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渊源争议及政治属性考辩 |
杨帆
夏滟洲
|
《北方音乐》
|
2025 |
0 |
|
2
|
幻想,狂想,我想……——从两部作品看作曲家韩兰魁 |
夏滟洲
李诗原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3
|
先秦音乐审美范畴“和”之认识与推衍——兼及对先秦音乐思想史研究的思考 |
夏滟洲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05 |
8
|
|
4
|
1949—2009:新音乐在西安 |
夏滟洲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
2011 |
8
|
|
5
|
愉快地听——现代音乐可听性问题的文化学研究 |
夏滟洲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6
|
近代中国音乐史加强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学术意义 |
夏滟洲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7
|
唐代伎乐的守成与新变 |
夏滟洲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8
|
“改造国民性”:梁启超美育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展 |
夏滟洲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9
|
美国乐坛怪杰──约翰·凯奇(John Cage)其人其作 |
夏滟洲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1996 |
2
|
|
10
|
黄土地的礼赞──唢呐与交响乐队《沸腾的黄土地》赏析 |
夏滟洲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01 |
1
|
|
11
|
音乐是“美的科学”学习絮语──兼及罗艺峰《音乐美学论集》读后 |
夏滟洲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1997 |
1
|
|
12
|
岂知重得兮入长安——中古乐工围绕长安的流动迁移与聚合地理文化证 |
夏滟洲
|
《音乐文化研究》
|
2019 |
1
|
|
13
|
现代音乐语汇与戏剧性的实现——评歌剧《兰花花》 |
夏滟洲
|
《中国文艺评论》
|
2018 |
1
|
|
14
|
中古乐人身份制度与音乐类型研究成果检视 |
夏滟洲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5
|
“西方音乐学会”2007第二届年会简述 |
夏滟洲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6
|
中古伎乐与乐伎的二重关系之于音乐发展的历史影响 |
夏滟洲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7
|
中古乐人身份制度与伎乐演化研究成果综述 |
夏滟洲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8
|
文明的本质便是思想史——读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中译本有感 |
夏滟洲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02 |
0 |
|
19
|
中古乐工围绕平城的流动迁移与聚合地理文化证 |
夏滟洲
|
《艺术探索》
|
2019 |
0 |
|
20
|
西方现代音乐的可听性与美感问题研究 |
夏滟洲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0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