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二仙草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夏雨弘 刘颖 +6 位作者 周茗 朱震鑫 卢月 刘洪存 孟娟 龚志强 杨立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44-250,共7页
为优化小二仙草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并探讨其抗氧化活性。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温度、提取时间对小二仙草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法优化提取工艺。检测小二仙草总黄酮对D... 为优化小二仙草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并探讨其抗氧化活性。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温度、提取时间对小二仙草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法优化提取工艺。检测小二仙草总黄酮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结果表明:小二仙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6.15%、料液比1:39.66 g/mL、超声时间41.14 min,此时小二仙草总黄酮的得率为28.61±0.05 mg/g。小二仙草总黄酮均能有效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且在一定范围内,清除能力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中小二仙草总黄酮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最强,在浓度为3 mg/mL时,清除率达到98.28%,与3 mg/mL维生素C(清除率为99.81%)相当,且小二仙草总黄酮具有较高还原力,抗氧化活性较好。该工艺简便、可行,且提取的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二仙草 总黄酮 提取工艺优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鹤灵芝总萘醌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龚志强 夏雨弘 +5 位作者 韩沙 黄艳红 霍宇 陈晓兰 蒙田秀 杨立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9-397,共9页
为评价白鹤灵芝总萘醌(Rhinacanthins-rich extract from Rhinacanthus nasutus,RRE)的降血脂及保护肝脏作用,采用高脂饲料诱导建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模型,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 为评价白鹤灵芝总萘醌(Rhinacanthins-rich extract from Rhinacanthus nasutus,RRE)的降血脂及保护肝脏作用,采用高脂饲料诱导建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模型,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及肝脏及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的水平,以及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动物实验结果表明,RRE干预后有效改善了NAFLD小鼠肝脏病理病变进程,缓解炎性损伤,减少肝脏脂肪颗粒堆积;高、中剂量均能显著降低NAFLD小鼠血清中TC、TG、LDL-C水平(P<0.05),极显著升高HDL-C水平(P<0.01),显著降低NAFLD小鼠血清中AST、ALT、AKP活力(P<0.05或P<0.01);其指标水平均优于熊果酸组;RRE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NAFLD小鼠血清中TG、LDL-C、AST、水平(P<0.05),可降低TC、ALT、AKP水平,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网络药理学对白鹤灵芝与NAFLD疾病相关作用靶点进行交集,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对RRE的有效活性物质及作用机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白鹤灵芝素-C(rhinacanthin-C)与交集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潜力。研究表明RRE有显著的降血脂、改善脂质沉积和炎性损伤、保护肝脏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rhinacanthin-C经由AMPK-SREBP1c-SIRT1信号调节脂质代谢紊乱发挥作用,为壮药白鹤灵芝开发为降血脂、改善脂肪肝的民族药物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灵芝 总萘醌 非酒精性脂肪肝 降血脂 保护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耙齿菌发酵茶体内降血脂及保护肝脏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韦炎冶 姜明国 +6 位作者 邓丽姚 刘聪 高彩密 夏雨弘 刘洪存 陈林梦 杨立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34-339,共6页
为研究白耙齿菌发酵茶的降血脂及保护肝脏功效,本实验采用高脂饲料诱导建立高血脂小鼠模型,将7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阳性对照组(10 mg/kg)、绿茶组(400 mg/kg),及白耙齿菌发酵茶高(400 mg/kg)、中(200 mg/kg)、低(... 为研究白耙齿菌发酵茶的降血脂及保护肝脏功效,本实验采用高脂饲料诱导建立高血脂小鼠模型,将7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阳性对照组(10 mg/kg)、绿茶组(400 mg/kg),及白耙齿菌发酵茶高(400 mg/kg)、中(200 mg/kg)、低(100 mg/kg)剂量组,并另设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造模成功后,各组灌胃相应浓度的药物或茶汤。35 d后计算各组小鼠体重、肝重以及肝脏系数,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胆固醇及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并对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HE)以及肝脏脂肪颗粒观察(油红O)。结果显示:白耙齿菌发酵茶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高血脂小鼠TC、LDL-C、AST、ALT、ALP水平(P<0.05或P<0.01),其指标水平均接近于辛伐他汀组;极显著降低TG水平(P<0.01),并且与空白对照组TG水平相当;极显著升高HDL-C水平(P<0.01),其HDL-C水平接近辛伐他汀组;能显著降低高血脂小鼠肝脏中MDA含量并且低于辛伐他汀组,提高SOD活力接近空白对照组、GSH活力接近辛伐他汀组(P<0.05);能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构,减少肝脏脂肪颗粒。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白耙齿菌发酵茶高剂量组能通过调节氧化应激等途径达到降血脂、改善脂肪肝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实验结果可为白耙齿菌发酵茶开发为抗氧化、降血脂、改善脂肪肝的功能菌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耙齿菌 白耙齿菌茶 降血脂 脂肪肝 保护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灰菌发酵茶水提物对高血脂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卢月 胡永强 +5 位作者 夏雨弘 刘洪存 齐晋 皮杜娟 杨立芳 姜明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378-384,共7页
为探究香灰菌发酵茶水提物(ASTAE)的降血脂以及肝脏保护功效,采用高脂饲料诱导构建高血脂小鼠模型,将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K)、模型组(HF)、阳性对照组(UA,200 mg/kg)、绿茶组(GT,400 mg/kg)、香灰菌组(AS,400 mg/kg)以及... 为探究香灰菌发酵茶水提物(ASTAE)的降血脂以及肝脏保护功效,采用高脂饲料诱导构建高血脂小鼠模型,将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K)、模型组(HF)、阳性对照组(UA,200 mg/kg)、绿茶组(GT,400 mg/kg)、香灰菌组(AS,400 mg/kg)以及香灰菌发酵茶水提物高(HA,400 mg/kg)、中(MA,200 mg/kg)、低剂量组(LA,100 mg/kg)。造模成功后,各组小鼠灌胃相应浓度的药物或茶汤,5周后,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肌酐(Scr)、尿氮素(BUN)和脂联素(ADPN)的含量;测定脏器指数,通过HE、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脏脂肪病变及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与HF组相比,HA组能极显著降低高血脂小鼠TC、TG、LDL-C、AST、ALT、BUN、Scr水平(P<0.01);极显著升高HDL-C、ADPN水平(P<0.01);HA、MA组可明显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构,减少肝脏脂肪颗粒。结果表明ASTAE可以改善高血脂小鼠血脂异常,减少高血脂症小鼠肝脏中脂质沉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高血脂小鼠体内脂联素含量水平,来实现对脂肪代谢的调控作用,进而达到降血脂、改善脂肪肝和保护肝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灰菌 香灰菌发酵茶 降血脂 脂联素 肝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