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 被引量:6
1
作者 姚峦娣 倪兆慧 +9 位作者 车霞静 王琴 曹励欧 牟姗 张敏芳 吴青伟 严玉澄 戴慧莉 龚程平 钱家麒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8期414-417,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既往心血管疾病(cardiavascular disease,CVD)发生史、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心室肥厚的情况,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CVD的发生情况。方法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 目的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既往心血管疾病(cardiavascular disease,CVD)发生史、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心室肥厚的情况,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CVD的发生情况。方法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共2 4 5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水平分为早中期组[GFR>30 ml/(min·1.73m^2)]、中晚期非透析组[GFR≤30 ml/(min·1.73m^2)]、透析组。收集入选患者CVD的发生情况、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及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并与临床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45例入选患者,其中男性146例,女性99例,平均年龄64岁(55~70岁)。共有150例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88例(58.3%)发现颈动脉斑块,在33例早中期患者中,即有21例(63.6%)发现斑块。与正常参考值相比,各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hess,IMT)、颈总动脉阻力指数均显著增加。153例患者进行了心脏超声检查,其中120例(78.4%)存在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在36例早中期患者中,即有21例(58.3%)有LVH。245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共147例既往发生CVD(60.0%),远高于普通人群的CVD发生率(36.3%)。各组患者CVD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36.3%),早中期患者的CVD发生率已达47.8%,中晚期患者CVD的发生率(67.9%)比早中期组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1)。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普遍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和LVH,其CVD发生率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在早中期阶段CVD的发生率即存在增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肾病 心血管疾病 颈动脉粥样斑块 左心室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活化蛋白C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姚峦娣 倪兆慧 +8 位作者 王琴 车霞静 曹励欧 牟姗 张敏芳 吴青伟 严玉澄 戴慧莉 钱家麒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7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活化蛋白C(APC)与2型糖尿病肾病(D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ELISA方法检测41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27位对照组志愿者的血浆APC水平,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衡量指标。结果:与对照... 目的:探讨活化蛋白C(APC)与2型糖尿病肾病(D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ELISA方法检测41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27位对照组志愿者的血浆APC水平,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衡量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浆APC水平显著性降低[(10389.0±1801.9)vs(6693.3±1790.5)ng/ml,P<0.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肾病非透析患者的颈动脉IMT与血浆APC水平(r=-0.511,P<0.01)负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PC是平均颈动脉IMT的显著性相关因素(β=-0.492,P<0.01),且24h尿白蛋白排泄率(β=-0.719,P<0.05)、血红蛋白(β=0.522,P<0.05)是血浆APC水平的显著性相关因素。结论:APC的减少可能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并可能在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蛋白C 糖尿病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活化蛋白C的作用新认识
3
作者 姚峦娣 倪兆慧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3期258-260,共3页
关键词 活化蛋白C 糖尿病肾病 维生素K依赖性 PROTEIN 细胞保护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 脏器保护作用 A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