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峨眉地幔柱与广旺—开江—梁平等拗拉槽形成关系 被引量:28
1
作者 姚军辉 罗志立 +1 位作者 孙玮 王睿婧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7-101,共5页
四川盆地普光大气田发现后,许多学者对其所在的沉积-构造位置有不同的称谓。从板块构造学和峨眉地裂运动的观点,建议统一称其为拗拉槽。在此认识的基础上,预测川西存在绵竹—中江拗拉槽,近期在川中发现的"蓬溪—武胜台凹"得... 四川盆地普光大气田发现后,许多学者对其所在的沉积-构造位置有不同的称谓。从板块构造学和峨眉地裂运动的观点,建议统一称其为拗拉槽。在此认识的基础上,预测川西存在绵竹—中江拗拉槽,近期在川中发现的"蓬溪—武胜台凹"得到证实。扬子板块西北缘发育的鄂西、广旺—开江—梁平拗拉槽和绵竹—蓬溪—武胜拗拉槽群,系3种地质构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主控因素是峨眉地幔柱产生的地球动力学作用,在这些地区有优越的天然气勘探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地幔柱 峨眉地裂运动 玄武岩 拗拉槽 天然气勘探远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孔低渗裂缝性储层建模及预测研究——以新疆百31断块二叠系佳木河组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姚军辉 张晓晖 +3 位作者 王延宾 黄锋 许长福 戴灿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年第5期37-40,47,共5页
新疆百31断块二叠系佳木河组低孔、低渗复杂断块裂缝性油藏裂缝成因主要受构造、岩性、地层曲率等多种因素控制。通过随机建模技术建立该区裂缝性储层的静态地质模型,利用裂缝孔隙度、裂缝段厚度和油井产能数据建立的裂缝指数曲线描述... 新疆百31断块二叠系佳木河组低孔、低渗复杂断块裂缝性油藏裂缝成因主要受构造、岩性、地层曲率等多种因素控制。通过随机建模技术建立该区裂缝性储层的静态地质模型,利用裂缝孔隙度、裂缝段厚度和油井产能数据建立的裂缝指数曲线描述了裂缝的储集能力及井间裂缝连通信息;使用模糊逻辑技术筛选裂缝的主要控制参数,根据神经网络算法将一系列与裂缝密切相关的岩石物性、地震属性及油气井产能数据有机整合在一起;通过对裂缝规模及分布的定量化模拟手段建立了该区裂缝性储层的预测模型,尤其定量化的裂缝分布方位、分布概率的估值方法及其误差分析技术,在寻找潜在的裂缝发育部位、减少勘探开发风险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储层建模 裂缝指数 模糊逻辑 神经网络 裂缝分布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描述中的建模技术 被引量:6
3
作者 姚军辉 游秀玲 +2 位作者 张绪建 邹红 马新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4-38,共5页
利用软件系统在工作站上将各种地质信息多层次交互应用,可从三维空间定性、定量地描述油气藏的储层沉积相、储层参数、流体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依据区域地质分析结合对钻井、粒度等资料的综合解释建立储层沉积相模型。应用算术平均... 利用软件系统在工作站上将各种地质信息多层次交互应用,可从三维空间定性、定量地描述油气藏的储层沉积相、储层参数、流体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依据区域地质分析结合对钻井、粒度等资料的综合解释建立储层沉积相模型。应用算术平均法或权衡法等方法求取储层的渗透率和孔隙度等物性参数;用成岩系数来定量描述储集层成岩作用的综合效应,研究表明成岩系数与渗透率、孔隙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应用渗透率的变异系数、突变系数和极差可研究储层的非均质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储层的参数模型。利用油气藏的特征参数建立其数学模型并对油气藏的相态类型进行早期判别。通过上述模型的建立达到为油藏数值模拟与制定开发方案提供精确的地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描述 沉积相 储层 流体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尚堡油田沙河街组三段二、三亚段储层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姚军辉 关晓东 林畅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4-58,共5页
水进、水退控制的进积、退积以及加积等充填样式和它们在空间上的叠置方式,是断陷湖盆层序划分的主要依据。因此,幕式构造沉降作用引起的沉积基面变化是控制层序发育及其基本特征的根本原因,沉积物供给和气候变化只是层序形成的外部... 水进、水退控制的进积、退积以及加积等充填样式和它们在空间上的叠置方式,是断陷湖盆层序划分的主要依据。因此,幕式构造沉降作用引起的沉积基面变化是控制层序发育及其基本特征的根本原因,沉积物供给和气候变化只是层序形成的外部条件。运用上述方法可将高尚堡油田沙河街组三段二、三亚段划分为9个副层序组和若干个副层序,极大地提高了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尚堡油田 储层 高分辫率 层序地层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集层变形对低渗透凝析气藏衰竭相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姚军辉 杨小松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3-345,共3页
在低渗透凝析气藏衰竭开采中,随着地层压力降低,储集层孔隙体积会随有效应力的增大而减小,针对此问题,在应力敏感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孔隙体积减小的凝析油气体系衰竭相平衡数学模型。实例分析发现,相对于定容衰竭过程,储集层变形... 在低渗透凝析气藏衰竭开采中,随着地层压力降低,储集层孔隙体积会随有效应力的增大而减小,针对此问题,在应力敏感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孔隙体积减小的凝析油气体系衰竭相平衡数学模型。实例分析发现,相对于定容衰竭过程,储集层变形使得其孔隙空间减小,孔隙中"较轻"的气体更多地被排出,地层流体相对"变重",地层中的反凝析液饱和度增大。对应力敏感较强的储集层,应当考虑孔隙体积减小对凝析油气衰竭相平衡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储集层 变形 低渗透油气藏 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解“中国地质百慕大”之谜 被引量:14
6
作者 罗志立 姚军辉 +2 位作者 孙玮 赵锡奎 刘树根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4,共5页
青藏高原东部三角形的松潘-甘孜褶皱区,全区几乎被巨厚的三叠系浊流沉积覆盖,掩盖了许多地质信息,成为国内一块神秘的土地。由于地质构造特殊性,造成了许多地质问题的多解性和专家认识的不确定性,许志琴(1991)称此区“为中国地质百慕大... 青藏高原东部三角形的松潘-甘孜褶皱区,全区几乎被巨厚的三叠系浊流沉积覆盖,掩盖了许多地质信息,成为国内一块神秘的土地。由于地质构造特殊性,造成了许多地质问题的多解性和专家认识的不确定性,许志琴(1991)称此区“为中国地质百慕大”。从古板块演化“、峨眉地幔柱”“、峨眉地裂运动”和沉积盆地学等方面探讨该问题,试图揭开该区地质上的神秘面纱,并提出国内地学界最感兴趣的几个基础地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百慕大 松潘-甘孜褶皱系 浊流沉积盆地 古板块构造演化 峨眉地幔柱 峨眉地裂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热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姚军辉 石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1-14,共4页
天然气水合物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广、规模大、埋藏浅、成藏物化条件优越等特点,是21世纪继常规石油和天然气能源之后最具开发潜力的替代能源。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热力学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采用VPT状态方程计... 天然气水合物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广、规模大、埋藏浅、成藏物化条件优越等特点,是21世纪继常规石油和天然气能源之后最具开发潜力的替代能源。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热力学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采用VPT状态方程计算流动相的逸度,采用改进Vander Waalsand Platteeuw模型计算水合物相态。同时,考虑毛细管力对相态逸度的影响,引入修正项改进了模型,并运用改进模型对CH4和CO2水合物相平衡分解条件进行预测,其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比较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热力学模型 多孔介质 替代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家子—八屋气田气藏精细描述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常兴浩 王延宾 +3 位作者 姚军辉 龙胜祥 李红雯 于兴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19,i024,共4页
文章通过对孤家子—八屋气田的三维地震、测井、测试、生产数据解释与综合分析,精细描述该气田的地质特征,建立气藏的地质模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研究气藏的构造面貌及断层组构、地层展布、圈闭要素及对气藏的控制作用;利用波... 文章通过对孤家子—八屋气田的三维地震、测井、测试、生产数据解释与综合分析,精细描述该气田的地质特征,建立气藏的地质模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研究气藏的构造面貌及断层组构、地层展布、圈闭要素及对气藏的控制作用;利用波阻抗反演技术获得目的层段的波阻抗、泥质含量预测储层的空间展布;通过测井解释技术建立适合本区的测井解释模型,建立识别气层的有效厚度下限标准并对各井目的层段进行气层识别与评价;根据测井解释成果利用储层建模技术建立主要储层段孔、渗、饱等参数模型,并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在总结气藏地质模型和流体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本区气藏形成模式、控制因素及天然气富集区块,提出本区进一步勘探开发部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 空间展布 波阻抗反演技术 测井解释模型 组构 地质模型 三维地震资料 气田 测井解释技术 储层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分析在油气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则民 张塞 姚军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7-210,共4页
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作用在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突出地表现为应力场影响渗流场。地应力是影响储层沉积水水头的主要因素,地应力梯度是油气水运移的主要驱动力。油气二次运移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沉积物的自重应力梯度驱动阶段和构造应力... 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作用在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突出地表现为应力场影响渗流场。地应力是影响储层沉积水水头的主要因素,地应力梯度是油气水运移的主要驱动力。油气二次运移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沉积物的自重应力梯度驱动阶段和构造应力与自重应力的叠加应力梯度驱动阶段。对两个阶段的古应力场进行量级反演是油气预测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场 渗流场耦合 油气预测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