飞 刘冠杰 +4 位作者 吴超 夏琦兴 苏培博 姜兆华 姚忠平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33,7-8,共4页
为了提高航空航天用钛合金的热防护性能,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热控涂层,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涂层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涂层的结构与组成;分别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为了提高航空航天用钛合金的热防护性能,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热控涂层,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涂层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涂层的结构与组成;分别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和便携式红外发射率仪评价了涂层的吸收率和发射率。结果表明:磷酸盐体系下制备的涂层表面宏观上呈黑色,微观上具备典型的多孔结构,主要由金红石相Ti O2和非晶态的P,Ti,Co等组成;增加电流密度和延长反应时间,均能提高涂层厚度和粗糙度,而添加剂浓度的改变对厚度和粗糙度影响不大;热控测试表明随着添加剂浓度增加、时间延长和电流密度增大,涂层的吸收率和发射率均呈升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微弧氧化 热控性能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