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列生成算法的高速铁路动车组运用调整优化
1
作者 李沁洋 彭其渊 +4 位作者 张永祥 李登辉 钟庆伟 冯涛 姚志洪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2期136-149,共14页
【背景】科学有效的动车组运用调整方法,能确保调整计划的质量,有利于在高速铁路区间完全中断情况下列车运行秩序的快速恢复。【目标】以列车停运惩罚、动车组运用计划偏离惩罚、动车所库存偏离惩罚以及动车组运行成本的加权和最小为优... 【背景】科学有效的动车组运用调整方法,能确保调整计划的质量,有利于在高速铁路区间完全中断情况下列车运行秩序的快速恢复。【目标】以列车停运惩罚、动车组运用计划偏离惩罚、动车所库存偏离惩罚以及动车组运行成本的加权和最小为优化目标。【方法】基于构建的动车组接续网络,采用停运列车、空驶、重联/分解、改变接续以及备用车启用等调整措施,考虑动车组检修、动车所容量以及动车所日终库存状态等实际约束,建立基于动车组单元路径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设计列生成算法求解。【数据】选取郑州局集团公司配属动车组运用数据,构造实际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所提模型和算法能高效求解不同区间、不同时长中断下的实际案例,且算法能最快在6 s内求解得到所有算例的最优调整方案,满足实时调度需要,可为现场调度员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动车组运用计划实时调整 列生成算法 动车组 区间完全中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交叉口综述:设计与管理
2
作者 蒋浩然 赵萤滢 +2 位作者 罗孝羚 姚志洪 蒋阳升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1期36-58,共23页
【背景】自主交叉口是智能网联环境下的新型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过车辆实时通信与协作取代交通信号灯,实现安全高效通行,被视为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的】为了探究自主交叉口的研究进展,从系统设计与交通管理两方面对相关研究... 【背景】自主交叉口是智能网联环境下的新型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过车辆实时通信与协作取代交通信号灯,实现安全高效通行,被视为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的】为了探究自主交叉口的研究进展,从系统设计与交通管理两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方法】首先,介绍了自主交叉口的空间布局及冲突构建方法。其次,归纳了研究中常用的简化假设,基于冲突构建方法与假设,总结了自主交叉口管理的系统架构与理论模型。此外,介绍了两类用于验证管理方法效果的评估手段。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潜在方向。【结果】自主交叉口的空间布局包括通信与规划区域、控制执行区域以及冲突区域,其中冲突区域可通过栅格法、冲突点法或冲突区域法进行构建。自主交叉口管理方法具有基于规则、优化、学习和博弈四种建模方式。为简化建模,研究常在车辆特性、通信特性、速度与车道管理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假设。除了仅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性自主交叉口管理外,扩展性研究包括混合交通环境下的交叉口管理、行人过街管理、多交叉口协同控制以及路网中交叉口的优化布局。自主交叉口管理在提升交叉口通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驾驶舒适性以及促进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显著成效。未来研究可在提升模型精确性、促进管理方法融合、增强测试环境真实性等方面进一步突破。【应用】本综述可为自主交叉口的设计、管理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自主交叉口 文献综述 设计与管理 网联自动驾驶汽车 无信号交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环境下信号交叉口车辆轨迹重构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涛 马玉琴 +2 位作者 刘梦 姚志洪 蒋阳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8-1157,共10页
车辆轨迹数据提供了大量的时空交通流信息,可用于各类交通研究.传统车辆轨迹模型多以人工驾驶环境为研究对象,普遍未考虑由常规车(RV)、网联人工驾驶车(CV)以及智能网联车(CAV)组成的混合交通流的影响.为解决该问题,构建智能网联环境下... 车辆轨迹数据提供了大量的时空交通流信息,可用于各类交通研究.传统车辆轨迹模型多以人工驾驶环境为研究对象,普遍未考虑由常规车(RV)、网联人工驾驶车(CV)以及智能网联车(CAV)组成的混合交通流的影响.为解决该问题,构建智能网联环境下信号交叉口全样本车辆轨迹重构模型.首先,介绍并分析智能网联环境下城市道路交叉口处车辆组成及排队通过情况;然后,构建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轨迹数量估计模型,并针对前后车的排队情况提出虚拟车的概念,用于估计不同车辆的交通状态;最后,设计数值仿真实验分析交通流密度和网联车渗透率对模型的影响,并基于NGSIM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轨迹重构模型的数量误差和位置误差均随着交通流密度和网联车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如交通流密度由20 veh/km增大至50 veh/km的过程中,模型数量误差和位置误差均呈现下降趋势,且最大误差分别不超过6.88%和8.02 m;与网联人工驾驶车渗透率相比,智能网联车的渗透率对模型结果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跟驰模型 交通波理论 智能网联车 混合交通流 信号交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速度服从混合PH分布的车队离散模型 被引量:11
4
作者 姚志洪 蒋阳升 +1 位作者 吴云霞 刘玉乔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3-140,160,共9页
车队离散模型被用来描述交叉口下游交通量分布与上游交通量分布之间的关系,为信号协调控制等提供理论支持,能否准确描述异质交通流特征,并具备解析解是评判模型效果的关键.为此,提出兼具通用性和解析性的截断混合位相型分布(TMPH)拟合... 车队离散模型被用来描述交叉口下游交通量分布与上游交通量分布之间的关系,为信号协调控制等提供理论支持,能否准确描述异质交通流特征,并具备解析解是评判模型效果的关键.为此,提出兼具通用性和解析性的截断混合位相型分布(TMPH)拟合车辆行程车速,推导基于车辆速度服从截断混合PH分布的混合车队流量离散模型.基于实际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截断混合位PH可以充分描述异质交通流状况下的车辆速度分布.通过将推导建立的混合车队离散模型与经典的Robertson流量模型、混合高斯模型和实际到达流量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解析解,能更准确地描述异质交通流的车队离散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队离散模型 截断混合PH分布 异质交通流 EM算法 信号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小时间粒度交通流预测模型 被引量:12
5
作者 姚志洪 蒋阳升 +2 位作者 韩鹏 罗孝羚 徐韬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解决传统车队离散模型基于概率分布假设和现有交通流预测时间粒度过大不能应用于自适应信号配时优化等问题.在车队离散模型的建模思路上,先分析了下游交叉口车辆到达与上游交叉口车辆离去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小时... 为解决传统车队离散模型基于概率分布假设和现有交通流预测时间粒度过大不能应用于自适应信号配时优化等问题.在车队离散模型的建模思路上,先分析了下游交叉口车辆到达与上游交叉口车辆离去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小时间粒度交通流预测模型.该模型以上游交叉口离去流量分布为输入,下游交叉口到达流量分布为输出,时间粒度为5 s.最后,通过实际调查数据标定模型参数并应用模型预测下游交叉口到达流量.结果表明,与Robertson模型相比,本文模型预测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交通流的变化特征,平均预测误差减少了8.3%.成果可用于信号配时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流预测 神经网络 车队离散 信号配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联网环境下的动态异质交通流车队离散模型 被引量:8
6
作者 姚志洪 蒋阳升 +1 位作者 王逸 陈彦如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传统的异质交通流车队离散模型参数估计基于历史数据,不能很好地反映交通流的动态变化特征.为解决这一问题,构建车联网环境下的动态异质交通流车队离散模型.首先,考虑到车联网环境下,车辆行程时间数据易于获得,可对模型的分布参数进行... 传统的异质交通流车队离散模型参数估计基于历史数据,不能很好地反映交通流的动态变化特征.为解决这一问题,构建车联网环境下的动态异质交通流车队离散模型.首先,考虑到车联网环境下,车辆行程时间数据易于获得,可对模型的分布参数进行动态估计;然后,基于动态分布参数,构建动态异质交通流车队模型;最后,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下游交叉口到达流量分布与上游交叉口离去流量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经典的Robertson车队离散模型相比,动态异质交通流车队离散模型对下游交叉口的到达车辆流量分布预测效果更好,平均预测均方根误差可减少26.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队离散模型 混合正态分布 异质交通流 车联网 行程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程时间服从混合高斯分布的车队离散模型 被引量:7
7
作者 姚志洪 蒋阳升 +2 位作者 赵斌 朱娟秀 罗孝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7-104,125,共9页
为充分描述异质交通流条件下的车队离散规律,为信号配时优化、公交优先控制提供理论基础.考虑异质交通流条件下车辆行程时间分布特点,采用混合高斯分布拟合车辆行程时间分布.基于此,从流量角度推导了异质交通流条件下车队流量离散模型.... 为充分描述异质交通流条件下的车队离散规律,为信号配时优化、公交优先控制提供理论基础.考虑异质交通流条件下车辆行程时间分布特点,采用混合高斯分布拟合车辆行程时间分布.基于此,从流量角度推导了异质交通流条件下车队流量离散模型.通过实际调查数据,分析了下游交叉口到达流率分布与上游交叉口离去流率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将本文模型与Robertson模型、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异质交通流条件下的车队离散规律,与Robertson模型相比,平均预测均方误差减少了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队离散模型 混合高斯分布 异质交通流 行程时间 信号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路协同环境下自适应信号配时优化模型 被引量:7
8
作者 姚志洪 蒋阳升 王逸 《工业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4,33,共8页
在车路协同环境下,车辆位置和速度等信息容易获得,为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提供了新的数据源。针对现有信号控制系统鲁棒性差,不能适应交通流实时变化特征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车路协同环境下交叉口自适应实时控制优化模型。该模型以交叉口... 在车路协同环境下,车辆位置和速度等信息容易获得,为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提供了新的数据源。针对现有信号控制系统鲁棒性差,不能适应交通流实时变化特征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车路协同环境下交叉口自适应实时控制优化模型。该模型以交叉口车均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相位绿灯时长为约束条件,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实现了对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的实时优化。最后,通过调查数据并设计仿真实验,证明了文中模型比感应控制效果更好,车辆平均延误减少了30%,同时能够保证交叉口各个转向的车均延误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自适应信号控制 遗传算法 车路协同 交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自动驾驶的混合交通流路段阻抗函数 被引量:15
9
作者 姚志洪 郝慧君 +2 位作者 巫雪梅 赵斌 蒋阳升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1年第4期1-12,共12页
为解决未来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的规划设计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自动驾驶车与人工驾驶车混合交通流路段阻抗函数模型。首先,分析了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的设置对混合交通流中车辆跟驰模式的影响;其次,在此基础上,引入微观跟驰驾驶模型,推导了不... 为解决未来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的规划设计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自动驾驶车与人工驾驶车混合交通流路段阻抗函数模型。首先,分析了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的设置对混合交通流中车辆跟驰模式的影响;其次,在此基础上,引入微观跟驰驾驶模型,推导了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条件下的路段通行能力函数,分析了自动驾驶车辆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然后,将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引入经典的BPR函数,推导了考虑自动驾驶的混合交通流路段阻抗函数模型;最后,设计了数值实验讨论了自由流速度(自由流行程时间)、自动驾驶车辆的渗透率和安全车头时距对路段阻抗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路段流量较小时,自动驾驶车辆的引入对路段阻抗行程时间的影响较小;(2)当自动驾驶车的渗透率为30%时,设置自动驾驶专用车道对行程时间的改善最为明显;(3)当流量较小时,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对路段阻抗行程时间的影响较小,而随着路段流量的增大,自由流速度和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将共同决定路段的行程时间。相关成果可为未来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的规划与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阻抗函数 通行能力 混合交通流 自动驾驶专用道 跟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obertson模型的异质交通流车队离散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姚志洪 蒋阳升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6-72,共7页
为充分描述异质交通流条件下的车队离散规律,为信号协调控制提供理论基础,结合异质交通流条件下的车流特征和Robertson模型计算速度快的优点,对多股交通流分别建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异质交通流车队流量离散模型.通过实际调查数据,分析... 为充分描述异质交通流条件下的车队离散规律,为信号协调控制提供理论基础,结合异质交通流条件下的车流特征和Robertson模型计算速度快的优点,对多股交通流分别建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异质交通流车队流量离散模型.通过实际调查数据,分析下游交叉口到达流率分布与上游交叉口离去流率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将本文模型和Robertson模型与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Robertson模型相比,本文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异质交通流条件下的车队离散规律,平均预测均方误差减少了8.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队离散模型 异质交通流 行程时间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ML树形结构在DICOM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志洪 潘敏慧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83-87,共5页
为了提高DICOM的共享性,作者在SPIE 2005上提出了将XML引入DICOM的设想,以增加DICOM文件的可读性和扩展性。在此基础上,对DICOM的数据结构进行了改进.即用树形多层结构代替原来的一维线性结构.从而使DICOM 的信息对象、数据元素之间... 为了提高DICOM的共享性,作者在SPIE 2005上提出了将XML引入DICOM的设想,以增加DICOM文件的可读性和扩展性。在此基础上,对DICOM的数据结构进行了改进.即用树形多层结构代替原来的一维线性结构.从而使DICOM 的信息对象、数据元素之间的嵌套、依赖关系更加清晰.浏览DICOM图像文件更加方便、简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OM 数据结构 XML PA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联网环境下的动态Robertson车队离散模型
12
作者 姚志洪 蒋阳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5-391,共7页
传统Robertson车队离散模型参数估计是基于历史数据,不能很好地反映交通流的动态变化特征,为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车联网环境下的动态Robertson车队离散模型.考虑到车联网环境下车辆的行程时间数据易于获得,基于此可对Robertson模型的相... 传统Robertson车队离散模型参数估计是基于历史数据,不能很好地反映交通流的动态变化特征,为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车联网环境下的动态Robertson车队离散模型.考虑到车联网环境下车辆的行程时间数据易于获得,基于此可对Robertson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实时动态估计建立动态Robertson车队流量离散模型.通过实际调查数据,分析了上游交叉口车辆离去流率与下游交叉口车辆到达流率的关系,并将文中模型与静态Robertson模型、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文中动态模型更能反映交通流的车队离散规律,与静态Robertson模型相比,平均预测均方误差减少了30.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联网 车队离散 动态参数 信号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车环境下异质交通流稳定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0
13
作者 蒋阳升 胡蓉 +2 位作者 姚志洪 吴培财 罗孝羚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3,共7页
针对未来道路上由人工驾驶车辆(Human Driven Vehicles,HDVs)和智能网联车(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s,ICVs)所组成的异质交通流,对其稳定性与安全性进行研究.首先,利用全速度差模型(Full Velocity Difference,FVD)和协同自适... 针对未来道路上由人工驾驶车辆(Human Driven Vehicles,HDVs)和智能网联车(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s,ICVs)所组成的异质交通流,对其稳定性与安全性进行研究.首先,利用全速度差模型(Full Velocity Difference,FVD)和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模型(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分别描述人工驾驶车辆和智能网联车的跟驰特性.然后,通过分析不同智能网联车渗透率下异质交通流的线性稳定性,得出其稳定性条件.最后,采用数值仿真实验进行验证,选取多项安全指标评估了不同渗透率下异质交通流的安全性.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的增加,交通流的车速离散程度减小,即表示安全性能提高;安全指标降低比例减少,即表示交通安全风险降低.因此,智能网联车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交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智能网联车 稳定性 安全性 跟驰模型 异质交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跟驰特性的智能网联车混合交通流轨迹重构 被引量:7
14
作者 蒋阳升 刘梦 +2 位作者 王思琛 高宽 姚志洪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35-1142,F0002,共9页
车辆轨迹数据蕴含着丰富的时空交通信息,是交通状态估计的基础数据之一.为解决现有数据采集环境难以获得全样本车辆轨迹的问题,面向智能网联环境,构建了混合交通流全样本车辆轨迹重构模型.首先,分析了智能网联环境下混合交通流的车辆构... 车辆轨迹数据蕴含着丰富的时空交通信息,是交通状态估计的基础数据之一.为解决现有数据采集环境难以获得全样本车辆轨迹的问题,面向智能网联环境,构建了混合交通流全样本车辆轨迹重构模型.首先,分析了智能网联环境下混合交通流的车辆构成及其轨迹数据采集环境;然后,提出了基于智能驾驶员跟驰模型的车辆轨迹重构模型,实现了对插入轨迹数量、轨迹位置和速度等参数的估计;最后,设计仿真试验验证了模型在不同交通流密度和智能网联车(connected automated vehicle,CAV)渗透率条件下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CAV和网联人工驾驶车(connected vehicle,CV)的渗透率为8%和20%时,该车辆轨迹重构模型在不同交通流密度下均能重构84%以上的车辆轨迹;重构轨迹准确性随着CAV和CV渗透率的增加而提高;当交通密度为70辆/km,且CAV渗透率仅为4%的情况下,模型也能重构82%的车辆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跟驰模型 智能网联车 混合交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交叉口排队长度实时估计模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蒋阳升 高宽 +2 位作者 刘梦 王思琛 姚志洪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50,共7页
为解决现有排队长度估计方法不能对排队长度进行实时秒级估计的问题,本文采用车联网实时数据,构建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实时排队长度估计模型。首先,以当前时刻加入和离开排队队列的车辆数为输入变量构建状态转移方程,以当前排队网联车的数... 为解决现有排队长度估计方法不能对排队长度进行实时秒级估计的问题,本文采用车联网实时数据,构建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实时排队长度估计模型。首先,以当前时刻加入和离开排队队列的车辆数为输入变量构建状态转移方程,以当前排队网联车的数量和渗透率构建观测方程;其次,采用回归模型估计状态转移方程和观测方程的噪声协方差矩阵;然后,提出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估计排队长度的流程算法和模型性能评价指标;最后,基于实际数据构建仿真环境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网联车渗透率为30%时,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均方根误差(RMSE)的平均值分别为1.6辆,20.9%和2.5辆;当渗透率大于20%时,与基准方法相比,本文模型估计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队列长度 卡尔曼滤波 网联车 渗透率 VISSIM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轨道交通突发客流拥堵消散演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蒋阳升 刘纹滔 姚志洪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1-127,共7页
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在突发客流条件下能够安全高效运营,本文基于元胞自动机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突发客流拥堵传播模型.分析突发客流量拥堵传播过程,采用状态参数集反映车站拥挤程度的多样化差异,定义更为准确合理的客流量元胞自动... 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在突发客流条件下能够安全高效运营,本文基于元胞自动机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突发客流拥堵传播模型.分析突发客流量拥堵传播过程,采用状态参数集反映车站拥挤程度的多样化差异,定义更为准确合理的客流量元胞自动机演化规则.以成都市轨道交通部分线网为例,仿真设置不同量值的突发客流,研究线网客流状态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突发客流量增加,客流状态从区域拥堵演化至线拥堵的速度减缓,从线拥堵演化至点拥堵的速度保持不变或略有加快.此外,大量突发客流会引起拥堵消散速度的减缓,造成更大时空范围的区域性拥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拥堵消散 元胞自动机 突发客流 模型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车辆尾气污染暴露的系统网络优化模型 被引量:3
17
作者 谭宇 严余松 +2 位作者 孙湛博 户佐安 姚志洪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3-139,共7页
为缓解车辆尾气排放对出行者造成的影响,为交通规划与管理部门提供一种新的规划思路,从交通管理者的角度,以出行者为研究对象,集成高斯扩散模型,建立了考虑尾气污染暴露的系统网络优化模型.利用Matlab和MINOS对非线性模型进行求解,并通... 为缓解车辆尾气排放对出行者造成的影响,为交通规划与管理部门提供一种新的规划思路,从交通管理者的角度,以出行者为研究对象,集成高斯扩散模型,建立了考虑尾气污染暴露的系统网络优化模型.利用Matlab和MINOS对非线性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以牺牲系统小部分行驶时间为代价(+10.45%),有效地降低路网中的尾气污染暴露(-41.13%).通过分析比较,系统行驶时间与系统尾气污染暴露之间存在Pareto优化,即决策者可根据规划目的权衡缓解交通拥堵与减少尾气暴露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系统网络优化 高斯扩散模型 车辆尾气污染暴露 PARETO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混合交通流稳定性解析方法综述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阳升 顾秋凡 姚志洪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7-940,共14页
交通流稳定性分析是研究交通拥堵形成机理、车队队列控制的基础,面向智能网联环境下的混合交通流队列线性稳定性分析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根据受到的扰动大小和范围,介绍了线性稳定性、非线性稳定性、局部稳定性和队列稳定性的相关概... 交通流稳定性分析是研究交通拥堵形成机理、车队队列控制的基础,面向智能网联环境下的混合交通流队列线性稳定性分析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根据受到的扰动大小和范围,介绍了线性稳定性、非线性稳定性、局部稳定性和队列稳定性的相关概念,并指出了交通流队列稳定性的基本判别准则.基于控制理论,回顾了交通流车队队列线性稳定性条件的经典解析方法,其中,特征方程法评估了交通流内部扰动的增长速度,传递函数法依托于拉普拉斯变换构建了扰动的传递关系.从经典跟驰模型、考虑时延的跟驰模型和考虑多前车驾驶信息反馈的跟驰模型出发,系统分析并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于混合交通流稳定性问题的研究现状,同时回顾了交通流稳定性理论研究在车队队列控制等方面的实验和工程应用.最后,展望了混合交通流稳定性分析领域的研究前景,指出了在后车跟驰行为、智能网联汽车的交互协同、复杂混合交通流等几个方面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混合交通流 队列稳定性 跟驰模型 控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图象分析仪定量评价牙科及医用金属材料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彩霞 叶莉明 +4 位作者 陈世浩 励永明 姚志洪 张佩蒂 陈瑞珍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1年第2期108-109,112,F003,共4页
前言观察组织细胞受损的程度,常规的方法是经过切片后用H.E.染色,在光镜下通过肉眼对变性,坏死及其它异常的细胞进行计数,加以评价。这种方法不但化费时间,且准确性不高。
关键词 牙科材料 毒性 细胞图象 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自动驾驶场景多换道需求下的主动间隙适配和换道序列规划 被引量:8
20
作者 祁宏生 应雨燕 +1 位作者 林俊山 姚志洪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1年第4期36-51,共16页
为解决城市道路拥挤状态下车辆可行换道间隙少、换道时间长,进而导致停车等待、堵塞后续车流等问题,本文基于智能网联环境下车辆之间的交互协同,提出了一种混合自动驾驶场景多换道需求下的主动间隙适配和换道序列规划模型。首先,采用多... 为解决城市道路拥挤状态下车辆可行换道间隙少、换道时间长,进而导致停车等待、堵塞后续车流等问题,本文基于智能网联环境下车辆之间的交互协同,提出了一种混合自动驾驶场景多换道需求下的主动间隙适配和换道序列规划模型。首先,采用多项式和三角函数分别描述了换道过程中的空间轨迹和速度曲线,得出了换道间隙可行性判别依据。在此基础上,构造了换道启动可行状态集合,并构建了单个换道请求下的间隙适配和协同换道的最优控制模型。然后,考虑多换道需求,构建了主动间隙适配和换道序列规划模型,对换道序列进行整体优化。最后,设计了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模型可对多换道需求进行时空优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够降低换道行为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且适用于不同的交通需求,模型可提升24%的道路通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智能网联车辆 换道 轨迹规划 间隙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