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渊源争议及政治属性考辩
1
作者 杨帆 夏滟洲 《北方音乐》 2025年第2期41-49,共9页
《八月桂花遍地开》(又名《庆祝工农政府》)是一首诞生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并广为流传的革命歌曲,这首歌曲逐渐成为我国红色革命运动的精神符号和革命历史的缩影。然而,在其传播过程中,对于《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渊源与创编者问题,却众说... 《八月桂花遍地开》(又名《庆祝工农政府》)是一首诞生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并广为流传的革命歌曲,这首歌曲逐渐成为我国红色革命运动的精神符号和革命历史的缩影。然而,在其传播过程中,对于《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渊源与创编者问题,却众说纷纭。文章对近年来关于创编者争议及歌曲的政治属性进行考辩,试图对歌曲的创编者进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歌曲 《八月桂花遍地开》 创编者 政治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幻想,狂想,我想……——从两部作品看作曲家韩兰魁 被引量:4
2
作者 夏滟洲 李诗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4-40,共7页
研究韩兰魁《幻想舞曲》与《祁连狂想》两部间隔十年的作品 ,发现作曲家在两部作品中都运用了“单一主体控制全曲”等技法 ,但两部作品中一部是现代的 ,一部却是传统的 ,两部作品的音乐风格迥异。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 ,韩兰魁从单... 研究韩兰魁《幻想舞曲》与《祁连狂想》两部间隔十年的作品 ,发现作曲家在两部作品中都运用了“单一主体控制全曲”等技法 ,但两部作品中一部是现代的 ,一部却是传统的 ,两部作品的音乐风格迥异。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 ,韩兰魁从单纯追求现代风格到趋于创作多元化 ,进而在古典和现代之间求得一种平衡 ,在探索性与可听性之间求得平衡 ,无疑是一种进步。这种观念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当代中国作曲家总的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兰魁 《幻想舞曲》 《祁连狂想》 单一主题控制全曲 传统与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音乐审美范畴“和”之认识与推衍——兼及对先秦音乐思想史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8
3
作者 夏滟洲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2-26,共5页
后世音乐思想的基本内容(如“和”的观念)和理论架构,在先秦时期业已奠定。而现今以古代文献记载为主体的中国音乐思想史研究,表现为理论形态的音乐意识的多学科集合,如音乐社会学思想(包括伦理思想、道德思想、独具特色的音乐政治思想... 后世音乐思想的基本内容(如“和”的观念)和理论架构,在先秦时期业已奠定。而现今以古代文献记载为主体的中国音乐思想史研究,表现为理论形态的音乐意识的多学科集合,如音乐社会学思想(包括伦理思想、道德思想、独具特色的音乐政治思想等)、音乐自然科学思想、音乐美学思想等,实际上在先秦时期则已获高度发展,这三者以音乐社会学思想最为发达,以音乐美学思想追求最为显著,而自然科学思想蕴涵其中,成为中国音乐发展的基础;只是音乐哲学思想并不独立,形而上的意味较淡,且会通于诸种思想之中,对于先秦音乐思想观念的推衍、把握,无疑是中国古代音乐思想研究的根本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思想 音乐美学思想 中国音乐 音乐社会学 音乐审美 音乐哲学 意味 自然科学 观念 集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9—2009:新音乐在西安 被引量:8
4
作者 夏滟洲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39-47,共9页
对2009年及以前一段时间以来西安本地新音乐的创作、演出进行了一番梳理,指出新音乐在西安的发展有收获,也有不足;特别是在创作中体现出对传统的继承所进行的理性西化,形成了新音乐在西安发展的独特个性。
关键词 新音乐 西安 作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愉快地听——现代音乐可听性问题的文化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夏滟洲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5-110,共6页
自20世纪上半叶以来的现代音乐,让多数爱好音乐的人要么听到的是刺耳而且又没有旋律、不协和的和音,要么听不清摸不着乐曲的组织结构,再加上另人“匪夷所思”的创作意图以及令人“耳晕目眩”的色彩变幻等,以至于爱乐人对现代音乐听之甚... 自20世纪上半叶以来的现代音乐,让多数爱好音乐的人要么听到的是刺耳而且又没有旋律、不协和的和音,要么听不清摸不着乐曲的组织结构,再加上另人“匪夷所思”的创作意图以及令人“耳晕目眩”的色彩变幻等,以至于爱乐人对现代音乐听之甚少,甚至置若罔闻。作曲家则带着鄙夷的口气说听众的欣赏趣味过于保守,听众又反过来指责作曲家在象牙之塔里孤芳自赏。现代音乐与听者的距离相去甚远,就音乐的可听性而言,其理论缘起何在,是本文讨论的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朵 人文化 记忆 听觉储备 文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音乐史加强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学术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夏滟洲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05,共10页
历史是人类发明的一种理解世界的智性形式,日常生活史是这种智性形式的一种表现,是研究具体的人与社会生活、实践行为及其观念的历史。在中国近代音乐史学界,聚焦于中国社会音乐文化思潮的变动、音乐本体等方面,甚或在概念框架中获得解... 历史是人类发明的一种理解世界的智性形式,日常生活史是这种智性形式的一种表现,是研究具体的人与社会生活、实践行为及其观念的历史。在中国近代音乐史学界,聚焦于中国社会音乐文化思潮的变动、音乐本体等方面,甚或在概念框架中获得解释的理论方法总结性研究,都取得了丰富、富有创建的成果。对日常生活史虽然偶有微观化关注,但最终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日常生活由具体的人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绘就,可以成为我们了解近代中国音乐文化发生、发展的接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音乐家 日常生活史 近代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伎乐的守成与新变 被引量:2
7
作者 夏滟洲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62,共12页
唐代宫廷音乐中,多部伎的形成与运用,有其深刻的政治社会背景。从唐初对九部乐的改订到十部乐之用,再到二部伎的增造,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随着唐代将散乐列于乐部,隐藏于多部伎创制中的因素被激发出来,从而形成了唐代多样化、娱乐化的... 唐代宫廷音乐中,多部伎的形成与运用,有其深刻的政治社会背景。从唐初对九部乐的改订到十部乐之用,再到二部伎的增造,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随着唐代将散乐列于乐部,隐藏于多部伎创制中的因素被激发出来,从而形成了唐代多样化、娱乐化的伎乐体系,促进了诸多新的、普世性、社会性音乐品类流行,中古音乐雅俗之分明确,中古伎乐演化初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史 唐代 多部伎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造国民性”:梁启超美育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夏滟洲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76,共4页
在中国近代新文化初创时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1873—1929)传承古今、融通中西,基于"改造国民性"萌生美育教育思想,于辛亥革命这一时间节点,在观念上先后经历了从功利主义到超功利主义的转变,在实践中则历经"救国&qu... 在中国近代新文化初创时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1873—1929)传承古今、融通中西,基于"改造国民性"萌生美育教育思想,于辛亥革命这一时间节点,在观念上先后经历了从功利主义到超功利主义的转变,在实践中则历经"救国"向"救人"的转变,显示出梁启超在中国艺术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奠基与推进方面的重要地位,对今天而言还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梁启超 美育 改造国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乐坛怪杰──约翰·凯奇(John Cage)其人其作 被引量:2
9
作者 夏滟洲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65-67,共3页
今年9月是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逝世五周年的日子,作为西方现代音乐史中一位中心人物,以其创作的先锋性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路子.诸如音色、作曲法等的革新、实验原则,渗入音乐理论领域所产生的影响至今仍在继续着。
关键词 约翰·凯奇 历史背景 作曲 作品 实验音乐 不确定性 偶然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的礼赞──唢呐与交响乐队《沸腾的黄土地》赏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滟洲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7-49,共3页
翟志荣在其新作唢呐与交响乐队《沸腾的黄土地》中,赋予了古老的民间乐器唢呐新的表现契机,以特定的交响音乐语言,全面、深刻而准确地展现了黄土地人民迎接西部大开发的喜悦心情,讴歌了世世代代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民对家乡故土的眷... 翟志荣在其新作唢呐与交响乐队《沸腾的黄土地》中,赋予了古老的民间乐器唢呐新的表现契机,以特定的交响音乐语言,全面、深刻而准确地展现了黄土地人民迎接西部大开发的喜悦心情,讴歌了世世代代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民对家乡故土的眷恋之情。作品以其器乐人声化、交响乐地方风格化和旋律人性化的创作追求,既突破了传统格式,又保持了浓厚的民间韵味,颇具时代感,听后给人以质朴而亲切的审美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唢呐 交响乐队 交响音乐 旋律 器乐 韵味 乐语 沸腾 赏析 时代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是“美的科学”学习絮语──兼及罗艺峰《音乐美学论集》读后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滟洲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32-34,共3页
认为音乐是"美的科学",把艺术确定为特定文化的表现,早在本世纪80年代初期,即在众美学家们的努力下有所揭示。现分重新提起,一方面是它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旨在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做深一步的探究。内容涉及到音乐... 认为音乐是"美的科学",把艺术确定为特定文化的表现,早在本世纪80年代初期,即在众美学家们的努力下有所揭示。现分重新提起,一方面是它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旨在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做深一步的探究。内容涉及到音乐作为人文科学所具有的一般性特征;音乐作品"文本"的再认识;音乐表现的"精神",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美的科学 罗艺峰《音乐美学论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岂知重得兮入长安——中古乐工围绕长安的流动迁移与聚合地理文化证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滟洲 《音乐文化研究》 2019年第2期35-47,M0002,共14页
中古时期的长安,自西晋愍帝及前赵、前秦、后秦短暂建都之后,直到西魏回到此地建都,延续至唐。由于永嘉之乱造成洛阳宫廷乐工四处迁徙,原本作为国家雅乐中心的长安与洛阳宫闱诸乐随乐工奔走而流散。建都长安的统治者加强乐工团体的管理... 中古时期的长安,自西晋愍帝及前赵、前秦、后秦短暂建都之后,直到西魏回到此地建都,延续至唐。由于永嘉之乱造成洛阳宫廷乐工四处迁徙,原本作为国家雅乐中心的长安与洛阳宫闱诸乐随乐工奔走而流散。建都长安的统治者加强乐工团体的管理中,历经多次围绕雅乐的重整和回拨、胡俗乐的建设,终于在隋代再度将中古以来南北等地散落的音乐文化累积展示,从而在长安形成了隋唐雅乐之用、多部伎并列、散乐歌舞勃兴的音乐文化模式,同时揭示出中国音乐史上雅、俗之分的基本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时期 长安 乐工 伎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音乐语汇与戏剧性的实现——评歌剧《兰花花》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滟洲 《中国文艺评论》 2018年第12期94-99,共6页
本文紧密结合歌剧理论、循着歌剧艺术特殊规律,对四幕歌剧《兰花花》进行了学术性研究。论文基于歌剧总谱分析,围绕戏剧冲突所关联的人物与环节、主题设计布局和整体结构间的关系,以及运用现代作曲技法讲述中国故事的经验进行了分析。... 本文紧密结合歌剧理论、循着歌剧艺术特殊规律,对四幕歌剧《兰花花》进行了学术性研究。论文基于歌剧总谱分析,围绕戏剧冲突所关联的人物与环节、主题设计布局和整体结构间的关系,以及运用现代作曲技法讲述中国故事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对作品运用西方歌剧形式,充分发挥歌剧音乐表现的结构与戏剧张力作了深刻阐述,并指出作品不仅为现代中国歌剧创作开拓了新的天地,也为歌剧创作提供了值得研究和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兰花花》 张千一 戏剧性 音乐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古乐人身份制度与音乐类型研究成果检视
14
作者 夏滟洲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83,共10页
文章围绕中国中古时期乐人身份制度的形成以及中古伎乐演化的论题,对中古时期乐人、伎乐歌舞研究成果作了细致地梳理与分析,其中也涉及伎乐歌舞的类型与行为方面身份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文论。作者对相关乐人、伎乐研究成果的... 文章围绕中国中古时期乐人身份制度的形成以及中古伎乐演化的论题,对中古时期乐人、伎乐歌舞研究成果作了细致地梳理与分析,其中也涉及伎乐歌舞的类型与行为方面身份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文论。作者对相关乐人、伎乐研究成果的检视,为学界开展中古乐人社会地位与中古伎乐演化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学术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古时期 伎乐歌舞 乐人 社会身份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音乐学会”2007第二届年会简述
15
作者 夏滟洲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91-92,共2页
2007年4月21至4月24日,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第二届年会在西安音乐学院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发起、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与上海市第二期重点学科“音乐文化史”特色学科共同主办,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 2007年4月21至4月24日,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第二届年会在西安音乐学院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发起、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与上海市第二期重点学科“音乐文化史”特色学科共同主办,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承办。来自国内外西方音乐研究与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学生共约12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届年会的媒体支持单位“中国音乐学网”(musicology.cn)给予了全程关注与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音乐研究 年会 学会 中国音乐家协会 西安音乐学院 特色学科 重点学科 教学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古伎乐与乐伎的二重关系之于音乐发展的历史影响
16
作者 夏滟洲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9-13,共5页
研究中古时期音乐制度及乐人社会身份问题,根本目标是研究中古伎乐演化过程。其中心点在于伎乐与乐人。通过显性研究,考察中古社会变迁中乐人群体的形成与发展、聚合与离散、生活职能与社会身份;通过隐性研究,分析中古时期政治秩序更迭... 研究中古时期音乐制度及乐人社会身份问题,根本目标是研究中古伎乐演化过程。其中心点在于伎乐与乐人。通过显性研究,考察中古社会变迁中乐人群体的形成与发展、聚合与离散、生活职能与社会身份;通过隐性研究,分析中古时期政治秩序更迭变化中造成音乐文化的散佚与及对传统的回拨。乐人的音乐创造活动及伎乐形式与内容的构建,二者之间所具有的二重关系,指出了伎乐作品生产源头与传播路径是一个系统、完整、严密、地位低下的乐人制度,它们共同地推动了中古伎乐的演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时期 伎乐 乐伎 中古音乐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古乐人身份制度与伎乐演化研究成果综述
17
作者 夏滟洲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9-15,共7页
对中国中古时期乐人与中古伎乐的演化展开研究,必要的学术准备就是相关文献的整理与阅读。围绕这一论题所作相关参考文献的综述,分别从学术史和专题研究的角度出发,对中古音乐制度及其生存环境有各得一见,及音乐文化交流等诸问题在历史... 对中国中古时期乐人与中古伎乐的演化展开研究,必要的学术准备就是相关文献的整理与阅读。围绕这一论题所作相关参考文献的综述,分别从学术史和专题研究的角度出发,对中古音乐制度及其生存环境有各得一见,及音乐文化交流等诸问题在历史文献中的反映有独特认识,这些成果帮助我们掌握中古时期音乐文化及音乐结构型态转折,抑或文化政策、文化活动对音乐艺术带来的影响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古时期 伎乐歌舞 乐人 社会身份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的本质便是思想史——读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中译本有感
18
作者 夏滟洲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78-82,共5页
匈牙利裔美国音乐学家保罗·亨利·朗(1901—1991)所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一书早已是世界各地各大图书馆、音乐学者及音乐爱好者必备的一本音乐通史论著,中译本已于2001年3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朗著的撰述思路、对音乐史... 匈牙利裔美国音乐学家保罗·亨利·朗(1901—1991)所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一书早已是世界各地各大图书馆、音乐学者及音乐爱好者必备的一本音乐通史论著,中译本已于2001年3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朗著的撰述思路、对音乐史的研究,体现出一种创造性思想,超越了“实证与思辨”并存、对立的方法论;朗著突破了音乐史学学科本身的局限,将作家作品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的考察与研究,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文明的本质便是思想史,思想的重大变革常常是文明转型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思想史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保罗·亨利·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古乐工围绕平城的流动迁移与聚合地理文化证
19
作者 夏滟洲 《艺术探索》 2019年第6期96-107,共12页
中古时期的平城,是拓跋鲜卑人建立的北魏都城所在。北魏在向汉地制度靠拢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少数民族政权的传统走向,为民族融合与社会发展打下了制度化基础。在中古混乱的局面下,北魏广纳中原乐工于平城,大力推行改革,使自身音乐文... 中古时期的平城,是拓跋鲜卑人建立的北魏都城所在。北魏在向汉地制度靠拢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少数民族政权的传统走向,为民族融合与社会发展打下了制度化基础。在中古混乱的局面下,北魏广纳中原乐工于平城,大力推行改革,使自身音乐文化获得了本质性的变化和卓有成效的建设,随着民族频繁交往,胡俗诸乐部咸来会集于平城,为隋唐音乐艺术发展打下制度与文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时期 平城 乐工 胡俗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现代音乐的可听性与美感问题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夏滟洲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4-88,共5页
音乐的可听性与美感的关系尤其密切 ,而且音乐之美还可从音乐的协和感来加评判。对于西方现代音乐的可听性问题 ,从其思想根源、艺术特征等方面着手研究 ,可清楚地看到因为协和产生的美感问题是现代音乐无论怎样都回避不了的 ,这种研究... 音乐的可听性与美感的关系尤其密切 ,而且音乐之美还可从音乐的协和感来加评判。对于西方现代音乐的可听性问题 ,从其思想根源、艺术特征等方面着手研究 ,可清楚地看到因为协和产生的美感问题是现代音乐无论怎样都回避不了的 ,这种研究同时还可成为解释西方现代音乐可听性问题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学 西方现代音乐 可听性 美感 协和观念 思想根源 艺术特征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