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族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校企协同开发与应用研究——以《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实验》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春芳 余丽琴 +2 位作者 夏成星 杨瑞斌 黎洁 《养殖与饲料》 2021年第8期1-4,共4页
水族产业发展迅猛,但契合行业发展的高校水族教学资源却非常匮乏。为此,本文以水族专业核心课程《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实验》为案例,介绍了《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实验》或类似课程在全国农林高校中的开课现状、教学内容及教学理念。探... 水族产业发展迅猛,但契合行业发展的高校水族教学资源却非常匮乏。为此,本文以水族专业核心课程《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实验》为案例,介绍了《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实验》或类似课程在全国农林高校中的开课现状、教学内容及教学理念。探讨了水族专业核心课程《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实验》教学资源校企协同开发与应用的方法:校企协同建设国家一流本科线上课程,基于线上慕课,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校企协同构建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校企协同编撰《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实验》规划教材;校企协同举办大学生水族造景技能大赛,搭建校外实习基地,助力实验实践教学资源。简述了水族专业核心课程《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实验》教学资源应用的效果:该课程在线教学资源除了在各开课高校内吸引大量学生选课外,也吸引了水族业界绝大多数从业者和爱好者的眼光,在水族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对行业内水景培训也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有力推广了水族造景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族科学与技术 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 核心课程 教学资源 校企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20年汉江干流水生生物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4
2
作者 徐聚臣 杜红春 +7 位作者 王晓宁 覃剑晖 夏成星 侯杰 范泽宇 吴虎 王洁 何绪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6-137,共12页
为研究汉江水生生物资源现状和长时间变化趋势,2017-2020年间,对汉江干流汉中、老河口和钟祥江段鱼类、浮游生物和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等生物资源进行季节性调查分析。共采集鱼类98种,其中经济鱼类以鲤、鲫、鲢、鳙、草鱼等为主;共镜检... 为研究汉江水生生物资源现状和长时间变化趋势,2017-2020年间,对汉江干流汉中、老河口和钟祥江段鱼类、浮游生物和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等生物资源进行季节性调查分析。共采集鱼类98种,其中经济鱼类以鲤、鲫、鲢、鳙、草鱼等为主;共镜检浮游植物7门71属116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共46种);优势种12种,以硅藻门为主。浮游动物共镜检出55属86种,其中轮虫最多(共48种);优势种8种,以原生动物为主。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16科24属29种,呈明显的地带性特征。与过去监测数据相比,汉江干流鱼类种类减少38种,主要以珍稀小型鱼类为主,如峨眉后平鳅、中华纹胸鮡等。新增鱼类27种,总体种类数下降、渔获物小型化趋势明显,渔业资源呈衰退趋势;浮游植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呈上升趋势;浮游动物种类增多,密度和生物量呈上升趋势;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种类呈下降趋势。上述变化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梯级开发等水利工程建设,下泄水量减少、径流量的人为调节、下泄水的温度降低、部分江段水流变缓等水文情势变化和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加快等因素相关,建议通过实施流域污染治理、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做好生态流量的管控等具体措施,加大汉江渔业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干流 渔业资源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长江禁捕 水生生物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类型对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牧食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吕超超 王家安 +1 位作者 马徐发 夏成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8-468,共11页
沉水植物和螺类都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牧食关系也是水生食物网中重要的一环,而不同的基质类型可能会影响两者的生长和改变沉水植物对螺类牧食的防御策略.以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和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为... 沉水植物和螺类都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牧食关系也是水生食物网中重要的一环,而不同的基质类型可能会影响两者的生长和改变沉水植物对螺类牧食的防御策略.以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和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为对象,研究基质类型、螺类牧食对沉水植物的生长及防御策略的影响,以及基质类型及沉水植物对螺类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螺类牧食和基质类型对苦草生长和元素特征具有显著的影响,存在螺类牧食时,泥沙基质和沙基质苦草的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降低,泥沙、沙和泥基质苦草地上生物量分别减少了67.74%、58.58%和17.84%,根冠比分别升高了177.51%、217.23%和1.44%;且泥沙基质中苦草的叶片数显著低于无牧食组.不同基质类型下,牧食对苦草总碳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泥和泥沙组中,螺类牧食使苦草的总氮含量均显著降低,碳氮比均显著升高;沙基质下,螺类牧食使苦草总酚含量显著降低.基质类型对螺类的形态特征(除壳宽外)、生长及元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总体来看,基质类型对耳萝卜螺牧食和苦草防御策略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对螺类的生长及元素特征基本无影响.本研究可以为牧食理论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也可为沉水植被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提供参考,但基质类型对螺草牧食关系的长期影响,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草 耳萝卜螺 基质类型 牧食 元素 总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对3种沉水植物的牧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袁野 张尹哲 +2 位作者 吕超超 马徐发 夏成星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5期23-29,共7页
为探讨外来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对沉水植物牧食的偏好性和牧食强度,采用投喂实验的方式,研究了3种沉水植物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的适口性。结果表... 为探讨外来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对沉水植物牧食的偏好性和牧食强度,采用投喂实验的方式,研究了3种沉水植物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的适口性。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对轮叶黑藻的取食速率最大(7.24±0.24 mg·d^-1),其次是苦草(3.70±1.14 mg·d^-1),伊乐藻最小(0.60±0.12 mg·d^-1),说明伊乐藻的适口性最差,轮叶黑藻的适口性最好,苦草的适口性居中。3种沉水植物的纤维素、多酚含量和氮含量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伊乐藻却具有更高的碳(C)含量和更高的碳氮比(C:N)。总体来说,3种沉水植物的物理结构、碳(C)含量和碳氮比(C:N)在外来种克氏原螯虾对沉水植物的牧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沉水植物 牧食 适口性 碳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