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氮与配施微生物菌剂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夏渝静 卢树昌 张迎珂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9-195,共7页
通过减氮与配施微生物菌剂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的影响进行研究,为设施菜田氮素合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设计了9个处理,即T1(常规施氮)、T2(减施15%N)、T3(减施15%N+菌剂)、T4(减施30%N)、T5(减施30%N+菌剂)、T6(减施45... 通过减氮与配施微生物菌剂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的影响进行研究,为设施菜田氮素合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设计了9个处理,即T1(常规施氮)、T2(减施15%N)、T3(减施15%N+菌剂)、T4(减施30%N)、T5(减施30%N+菌剂)、T6(减施45%N)、T7(减施45%N+菌剂)、T8(减施100%N)、T9(减施100%N+菌剂),研究番茄产量、品质、氮素吸收量和氮素利用率等。结果表明,施菌剂处理与不施菌剂处理相比,产量均有增加。适量减氮,番茄果实产量未出现下降,并且与菌剂结合下,产量有所增加,其中T3处理产量最大,为151 851.85 kg/hm^(2),与T1处理相比增产了15.22%。各处理总干物质量最大亦为T3处理,即16 823.28 kg/hm^(2),是T1处理的1.14倍,其次为T2处理。番茄总吸氮量和氮素利用效率最高的均是T3处理,总吸氮量为369.58 kg/hm^(2),比T1处理增加了25.06%;氮素利用效率达30.99%,是T1处理的2.09倍。从番茄品质看,T7处理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最低,为185 mg/kg,较T1处理降低了28.30%,其次为T4处理;T3处理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含量及糖酸比等指标均最高。从土层间氮运移看,0~120 cm土层硝态氮运移减缓效果较好的为T2和T3处理。综合来看,适量减氮与微生物菌剂结合施用能提高设施番茄产量、干物质量及品质,同时能提高氮素的吸收、利用并减缓氮向下运移,T3处理综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番茄 微生物菌剂 氮肥减量 产量 品质 氮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施用对设施萝卜产量、品质与土壤性状影响研究
2
作者 夏渝静 卢树昌 张迎珂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以‘七星’水果萝卜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施用不同用量微生物菌剂对萝卜生长、品质以及土壤性状的影响,为设施大棚种植水果萝卜微生物菌剂最佳施用量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用菌剂对株... 以‘七星’水果萝卜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施用不同用量微生物菌剂对萝卜生长、品质以及土壤性状的影响,为设施大棚种植水果萝卜微生物菌剂最佳施用量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用菌剂对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叶色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两者差异并不显著;T4处理萝卜总产量最高,经济收益达23.09万元/hm^(2);T3处理VC含量最高,与T1不施菌剂处理和T7常规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17.9%和11.0%,其次为T5处理;T6处理的总酸度最低,糖酸比最高为8.65,较T1不施菌剂处理显著提高19.24%,与T7常规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硝酸盐含量降低最显著的为T2处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以T3处理最高,其次是T5处理,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为T1处理,其次T3处理;非根际土壤T4处理的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最多;表层土壤施菌剂处理中有效磷含量最低为T3处理,其次是T4处理,硝态氮含量较低为T2、T3、T4处理,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均为T5处理。综合来看,施用适宜用量的微生物菌剂能促进萝卜生长,提高萝卜的产量和品质,改善设施土壤性状,其中T4处理(360 kg/hm^(2))对设施萝卜的生长和土壤性状改善最好,其次是T3处理(18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设施萝卜 产量 品质 土壤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剂施用对夏填闲玉米吸收土壤磷素及其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迎珂 卢树昌 夏渝静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18-223,共6页
通过施用微生物菌剂,研究夏休闲期设施土壤中磷素吸收利用及其形态转化状况,旨在为设施农田磷素有效利用与环境风险阻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设计6个不同菌剂用量处理,即T1(0 kg/hm^(2))、T2(90 kg/hm^(2))、T3(180 kg/hm^(2))、T4(360 kg... 通过施用微生物菌剂,研究夏休闲期设施土壤中磷素吸收利用及其形态转化状况,旨在为设施农田磷素有效利用与环境风险阻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设计6个不同菌剂用量处理,即T1(0 kg/hm^(2))、T2(90 kg/hm^(2))、T3(180 kg/hm^(2))、T4(360 kg/hm^(2))、T5(540 kg/hm^(2))、T6(720 kg/hm^(2)),按随机区组排列。结果表明,施加菌剂后总干物质积累量和总吸磷量最大的均为T2处理,分别较T1处理增长11.41%、35.77%,其中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吸磷量远高于地下根系,且同样以T2处理最高;土壤总磷含量有所下降,在T2处理出现显著下降;增施菌剂可增加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普遍高于非根际土壤,T4处理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T2次之;菌剂施用有效促进了土壤有机磷矿化分解,并且有利于潜在性无机磷源向缓效性无机磷源转化,以及缓效性无机磷源向速效性磷源转化,其中以T4处理最为明显,T2次之。综合分析发现,夏填闲期适量施用微生物菌剂,有利于提高设施菜田磷素有效利用及环境风险阻控,尤以T2处理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夏填闲农田 微生物菌剂 磷素吸收 土壤磷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素优化与菌剂结合对设施番茄产量、磷素吸收及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张迎珂 卢树昌 夏渝静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0-16,共7页
通过磷素优化与菌剂结合对设施番茄产量、磷素吸收及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设施菜田磷素合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按照主副区进行设计,主区为施菌剂与不施菌剂,副区为不同梯度减磷优化。共计7个处理,即T1(减磷0%)、T2(减磷25%)... 通过磷素优化与菌剂结合对设施番茄产量、磷素吸收及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设施菜田磷素合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按照主副区进行设计,主区为施菌剂与不施菌剂,副区为不同梯度减磷优化。共计7个处理,即T1(减磷0%)、T2(减磷25%)、T3(减磷25%+菌剂)、T4(减磷50%)、T5(减磷50%+菌剂)、T6(减磷100%)、T7(减磷100%+菌剂)。结果表明:在施菌剂条件下T3处理对番茄产量、各部位干物质量、吸磷量及磷素利用率均有较好的提升效果,在果实品质方面,含糖量、糖酸比及维生素C含量均有所提高,硝酸盐含量有所降低,显著提高了番茄果实品质,且减少了土壤磷素向深层运移;不施菌剂下T2处理产量最高,植株干物质量、番茄果实及总吸磷量最高,磷素利用率较高,果实品质较好,在减少磷素运移方面效果较好。综合各项指标发现,施菌剂下T3处理对提高设施番茄产量、品质、磷素吸收及减少土壤磷素运移效果最好,不施菌剂下T2处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磷 微生物菌剂 设施番茄产量 磷素吸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