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若尔盖高原湿地甲烷排放的时空异质性 被引量:35
1
作者 陈槐 高永恒 +4 位作者 姚守平 吴宁 王艳芬 罗鹏 田建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425-3437,共13页
集中于北美落基山高山湿地甲烷排放的零星报道远不能解析全球高山湿地甲烷源强。因此,世界范围内其他区域高山湿地甲烷排放的研究对于合理估计全球高山湿地甲烷源强,意义重大。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基于3种典型湿地类型的甲烷排放数据... 集中于北美落基山高山湿地甲烷排放的零星报道远不能解析全球高山湿地甲烷源强。因此,世界范围内其他区域高山湿地甲烷排放的研究对于合理估计全球高山湿地甲烷源强,意义重大。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基于3种典型湿地类型的甲烷排放数据,认为若尔盖高原湿地生长季甲烷的平均排放量为4.69mgCH4m-2h-1。同时根据2a数据,初步分析了甲烷通量及其对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甲烷排放昼夜变化具有双峰模式(主峰出现在15:00,次峰出现在06:00),可由土壤温度以及植物气孔开启来解释。(2)若尔盖湿地甲烷排放季节动态较为典型,即在7月份或8月份出现排放高峰,冬季甲烷排放较少。生长季,对3类群落类型,表面温度与甲烷排放显著相关(r2=0.55,P<0.05,n=30),地表水位和植物群落高度与甲烷排放相关性更为显著(r2=0.32,0.61,P<0.01,n=30)。分析认为该季节节律是由温度以及植物生长状况直接影响的,而水位则是使该节律发生波动的原因(高原气候)。(3)群落尺度下,物候学上相当重要的两个时期,甲烷排放通量均有较高的空间变异(植物生长高峰变异系数为38%,积雪融化高峰为61%)。通过逐步回归线性分析,发现植物生长高峰期,地表水位和群落高度是影响甲烷排放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r2=0.43,0.59,P<0.01,n=30)。(4)景观尺度下,生长季,景观尺度下甲烷排放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湖滨湿地甲烷平排放量最高为11.95mgCH4m-2h-1,其次为宽谷湿地,其排放量为2.12mgCH4m-2h-1,河岸湿地表现为甲烷吸收,其吸收量为0.007mgCH4m-2h-1。地表水位、植物地上生物量以及植物高度能够很好地解释甲烷排放的景观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温室气体通量 景观 时间动态 空间动态 地表水位 植物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碳汇知识 被引量:3
2
作者 姚守平 《云南林业》 2010年第1期49-49,共1页
一、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气候变化"的定义是,"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 一、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气候变化"的定义是,"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知识 林业 大气组成 人类活动 统计学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