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藏×寒杂种绵羊横交试验与生产性能测定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志武 孙锐锋 +3 位作者 李俊 赵鹏 郭宏宇 夏艳婷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64-66,共3页
为研究特克塞尔羊、欧拉藏羊、小尾寒羊杂交后代横交固定效果,选择(特×藏×寒)F_2杂交母羊15只与F_2杂交公羊配种作为试验Ⅰ组(横交组合■F_2×♀F_2)、F_3杂交母羊(♀F_2×■特)15只与F_2杂交公羊配种作为试验Ⅱ组(... 为研究特克塞尔羊、欧拉藏羊、小尾寒羊杂交后代横交固定效果,选择(特×藏×寒)F_2杂交母羊15只与F_2杂交公羊配种作为试验Ⅰ组(横交组合■F_2×♀F_2)、F_3杂交母羊(♀F_2×■特)15只与F_2杂交公羊配种作为试验Ⅱ组(横交组合■F_2×♀F_3)、F_2杂交母羊15只与F_3杂交公羊配种作为试验Ⅲ组(横交组合■F_3×♀F_2)、小尾寒羊母羊15只与小尾寒羊公羊本交作为对照组(小尾寒羊×小尾寒羊)进行横交固定试验,并对横交母羊产羔率和横交后代羔羊体重、体尺、产肉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试验Ⅲ组羔羊成活率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6月龄羔羊的平均体重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和Ⅱ组(P<0.05);6月龄羔羊的胸宽、胸深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和Ⅱ组(P<0.05);6月龄羔羊屠宰后的屠宰率、净肉重、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P<0.05)和小尾寒羊组(P<0.05)。说明3种横交组合以■F_3×♀F_2组合效果最佳,其次为■F_2×♀F_3组合和■F2×♀F2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藏×寒杂交羊 横交固定 产羔率 屠宰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用烟酸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孟冬霞 刘晓东 +5 位作者 武果桃 任杰 卫顺生 马政禹 赵娟 夏艳婷 《养猪》 2018年第1期101-104,共4页
为观察烟酸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疗效,将162头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Hps)发病猪随机分为9组,每组18头,分别为烟酸阿莫西林混饮高剂量组、烟酸阿莫西林混饮中剂量组、烟酸阿莫西林混饮低剂量组、烟酸阿莫西林肌肉注射高剂量... 为观察烟酸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疗效,将162头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Hps)发病猪随机分为9组,每组18头,分别为烟酸阿莫西林混饮高剂量组、烟酸阿莫西林混饮中剂量组、烟酸阿莫西林混饮低剂量组、烟酸阿莫西林肌肉注射高剂量组、烟酸阿莫西林肌肉注射中剂量组、烟酸阿莫西林肌肉注射低剂量组、氨苄西林混饮组、氨苄西林肌肉注射组、感染对照组,另取18头健康猪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为期5 d的治疗试验,统计死亡率、有效率及治愈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肌肉注射的治疗效果优于混饮给药。经过5 d的治疗,烟酸阿莫西林治疗组死亡率混饮时达16.7%~22.2%、肌肉注射时达5.6%~16.7%,有效率混饮时达77.8%~83.3%、肌肉注射时达83.3%~94.4%,治愈率混饮时达61.1%~72.2%、肌肉注射时达77.8%~94.4%;氨苄西林混饮给药时死亡率达16.7%、有效率达83.3%、治愈率达66.7%,肌肉注射时死亡率达5.6%、有效率达94.4%、治愈率达83.3%;临床治疗时,建议选用氨苄西林或烟酸阿莫西林肌肉注射,1 d 2次,连用5 d,烟酸阿莫西林的剂量以15~20 mg/kg体重为宜。对于受副猪嗜血杆菌病威胁的猪群,可混饮给药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分离鉴定 烟酸阿莫西林 治愈率 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粉中药对保育猪小肠形态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孟冬霞 曹日亮 +5 位作者 胡广英 武果桃 任杰 孟帆 马政禹 夏艳婷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7年第3期5-7,共3页
为了研究超微粉中药对保育猪小肠形态学发育程度的影响,选择28日龄、体质量相近的杜长大保育猪72头,随机分成中药Ⅰ组、中药Ⅱ组、抗生素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中药Ⅰ组饲喂1%中草药组方Ⅰ+基础饲粮,中药Ⅱ组饲喂1%中草... 为了研究超微粉中药对保育猪小肠形态学发育程度的影响,选择28日龄、体质量相近的杜长大保育猪72头,随机分成中药Ⅰ组、中药Ⅱ组、抗生素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中药Ⅰ组饲喂1%中草药组方Ⅰ+基础饲粮,中药Ⅱ组饲喂1%中草药组方Ⅱ+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硫酸黏杆菌素6 g/t+杆菌肽锌30 g/t+基础饲粮,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显示,中药Ⅱ组效果优于中药Ⅰ组。与对照组相比,中药Ⅱ组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分别为8.53%(P<0.05)、10.78%(P<0.01)、9.68%(P<0.01);中药Ⅱ组对各肠段隐窝深度影响不大(P>0.05);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分别为7.93%(P<0.05)、13.21%(P<0.01)、14.74%(P<0.01);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分别为23.37%(P<0.01)、16.33%(P<0.01)、14.52%(P<0.01);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杯状细胞数量分别为31.82%(P<0.01)、26.92%(P<0.01)、12.70%(P<0.05)。结果表明中药组方Ⅱ能有效改善保育猪小肠结构发育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粉中药 保育猪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被引量:1
4
作者 武守艳 陈剑波 +4 位作者 杨丽华 董春光 韩文儒 夏艳婷 韩一超 《养猪》 2014年第5期95-96,共2页
猪圆环病毒病在临床上以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为主要特征,并能引发多种猪病,给养猪业造成经济损失。近日某养猪场饲养40-60日龄仔猪75头,连续几天内有23头仔猪发病,其中6头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剖检病变及实验... 猪圆环病毒病在临床上以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为主要特征,并能引发多种猪病,给养猪业造成经济损失。近日某养猪场饲养40-60日龄仔猪75头,连续几天内有23头仔猪发病,其中6头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圆环病毒病,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病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防治 诊断 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 经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中药颗粒剂对腹泻仔猪小肠黏膜病理结构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娟 陈剑波 +5 位作者 王志俊 刘一飞 吴苏君 杨忠 夏艳婷 赵敏 《养猪》 2015年第4期25-29,共5页
为了研究自制中药复方颗粒剂对腹泻仔猪小肠黏膜组织结构和营养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人工感染大肠埃希菌引起腹泻的28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36头,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抗生素治疗组在饮水中添加盐酸林可霉素2.0 m L... 为了研究自制中药复方颗粒剂对腹泻仔猪小肠黏膜组织结构和营养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人工感染大肠埃希菌引起腹泻的28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36头,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抗生素治疗组在饮水中添加盐酸林可霉素2.0 m L/头饮水,2次/d,连续5 d;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在饮水中添加2.0 g/头饮水,2次/d,连续5 d。分别于用药后14 d时,每组每个重复随机抽取1头屠宰,无菌采集小肠黏膜,通过石蜡切片和HE染色观测小肠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其余仔猪继续饲养14 d,采用内源指示剂法进行消化试验。结果显示,小肠黏膜组织结构: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小肠黏膜除有少量出血外,未发现明显病理变化。抗生素治疗组小肠黏膜脱落,有广泛充血、出血;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大量以淋巴细胞杯状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微绒毛排列紊乱、脱落;细胞受损严重,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异常。养分消化率:对于有机物质、磷的消化率,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对钙的消化率为57.10%,显著高于抗生素治疗组(56.10%),并与健康仔猪组(57.40%)差异不显著。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对粗蛋白质的消化率为79.30%,显著高于抗生素治疗组(78.50%),并与健康仔猪组(79.20%)差异不显著。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对粗纤维的消化率为48.30%,极显著高于抗生素治疗组(46.10%),并与健康仔猪组(48.20%)差异不显著。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对粗脂肪的消化率为63.40%,极显著高于抗生素治疗组(62.10%),并与健康仔猪组(63.60%)差异不显著。结论:抗生素治疗仔猪腹泻造成小肠黏膜明显的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而中药治疗有利于仔猪小肠黏膜组织结构的修复,并能显著提高小肠的养分消化率。为防治仔猪腹泻、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仔猪 小肠黏膜 组织结构 养分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喂病死生猪肉引起犬伪狂犬病的诊治
6
作者 武守艳 刘文俊 +4 位作者 杨丽华 董春光 韩文儒 夏艳婷 韩一超 《养猪》 2020年第4期105-106,共2页
伪狂犬病又称狂痒病、猪疱疹病毒病、奥其基氏病、阿捷申氏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犬、猫、猪、牛、羊、兔等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的特征为发热、奇痒(猪除外),脑脊髓炎和神经炎的症状,人也可感染,但一般不发生死亡。近年... 伪狂犬病又称狂痒病、猪疱疹病毒病、奥其基氏病、阿捷申氏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犬、猫、猪、牛、羊、兔等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的特征为发热、奇痒(猪除外),脑脊髓炎和神经炎的症状,人也可感染,但一般不发生死亡。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伪狂犬病在养猪业中流行严重,常常引起大批猪死亡。2019年11月期间,在太原某郊区一些养犬人士为了减少饲养成本,将猪场死猪肉生喂犬后引起犬发热、大量流涎、剧痒,造成犬大批死亡,经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犬伪狂犬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检验 伪狂犬病病毒 猪伪狂犬病 饲养成本 养猪业 脑脊髓炎 急性传染病 犬伪狂犬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肠道定位驱虫剂对猪肠道驱虫及增重效果的研究
7
作者 闫益波 夏艳婷 +2 位作者 张雯 关超 张玉换 《养猪》 2014年第2期79-80,共2页
研究通过粪检选择自然感染胃肠道寄生虫病60头杜长大三元杂种猪,分为肠道定位驱虫剂组、大地维新素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0头,肠道定位驱虫剂组猪口服畜禽肠道定位驱虫剂0.3 mg/kg体重,连用5 d,隔20 d再连用5 d;大地维新素组猪口服大地... 研究通过粪检选择自然感染胃肠道寄生虫病60头杜长大三元杂种猪,分为肠道定位驱虫剂组、大地维新素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0头,肠道定位驱虫剂组猪口服畜禽肠道定位驱虫剂0.3 mg/kg体重,连用5 d,隔20 d再连用5 d;大地维新素组猪口服大地维新素0.2 mg/kg体重,连用5 d,隔20 d再连用5 d;对照组不用药;试验期均为60 d。结果显示,在投药后第6天,肠道定位驱虫剂组和大地维新素组的驱虫率分别为98.8%和94.7%,差异显著(P<0.05);第31天驱虫率分别为100%和99.3%,差异不显著(P>0.05);第55天驱虫率均为100%,对照组变化不大。肠道定位驱虫剂组、大地维新素组、对照组头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分别为558.7、468.8、359.87 g和2.1、2.4、2.7,说明畜禽肠道定位驱虫剂不仅对猪消化道寄生虫具有明显的驱除效果,同时对猪增重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驱虫 驱杀率 日增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呕吐的诊断与治疗
8
作者 陈剑波 武守艳 +3 位作者 杨丽华 董春光 韩文儒 夏艳婷 《中国畜禽种业》 2014年第9期94-96,共3页
通过对犬常见临床症状呕吐发生的原因及机制的深入分析,探讨其成因,并对犬呕吐病症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开展类证鉴别及诊断,提出治疗手段与思路。为犬顽固性呕吐的临床诊疗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呕吐 鉴别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用中草药复方参麻散安全性研究
9
作者 刘晓东 孟冬霞 +8 位作者 武果桃 马政禹 任杰 孟帆 卫顺生 赵娟 张建丽 王毅 夏艳婷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7年第6期43-45,共3页
研究复方参麻散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选取148只小白鼠,灌胃给药进行急性毒性及蓄积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采用简化寇式法测定半数致死量(LD_(50)),结果给药量即使达到小白鼠最大生理承受能力,仍未测出其LD_(50),说明LD_(50)>60 ... 研究复方参麻散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选取148只小白鼠,灌胃给药进行急性毒性及蓄积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采用简化寇式法测定半数致死量(LD_(50)),结果给药量即使达到小白鼠最大生理承受能力,仍未测出其LD_(50),说明LD_(50)>60 g/kg。最大给药量试验采用16 h 4次给药法,每次1 g/20 g,总剂量200 g/kg,以临床治疗量(1.2 g/kg)的166.7倍进行灌胃给药时,小白鼠无死亡,未见毒性反应,表明该药安全无毒、耐受性较高;采用递增法灌胃给药进行蓄积性毒性试验,以蓄积系数评价蓄积毒性,并测定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液生化指标、体质量、脏器系数变化,肉眼观察各脏器(心、肝、脾、肺、肾)颜色、形态等组织病变,结果试验组所有小白鼠全部健活,且生长良好,呼吸、活动、饮食和排便均正常,口、鼻、眼均无异常分泌物。对照组与试验组血液生化指标及体质量、脏器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且心、肝、脾、肺、肾、胃和肠的形态、颜色、质地均未见异常。蓄积系数K>5,属弱蓄积性或基本无蓄积性,表明复方参麻散不易发生蓄积中毒,临床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参麻散 小白鼠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