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耕地土壤pH值和养分状况调查 被引量:12
1
作者 姚冬辉 吴建富 +3 位作者 卢志红 魏宗强 吴多基 朱安繁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4-579,共6页
按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推荐的土壤养分和pH值的分级标准,对2014年江西省5个不同区域(赣南、赣北、赣中、赣西、赣东北)的94个县(市)具有代表性的4 188个耕地土壤的养分和pH值的测定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明江西省耕地土壤养分及pH状况。结... 按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推荐的土壤养分和pH值的分级标准,对2014年江西省5个不同区域(赣南、赣北、赣中、赣西、赣东北)的94个县(市)具有代表性的4 188个耕地土壤的养分和pH值的测定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明江西省耕地土壤养分及pH状况。结果表明:江西省耕地土壤pH值平均为5.3,偏酸性;赣南、赣北耕地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28.5、25.8 g/kg,属中等水平,而赣中、赣西和赣东北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31.9、33.9、31.1 g/kg,属较丰富水平;赣南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均值为144.4 mg/kg,属较丰富水平,其他4个区域的均值均高于150 mg/kg,属丰富水平;赣南、赣中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21.8、21.6 mg/kg,属较丰富水平,其他3个区域的属中等水平;5个区域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均值均在50~100 mg/kg,属较缺乏水平。可见,江西省耕地土壤酸化严重,养分极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pH 养分 有机质 碱解氮 有效磷 速效钾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双季水稻产量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姚冬辉 魏宗强 +2 位作者 颜晓 卢志红 吴建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3-871,共9页
【目的】研究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双季水稻产量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为南方稻区商品有机肥合理施用及其风险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嘉早17和五丰优T025为早、晚季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定位试验,设单施NPK化肥(F)、商品有机肥... 【目的】研究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双季水稻产量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为南方稻区商品有机肥合理施用及其风险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嘉早17和五丰优T025为早、晚季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定位试验,设单施NPK化肥(F)、商品有机肥3000 kg/hm^2(M1F)、3750 kg/hm^2(M2F)和4500 kg/hm^2(M3F)与化肥配施4个处理,在氮磷钾养分用量相等的条件下,研究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稻米和稻壳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2年4季平均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F、M1F、M2F和M3F,但F、M1F处理差异不显著,却均显著高于M3F处理,增幅为6.56%~8.97%,M2F、M3F处理间差异显著。土壤中重金属AS、Pb、Cd、Cr、Cu和Zn含量均随商品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表现为递增的趋势,而Hg含量未检出。早、晚稻稻壳中重金属含量几乎均高于稻米,稻米和稻壳中重金属Cd、Cr、Cu、Zn含量和稻壳中Pb含量均随商品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Hg、As含量均未检出,稻米中Pb含量未检出,但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7)。【结论】2年4季定位试验表明,商品有机肥分别替代早、晚稻16.4%和15.0%的化学氮肥(相当于每季施用3000 kg/hm^2商品有机肥),能维持水稻周年产量与单施化肥基本持平,保证水稻稳产增产,且每年还节约化学氮肥15.7%,磷肥47.3%,钾肥3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 商品有机肥 水稻 产量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绿肥和秸秆还田替代部分化肥提升红壤性水稻土酸解有机氮组分比例及供氮能力 被引量:15
3
作者 吴多基 姚冬辉 +2 位作者 范钊 吴建富 魏宗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目的】氮是限制土壤生产力的重要营养元素。研究长期施用绿肥和秸秆下,红壤性稻田土壤氮组分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氮素供应容量和强度的关系,深化理解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的理论。【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位于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内,始于1981年... 【目的】氮是限制土壤生产力的重要营养元素。研究长期施用绿肥和秸秆下,红壤性稻田土壤氮组分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氮素供应容量和强度的关系,深化理解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的理论。【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位于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内,始于1981年,供试土壤为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潴育性水稻土。设置4个处理:无肥(CK);单施化肥(F);翻压紫云英作早稻基肥+追施化肥(MF);翻压紫云英和稻草还田作晚稻基肥+追施化肥(MSF)。2019年晚稻收获后,测定0—20 cm土层土壤有机氮组分、全氮、可矿化氮、微生物量氮含量,研究碱解氮释放特性及其与有机氮组分的关系。【结果】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中各形态氮素的含量。在等量氮磷钾养分投入条件下,MF和MSF处理分别提高了土壤全氮15.03%和24.35%、矿化氮35.73%和58.02%、微生物量氮21.73%和36.73%(P <0.05),MSF处理增加效果最显著。土壤碱解氮的供应强度均表现为MSF>MF>F>CK;供应容量MSF和MF处理均显著高于F处理,增幅分别为19.01%和25.22%。MF和MSF处理土壤酸解总有机氮含量显著高于CK和F处理;MSF处理的酸解氨态氮、酸解氨基酸态氮、酸解未知氮含量均显著高于F处理,增幅分别为36.02%、33.52%和26.58%,而土壤非酸解性氮含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逐步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氮和酸解氨态氮是土壤矿化氮的主要来源,而土壤微生物量氮是碱解氮的主要直接贡献者。【结论】在等氮磷钾施肥量下,长期有机养分替代部分化肥有效提高了红壤性水稻土有机氮中微生物量氮和酸解氨态氮的含量,促进了土壤有机氮的矿化,提升了土壤碱解氮含量,进而改善了稻田土壤的氮素供应容量和强度。绿肥和秸秆联合还田的效果优于绿肥单独还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性水稻土 绿肥和秸秆联合还田 微生物量氮 酸解有机氮 氮素供应容量 氮素供应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配施土壤调理剂对酸化红壤性水稻土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吴多基 姚冬辉 +1 位作者 魏宗强 吴建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7-1284,共8页
【目的】针对我国南方酸化红壤性稻田,研究化肥配施土壤调理剂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土壤调理剂在酸性稻田土壤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南方酸性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杂交水稻品种H优518为供试材料,... 【目的】针对我国南方酸化红壤性稻田,研究化肥配施土壤调理剂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土壤调理剂在酸性稻田土壤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南方酸性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杂交水稻品种H优518为供试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分析化肥(常量、减10%、20%、30%)配施不同用量土壤调理剂(750,1500,2250 kg/hm^2)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土壤pH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增施土壤调理剂能显著提升土壤pH,相较于常量施肥,处理70%F+150 pH上升0.48个单位,而且增施2250 kg/hm^2土壤调理剂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对土壤氮素养分和速效钾含量影响不明显。水稻产量处理100%F+100和100%F+150最高,且显著高于处理80%F+100和70%F+150,增幅分别为8.79%和9.39%。常量施肥条件下,处理100%F+50、100%F+100和100%F+150产量均高于处理100%F,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减施化肥条件下,水稻产量处理90%F+50略高于处理100%F,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成熟期总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显著,水稻产量与成熟期总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直线正相关。【结论】常量施肥添加2250 kg/hm^2土壤调理剂能改良酸性土壤、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和实现水稻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南方酸化水稻土 水稻产量 土壤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硅生物炭对红壤性稻田土壤镉形态及水稻镉吸收与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胡祖武 吴多基 +3 位作者 夏李佳 姚冬辉 魏宗强 吴建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34-1043,共10页
【目的】农田土壤Cd污染已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Cd污染修复技术备受关注。研究富硅生物炭对红壤性稻田土壤镉形态含量及水稻镉吸收、累积与转移的影响,旨在为富硅生物炭对镉污染农田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方镉污染的红壤性水稻... 【目的】农田土壤Cd污染已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Cd污染修复技术备受关注。研究富硅生物炭对红壤性稻田土壤镉形态含量及水稻镉吸收、累积与转移的影响,旨在为富硅生物炭对镉污染农田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方镉污染的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在等量氮磷钾养分投入条件下,以不添加生物炭的处理为对照(CK),研究不同添加量(0.2%和0.4%)的低硅(BW3)和高硅(AH、AB)含量的3种不同类型生物炭对土壤镉形态含量及水稻产量、生物量和镉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添加富硅生物炭,土壤中可交换态和还原态镉占比均降低,而可氧化态和残渣态镉占比均增加。水稻各部位镉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根、秸秆和籽粒。与CK相比,生物炭的添加显著降低了水稻各部位镉含量,其中以添加0.4%高硅生物炭AB的处理降低效果最为明显,比CK降低了66.85%(P<0.05);秸秆镉的含量变化规律与籽粒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根系镉的含量在两种施加量水平下,由大到小均表现为CK、BW3、AH和AB,且差异显著(P<0.05)。添加富硅生物炭提高了水稻产量、秸秆和根系生物量。在两种施加量水平下,籽粒产量、秸秆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均表现为低硅生物炭(BW3)和高硅生物炭(AH、AB)间差异显著(P<0.05)。相较于CK,添加富硅生物炭显著降低了水稻镉富集系数(BCF),降幅为14.52%~36.32%。转移系数TF1(根部到秸秆)和TF2(根部到籽粒)变化规律大致相似。无论是高量还是低量添加富硅生物炭,TF1和TF2均显著小于CK处理(P<0.05),降幅分别为50.64%~57.39%、48.87%~56.05%和31.39%~47.67%、29.06%~45.34%。【结论】添加富硅生物炭能改变镉污染农田土壤镉形态含量,降低镉的生物有效性,从而减少水稻对镉的吸收;同时,还能够提高水稻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综上所述,富硅生物炭可以作为镉污染农田修复的一种调理剂,尤其是以高硅生物炭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硅生物炭 红壤性水稻土 土壤镉形态 水稻产量 镉吸收与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配施土壤改良剂对双季稻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多基 姚冬辉 +1 位作者 魏宗强 吴建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2期49-55,共7页
【目的】施用土壤改良剂是我国南方红壤酸性稻田土壤改良的主要方法,研究化肥配施土壤改良剂对双季稻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旨在为我国南方红壤酸性稻田改良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方法】以水稻品种中嘉早1... 【目的】施用土壤改良剂是我国南方红壤酸性稻田土壤改良的主要方法,研究化肥配施土壤改良剂对双季稻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旨在为我国南方红壤酸性稻田改良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方法】以水稻品种中嘉早17和H优518为早稻、晚稻供试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化肥配施不同用量(150、300、450、600 kg/hm2)土壤改良剂对红壤酸性稻田土壤pH值、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土壤CEC、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增施土壤改良剂有利于提高红壤酸性稻田土壤pH和CEC,而对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大。常量施肥条件下,增施土壤改良剂对早稻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晚稻产量,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增幅为4.0%~5.6%。减施25%化肥条件下,随着土壤改良剂用量增加,早、晚稻产量均呈增加的趋势,但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从水稻净收益和产投比来看,早稻减施25%化肥和晚稻常量施肥分别配施150 kg/hm2土壤改良剂有利于提高周年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结论】化肥配施土壤改良剂对我国南方红壤稻田酸化改良有一定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双季稻 南方稻田 经济效益 土壤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