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奇”中见“正”——反弹《红粉》
1
作者 姚传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17,共1页
影片《红粉》有两处奇笔,颇耐玩味。 一是秋仪为什么要遁入空门。 秋仪逃避教养,投身老浦,初时与浦依依,不久因构恶浦母为老浦所逐,于是削发为尼。此处是奇笔。 按说,秋仪年青漂亮有钱,又习染成性且机智超群,完全有可能隐姓埋名出逃外... 影片《红粉》有两处奇笔,颇耐玩味。 一是秋仪为什么要遁入空门。 秋仪逃避教养,投身老浦,初时与浦依依,不久因构恶浦母为老浦所逐,于是削发为尼。此处是奇笔。 按说,秋仪年青漂亮有钱,又习染成性且机智超群,完全有可能隐姓埋名出逃外地。像她那样的风尘女子决心苦守青灯古佛,实在不可思议。但果真写她出逃,剧情就平而又平了(要么推演成另外的样子)。编导在这里用了个奇笔,有种撼人心魄的震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 红粉 遁入空门 奇笔 小萼 风尘女子 可思议 性格悲剧 社会悲剧 主客观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戏”该怎样审视
2
作者 姚传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3-23,共1页
怎样审视“裸戏”?这在目前仍是个亟待解答的理论性问题。我认为:审视“裸戏”,既不能用右视眼迷视,也不能用左视眼斜视,而是要用双目理性地正视。唯有这样的理性审视,才对电影业的繁荣有裨。审视“裸戏”不能不着限于民俗。众所周知,... 怎样审视“裸戏”?这在目前仍是个亟待解答的理论性问题。我认为:审视“裸戏”,既不能用右视眼迷视,也不能用左视眼斜视,而是要用双目理性地正视。唯有这样的理性审视,才对电影业的繁荣有裨。审视“裸戏”不能不着限于民俗。众所周知,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自成格局:我国妇女一般不会像印度妇女那样在大街上露出肚脐,一般不会像欧洲妇女那样在公众场合向异性表示过分亲昵;我国妇女严禁非配偶的异性窥视裸体,更把“房中事”看作是“绝对秘密”。试想,如果在从未领略过人体艺术美的电影观众面前,突然展示了逼真的“裸戏”,那该是怎样的惊世骇俗啊……显而易见,“裸戏”的裸露程度不能超观众的心理负荷,“裸”当有限度。像有的影片里的全裸展示,就只能被认为是失“度”。内为在现代常人眼里,遮羞布是万万不可揭下的;人们能认可现实生活中的比基尼,但就是难以容忍全裸的“裸戏”。所以“裸戏”的裸露只能以非全裸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场合 中事 万不可 电影观众 理性审视 理论性问题 现实生活 心理负荷 审美习惯 审美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今电影“流行现象”琐议
3
作者 姚传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8-8,共1页
研究电影现象是很有意思的。曾记否?“《晚钟》现象”出现时,就引起过人们的深思:为什么能获国际大奖的影片在国内却遭冷遇?为什么有人对《晚钟》“前倨后恭”?今天看来,《晚钟》在国内的“明珠暗投”和“时运不佳”不无关系,因而它只... 研究电影现象是很有意思的。曾记否?“《晚钟》现象”出现时,就引起过人们的深思:为什么能获国际大奖的影片在国内却遭冷遇?为什么有人对《晚钟》“前倨后恭”?今天看来,《晚钟》在国内的“明珠暗投”和“时运不佳”不无关系,因而它只得在“晚”些时候才被“钟”爱。——可慰的是,“《晚钟》现象”出现后,国内不少大城市兴办了艺术电影院,这确也不失为补偏救弊之良策,善举。曾记否?影评界曾为“《寡妇村》现象”的“怪异”而惊呼过。有人撰文:什么“儿童不宜”?所谓“儿童不宜”是意在刺激人们的好奇心理,诱惑人们(甚至包括儿童在内)去探究影片究竟是怎样的为“儿童不宜”;所谓“儿童不宜”是故弄玄虚,实为牟取财利。拙笔愚见:不管高标“儿童不宜”者是如何的用心良苦,隐衷难诉,“标签”一旦贴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现象 国际大奖 大城市 影片制作 影片生产 声画对位 审美价值 好奇心理 审美心理 文艺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句公道话——试述《皇甫可人走出“荒原”》立论的偏颇
4
作者 姚传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2-2,共1页
拜读了祝君的大作《皇甫可人走出“荒原”》后(载《电影评介》八九·五期,以下简称“荒”文),一种急于一睹《荒原杀手》风采的意念油然而生。因为文里有“这是一部蛮好看的娱乐片”这么一句,对我产生了磁性吸引力。可是,当我怀着“... 拜读了祝君的大作《皇甫可人走出“荒原”》后(载《电影评介》八九·五期,以下简称“荒”文),一种急于一睹《荒原杀手》风采的意念油然而生。因为文里有“这是一部蛮好看的娱乐片”这么一句,对我产生了磁性吸引力。可是,当我怀着“崇敬之情”亲见了《荒原杀手》的尊颜之后,伴随我懊丧而归的却只有“鄙夷”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评介 祝君 戏剧冲突 交通规则 产品质量 电影管理 群起效尤 立法依据 可取之处 可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青年影视评论社:致福建青年影视评论社的一封公开信
5
作者 姚传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1-21,共1页
为了一件该当忘却但又未能忘却的往事,我聊借《电影评介》一角写了这封公开信。该记得,贵社曾为举办“全国首届‘影视热门话题’征文大奖赛”而在八九、十一期的《电影评介》上登过征稿启事,那启事写得何等有魅力!可谁能料想到贵启事是... 为了一件该当忘却但又未能忘却的往事,我聊借《电影评介》一角写了这封公开信。该记得,贵社曾为举办“全国首届‘影视热门话题’征文大奖赛”而在八九、十一期的《电影评介》上登过征稿启事,那启事写得何等有魅力!可谁能料想到贵启事是只许愿不还愿——评奖至今未兑现。我是贵社所举办的那次大奖赛的参赛者和获奖者之一,至今,我只在九○年三月份收到贵社寄来的一小纸空文,上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评论 电影评介 福建青年 热门话题 文令 次见 赛社 小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