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变电工程表土剥离技术指标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晓娟 郑树海 +4 位作者 姚姬璇 王昕宇 段金贵 陈卓 田堪良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2期40-44,I0005,共6页
表土是植物赖以生存的表层土壤,表土剥离和保护是水土保持的重要任务,研究输变电工程表土剥离厚度指标对指导绿色电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将白鹤滩—江苏±800 kV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沿线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实测值与根据90 m分... 表土是植物赖以生存的表层土壤,表土剥离和保护是水土保持的重要任务,研究输变电工程表土剥离厚度指标对指导绿色电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将白鹤滩—江苏±800 kV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沿线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实测值与根据90 m分辨率全国土壤有机碳分布数据集得到的有机质含量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预测值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以作为表土剥离等级划分的依据。将90 m分辨率全国土壤有机碳分布数据集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土壤有机质分级标准划分出土壤养分等级,利用ArcGIS软件绘制出全国范围的土壤养分分级图及表土剥离分级图,并参照表土利用方式确定出表土剥离厚度,即:有机质含量<10 g/kg的地区,土壤养分等级为5~6级,表土的剥离等级为2级,对应的剥离厚度为20~30 cm;而有机质含量≥10 g/kg的地区,土壤养分等级为1~4级,表土的剥离等级为1级,对应的剥离厚度根据需要加深10~20 cm。同时,针对水土保持区划一级区的表土剥离分级和水土保持功能,提出了适宜的表土剥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 剥离厚度 有机质含量 技术指标 输变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固化风沙土的保水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姚姬璇 吴雨瑶 +3 位作者 陈卓 段金贵 赵晓娟 田堪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12,128,共10页
[目的]研究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固化风沙土的性能,为MICP技术在固化风沙土以及恢复生态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ICP技术对风沙土进行不同次数的固化处理,通过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固化风沙土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并测... [目的]研究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固化风沙土的性能,为MICP技术在固化风沙土以及恢复生态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ICP技术对风沙土进行不同次数的固化处理,通过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固化风沙土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并测试分析固化试样的基本物理性质和保水性。[结果]通过MICP处理的风沙土,在风沙土颗粒之间有碳酸钙晶体生成,将沙土颗粒胶结在一起,使松散的风积沙固化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整体;随着固化次数的增加,固化风沙土的厚度、干密度、碳酸钙含量逐渐增大,渗透系数逐渐减小,固化厚度由3.38 mm增加至11.28 mm,干密度由原沙的1.61 g/cm^(3)增加至2.05 g/cm^(3),碳酸钙含量由8.99%增加至13.08%,渗透系数由原沙的1.06×10^(-3)cm/s减少至2.35×10^(-4)cm/s;当固化处理次数不大于5次时,保水率随固化处理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固化试样的保水性能有所改善,固化处理超过5次后,保水性能则有所下降。[结论]采用MICP技术固化的风沙土,可明显改善风沙土的干密度、渗透性能和保水性。综合考虑固化效果、保水性及经济性,建议最佳的固化处理次数为3次。这样可有效防治风蚀并保持土壤水分以利于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矿化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风沙土 微观结构 保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坡面的微生物矿化加固及抗侵蚀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段金贵 王怀星 +4 位作者 姚姬璇 王昕宇 赵晓娟 白旭龙 田堪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40,共8页
[目的]研究黄土坡面的微生物矿化加固及抗侵蚀性能,为该区域坡面土壤侵蚀的防治提供防治技术。[方法]采用微生物矿化技术对黄土坡面进行加固,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从微观角度探究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对黄土... [目的]研究黄土坡面的微生物矿化加固及抗侵蚀性能,为该区域坡面土壤侵蚀的防治提供防治技术。[方法]采用微生物矿化技术对黄土坡面进行加固,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从微观角度探究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对黄土坡面矿化加固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测试分析了加固坡面的抗侵蚀性能。[结果]采用微生物矿化技术固化黄土坡面,能够有效提高坡面的抗侵蚀性能;随着固化处理次数的增加,固化层厚度逐渐增加,坡面渗透性逐渐降低,坡面总产流量逐渐增加,从38.5 L/h增加到44.4 L/h,增加了15.6%,而坡面总产沙量逐渐减少,从480.64 g/h减少到17.1 g/h,减少了96.5%。固化处理7次及以上的坡面,经雨强为120 mm/h的降雨持续冲刷1 h,坡面均没有发生明显的土壤侵蚀,坡面径流量与径流含沙量几乎不随降雨历时的增加而变化,分别稳定在0.72~0.74 L/min和0.001~0.002 g/ml之间。固化处理次数达7次及以上时,固化处理次数对总产沙量有显著影响,随着固化处理次数的增加,总产沙量不断减小。[结论]MICP技术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临时和永久边坡土壤侵蚀的防治,黄土坡面的加固提供新方法和新技术,具有较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坡面 微生物矿化 加固技术 人工模拟降雨 抗侵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