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置式薄层色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联用基底的制备及在有机反应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卢贝贝 张晨杰 +1 位作者 徐敏敏 姚建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4,共7页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因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可无损原位检测等优点,已发展成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分析技术,但通常混合体系的SERS快速检测仍然存在巨大的技术挑战.本文采用液-液两相界面自组装法制备了大面积和高均匀性的Au@SiO_(2)单...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因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可无损原位检测等优点,已发展成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分析技术,但通常混合体系的SERS快速检测仍然存在巨大的技术挑战.本文采用液-液两相界面自组装法制备了大面积和高均匀性的Au@SiO_(2)单层膜SERS基底,结合薄层色谱(TLC),构建了新型TLC-SERS联用技术,将TLC的快速分离和SERS的高灵敏检测有机结合,克服了混合体系检测中分离叠加光谱和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困难.系统研究了内置Au@SiO_(2)单层膜SERS基底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解决了以往TLC-SERS联用技术中分离斑点二次扩散和硅胶背景干扰等问题.通过新型TLC-SERS联用技术,实现了模型反应苯硼酸和3-溴吡啶的Suzuki偶联反应过程的监测,以及分离鉴定无标准样品的未知烯烃加成反应产物.结果表明,通过SERS对TLC分离后的斑点所含物质进行结构分析,对分离后出现斑点重叠而难以区分的样品进行成像技术分析,获得相对应物种的信息.该新型联用技术可为解决众多难以分离鉴定的有机化学反应混合产物的难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色谱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联用技术 Au@SiO_(2) 有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控型粒子冲击钻井系统研制与现场试验
2
作者 姚建林 黄伟 郑凯中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92,共7页
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常规钻井技术在钻遇石英砂岩、燧石、高硅质砂岩、黄铁矿和火成岩等难钻地层时,面临“钻速慢、进尺短”的钻井瓶颈。为此,基于粒子高频冲击破岩原理,借鉴高层建筑混凝土配浆-注浆和常压混凝土储存方法,设计了双... 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常规钻井技术在钻遇石英砂岩、燧石、高硅质砂岩、黄铁矿和火成岩等难钻地层时,面临“钻速慢、进尺短”的钻井瓶颈。为此,基于粒子高频冲击破岩原理,借鉴高层建筑混凝土配浆-注浆和常压混凝土储存方法,设计了双活塞换向机构、防粒子沉淀物料罐、动态回收储存装置、高效分离装置和2D/3D自动化监控系统,研制了1套自控型粒子冲击钻井系统,并在江沙X1井对其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粒子回收率达到98.7%,平均机械钻速15 m/h,与邻井同地层螺杆配PDC钻头钻进方式相比平均机械钻速提高1.52倍。所得结论可为深层及复杂坚硬地层钻井提速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冲击钻井系统 破岩原理 系统功率 密封组件 机械钻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纳米粒子二聚体-Au片耦合体系“热点”的尺寸效应
3
作者 曾自强 张晨杰 +1 位作者 徐敏敏 姚建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37,共8页
表面增强光谱“热点”效应一直是相关领域广受关注的主题,其中与尺寸和激发波长相关的动态“热点”转移效应的可控性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利用有限元法(FEM)对Au纳米粒子球二聚体-Au片耦合体系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激发波长和纳米... 表面增强光谱“热点”效应一直是相关领域广受关注的主题,其中与尺寸和激发波长相关的动态“热点”转移效应的可控性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利用有限元法(FEM)对Au纳米粒子球二聚体-Au片耦合体系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激发波长和纳米粒子尺寸对体系不同间隙处电磁场增强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所拥有的两种等离激元共振模式的分离和位置与纳米尺寸密切相关,并且影响该耦合体系的“热点”分布.当纳米粒子尺寸为30 nm,激发波长范围为450~535 nm和670~950 nm时,两种等离激元共振模式以协同效应为主,“热点”主要存在于粒子与粒子间隙;随着纳米粒子球尺寸增加至85~105 nm,激发波长范围分别为670~695nm和725~755 nm时,两种等离激元共振模式之间开始出现竞争效应,发现“热点”由粒子与粒子间隙处转移至粒子与金片间隙处.该研究结果为“热点”转移调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点” 表面等离极化激元 金纳米粒子二聚体 竞争效应 转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PMBA脱羧反应及界面水影响的电化学SERS研究
4
作者 秦海敬 贺乾军 +2 位作者 徐敏敏 袁亚仙 姚建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5,共7页
基于气-液界面自组装法和转移技术制备了负载Au纳米粒子单层膜的玻碳电极(Au MLF@GC),并将其用于离子液体-电化学体系界面过程现场的研究.以对巯基苯甲酸(PMBA)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催化脱羧生成苯硫酚(TP)反应为探针,采用电化学-表... 基于气-液界面自组装法和转移技术制备了负载Au纳米粒子单层膜的玻碳电极(Au MLF@GC),并将其用于离子液体-电化学体系界面过程现场的研究.以对巯基苯甲酸(PMBA)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催化脱羧生成苯硫酚(TP)反应为探针,采用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通过电位阶跃法研究了其在离子液体体系中的反应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亲水性离子液体[BMIm]BF_(4)/Au MLF@GC的零电荷电位(pzc)为−0.95 V,PMBA脱羧反应仅在pzc以正区间发生;通过SERS谱峰强度变化以二级反应拟合获得该反应的速率常数,发现其反应速率常数的对数与阶跃后电位呈线性关系;随着体系外加水的含量(摩尔分数)由0增至0.001和0.003,阶跃后发生脱羧反应的起始电位负移,且同一阶跃电位下反应速率常数随着外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电化学 脱羧反应速率常数 零电荷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钻井斜直井眼中钻柱的动力学特性及失效机理 被引量:12
5
作者 姚建林 狄勤丰 +1 位作者 胡以宝 邹海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3-67,共5页
钻柱涡动是钻柱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有限元方法,仿真了空气钻井时斜直井眼中带牙轮钻头钻柱的动力学特性,比较了空气钻井和钻井液钻井条件下钻柱的涡动、变形以及动态应力状况,探讨了空气钻井钻柱失效的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钻柱... 钻柱涡动是钻柱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有限元方法,仿真了空气钻井时斜直井眼中带牙轮钻头钻柱的动力学特性,比较了空气钻井和钻井液钻井条件下钻柱的涡动、变形以及动态应力状况,探讨了空气钻井钻柱失效的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钻柱在不同时刻的动态应力与静力学条件下计算的结果有宏观上的一致性,空气钻井时钻柱的应力波动较钻井液钻井的要大,钻柱涡动更加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钻井 钻井液钻井 动力学特性 疲劳失效 钻柱 涡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和金纳米线阵列上SCN-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被引量:5
6
作者 姚建林 潘谷平 +6 位作者 薛宽宏 谢泳 汤儆 任斌 孙冬梅 毛秉伟 田中群 《电化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71-376,共6页
Two_dimensional arrays of Cu and Au nanowires have been fabricated by template synthesis method, using the anodic aluminum oxidation films as the template. The morphology of the nanowire array was monitored by atomic ... Two_dimensional arrays of Cu and Au nanowires have been fabricated by template synthesis method, using the anodic aluminum oxidation films as the template. The morphology of the nanowire array was monitor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in the dissolution processes of the alumina film. Based on the probe molecule strategy, the spectral feature of SCN - adsorbed at the Cu and Au nanowire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s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R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intensity of the SERS bands depends on the length of the exposed nanowires. The C≡N stretching vibration frequency (ν CN ) of SCN - up_shift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iameter of the nanowires in the range of 15 nm to 50 nm. This interesting phenomenon is briefly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阵列 硫氰根 SERS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独立缓冲结构的PDC—牙轮复合钻头研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迎新 牛世伟 +4 位作者 陈炼 李枝林 任海涛 姚建林 杨燕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04,共9页
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难钻地层钻井效率低、钻头寿命短是影响深井、超深井钻井周期和成本的瓶颈问题。钻头工作过程中切削结构轮流与井壁接触而产生的多边形效应是导致钻头不稳定工作、切削齿冲击失效的主要因素。为提高钻头工作稳定性,... 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难钻地层钻井效率低、钻头寿命短是影响深井、超深井钻井周期和成本的瓶颈问题。钻头工作过程中切削结构轮流与井壁接触而产生的多边形效应是导致钻头不稳定工作、切削齿冲击失效的主要因素。为提高钻头工作稳定性,提出了具有独立缓冲结构的PDC—牙轮复合钻头新结构,并针对四川盆地茅口组Ø311.2 mm井段常规PDC钻头冲击失效严重的问题,设计了3+3+3型(3个主刀翼、3个牙轮以及3个独立缓冲刀翼)的独立缓冲结构复合钻头,开展了全尺寸钻头室内钻进对比实验,并在川渝页岩气区块茅口组—栖霞组地层进行了实钻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独立缓冲结构复合钻头在常规复合钻头的牙轮切削结构和固定切削结构之间的空隙部位增设独立缓冲刀翼,有效缓解了多边形效应,对PDC齿形成很好的缓冲保护,同时分担了过大的钻压,限制了切削齿吃入深度,进而防止了钻头产生粘滑振动;②独立缓冲结构复合钻头钻压和扭矩波动小,扭矩为PDC钻头的1/5;③独立缓冲结构复合钻头取得了单只钻头进尺170 m的记录,比邻井同层位单只PDC钻头最高进尺提高了73.5%。结论认为,独立缓冲刀翼对提高钻头的稳定性起到了关键作用,不仅提高了钻头寿命,而且有效提高了复杂难钻地层及复杂结构井的综合钻井时效,有效降低了油气勘探开发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钻头 独立缓冲 多边形效应 钻头稳定性 钻井提速 硬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钻井中颗粒对排气管的冲蚀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姚建林 狄勤丰 +1 位作者 王文昌 胡以宝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15,124,共3页
空气钻井中,携带岩屑颗粒的高速气体对管柱、尤其对地面的排气弯管会造成严重的冲蚀。利用CFD软件计算了90°弯角的排气管中气体的压力和速度分布,仿真了弯管中颗粒的运移轨迹,对比了不同弯角下颗粒对排气管的冲蚀速率,定性地分析... 空气钻井中,携带岩屑颗粒的高速气体对管柱、尤其对地面的排气弯管会造成严重的冲蚀。利用CFD软件计算了90°弯角的排气管中气体的压力和速度分布,仿真了弯管中颗粒的运移轨迹,对比了不同弯角下颗粒对排气管的冲蚀速率,定性地分析了岩屑颗粒对排气管的冲蚀规律。结果表明,在弯管外侧壁面的气体压力明显大于弯管内侧壁面,速度则体现相反规律;弯管外侧是最易发生冲蚀的位置;颗粒对弯管的冲蚀速率是随着弯角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在不同的弯角范围内,冲蚀速率的变化趋势不同,在20°~40°范围内冲蚀速率变化较缓慢,在100°~140°范围内冲蚀速率变化速度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管 冲蚀速率 岩屑颗粒 空气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水平井中钻柱冲蚀模型与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姚建林 狄勤丰 +1 位作者 王文昌 胡以宝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17,共3页
空气钻水平井中,水平段携岩是一技术问题,但携带岩屑颗粒的高速气体对水平段钻柱的冲蚀也非常引人关注。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计算了给定偏心距条件下水平井水平段环空中气体的速度分布和环空中岩屑的运移轨迹。通过分析了岩屑... 空气钻水平井中,水平段携岩是一技术问题,但携带岩屑颗粒的高速气体对水平段钻柱的冲蚀也非常引人关注。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计算了给定偏心距条件下水平井水平段环空中气体的速度分布和环空中岩屑的运移轨迹。通过分析了岩屑对钻柱及下井壁的冲蚀,给出不同偏心距下岩屑对钻柱的冲蚀速率,从而定性上得到岩屑颗粒对钻柱的冲蚀规律。结果表明,大环空中空气流速随着计算段长度的增大而增大,小环空中则呈现相反的规律;小部分岩屑将滞留在小环空中;岩屑对钻柱的冲蚀速率随着偏心距的增大而增大,而且偏心距在0.04m~0.06m范围内冲蚀速率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钻井 水平段 偏心距 冲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纳米线电极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行为及其对乙醇的电化学氧化催化作用 被引量:33
10
作者 孔景临 薛宽宏 +5 位作者 何春建 邵颖 陈巧玲 姚建林 谢泳 田中群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2-465,共4页
以铝在磷酸介质中形成的多孔氧化铝膜为模板 ,采用交流电沉积结合化学镀的方法制得镍纳米线电极 .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电极形貌 .循环伏安实验表明 ,在碱性溶液中镍纳米线电极较之本体电极具有高得多的氧化还原峰电流... 以铝在磷酸介质中形成的多孔氧化铝膜为模板 ,采用交流电沉积结合化学镀的方法制得镍纳米线电极 .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电极形貌 .循环伏安实验表明 ,在碱性溶液中镍纳米线电极较之本体电极具有高得多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密度和还原电量 ,而且前者对乙醇的电化学氧化具有高的催化活性 ,显示镍纳米线电极具有应用于镍的二次电池和有关有机电合成的良好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 镍电极 乙醇 电催化 电化学氧化 电化学氧化还原 直接乙醇氧化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钻具组合动力学模型及涡动特性仿真 被引量:12
11
作者 狄勤丰 王文昌 +3 位作者 姚永汉 朱卫平 姚建林 胡以宝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56,共4页
根据转子动力学理论,把底部钻具组合(BHA)简化成Jeffcott转子模型,同时考虑不同钻压形式对BHA的作用建立BHA的动力学模型,并对BHA的动力学特性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钻压的形式只影响恢复力项,对动力学模型的一般形式无影响;在不同钻... 根据转子动力学理论,把底部钻具组合(BHA)简化成Jeffcott转子模型,同时考虑不同钻压形式对BHA的作用建立BHA的动力学模型,并对BHA的动力学特性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钻压的形式只影响恢复力项,对动力学模型的一般形式无影响;在不同钻压形式的作用下,BHA的动力学特性总体上保持一致;钻压为常数时BHA主要体现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波动后转为规则向后涡动的特性,钻压为波动值时底部钻具组合也主要体现为向后涡动的特性,但BHA更容易贴着井壁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部钻具组合 钻压 涡动特征 转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重金属离子检测 被引量:12
12
作者 袁亚仙 马君银 +2 位作者 王梅 姚建林 顾仁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40-2143,共4页
以对巯基苯甲酸为拉曼标记和自组装修饰分子,在光亮金基底上修饰后作为检测基底,在金纳米粒子表面修饰后获得具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信号的标记金溶胶.修饰的基底及纳米离子通过重金属离子与羧基端的配位而发生相互作用,最终形成“金属基... 以对巯基苯甲酸为拉曼标记和自组装修饰分子,在光亮金基底上修饰后作为检测基底,在金纳米粒子表面修饰后获得具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信号的标记金溶胶.修饰的基底及纳米离子通过重金属离子与羧基端的配位而发生相互作用,最终形成“金属基底-对巯基苯甲酸/重金属离子/对巯基苯甲酸-金属纳米颗粒”的三明治结构.采用扫描电镜表征纳米粒子的组装及以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表面标记分子的信号,以此实现重金属离子的检测.以强螯合剂EDTA溶液淋洗三明治结构,使重金属离子与金属基底以及纳米颗粒上的羧基的配位作用断裂,获得可再次利用的修饰金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离子 对巯基苯甲酸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金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井抽油杆柱空间形态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10
13
作者 狄勤丰 王文昌 +1 位作者 胡以宝 姚建林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75,共4页
以曲率半径法描述井眼轨迹的空间形态,从空间杆单元入手,建立细长杆的有限元模型,并考虑井眼轨迹多支点的几何约束,以迭代法循环求解每一结点抽油杆柱的空间载荷及变形,再结合细长杆的屈曲模型,分析比较不同位置安放扶正器后抽油杆柱空... 以曲率半径法描述井眼轨迹的空间形态,从空间杆单元入手,建立细长杆的有限元模型,并考虑井眼轨迹多支点的几何约束,以迭代法循环求解每一结点抽油杆柱的空间载荷及变形,再结合细长杆的屈曲模型,分析比较不同位置安放扶正器后抽油杆柱空间构形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计算实际井眼轨迹中抽油杆柱的三维受力及变形屈曲状态,能够判断扶正器安放的合理性,掌握杆柱的工作状况,预测杆/管偏磨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杆柱 计算方法 空间形态 径向位移 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钻井钻柱失效机理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邹海洋 狄勤丰 +1 位作者 姚建林 胡以宝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58,共4页
川东北地区气体钻井中钻柱失效情况的统计资料表明,钻柱失效主要表现为磨损和断裂,分析可知,气体钻井时钻柱失效严重除与高速岩屑的冲蚀、井壁岩石的磨损、酸性介质环境的腐蚀有关外,还与钻柱承受更为复杂的动态应力密切相关。动力学分... 川东北地区气体钻井中钻柱失效情况的统计资料表明,钻柱失效主要表现为磨损和断裂,分析可知,气体钻井时钻柱失效严重除与高速岩屑的冲蚀、井壁岩石的磨损、酸性介质环境的腐蚀有关外,还与钻柱承受更为复杂的动态应力密切相关。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与钻井液钻井相比,气体钻井时钻柱的动态应力明显增大,动态应力的变化幅度和变化频率也明显提高,这是造成钻柱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防治气体钻井钻柱失效应切实重视钻柱动态应力的控制,目前条件下,加强钻柱的探伤工作,确保入井钻柱的抗疲劳破坏能力和使用减振工具是较为有效的预防钻柱失效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钻柱损坏 钻柱应力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SiO_2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被引量:14
15
作者 范晓敏 邹文君 +1 位作者 顾仁敖 姚建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0-134,共5页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金溶胶,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作催化剂,制备以金为核,二氧化硅为壳的核壳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可以通过柠檬酸钠和氯金酸的比例控制,通过调节TEOS的量和反应的时间可以控制二氧化硅壳层的厚...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金溶胶,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作催化剂,制备以金为核,二氧化硅为壳的核壳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可以通过柠檬酸钠和氯金酸的比例控制,通过调节TEOS的量和反应的时间可以控制二氧化硅壳层的厚度.以苯硫酚为探针分子研究了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与二氧化硅壳层厚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内核电磁场增强效应随着二氧化硅壳层厚度的增加逐渐减弱,且其衰减速度比具有相同尺度的双金属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慢.此外,探针分子主要以物理作用吸附在二氧化硅的表面,可通过洗涤方法将探针分子除去,从而可使该复合结构基底用于循环SERS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iO2核壳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电磁场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银电极/乙腈界面微量水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4
16
作者 顾仁敖 孙玉华 +3 位作者 曹佩根 姚建林 任斌 田中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960-1964,共5页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研究了含微量水的乙腈溶液中银电极 /乙腈界面水分子的吸附行为 ,详细考察了随电极电位的改变及微量水浓度对其的影响 .研究表明 ,银电极双电层中存在多种吸附模式下的水分子结构 .在较正电位下 ,水分子主要与...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研究了含微量水的乙腈溶液中银电极 /乙腈界面水分子的吸附行为 ,详细考察了随电极电位的改变及微量水浓度对其的影响 .研究表明 ,银电极双电层中存在多种吸附模式下的水分子结构 .在较正电位下 ,水分子主要与乙腈形成弱的氢键共吸附于电极表面上 ,ν(O— H)伸缩振动出现在3 487cm- 1左右 ,一定范围内增加体相水的浓度对其影响较小 ;在较负电位下 ,随着乙腈解离反应的进行 ,水分子转为与表面配合物 [Ag(CN) n]( n- 1 ) - 作用而共吸附于电极表面 ,其有序性地增加导致 ν(O— H)频率出现在更高的波数 3 5 83 cm- 1 .增加水的浓度加强了界面水分子间的氢键作用 ,致使 ν(O— H)红移 ;在极负电位下 ,水分子发生解离 ,ν(O— H)的振动主要来自 Li OH微晶 ,其波数为 3 665 cm- 1 .随着体相水含量的增加 ,电极表面进一步形成水合 Li OH· H2 O,特征 ν(O— H)的波数为 3 5 63 cm-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银电极 界面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非水体系 乙腈 解离吸附 微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钻具组合的涡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姚永汉 狄勤丰 +3 位作者 朱卫平 胡以宝 王文昌 姚建林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88,共5页
编制了井底钻具组合动力学特性的模拟程序,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结果对比表明,所编模拟程序的模拟结果正确。利用井底钻具组合动力学特性的模拟程序模拟了钻铤形心的径向速度、径向加速度、涡动加速度、涡动速度功率谱以及相图,较全面地... 编制了井底钻具组合动力学特性的模拟程序,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结果对比表明,所编模拟程序的模拟结果正确。利用井底钻具组合动力学特性的模拟程序模拟了钻铤形心的径向速度、径向加速度、涡动加速度、涡动速度功率谱以及相图,较全面地反映了井底钻具组合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井底钻具组合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做规则涡动,更多的是做非规则涡动,没有运动周期;做规则涡动时,钻铤形心的涡动速度较小,其径向速度、径向加速度和涡动加速度均为0。在文中条件下,钻铤形心的涡动速度高达568.73 r/min,远大于规则向后涡动速度(79.41 r/min),该种状态的出现对钻具组合的导向能力及安全性将造成很大的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具组合 钻柱振动 动力学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N)_6^(3-/4-)在金电极上氧化还原过程的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顾仁敖 姚建林 +2 位作者 袁亚仙 田中群 任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1680-1682,共3页
用电化学现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研究了Fe(CN)63-/4-在金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过程及吸附行为.结果表明,Fe(CN)63-/4-相对于Fe(CN)63-/4-能更强烈地吸附在金电极表面上,并通过配体CN-的N端吸附在电极表面.
关键词 氧化还原 金电极 六氰合铁酸根 六氰合亚铁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Ag合金纳米粒子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梅 姚建林 顾仁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18-1521,共4页
首先采用柠檬酸钠法制得Au-Ag合金纳米种子,然后采用盐酸羟胺生长法得到不同组成的Au-Ag合金纳米粒子.在其UV-V is光谱中只观察到一个位于单金属银和金之间的等离子体共振峰,表明Au-Ag合金纳米粒子已经形成.TEM结果表明,合金纳米粒子的... 首先采用柠檬酸钠法制得Au-Ag合金纳米种子,然后采用盐酸羟胺生长法得到不同组成的Au-Ag合金纳米粒子.在其UV-V is光谱中只观察到一个位于单金属银和金之间的等离子体共振峰,表明Au-Ag合金纳米粒子已经形成.TEM结果表明,合金纳米粒子的粒径约为60 nm,且颜色均一,没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用苯硫酚(TP)作为探针分子研究了合金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结果表明,SERS强度与合金纳米粒子的组成和尺寸有关.当纳米粒子粒径一定时,除Au25Ag75外,随着金的增加SERS强度增强.Au25Ag75的粒径比Ag小,导致SERS强度比Ag低.Au50Ag50和Au75Ag25加入TP分子后,其聚集方式与Au相似,等离子体共振峰逐渐靠近1 064 nm,金含量较高时,TP的SERS归于聚集体的等离子体共振增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Ag合金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苯硫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记免疫双组分的SERS检测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葛明 姚建林 +2 位作者 崔颜 蒋芸 顾仁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64-1468,共5页
以金膜为免疫检测的基底,采用自组装技术(Self-assembled monolayer,SAM)将ω-巯基十六酸(16-MHA)修饰于金膜后与抗体结合成固相抗体,在此基础上组装“固相抗体-待测抗原-标记免疫金溶胶”三明治复合体系.采用不同标记分子苯硫酚(T... 以金膜为免疫检测的基底,采用自组装技术(Self-assembled monolayer,SAM)将ω-巯基十六酸(16-MHA)修饰于金膜后与抗体结合成固相抗体,在此基础上组装“固相抗体-待测抗原-标记免疫金溶胶”三明治复合体系.采用不同标记分子苯硫酚(Thiophenol)和4,4′-联吡啶(4,4′-Bipyridine)分别标记不同的免疫金溶胶,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谱峰较窄且具有较强的分辨率及高灵敏度的特点,通过对两种标记分子特征谱峰的判断识别所加入的两种抗原.通过选择合适的标记分子和一定尺度的免疫溶胶,标记免疫SERS检测的检测限可达到飞克级(1~100 f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标记免疫检测 双组分 检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