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硅引发剂的结构对基团转移聚合产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1
作者 夏小仙 嵇安然 程镕时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615-621,共7页
本文报道合成了八个有机硅化合物,均可用作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基团转移聚合(Group Transfer Polymerization GTP)引发剂,在相同单体、催化剂、溶剂配比和聚合条件下,进行反应,所得产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作了分子量及分量分布的表征,引... 本文报道合成了八个有机硅化合物,均可用作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基团转移聚合(Group Transfer Polymerization GTP)引发剂,在相同单体、催化剂、溶剂配比和聚合条件下,进行反应,所得产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作了分子量及分量分布的表征,引发剂的结构和活性对产物的分子量和分布宽度均有显着影响。所用引发剂中以1-甲氧基-1-(三甲硅氧基)-2-甲基-1-丙烯和双(乙氧基)-3-甲氧基-3-(三甲硅氧基)-2-甲基-2-丙烯-1-磷酸酯引发剂,所得产物的分子量分布最窄,分子量的绝对值与理论值相近,分子量与理论值的偏离是随产物分子量分布宽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团转移聚合 引发剂 有机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与PVAc互穿网络聚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宁琳 夏小仙 +1 位作者 顾玮瑾 王斌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54-57,共4页
研究了蓖麻油聚氨酯(PU)与聚醋酸乙烯酯(PVAc)在室温下生成的互穿网络聚合物(IPN).通过FT-IR和凝胶含量的测定,说明此种IPN是接枝型IPN.考察了该IPN的各种组成对带锈铁板的附着力、柔韧性、冲击强度以... 研究了蓖麻油聚氨酯(PU)与聚醋酸乙烯酯(PVAc)在室温下生成的互穿网络聚合物(IPN).通过FT-IR和凝胶含量的测定,说明此种IPN是接枝型IPN.考察了该IPN的各种组成对带锈铁板的附着力、柔韧性、冲击强度以及搭接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U/PVAc=50/50(w/w,质量比)时,IPN的剪切强度最大,在此条件下合成的IPN涂料是带锈铁板的良好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N 蓖麻油 聚氨酯 涂料 聚醋酸乙烯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型互穿网络聚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宁琳 夏小仙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95-201,共7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和蓖麻油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室温固化的蓖麻油型聚氨酯。分别研究了蓖麻油聚氨酯(COPU)/聚苯乙烯(PSt)IPNs、COPU/聚丙烯腈(PAN)IPNs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COPU/PAN的力学性...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和蓖麻油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室温固化的蓖麻油型聚氨酯。分别研究了蓖麻油聚氨酯(COPU)/聚苯乙烯(PSt)IPNs、COPU/聚丙烯腈(PAN)IPNs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COPU/PAN的力学性能较COPU/PSt的力学性能为好。为进一步改善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在聚苯乙烯网络中引入极性较大的丙烯腈制备了COPU/P(St-CO-AN)IPNs,并对它的力学性能、热分析、动态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等作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当聚氨酯浓度为60%时,改变St、AN的比例,随AN含量的增加,体系的微相分离程度降低。改变COPU/P(St-CO-AN)的比例,tanδ-T曲线上均呈现一个较宽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热重分析表明,其初始分解温度可达2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网络聚合物 蓖麻油 聚氨酯 苯乙烯 丙烯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的研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宁琳 夏小仙 +1 位作者 袁虹 钱恒彩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5-48,共4页
研究了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的合成,该胶由蓖麻油和聚醚二元醇分别和TDI反应制得不同预聚体,再按不同配比进行混合,然后加入多种填料和催化剂制成.为此,讨论了催化剂用量、NCO/OH比、不同预聚体比、有机硅含量对该密封胶的... 研究了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的合成,该胶由蓖麻油和聚醚二元醇分别和TDI反应制得不同预聚体,再按不同配比进行混合,然后加入多种填料和催化剂制成.为此,讨论了催化剂用量、NCO/OH比、不同预聚体比、有机硅含量对该密封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有机硅化合物 密封胶 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硫化硅橡胶与高熔合金粘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洁 葛彪 +3 位作者 王世庆 王本性 周庆立 夏小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研究热硫化硅橡胶与高熔合金粘结的可行性。方法:配制三种不同配方的热硫化硅橡胶,分别与高熔合金粘结,测定其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选用配方一与金属粘结后经沸水处理,测定其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结果:筛选出粘结性能较好的... 目的:研究热硫化硅橡胶与高熔合金粘结的可行性。方法:配制三种不同配方的热硫化硅橡胶,分别与高熔合金粘结,测定其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选用配方一与金属粘结后经沸水处理,测定其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结果:筛选出粘结性能较好的配方一作为本实验用材料,其与金属粘结的剪切强度为1.84MPa,剥离强度为1.53Kn/m2,经沸水处理后剪切强度为1.81MPa,剥离强度为1.41kN/m2,两者间差别无统计意义。结论:热硫化硅橡胶与高熔合金粘结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硫化硅橡胶 合金 粘结 高熔合金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