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术种质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兆敏 汪电雷 +3 位作者 黄和平 方伟 吴青青 吴洁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7期80-81,100,共3页
为合理化解野生祁白术资源保护与永续利用间的矛盾,该文通过实地调查及查阅当地新闻杂志、文献,了解了祁门白术资源现状,包括野生、半野生及其种植祁术的资源现状,分析当前资源匮乏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有效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 祁术 资源现状 保护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所致轻度稳定期COPD小鼠肺组织中MRP1表达增加与Nrf2信号通路有关 被引量:8
2
作者 吴洁 姚兆敏 +3 位作者 方伟 吴青青 曹鹏 汪电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2-277,共6页
目的探讨Nrf2信号通路对烟雾致轻度稳定期COPD小鼠肺组织中MRP1表达的影响。方法被动香烟烟吸法建立轻度COPD小鼠模型,检测肺功能;病理切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 目的探讨Nrf2信号通路对烟雾致轻度稳定期COPD小鼠肺组织中MRP1表达的影响。方法被动香烟烟吸法建立轻度COPD小鼠模型,检测肺功能;病理切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野生型(WT)及Nrf2^(-/-)模型组各肺功能指标明显降低;并且Nrf2^(-/-)模型组与WT模型组相比,各肺功能指标的下降更为明显。HE染色结果显示,WT及Nrf2^(-/-)模型小鼠肺泡中均发生弥漫性炎症反应,肺泡支气管结构受损,并且在Nrf2^(-/-)模型小鼠中病理改变更为明显。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WT正常组相比,MRP1在Nrf2^(-/-)正常组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减少;被动香烟烟吸后,与WT正常组相比,MRP1、Nrf2、HO-1在WT模型组中的表达明显增多,但是与Nrf2^(-/-)正常组相比,在Nrf2^(-/-)模型组中MRP1的表达并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Nrf2基因敲除小鼠 香烟烟雾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 Nrf2/ARE信号通路 血红素加氧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海南粗榧内酯醇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方伟 汪电雷 +3 位作者 丁艳 吴青青 吴洁 姚兆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63-1267,共5页
目的采用UPLC建立大鼠血浆中海南粗榧内酯醇浓度测定方法,并研究其经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初步药代动力学。方法以甲醇-水(47∶53)为流动相,流速0.17 mL·min^(-1),UV检测波长326 nm,以海南粗榧内酯为内标,乙腈沉淀蛋白,测定给药后... 目的采用UPLC建立大鼠血浆中海南粗榧内酯醇浓度测定方法,并研究其经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初步药代动力学。方法以甲醇-水(47∶53)为流动相,流速0.17 mL·min^(-1),UV检测波长326 nm,以海南粗榧内酯为内标,乙腈沉淀蛋白,测定给药后海南粗榧内酯醇在大鼠体内的浓度,由DAS2.1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海南粗榧内酯醇在0.05~10.0 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日内和日间差异RSD均小于6%,提取回收率大于85%,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海南粗榧内酯醇按1、2、4 mg·kg^(-1)尾静脉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半衰期T_(1/2)分别为(39.82±0.92)、(40.11±0.79)、(41.61±2.07)min,AUC_(0-t)为(65.77±1.08)、(130.48±1.26)、(268.75±1.24)min·mg·L^(-1)。结论该方法对海南粗榧内酯醇的专属性较强、快速方便、灵敏度较高,适合大批量生物样本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粗榧内酯醇 UPLC 大鼠 血药浓度 药代动力学 静脉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与费氏丙酸菌转化生成甘露醇的比较
4
作者 胡奇杰 戚民 姚兆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5-109,共5页
对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HSC 235)和1株费氏丙酸菌(Propionibacterium freudenreichiiHZP-35)生物转化果糖生成甘露醇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在生长细胞、静息细胞以及无完整细胞粗酶提取物3种不同转化反应体系中,植物... 对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HSC 235)和1株费氏丙酸菌(Propionibacterium freudenreichiiHZP-35)生物转化果糖生成甘露醇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在生长细胞、静息细胞以及无完整细胞粗酶提取物3种不同转化反应体系中,植物乳杆菌HSC 235和费氏丙酸菌HZP-35都表现出甘露醇脱氢酶活性,而生长细胞甘露醇产量和得率较高,分别为38 g/L和27%,静息细胞和粗酶提取物反应体系甘露醇的产量及得率则相关无几,表明甘露醇的转化过程与细胞生长紧密关联。在不同初始果糖浓度的试验中,较低果糖有利甘露醇得率的提高,50~150 g/L果糖浓度甘露醇得率稳定在27%左右,果糖浓度提高到200 g/L时则表现出对转化的抑制作用。植物乳杆菌可与费氏丙酸菌混合生长,但混菌发酵的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培养体系甘露醇得率比单菌种纯培养时甘露醇得率要低得多。植物乳杆菌甘露醇醇产量和得率要明显高于费氏丙酸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转化 甘露醇 乳酸菌 丙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