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性Ⅰ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腭中缝融合程度的CBCT研究
1
作者 李彦 苏比努尔·依力哈木 +2 位作者 帕合登 夏尔古丽·木合塔尔 古力巴哈·买买提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69,共7页
目的:探究骨性Ⅰ类成人腭中缝的融合程度在不同性别、部位及垂直骨面型的差异性。方法:纳入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173例,根据GoGn-SN角与性别分6组:GoGn-SN>37.7°为高角组(男22,女24);27.2°≤GoGn-SN≤37.7°为均角组(男... 目的:探究骨性Ⅰ类成人腭中缝的融合程度在不同性别、部位及垂直骨面型的差异性。方法:纳入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173例,根据GoGn-SN角与性别分6组:GoGn-SN>37.7°为高角组(男22,女24);27.2°≤GoGn-SN≤37.7°为均角组(男30,女33);GoGn-SN<27.2°为低角组(男33,女31)。Mimics 21.0软件测量并计算腭中缝前区、中区和后区的融合程度,记录前区鼻腭管与测量部位重叠的情况。结果:腭中缝融合程度在不同性别的比较中,低角前区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不同部位的比较中,除低角女性的前区与中区和后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不同部位腭中缝融合程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由后区至前区逐渐减小。在不同垂直骨面型的比较中,除男性中区均角与低角和高角,女性前区低角与高角和均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无统计学差异。前区鼻腭管影响测量的比率在男性高角和低角、男性低角和女性低角的比较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年患者的腭中缝并非完全融合,建议腭部微种植体支抗避免放置于腭中缝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中缝融合程度 垂直骨面型 骨性Ⅰ类错[牙合] CBCT 微种植体支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