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湿地植物在高负荷养猪废水脱氮过程中的根际效应 被引量:2
1
作者 夏梦华 刘铭羽 +3 位作者 叶磊 李希 李裕元 吴金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6-905,共10页
为了探究不同湿地植物在处理高负荷养猪废水时的根际效应,本研究通过野外小区控制试验,以3种常见的挺水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为研究对象构建表流人工湿地,研究人工湿地植物... 为了探究不同湿地植物在处理高负荷养猪废水时的根际效应,本研究通过野外小区控制试验,以3种常见的挺水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为研究对象构建表流人工湿地,研究人工湿地植物根系分泌物与根际氮循环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梭鱼草对养猪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氨氮、硝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78.3%、93.4%和81.2%。与试验前相比,梭鱼草和黄菖蒲根系可溶性有机碳(DOC)分泌速率在试验后分别增加了44.9%和13.5%;根系总有机酸(TOA)分泌速率分别增加了125.1%和147.5%。在处理养猪废水后,3种植物根际硝化过程氨氧化细菌(AOB)占主导地位,AOB-amoA基因丰度在黄菖蒲根际土中最高,为2.6×10^(8) copies·g^(-1);反硝化过程nirK基因占主导地位,nirK基因丰度在梭鱼草根际土中最高,为4.3×10^(8) copies·g^(-1)。同时,3种植物根际均存在较明显的厌氧氨氧化过程,hzsB基因丰度在梭鱼草根际土中最高,为2.6×10^(7) copies·g^(-1)。研究表明,根系分泌DOC和TOA可促进根际氮循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提高人工湿地系统的脱氮能力。3种植物中梭鱼草生物量较大,根系分泌能力较强,在养猪废水的生态修复方面具有更高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猪废水 人工湿地 根系分泌物 根际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2
作者 郭雪冉 赵玮 +4 位作者 张梦夏 史良平 夏梦华 毕丽琴 程义壮 《安徽医学》 2024年第9期1137-1141,共5页
目的探究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省肿瘤医院接受131I治疗的12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诊断为碘难治(RAIR)分为RAIR组(n=38)和非RAIR(NR... 目的探究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省肿瘤医院接受131I治疗的12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诊断为碘难治(RAIR)分为RAIR组(n=38)和非RAIR(NRAIR)组(n=84)。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AIR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in-Meier法分析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应用R软件构建预测RAIR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腺外侵犯、肿瘤最大径、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淋巴结外侵犯、纵隔淋巴结转移、清扫淋巴结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远处转移(OR=4.000,P=0.008,95CI%:1.434~11.156)、淋巴结外侵犯(OR=3.154,P=0.046,95CI%:1.021~9.736)是RAIR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列线图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2(95%CI:0.669~0.837),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校正曲线示预测概率与实测值基本一致。结论远处转移和淋巴结外侵犯是RAIR的独立危险因素,RAIA-DTC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碘难治 分化型甲状腺癌 危险因素 无进展生存期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大学时期(1927-1937)吕凤子绘画观及其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菡薇 夏梦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93,共5页
中央大学时期成为吕凤子绘画观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吕凤子在这一阶段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画史画论,其书画风格与理论得以确立。吕凤子在之前"为‘艺术欲’而学艺术"的较为宽泛的观念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中国画中"线即表白... 中央大学时期成为吕凤子绘画观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吕凤子在这一阶段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画史画论,其书画风格与理论得以确立。吕凤子在之前"为‘艺术欲’而学艺术"的较为宽泛的观念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中国画中"线即表白"的本体论观点,并尽力理清中国画的外来因素尤其是中国画与佛教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大学时期 吕凤子 绘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组合人工湿地中磷去向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叶磊 李希 +7 位作者 田日昌 吴凤平 孟岑 夏梦华 郭宁宁 凡翔 李裕元 王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09-2419,共11页
人工湿地技术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技术措施,而磷的去除是污水治理的主要难点。以亚热带丘陵区为研究区域,以农村养殖废水、生活污水及农田排水混合形成复合污水为治理对象,通过野外小区试验,研究了浮水植物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 人工湿地技术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技术措施,而磷的去除是污水治理的主要难点。以亚热带丘陵区为研究区域,以农村养殖废水、生活污水及农田排水混合形成复合污水为治理对象,通过野外小区试验,研究了浮水植物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与挺水植物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水生美人蕉(Canna glauca)、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所构建的浮水植物+不同挺水植物种植模式人工湿地,以探讨不同植物组合模式对人工湿地磷的处理效果与去除途径的影响特征。3—9月结果表明:植物组合湿地对于农村污水中磷素具有显著的处理效果,以无机磷的去除为主。湿地进水总磷(TP)浓度为2.16~5.93 mg·L^-1,各植物组合出水TP浓度为0.34~0.48 mg·L^-1,低于城镇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0.5 mg·L^-1),以绿狐尾藻+梭鱼草湿地的除磷效果最好;不同组合模式人工湿地总磷负荷变化范围为45.50~47.13 g·m^-2·a^-1,绿狐尾藻+梭鱼草组合湿地达47.13 g·m^-2·a^-1,显著高于对照湿地中的39.62 g·m^-2·a^-1;底泥吸附与沉淀是植物组合湿地磷素去除的主要途径,其占湿地除磷总量的72.44%~75.62%。水生植物TP积累量9.65~12.51 g·m^-2·a^-1,占湿地除磷总量的21.00%~26.54%;试验中,植物组合人工湿地比绿狐尾藻湿地底泥吸附占除磷总负荷的比例减少1.71%~4.89%,增加植物吸收比例0.97%~6.28%。较对照湿地底泥吸附占除磷总负荷的比例减少18.11%~21.29%。植物组合有利于延缓底泥吸附饱和时间和提高植物对磷的吸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人工湿地 植物组合 挺水植物 浮水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