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种能量均衡的基于连通支配集的数据收集算法 |
奎晓燕
杜华坤
梁俊斌
|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4
|
|
2
|
DSCAU:非均衡负载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于支配集的分簇数据收集算法 |
奎晓燕
张士庚
王建新
|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3
|
基于流量的车载网络路边单元RSU部署方案 |
奎晓燕
杜华坤
肖雪峰
李勇
|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4
|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与实践 |
奎晓燕
刘卫国
康松林
严晖
杜华坤
|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
2020 |
12
|
|
5
|
高校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研究——以“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设计为例 |
奎晓燕
郭克华
邹北骥
刘卫国
康松林
|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
2020 |
5
|
|
6
|
构建基于计算思维的“导学激趣”教学模式——以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例 |
奎晓燕
杜华坤
刘卫国
夏佳志
|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
2017 |
4
|
|
7
|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树的能量高效分布式精确数据收集算法 |
陈零
王建新
张士庚
奎晓燕
|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8
|
查询驱动模式下两层传感器网络Top-k查询汇聚算法研究 |
梁俊斌
马行坡
奎晓燕
|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9
|
基于RSU辅助的车载机会网络通信能力增强方案 |
杜华坤
奎晓燕
肖雪峰
李勇
陈零
|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0
|
基于二次曲线的无线局域网MAC退避算法 |
王建新
奎晓燕
黄家玮
罗玉宏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1
|
“新工科+思政”的通信工程学科基础课创新模式探析 |
漆华妹
金一粟
石金晶
奎晓燕
张德宇
|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
2022 |
16
|
|
12
|
课程思政推进“科教互促共进”教育新模式构建的探索与研究 |
石金晶
奎晓燕
漆华妹
穆帅
施荣华
|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
2022 |
5
|
|
13
|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 |
漆华妹
奎晓燕
曹丹
陈卫民
|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
2022 |
12
|
|
14
|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分布式延迟受限低能耗数据收集算法 |
陈零
奎晓燕
张士庚
王建新
|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5
|
面向新兴交叉学科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以量子信息类课程为例 |
石金晶
黄端
奎晓燕
冯艳艳
徐洪峰
施荣华
|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
2022 |
6
|
|
16
|
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为例 |
李小兰
严晖
奎晓燕
刘卫国
周肆清
刘泽星
|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
2020 |
22
|
|
17
|
基于任务驱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 |
严晖
李小兰
刘卫国
奎晓燕
曹岳辉
|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
2020 |
18
|
|
18
|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
刘卫国
奎晓燕
严晖
童键
|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
2020 |
20
|
|
19
|
混合教学模式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内容设计——以插值与拟合知识点为例 |
何小贤
奎晓燕
刘卫国
|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
2020 |
7
|
|
20
|
“新工科”背景下面向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建设 |
夏佳志
奎晓燕
|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
2020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