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怀玉山三叶青两个栽培种块根内生菌、根际微生物群落分布及其化感物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夏瑾华 刘彩艳 +4 位作者 刘佳仪 刘金玲 刘乐 彭雅婷 尹明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3-103,共11页
本试验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怀玉山三叶青两个栽培种块根内生菌、根际微生物群落分布,利用LC-MS技术比较分析其化感物质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怀玉1号块根内生菌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物种数量均少于怀玉2号。怀玉1号块根(WT_G)和怀... 本试验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怀玉山三叶青两个栽培种块根内生菌、根际微生物群落分布,利用LC-MS技术比较分析其化感物质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怀玉1号块根内生菌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物种数量均少于怀玉2号。怀玉1号块根(WT_G)和怀玉2号根际土壤(LM)的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数较高。怀玉2号根际土壤(LM)、怀玉1号根际土壤(WT)、怀玉2号块根(LM_G)和怀玉1号块根(WT_G)的优势群落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怀玉1号根际土壤(WT)的龙胆酸、香草醛酸和水杨酸含量高于怀玉2号根际土壤(LM),而丁香酸、没食子酸和阿魏酸含量低于怀玉2号根际土壤(LM)。本试验结果可为怀玉山三叶青两个栽培种的大棚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玉山三叶青 栽培种 块根 内生菌 根际微生物 化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麦片中的香兰素含量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勇 林国卫 +3 位作者 夏瑾华 柯维忠 王爱斌 谭成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3-235,共3页
为了研究更简便地测定食品中香兰素含量的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麦片中香兰素的含量,其吸光度与香兰素含量呈正比,建立线性方程为y=2.8939x+0.009(r=0.9990),线性范围为0.0304~0.3652g/L,检出限为2.2206×10-2g/L,加标回收率... 为了研究更简便地测定食品中香兰素含量的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麦片中香兰素的含量,其吸光度与香兰素含量呈正比,建立线性方程为y=2.8939x+0.009(r=0.9990),线性范围为0.0304~0.3652g/L,检出限为2.2206×10-2g/L,加标回收率为101.8%,RSD为0.44%。该方法重现性好、可行,对麦片进行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兰素 可见分光光度法 硫代巴比妥酸 麦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山药茎尖包埋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及其遗传稳定性检测 被引量:8
3
作者 尹明 徐志坚 +5 位作者 章省琴 吕思杰 曾艳红 付有章 夏瑾华 洪森荣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84-991,共8页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法对广丰药薯茎尖的包埋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程序进行优化,并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对其冻后再生苗的遗传稳定性进行检测,同时将超低温程序应用到江西山药其他地方品种,旨在为薯蓣属植...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法对广丰药薯茎尖的包埋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程序进行优化,并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对其冻后再生苗的遗传稳定性进行检测,同时将超低温程序应用到江西山药其他地方品种,旨在为薯蓣属植物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广丰药薯茎尖预培养的较佳时间为5 d,较佳的蔗糖浓度为0.75 mol·L^-1;装载的较佳时间为40 min;脱水的较佳温度为0℃,较佳时间为60 min;冻后黑暗培养7 d可以显著提高其成活率。用AFLP分子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对茎尖冻后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进行检测,没有发现异常条带和染色体倍性变化,气孔观察也未发现叶下表皮气孔参数的显著变异。将这种超低温保存程序用于江西山药其他基因型,成活率约为40%-85%。该研究建立的包埋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程序能保证江西山药的遗传稳定性,可为建立江西山药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库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山药 茎尖 包埋玻璃化法 超低温保存 遗传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叶利民 夏瑾华 +1 位作者 徐芬芬 吴高燕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22,共2页
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浸种研究壳聚糖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种子发芽率、幼苗株高、根鲜重、地上部分鲜重、根冠比等均高于对照,其中质量浓度为1.0g/L的壳聚糖最有利于水稻种子的萌发和地上部分的生长,1.5g/L的... 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浸种研究壳聚糖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种子发芽率、幼苗株高、根鲜重、地上部分鲜重、根冠比等均高于对照,其中质量浓度为1.0g/L的壳聚糖最有利于水稻种子的萌发和地上部分的生长,1.5g/L的壳聚糖最有利于促进根生长及根冠比,且壳聚糖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浓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浸种 水稻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武夷山保护区蓼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及园林应用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章志琴 徐卫红 +2 位作者 夏瑾华 杜佳朋 简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77,共4页
通过对福建武夷山蓼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初步调查,结果发现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蓼属植物包括23种,其中园林应用价值较高的有7种,分别是长鬃蓼、丛枝蓼、尼泊尔蓼、细叶蓼、愉悦蓼、柳叶蓼、红蓼。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对这7种蓼属植物在园... 通过对福建武夷山蓼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初步调查,结果发现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蓼属植物包括23种,其中园林应用价值较高的有7种,分别是长鬃蓼、丛枝蓼、尼泊尔蓼、细叶蓼、愉悦蓼、柳叶蓼、红蓼。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对这7种蓼属植物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蓼属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园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丰千金薯驯化移栽苗对PEG干旱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 被引量:3
6
作者 柯维忠 王丽 +6 位作者 杨星鹏 徐玉琴 吴丹 江霞 夏瑾华 尹明 洪森荣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62-1475,共14页
为了探究广丰千金薯驯化移栽苗的耐旱生理机制,测定了干旱胁迫下广丰千金薯驯化移栽苗的多项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50和100 g·L-1PEG-6000可显著促进广丰千金薯移栽驯化苗的生物量和根冠比,而150和200 g·L-1PEG-6000则显著... 为了探究广丰千金薯驯化移栽苗的耐旱生理机制,测定了干旱胁迫下广丰千金薯驯化移栽苗的多项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50和100 g·L-1PEG-6000可显著促进广丰千金薯移栽驯化苗的生物量和根冠比,而150和200 g·L-1PEG-6000则显著减少其生物量和根冠比。当PEG-6000浓度为50和100 g·L-1,其叶片相对含水量、气孔开度、Tr、Fo、Fv/Fm、ΦPSⅡ、NPQ和ZR含量无显著变化,叶绿素含量、气孔密度、Pn、Gs、Ls、WUE、CUE、Fm、Fv/Fo、Fv'/Fm'、q P、GA3和ABA含量显著增加,Ci显著下降。当PEG-6000浓度达到150和200 g·L-1,其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气孔开度、Pn、Gs、Ls、Tr、WUE、CUE、Fo、Fm、Fv/Fo、ΦPSⅡ、Fv'/Fm'、Fv/Fm、q P、GA3、ZR和IAA显著下降,气孔密度、Ci、NPQ和ABA含量显著增加。在干旱胁迫下,广丰千金薯移栽驯化苗叶片ZR/ABA和ZR/IAA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大而显著下降,而ABA/(IAA+GA3+ZR)则随PEG-6000浓度的增大而显著提高。在干旱胁迫下广丰千金薯移栽驯化苗叶片倍性稳定,但当PEG-6000浓度达到200 g·L-1,电泳图谱上出现了明显的DNA ladder。因此,广丰千金薯驯化移栽苗能适应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但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和内源激素的调控机制,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丰千金薯 驯化移栽苗 干旱胁迫 光合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铜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赵红 罗朝晖 +1 位作者 夏瑾华 褚群群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11期48-49,52,共3页
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硅和铜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受铜毒害时,加入低于60 mg/L的硅可促进水稻幼苗生长,硅浓度过高则会抑制水稻幼苗生长。但当水稻受到铜毒害,显著抑制水稻幼苗生长时,加入低于140 mg/L的... 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硅和铜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受铜毒害时,加入低于60 mg/L的硅可促进水稻幼苗生长,硅浓度过高则会抑制水稻幼苗生长。但当水稻受到铜毒害,显著抑制水稻幼苗生长时,加入低于140 mg/L的硅素营养,可以缓解铜的毒害作用,硅离子浓度越大,缓解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子 萌发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