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田间条件下不同促腐菌对水稻秸秆腐解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3
1
作者
姚云柯
周卫
+4 位作者
孙建光
梁国庆
刘光荣
孙刚
袁福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70-2080,共11页
【目的】田间环境的复杂性影响促腐菌种的实际促腐效果。研究3个经鉴定的促腐菌种在田间条件下提高秸秆腐解相关酶活性的效果,并比较其和商品菌剂的效果,为秸秆促腐菌剂研发及秸秆高效还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试验采用秸秆包网...
【目的】田间环境的复杂性影响促腐菌种的实际促腐效果。研究3个经鉴定的促腐菌种在田间条件下提高秸秆腐解相关酶活性的效果,并比较其和商品菌剂的效果,为秸秆促腐菌剂研发及秸秆高效还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试验采用秸秆包网袋填埋法,在江西省上高县双季稻种植区晚稻季节进行,设置水稻秸秆接种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青霉、商品菌剂以及不施菌剂(对照) 5个处理,分别于秸秆包填埋于土壤后第7、14、28、56、84天取秸秆样品,测定秸秆剩余量、养分含量及胞外酶活性,并计算秸秆腐解率。【结果】1)不论是否添加促腐菌剂,秸秆的腐解均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添加假单胞菌处理秸秆腐解率以及C、N、P释放率在0~84天始终显著高于对照,最终分别提高5.6%、9.09%、11.66%和7.87%;添加青霉处理秸秆腐解率(第14天除外)和氮释放率在0~84天也显著高于对照,最终分别提高5.2%和7.46%;添加商品菌剂处理秸秆腐解率仅在第14天显著高于对照;而添加芽孢杆菌处理秸秆腐解率始终与对照无显著差异。2)腐解时间是影响胞外酶活性的最重要因素,添加菌剂也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秸秆腐解胞外酶活性。胞外酶中,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是影响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的重要变量,其次是β-纤维二糖苷酶和磷酸酶。添加假单胞菌处理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第14天除外)以及磷酸酶的酶活性在0~84天内显著高于对照,添加青霉、芽孢杆菌以及商品菌剂处理相关胞外酶活性表现并不稳定,添加青霉处理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仅在0~14天显著高于对照。3)添加菌剂处理水稻产量较对照提高1.87%~9.92%,施假单胞菌处理增产最为显著。【结论】胞外酶中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关系最为密切。青霉仅在秸秆腐解的前14天显著提高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芽孢杆菌剂对胞外酶活性的提升效果不稳定,因此,其在田间条件下促进秸秆腐解、养分释放的效果也不稳定,最终没有增产效果。假单胞菌剂可在0~84天腐解周期内显著提高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第14天除外)活性,因而在田间条件下,假单胞菌剂可以有效促进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提高晚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促腐菌剂
秸秆还田
秸秆腐解
养分释放
胞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源硒对茎瘤芥硒形态及硒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
8
2
作者
赵婉伊
姚云柯
+5 位作者
徐卫红
周鑫斌
王卫中
谢文文
秦余丽
王正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5-109,共5页
采用大田实验研究叶面喷施硒(0.0、1.0、2.5 mg/L)对茎瘤芥生长、硒形态、硒吸收和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0 mg/L的硒提高了茎瘤芥的产量,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叶面喷硒降低了茎瘤芥硝酸盐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茎...
采用大田实验研究叶面喷施硒(0.0、1.0、2.5 mg/L)对茎瘤芥生长、硒形态、硒吸收和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0 mg/L的硒提高了茎瘤芥的产量,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叶面喷硒降低了茎瘤芥硝酸盐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茎瘤芥游离氨基酸、VC、还原糖的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40.41%、13.36%和46.73%。叶面喷施硒后茎瘤芥中全硒和有机硒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46.1%~193.9%和74.0%~271.5%,并且随外源硒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随硒质量浓度的增加,茎瘤芥有机硒转化率显著提高,1.0、2.5 mg/L硒处理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9.33%和23.57%。茎瘤芥吸收的硒主要以有机硒的形式存在,茎瘤芥全硒和有机硒含量与外源硒质量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硒
硒形态
硒吸收
硒转化
茎瘤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田间条件下不同促腐菌对水稻秸秆腐解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3
1
作者
姚云柯
周卫
孙建光
梁国庆
刘光荣
孙刚
袁福生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70-2080,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239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D0200109)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01-23)。
文摘
【目的】田间环境的复杂性影响促腐菌种的实际促腐效果。研究3个经鉴定的促腐菌种在田间条件下提高秸秆腐解相关酶活性的效果,并比较其和商品菌剂的效果,为秸秆促腐菌剂研发及秸秆高效还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试验采用秸秆包网袋填埋法,在江西省上高县双季稻种植区晚稻季节进行,设置水稻秸秆接种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青霉、商品菌剂以及不施菌剂(对照) 5个处理,分别于秸秆包填埋于土壤后第7、14、28、56、84天取秸秆样品,测定秸秆剩余量、养分含量及胞外酶活性,并计算秸秆腐解率。【结果】1)不论是否添加促腐菌剂,秸秆的腐解均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添加假单胞菌处理秸秆腐解率以及C、N、P释放率在0~84天始终显著高于对照,最终分别提高5.6%、9.09%、11.66%和7.87%;添加青霉处理秸秆腐解率(第14天除外)和氮释放率在0~84天也显著高于对照,最终分别提高5.2%和7.46%;添加商品菌剂处理秸秆腐解率仅在第14天显著高于对照;而添加芽孢杆菌处理秸秆腐解率始终与对照无显著差异。2)腐解时间是影响胞外酶活性的最重要因素,添加菌剂也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秸秆腐解胞外酶活性。胞外酶中,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是影响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的重要变量,其次是β-纤维二糖苷酶和磷酸酶。添加假单胞菌处理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第14天除外)以及磷酸酶的酶活性在0~84天内显著高于对照,添加青霉、芽孢杆菌以及商品菌剂处理相关胞外酶活性表现并不稳定,添加青霉处理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仅在0~14天显著高于对照。3)添加菌剂处理水稻产量较对照提高1.87%~9.92%,施假单胞菌处理增产最为显著。【结论】胞外酶中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关系最为密切。青霉仅在秸秆腐解的前14天显著提高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芽孢杆菌剂对胞外酶活性的提升效果不稳定,因此,其在田间条件下促进秸秆腐解、养分释放的效果也不稳定,最终没有增产效果。假单胞菌剂可在0~84天腐解周期内显著提高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第14天除外)活性,因而在田间条件下,假单胞菌剂可以有效促进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提高晚稻产量。
关键词
秸秆促腐菌剂
秸秆还田
秸秆腐解
养分释放
胞外酶活性
Keywords
straw-decomposition inoculants
straw incorporation
straw decomposition
nutrients release
extracellular enzymes activities
分类号
S141.4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源硒对茎瘤芥硒形态及硒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
8
2
作者
赵婉伊
姚云柯
徐卫红
周鑫斌
王卫中
谢文文
秦余丽
王正银
机构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Nycytx-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372141
+1 种基金
31672238)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87B10)
文摘
采用大田实验研究叶面喷施硒(0.0、1.0、2.5 mg/L)对茎瘤芥生长、硒形态、硒吸收和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0 mg/L的硒提高了茎瘤芥的产量,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叶面喷硒降低了茎瘤芥硝酸盐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茎瘤芥游离氨基酸、VC、还原糖的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40.41%、13.36%和46.73%。叶面喷施硒后茎瘤芥中全硒和有机硒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46.1%~193.9%和74.0%~271.5%,并且随外源硒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随硒质量浓度的增加,茎瘤芥有机硒转化率显著提高,1.0、2.5 mg/L硒处理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9.33%和23.57%。茎瘤芥吸收的硒主要以有机硒的形式存在,茎瘤芥全硒和有机硒含量与外源硒质量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关键词
外源硒
硒形态
硒吸收
硒转化
茎瘤芥
Keywords
exogenous selenium
selenium speciation
selenium uptake
selenium transformation
Brassica juncea var
分类号
S565.9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田间条件下不同促腐菌对水稻秸秆腐解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姚云柯
周卫
孙建光
梁国庆
刘光荣
孙刚
袁福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外源硒对茎瘤芥硒形态及硒吸收的影响
赵婉伊
姚云柯
徐卫红
周鑫斌
王卫中
谢文文
秦余丽
王正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